千年不朽的“平阳麻笺”

来源 :记者观察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OHO33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山西襄汾邓庄镇,素有“麻纸之乡”的美誉,虽历经千年风雨,仍保留着“传统土法造纸”的工艺。《赵城金藏》《快雪时晴贴》等国宝之所以能留存至今,正是因其用麻箋所制。据当地史志记载,自隋唐到宋金时期,晋南一带的造纸、刻版、印刷业已相当发达。而今,在土生土长39岁的梁虎的多方努力和挖掘传承下,这项古老的技艺又焕发新姿。
  近日,记者走近襄汾邓庄。在“平阳麻笺”社的生产厂内,记者亲眼目睹了从剁麻到抄纸的多道生产制作工序,见证了一张张麻笺由“麻”变“笺”孕育重生的过程。
  作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的梁虎,深感自己的责任重大,制作麻纸的每一道工序都必须由经验丰富的工匠来完成,而这些师傅已在世无几,大多已近古稀之龄。因此,他不辞辛苦、多方寻找、耐心动员散落在民间的老艺人。
  邓庄的地下水碱性大,非常适合制浆造纸,先天的优势加以古老的石碾、石槽为主要设备,通过泡麻、剁麻、蒸麻、抄纸,晾纸等多道工序,制作出的麻笺纸柔软且有韧性。
  据了解,国画大师董寿平的专用纸就是邓庄麻纸,并为其提名“平阳麻笺”,著名书法家卫俊秀撰文称“邓庄麻笺胜宣纸”,画家李代远曾题诗“画契千年无腐蛀,堪记文人翰墨篇”。
  在山西省首届文化博览会上,“平阳麻笺”以其纹理细南、吸水性强、渗墨自然、保存时间长、耐折叠等特点而备受青睐。
  如今,年产120万张的“平阳麻笺”仍供不应求,梁虎正全身心地投入到麻纸文化产业园区,积极筹建由传统手工工艺制造麻笺的新的生产线,为的是让更多的人了解这门传统的手工造纸技艺。
其他文献
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是一种常见的、以多脏器损害为主的自身免疫性疾病.从20世纪50年代应用糖皮质激素及70年代应用免疫抑制剂以来,SLE患者的预后得到较大改善,但仍有相当一部分患者对常规治疗无效.近年来的研究显示,新的生物制剂治疗SLE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生物制剂就是主要作用于巨噬细胞、T淋巴细胞及B淋巴细胞等相互作用的某些环节,以阻断免疫反应继续并发挥疗效的一类产品,其品种繁多,目前治疗S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