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十八大以来,人们在获得必须物质条件的情况下,对精神文化生活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这就给博物馆陈列工作提出了不小的挑战。如何提高博物馆陈列品味需要跟上时代发展,使之变得更加人性化。本研究主要阐述了新时期博物馆陈列工作的重要性和如何对它进行良好的优化,尽可能地满足社会大众在精神文化生活方面的需求。
关键词:博物馆陈列工作;存在问题;优化策略
随着国家“科教兴国”战略的实施,越来越多的人群开始了精神生活方面的探究,美学、建筑学等文化门类也在文化碰撞与融合的过程中得到了长足的发展,这些书籍以及文物的出现在一定的程度上成就了当前博物馆陈列的与时俱进性与协调美观性。为了让博物馆的陈列工作得到进一步的发展就要及时发现现实中存在的问题,紧随时代发展,发掘优势特色,是文化变得更加的多样化、人性化,这样才能使群众在精神上得到长足的满足感。
1博物馆陈列工作基本概述
博物馆陈列工作指的是博物馆工作人员在详细了解陈列展览文物、标本的基本属性、主要特点以及陈列目的前提下,会相应地结合图书馆主题构建、空间设计等因素,通过一种艺术的形式给欣赏者传达历史发展文化以及相关规律的综合性业务活动。但是随着历史的变迁以及时代的发展,博物馆的陈列工作在形式上以及在内容上都得到了相应的发展。
虽然在各种文物划分的依据上有所不同,陈列类型丰富多样,但是任何的陈列工作都需要遵循一定的科学性、实物性与艺术性,因为只有在这样的基础上才能保证观众在精神需求上得到满足,由此一来,博物馆的社会形象才会得到大幅度的提升,具体的工作效率才会得到提高。
2博物馆陈列工作的重要性
新时期,博物馆陈列工作的重要性越发明显,相关部门不能将所有的文物、标本或者是其他艺术品当作“展览的仓库”,而是要在认清社会发展趋势、综合考量观众欣赏水平的基础上,利用新旧资源的综合整合,使展品真正的价值得到充分的发挥。这样做的目的就是让博物馆在激烈的竞争中提高它的经济效益以及社会效益,所以说,加强博物馆的陈列工作是博物馆未来发展的必然选择。
3新时期博物馆陈列工作的优化策略
3.1积极转变观念
在市场经济飞速地发展和文化市场的更替井然有序的历史条件下,作为事业单位的博物馆要想在此时期实现自我价值的提升,获得健康持续发展的机会就必须要先改变它的陈列观念,机智地面向市场、面向这个社会,从思想意识层面把握好博物馆陈列的性质与价值取向,最终实现满足观众、教育大众的目的。
近些年来,国家对博物馆的经费支出越来越少,这给博物馆的陈列工作带来了不小的打击,但是博物馆不能以此为借口而停滞不前,要客观地分析自己的不足,积极发掘发掘发展中的优势特色,不断完善陈列系统功能,优化现有的服务体系,帮助观众获得多角度、多层次的丰富参观体验,不断引导观众实现自我教育与自我改善。
3.2积极发掘自身优势
如果一个博物馆缺乏了最为基本的“特色”陈列就会让欣赏的观众从心底产生一种厌倦的情绪,这样就会使博物馆的陈列效益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进而使博物馆的社会价值得到质疑。当今社会,国家越来越重视人们的传新观念。所以博物馆也要注重创新方面的研究。博物馆陈列工作的创新不仅可以将现代科学技术加入其中,使新时期的产物得到全方位的呈现,还可以让群众获得最为奇妙、最為丰富的人身体验与情感体验;而且它还可以以一种全新的视角来发现自身的特色,要使博物馆可以具有将零散艺术品汇聚成诠释一个历史阶段或一方水土人文的能力。但是做好博物馆的特色陈列并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情,要想从根本上突出博物馆的陈列特色,就要选好陈列的侧重点。比如说,在历史文物的具体陈列工作中,如果只是一味地重在展现在具体历史阶段的人、事、物的形态,这样就会将观众的思维固定住,但如果将时间进行解限,围绕展品的形状、性能、来源与用途展开介绍,就会将人们带到美丽的时空画卷中;如果想让人们深入地了解特定地域内的历史更替与变迁,就要以时间为基本纽带,将时间与展览文物充分结合起来,让每一件展品都烙上岁月的痕迹,以一种不同的历史形态阐述特定地区的历史发展与民俗风情。
3.3积极展示不同的民族文化
即使在现代文明给我们带来诸多便利的情况下也不能忘记中国传统文化带给我们的精神慰藉,不能泯灭民族文化闪烁的巨大光辉。新的历史时期,博物馆的陈列工作要结合自身优势的情况下,考虑到观众热爱民族文化的情感,了解不同民族文化的需求,尽可能地在创新设计中融入情感丰富、胸襟宽广的民族文化因素,尽可能地让观众在观赏博物馆展览的同时可以深切地感受到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之间的碰撞与融合,以期实现让人们深化其对民族文化的热爱之情。
3.4实现展览品与展览空间的和谐统一
为了有效地实现博物馆展品的丰富性,就要实现展览品与展览空间的和谐统一,将可以用上的空间都积极地投入到展览工作中,做好每件展览品的位置规划工作,大的空间放大的展览品,小的空间存放小的展览品。在具体的摆放过程中也要综合考量好展览品的数量,避免出现因展览品过度拥挤使观众产生反感的情绪;也要避免由于展览空间过度浪费带来的艺术感丧失。
4结语
现代许多人们都是通过参加博物馆来拓宽自身视野、获取知识、得到精神慰藉的重要途径,因此,新时期博物馆的陈列工作就要与时俱进,综合考量人民群众的文化需求,不断提升自身的服务质量,争取让观众在浓烈的文化氛围中得到心灵上与视觉上的满足。
参考文献:
[1]毕玉霞.浅谈新时期博物馆陈列工作探索[J].企业改革与管理.2015(22).
[2]刘晓华.实物在烈士纪念馆中特殊的教育功能[J].知识文库.2017(24).
[3]郭喜锋.再谈陈列工作中的“以人为本”理念[J].沧桑.2018(06).
[4]张少鲲.博物馆陈列工作的科学性[J].文物世界.2000(05).
[5]吴家春.省级博物馆陈列工作研讨纪要[J].中国博物馆.2010(01).
[6]宋伯胤.对博物馆陈列工作的再认识[J].文博.2017(06).
[7]陈红京.动态地看陈列工作程序[J].中国博物馆.2014(01).
关键词:博物馆陈列工作;存在问题;优化策略
随着国家“科教兴国”战略的实施,越来越多的人群开始了精神生活方面的探究,美学、建筑学等文化门类也在文化碰撞与融合的过程中得到了长足的发展,这些书籍以及文物的出现在一定的程度上成就了当前博物馆陈列的与时俱进性与协调美观性。为了让博物馆的陈列工作得到进一步的发展就要及时发现现实中存在的问题,紧随时代发展,发掘优势特色,是文化变得更加的多样化、人性化,这样才能使群众在精神上得到长足的满足感。
1博物馆陈列工作基本概述
博物馆陈列工作指的是博物馆工作人员在详细了解陈列展览文物、标本的基本属性、主要特点以及陈列目的前提下,会相应地结合图书馆主题构建、空间设计等因素,通过一种艺术的形式给欣赏者传达历史发展文化以及相关规律的综合性业务活动。但是随着历史的变迁以及时代的发展,博物馆的陈列工作在形式上以及在内容上都得到了相应的发展。
虽然在各种文物划分的依据上有所不同,陈列类型丰富多样,但是任何的陈列工作都需要遵循一定的科学性、实物性与艺术性,因为只有在这样的基础上才能保证观众在精神需求上得到满足,由此一来,博物馆的社会形象才会得到大幅度的提升,具体的工作效率才会得到提高。
2博物馆陈列工作的重要性
新时期,博物馆陈列工作的重要性越发明显,相关部门不能将所有的文物、标本或者是其他艺术品当作“展览的仓库”,而是要在认清社会发展趋势、综合考量观众欣赏水平的基础上,利用新旧资源的综合整合,使展品真正的价值得到充分的发挥。这样做的目的就是让博物馆在激烈的竞争中提高它的经济效益以及社会效益,所以说,加强博物馆的陈列工作是博物馆未来发展的必然选择。
3新时期博物馆陈列工作的优化策略
3.1积极转变观念
在市场经济飞速地发展和文化市场的更替井然有序的历史条件下,作为事业单位的博物馆要想在此时期实现自我价值的提升,获得健康持续发展的机会就必须要先改变它的陈列观念,机智地面向市场、面向这个社会,从思想意识层面把握好博物馆陈列的性质与价值取向,最终实现满足观众、教育大众的目的。
近些年来,国家对博物馆的经费支出越来越少,这给博物馆的陈列工作带来了不小的打击,但是博物馆不能以此为借口而停滞不前,要客观地分析自己的不足,积极发掘发掘发展中的优势特色,不断完善陈列系统功能,优化现有的服务体系,帮助观众获得多角度、多层次的丰富参观体验,不断引导观众实现自我教育与自我改善。
3.2积极发掘自身优势
如果一个博物馆缺乏了最为基本的“特色”陈列就会让欣赏的观众从心底产生一种厌倦的情绪,这样就会使博物馆的陈列效益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进而使博物馆的社会价值得到质疑。当今社会,国家越来越重视人们的传新观念。所以博物馆也要注重创新方面的研究。博物馆陈列工作的创新不仅可以将现代科学技术加入其中,使新时期的产物得到全方位的呈现,还可以让群众获得最为奇妙、最為丰富的人身体验与情感体验;而且它还可以以一种全新的视角来发现自身的特色,要使博物馆可以具有将零散艺术品汇聚成诠释一个历史阶段或一方水土人文的能力。但是做好博物馆的特色陈列并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情,要想从根本上突出博物馆的陈列特色,就要选好陈列的侧重点。比如说,在历史文物的具体陈列工作中,如果只是一味地重在展现在具体历史阶段的人、事、物的形态,这样就会将观众的思维固定住,但如果将时间进行解限,围绕展品的形状、性能、来源与用途展开介绍,就会将人们带到美丽的时空画卷中;如果想让人们深入地了解特定地域内的历史更替与变迁,就要以时间为基本纽带,将时间与展览文物充分结合起来,让每一件展品都烙上岁月的痕迹,以一种不同的历史形态阐述特定地区的历史发展与民俗风情。
3.3积极展示不同的民族文化
即使在现代文明给我们带来诸多便利的情况下也不能忘记中国传统文化带给我们的精神慰藉,不能泯灭民族文化闪烁的巨大光辉。新的历史时期,博物馆的陈列工作要结合自身优势的情况下,考虑到观众热爱民族文化的情感,了解不同民族文化的需求,尽可能地在创新设计中融入情感丰富、胸襟宽广的民族文化因素,尽可能地让观众在观赏博物馆展览的同时可以深切地感受到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之间的碰撞与融合,以期实现让人们深化其对民族文化的热爱之情。
3.4实现展览品与展览空间的和谐统一
为了有效地实现博物馆展品的丰富性,就要实现展览品与展览空间的和谐统一,将可以用上的空间都积极地投入到展览工作中,做好每件展览品的位置规划工作,大的空间放大的展览品,小的空间存放小的展览品。在具体的摆放过程中也要综合考量好展览品的数量,避免出现因展览品过度拥挤使观众产生反感的情绪;也要避免由于展览空间过度浪费带来的艺术感丧失。
4结语
现代许多人们都是通过参加博物馆来拓宽自身视野、获取知识、得到精神慰藉的重要途径,因此,新时期博物馆的陈列工作就要与时俱进,综合考量人民群众的文化需求,不断提升自身的服务质量,争取让观众在浓烈的文化氛围中得到心灵上与视觉上的满足。
参考文献:
[1]毕玉霞.浅谈新时期博物馆陈列工作探索[J].企业改革与管理.2015(22).
[2]刘晓华.实物在烈士纪念馆中特殊的教育功能[J].知识文库.2017(24).
[3]郭喜锋.再谈陈列工作中的“以人为本”理念[J].沧桑.2018(06).
[4]张少鲲.博物馆陈列工作的科学性[J].文物世界.2000(05).
[5]吴家春.省级博物馆陈列工作研讨纪要[J].中国博物馆.2010(01).
[6]宋伯胤.对博物馆陈列工作的再认识[J].文博.2017(06).
[7]陈红京.动态地看陈列工作程序[J].中国博物馆.2014(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