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小平与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来源 :今日中国·中文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wj5425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1953年12月31日周恩来总理会见印度代表团时首次提出来的。1954年4月29日,中印双方签署《中印关于中国西藏地方和印度之间的通商及交通协定》,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写入序言,这是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第一次写入正式的国际文件。1954年,周恩来又先后访问印度和缅甸,并与印度总理尼赫鲁、缅甸总理吴努分别发表《联合声明》,一致同意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作为指导相互关系的基本原则。1955年4月18日-24日,在印度尼西亚万隆举行的第一次亚非会议发表的《万隆会议十项原则》中,涵盖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全部内容。
  1949年10月1日,中国人民经过了100多年的奋斗,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周恩来总理兼任中国外交部长。中华人民共和国是一个新生事物,在毛主席和周总理的亲自领导下,中国外交表现出了很强的创新能力。
  过去100多年的时间里,中国饱受帝国主义列强的侵略、压迫、剥削和干涉。新中国成立后,中国与其他国家建立关系、发展合作的原则是什么?周恩来明确提出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既是中国历史经验的总结,又反映了时代的要求。上个世纪50年代和60年代是民族解放运动高涨的年代,民族解放运动的出现就是对帝国主义、殖民主义统治的反抗和冲击。在这股大潮的推动下,越来越多的殖民地和半殖民地国家取得了独立。而五项原则的提出,与新独立国家所追求的目标完全吻合。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从最初提出,到第一次亚非会议上受到广泛的支持,并写进了会议的最后文件,仅有1年4个月的时间。而此时的世界,正处在冷战的初期,两大阵营尖锐对峙。中国提出的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在那么短的时间里得到国际上如此多的国家的承认和支持,这确是中国外交上的成功。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诞生以来的60年里,世界发生了重大而深刻的变化。国际关系也见证了各种各样的花样,冷战时期美国和苏联都在推行“集团政治”,苏联搞“社会主义大家庭”,鼓吹“有限主权论”,美国在世界各地建立了各种军事联盟;美苏两国疯狂地进行军备竞赛,在世界范围内进行争夺,建立各自的“势力范围”。冷战结束后,美国的霸权主义膨胀,提出“先发制人的战略”,“人权高于主权”,发动了阿富汗战争和伊拉克战争。上述做法本质上都是在推行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不仅没有带来预期的效果,反而使自己陷入了被动。
  与此同时,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却表现出了强大的生命力。中国不仅是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倡导者,而且是坚定的执行者。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中国同世界各国的关系与合作不断发展、扩大。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建设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成就,中国与世界互利合作,也取得了大发展。中国之所以能够取得这样的成就和变化,重要原因之一就是在对外关系中是坚定不移地奉行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邓小平同志十分重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早在19 74年,邓小平同志就在第六届特别联大上强调国家之间的政治和经济关系“都应建立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基础上”。
  1984年,邓小平在会见缅甸总统吴山友时指出,处理国与国之间的关系,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最好的方式。其他方式,如“大家庭”方式,“集团政治”方式,“势力范围”方式,都会带来矛盾,激化国际局势。总结国际关系的实践,最具有强大生命力的就是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1991年10月5日,邓小平同志会见朝鲜的金日成主席。此时邓小平同志已经退休了,不见外宾了。会见照相时,我时任外交部新闻司司长,在现场,邓小平同志两次伸出手来说“不供发表”。会见中,邓小平同志对金日成主席讲了一番语重心长的话:“我们两国关系的基础是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什么‘联盟’,什么‘牢不可破’,那都是靠不住的,实践证明这五项原则是最靠得住的。”
  1984年,邓小平同志还说过:“现在进一步考虑,和平共处的原则用之于解决一个国家内部的某些问题,恐怕也是一个好办法。”他开创的“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就是根据上述思想提出的。
  邓小平同志如此重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还与时代的变化密切相关。上个世纪70年代末,随着世界的变化与进步,逐步由“帝国主义战争和无产阶级革命时代”进入了以和平与发展为主题的时代。时代主题的变化是国际关系中,也是世界局势中最大的变化。时代变了,很多东西必须跟着变。他老人家在这方面给我们树立了榜样。从时代变化的角度来处理国内和国际问题。
  1988年,邓小平又提出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为准则,建立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的主张。旧秩序与新秩序的主要差别何在?主要差别是旧秩序是建立在强权政治、丛林法则、霸权主义的基础上,可以以大欺小,以强凌弱,以富压贫。而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恰恰相反,强调的是平等、相互尊重、互利、和平共处。建立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基础上的新秩序,显然更加有利于和平、更加有利于公正、更加有利于世界发展与繁荣。
  今天的世界正处在一个大变化的过程当中,有人把世界的变化概括为,从MAD(互相确保摧毁,即冷战时期美苏两家都制造和储存了大量核武器,谁也不敢动,打核大战大家都灭亡),进入了MED(经济上相互依存)。世界各国之间相互的依存度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深,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谁也离不开谁。同时,人类又面临着的极为严峻的共同挑战,诸如气候变化、恐怖主义、自然灾害、流行疾病、跨国犯罪等。没有一个国家,不论其如何强大,能够单独应对这些挑战。人类只有联合起来,才能生存下去。
  经济上的相互依存和面临的共同挑战,把人类联合在一起。人类要联合、要合作就需要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作为基础,离开这个基础,联合与合作是很困难的。然而,今天的世界是从旧世界演变过来的,虽然世界变了,但是人们的思想往往落后于实际,往往用惯性思维来处理今天面临的问题。今天的世界还很不太平,仔细分析,不太平的根本原因,还是强权政治、霸权主义的思想在作祟,总想征服人家、控制人家,根本不愿意去遵守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符合世界潮流、适应世界变化、富有生命力的原则。尽管它已经存在了60年,但放在历史的长河中来看,还是一个新生事物。它在成长的过程中,还会碰到各种各样的艰难险阻,但是新生事物是不可战胜的。我相信,21世纪国际关系的实践,会进一步显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强大的生命力。大家都按照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去办事,世界一定会更加美好。
其他文献
山西地处中国中部,黄河中游,太行山之西,故称山西。山西地形多为山地丘陵,山区面积约占全省总面积的80%以上。东有太行山,西有吕梁山,西、南以黄河与内蒙、陕西、河南等省区为界,是中国交通运输的枢纽和东西部交流的桥梁。  交通自古以来是国家经济发展的命脉。山西是国家的能源原材料基地,交通对山西经济发展的重要更是不言而喻。近年,山西省地方政府结合山西省实际,高瞻远瞩,以2500亿元人民币投资直指公路交通
长城边密云的冬天寒冷异常,我们站在小山上遥望起伏连绵的葡萄园,寒风扑面,一排排赤裸的葡萄藤沐浴在冷冷的阳光下。  “葡萄成熟时,一串串晶莹剔透,漫山遍野……”然而画家李庆林的谈兴正浓,仿佛沉浸在葡萄丰收无以言表的喜悦中。  这些年,李庆林长住在张裕爱斐堡国际酒庄写生。这位生性豪爽的山东汉子,深为爱斐堡的景色所吸引。面对独特的酒庄城堡建筑、迷人的欧式小镇风情、生机勃勃的葡萄园,他一头扑进去,一幅幅写
有人说:“香甜软糯(nuò)的玉米真好吃,但玉米皮就没什么用了。”被丢弃(qì)在垃圾桶里的玉米皮听到这话,可不服气了,它說:“我也是可以华丽蜕(tuì)变的,不信,你看!”  哇,想不到不起眼的玉米皮,竟然能做成这么多漂亮又精致的装饰品,太厉害了!在这充满爱的五月,我们也来试试看,做一束康乃馨送给妈妈吧!  干玉米皮若干、绿色和粉色的水彩笔补充墨水、弹力线、绿色花艺胶带、剪刀、竹签等。  准备两
河北石家庄中山东路花卉园内,聚集着十几家私人会所和艺术家工作室,“大晟堂”古陶博物馆亦座落其中。馆内现藏古今艺术品两千余件,尤其以河北古代陶器见长,涵盖了战国至宋金各个时期的陶瓷器。常设展出的有四百余件,种类丰富,有陶、瓷、青铜、玛瑙、雕塑等。分为燕赵雄风、古都遗韵、隋唐感悟等8个展区。“大晟”是战国时期宋国的名乐,流传千年,唐人曾有“大晟钟”、“大晟琴”记载。“堂主”李小晟以此命名自己这个私家博
我们为什么纪念曼德拉  可以说,南非转型至今仍在路上,绝非简简单单“宽恕”“和解”几个词语所能涵盖。其间曼德拉作为一个身负历史重托的政治领袖,有强烈的道德感而不孤芳自赏,识别历史大势而不急于求成,能发动群众而不滥用领袖魅力,足为后世之表。  一代伟人谢世,总是会引发人们无尽的哀思,而这些哀思所引发的种种评价和慨叹,又无一不映射着当下的现实。  曼德拉的宽恕是强者而非弱者的宽恕。其力量的源泉不仅仅来
随着经济实力增强、贸易规模快速增长,中国从一个多边贸易体制的坚定支持者、参与者逐渐成长为一个重要贡献者。多边贸易体制和双边自由贸易协议的建设,很大程度上促进了中国贸易的对外开放发展。  但是,这些多双边贸易体系的建立不足以为中国赢得参加美国主导的TPP和TTIP谈判的资格,中国必须要有一些试验区进行改革的全方位试点,其中涉及金融外汇、投资管理、服务贸易、离岸贸易、国企定位、税收制度、海关监管、劳工
“这样的文物展对我们认识历史人物的全貌很有帮助。”  ——2009年10月,专程驾车和妻子从桃园县前来台北参观两岸故宫雍正大展的小学教师连监民说。    回放    在台北举办的“雍正大展”延续至2010年1月,除了台北故宫的203件藏品,还有借展北京故宫的37件雍正文物。这一展览是北京故宫博物院和台北故宫博物院的首度合办,也是分藏于两岸的故宫文物相隔60年再度聚首,加上雍正本人是中国历史上有名的
2009年对世界和中国来说都是一个多事之秋。世界各国在同金融危机搏斗的同时,又面临着气候变化、能源紧张、海盗猖獗等一系列问题的困扰。  2009年中国一面采取切实措施开展与世界合作、共同应对金融危机带来的挑战,一面积极对世界发出中国的声音,表达中国对重大国际和国内问题的态度,既为世界输送战胜危机的信心,也引领中国社会进一步走向开放、民主、和谐。
生中看过许多喜欢的影片。但是我要说,《唐山大地震》是最好的,我最喜欢的。因为它最“真实”。  唯有真实、真情才是最动人的。唯有真实、真情,才能叩开你心灵的门窗,拨动你心灵的琴弦。《唐山大地震》的魅力,恰恰就是因为它的真实。  影片没有任何功利主义的动机。它不想拥护什么,歌颂什么;也不想批评什么,反对什么。它不造作,不煽情,不拔高;如行云,若流水;合情合理,自自然然。就这样,它把人性,把母爱呈现在人
“历史上,中日两国老一辈政治家通过‘以民促官’推动两国邦交正常化的历史智慧,对于我们今天仍然具有启示意义。中日双方应共同努力,以媒体交流、智库交流、文化交流为着力点,深入推进中日民间交流,维护和增强中日友好的社会基础。”中宣部副部长、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主任蒋建国在第十一届北京—东京论坛开幕式上說。  2015年10月24日,由中国外文出版发行事业局和日本言论NPO共同举办的第十一届北京—东京论坛在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