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创新能力在高中化学课堂上的培养策略

来源 :速读·中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uye06300630063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学习环境、学习条件的不断完善,对学生在各方面的要求也更高了。在新课程改革不断深入的过程中,国家和社会越来越关注学生的创新能力,并且将学生的创新能力作为主要培养内容之一。化学作为必学学科之一,其重要性不言而喻。而高中是学生学习化学真正起步的阶段,也是最重要的阶段,因此在该阶段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至关重要。本文将从高中化学教学中创新能力培养的重要性出发,分析现阶段我国高中在学生创新能力培养上所出现的问题,并且探讨改进对策和创新能力培养的新途径,希望能够对有关教育工作者有所帮助。
  关键词:高中化学教学;创新能力;培养
  近年来,社会上的竞争越来越激烈,各行企业对人才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不仅需要掌握必要的专业知识,而且对各方面的能力也要求甚高,其中,创新能力是重中之重。化学作为一种与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自然学科,其教学主要是以化学实验为基础,其根本目标是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创新能力。然而,现阶段我国高中在化学教學的过程中、在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上,效果不尽人意,所出现的问题较为严重。因此,本文将主要对我国高中化学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现状进行全面分析,同时提出完善措施和改进方案。
  一、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重要性
  “21世纪,什么最贵,人才最贵”,其实,具体的来说,是人才的创造力最贵。人才的创造力与其的创新能力密切相关,要想提高创造力,根本前提就是创新能力的培养。一般情况下,人的创新能力是指其以自身已掌握的理论知识为基础,在各种实践中,通过不断的思索和验证,发现新的理论,探索到新的方法等。在新课程改革后,对高中化学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进一步加强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创新能力的培养不仅能够扩展学生的思维、促使其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还能帮助学生日后更好、更快的适应社会中的激烈竞争,使其占据更有利自身发展的位置。
  二、高中化学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现状
  1.对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重视程度不够
  对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重视程度不够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学校方面:大部分學校受升学率的严重影响,对于新课程改革的要求,只做表面功夫,实际上全面追求学生的学习成绩;学校领导班子更多的强调提高学生的成绩,而非加强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在对教师下达的教学目标中,也是以学生成绩优异人数为标准。教师方面:教师受到传统教学观念和学校领导的影响,其教学模式与传统教学差别甚微,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为主体,忽略了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2.对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模式不完善
  对于化学学科而言,其主要以化学实验为基础,让学生在实际动手操作的过程中培养创新意识和能力。然而,大多数学校在化学课程的设计安排上存在严重的问题,每两周才安排一次化学实验课,且多数情况下仍然以教师的实验演示为主,四十五分钟的一堂课,教师进行实验原理、实验注意事项讲解,做实验演示的时间就几乎占满了整堂课,学生自己动手实验的时间通常少于十分钟。部分学校甚至不开设化学实验课。
  三、高中化学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途径研究
  1.注重化学教学中的实验教学
  作为一门与实验教学密不可分的学科,要想在该学科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必然需要加强其实验教学。首先学校得端正教育理念,严格按照新课程改革的内容办学,加强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在课程设计上需科学、合理,并且不断完善化学实验条件;教师在实验教学中,要以学生为主体,把课堂时间归还于学生,尽量在课后完成实验原理、实验注意事项讲解的教学工作,加强对学生动手能力和创新意识的培养。
  2.注重化学教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
  高中化学教学内容的很多知识都与人们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注重其与实际生活的联系,以此加强学生对知识点的印象、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其具体教学措施众多,例如可以通过创设实际生活情景,在教学所提出问题的引导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可以有效地把学生带入课堂,让其真正进去知识的海洋;教师还可以通过课后为学生安排一些和生活紧密相连的化学小实验,以此帮助学生了解一些课外知识和其在生活中的实际用处,以此提高学生的求知欲。
  3.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
  在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过程中,质疑能力的培养是不可或缺的。然而,大多数高中学校在化学教学过程中,多以“念经式”讲解知识,一堂课下来,都是以老师提问、学生回答的方式教学,学生严重缺乏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能力。因此,在今后的教学中,教师需要全面改变教学模式,鼓励学生发现问题、支持学生提出问题,并且向学生强调:可以对教师和课本内容上的知识进行大胆质疑。
  四、结语
  作为高中教学课程中至关重要的一部分,化学学科因为其以化学实验为基础,且与学生的实际生活有着密切联系等特点,成为了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因此,在高中化学教学过程中,一定要加强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这样不仅能够提高我国高中化学教学的整体水平,帮助学生全面发展,还能够促进学生日后更好的适应社会的需求,使其在竞争激烈的环境中占据着一席之地。
  参考文献
  [1]赵海鹏.论高中化学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J].才智,2016,45(11):39.
  [2]王玉红.高中化学实验教学中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J].学周刊,2016,08(10):83-84.
  [3]刘佞珺.浅谈高中化学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J].科技创新导报,2013,45(29):133.
  [4]李永锐.高中化学教学中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研究[D].河南师范大学,2012.
其他文献
摘 要:素质教育的教育教学观要求教师在教学时要面向全体学生,要注意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因材施教,因势利导,长善救失。摆脱传统的以学生成绩论英雄的局面,打破传统教学的思维模式和应试教育。改变统一目标,统一内容,统一要求,统一作业和统一评价。拒绝统一化,要求发展学生的个性,寻找学生的闪光点。所以如何实施课堂差异化教学就成为一个教育难题,尤其数学这门课程应该如何发挥不同学生的不同特点更是对教师提出一定的
摘 要:数学是一门偏向逻辑思维的综合性学科,在素质教学观提倡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发展创新能力的要求下,教师通过如何有效引导来构建小学数学创新课堂成为当今时代下的教育新探索。教师作为教育工作的实践者,是课堂整体组织环节的设计者,也是教学细节的把控者,一位有着深厚教学经验的优秀教师应该是通过循循善诱来传授学生知识,而不是直接开门见山式的讲解。本文从小学数学教学现状出发,对教师如何构建创新课堂提出了几点针
通过检测组织因子mRNA在异种心脏移植急性血管排斥反应期的动态表达与排异反应及凝血强度之间的关系,明确组织因子在急性血管排斥反应期凝血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初步探讨该反
摘 要:新世纪对教育提出了更新的要求,新课程标准对教师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赋予了新世纪教师新的历史使命,那么,在转化课堂教学行为的过程中,也必将发生一场传统与现实的课堂教学理念及行为的激烈碰撞。本文在“一切为了学生,高度重视学生,全面依靠学生为旨”的生本教育理念下,结合自己的教学工作实际,把近几年来对生本语文教学的探索、实践、理解和反思总结出来。  关键词:实践;生本教育  2015年10月,我有
摘 要: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各种信息技术工具被应用我们的生活工作的各个方面,极大地改变了我们的日常生活,促进了社会的发展进步。信息技术也随着教育改革的发展,与我们的学校教育进行有效的结合,有效的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地理课程作为中学阶段的重要学科,也是学生面临高考所必须的课程,对学生的教育和发展具有重要作用,通过在地理教学中对信息技术的有效应用,可以有效利用信息技术中的各种资源进行教学,激发
目的 探讨非穿透性小梁手术(nonpenetrating trabecular surgery NPTS)房水葡萄膜巩膜引流途径的形态学情况进一步阐明其降压机制。 方法 每只家兔右眼为实验组(NPTS组),左
目的:  比较去白细胞富血小板血浆(P-PRP)与含白细胞富血小板血浆(L-PRP)对兔椎间盘髓核来源间充质干细胞(NPMSCs)增殖、分化、细胞外基质和NF-κB信号通路激活的影响.  
摘 要:《新课标》指出“小学语文教学的目的是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道用祖国的语言文字,丰富语言的积累,培育热爱祖国的语言文字和中华优秀文化的思想感情,使他们具有初生的听说读写能力,培养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首先是激发学生的兴趣,激发学生的创造欲望。  关键词:语文;教学;创新;教育  一、口语交际中的创新教育  在口语交际教学中,教师应以多种形式激发学生的兴趣。首先,用生动有趣的故
该实验的目的是通过比较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组和对照组中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白细胞介素-8(Int
[目的]:通过观察风湿性心脏病合并房颤患者心房超微结构、细胞直径、纤维化程度、房颤持续时间和左房直径等因素的变化,探讨影响房颤患者电复律后窦性心律的维持时间的相关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