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非球面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后安全性和视觉质量评价

来源 :中华眼科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odeweib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评价国产A1-UV型可折叠一片式非球面IOL用于治疗白内障的临床安全性和有效性。

方法

采用随机对照临床研究设计。选取119例(119只眼)白内障患者,通过中央动态随机系统(IWRS)分配至试验组(58例)或对照组(61例),分别植入由爱博诺德(北京)医疗科技有限公司生产的国产非球面IOL(型号:A1-UV)或美国Alcon公司生产的非球面IOL(型号:SN60WF)。于术后1~ 2 d、1周、1个月、3个月、6个月及1年进行随访评估,记录患者的视力及裂隙灯显微镜检查结果;并于术后3个月、6个月及1年随访时进行对比敏感度检查。采用χ2检验和独立样本t检验分别对计数资料和计量资料进行统计学分析。

结果

共100例患者完成1年随访,其中试验组49例,对照组51例。术后两组均无患者出现严重的炎症反应及与IOL有关的其他并发症;术后1年时试验组和对照组的Log MAR最佳矫正远视力、最佳矫正近视力、裸眼远视力、裸眼近视力分别为0.04±0.11、0.11±0.17、0.13± 0.20、0.35±0.19和0.07±0.15、0.15±0.20、0.18±0.23、0.41±0.21,两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39,P= 0.166;t=-1.25,P=0.216;t=-1.06,P=0.292;t=-1.59,P=0.116),术后1~2 d、1周、1个月、3个月及6个月时两组视力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时试验组和对照组在明光12 c/d、18 c/d空间频率时的对比敏感度分别为1.31±0.36、0.86±0.41和1.15±0.40、0.65±0.44,试验组优于对照组(t= 2.18,P=0.031;t=2.67,P=0.009),其余明光、暗光空间频率的对比敏感度两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国产A1-UV型可折叠一片式非球面IOL用于治疗白内障临床安全性和有效性均与SN60WF非球面IOL相当,值得临床推广与应用。(中华眼科杂志,2016,52:99-103)

其他文献
期刊
期刊
目的比较泪道插管术与球囊管扩张术治疗探通无效的先天性鼻泪道阻塞的疗效。方法前瞻性随机对照性研究。对189例(245只眼)在北京儿童医院眼科就诊的泪道探通无效的先天性鼻泪道阻塞的患儿,用随机数表发随机分为两组分别行泪道插管术(121只眼)及球囊管扩张术(124只眼)。患儿年龄范围是6~48个月(平均年龄18个月),随访11个月,治疗成功定义为泪道冲洗通畅;结膜囊无分泌物、无流泪等症状,荧光染料消失试
期刊
先天性白内障是儿童常见的致盲性眼病,近1/3病例与遗传有关。随着分子遗传学尤其基因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基因被证实参与了先天性白内障的发病过程。目前已报道的基因主要有晶状体蛋白质基因、膜蛋白质基因、细胞骨架蛋白质基因及调节蛋白质基因等,其中晶状体蛋白质基因在其中占很大比例,其所翻译的晶状体蛋白质又是晶状体内含量最多的蛋白质。现已发现在晶状体蛋白质基因中有近百个突变位点与先天性白内障的发病有关。这些
随着人类基因组图谱的绘制完成、生命科学的迅猛发展、国际多中心临床试验以及诊断新技术的不断更新,医学研究进入大数据时代,由此衍生的精准医疗成为新的主题词,并引发了医学研究方法论的变革。未来眼科领域,如何利用大数据开展个体化医疗成为新时代的挑战与机遇。以眼科生物样本信息库构建和分析为基础,进行全数字化眼科建设,结合多中心临床试验,通过大数据分析和挖掘,寻找新的干预方案或靶点,是推进新时代个体化医疗的重
期刊
免疫重建炎症反应综合征(IRIS)是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IDS)患者在接受高效抗反转录病毒治疗(HAART)后,机体处于免疫功能恢复时期出现的一类疾病。临床表现为已有疾病恶化或出现新发疾病,甚至引起死亡。眼IRIS是AIDS患者在接受HAART后全身免疫功能重建,CD4+T淋巴细胞计数升高时出现的一系列眼部炎症反应,多由于感染巨细胞病毒(CMV)所致,表现为合并CMV视网膜炎。随着近年来HAA
目的探讨环孢霉素A(CsA)修饰的IOL在预防兔眼后发性白内障中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实验研究。45只新西兰大白兔被随机分为3组,每组15只,右眼行超声乳化透明晶状体吸除术。A组植入普通PMMA IOL,B组植入仅加载1%PLGA和氯仿混悬液的PLGA-IOL,C组植入CsA涂层IOL(CsA-PLGA-IOL)。所有实验眼于术后不同时间点行裂隙灯显微镜、眼底以及眼内压检查,观察并计数角膜内皮细胞
目的评价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对小梁切除术后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PACG)患者眼压的影响。方法回顾性系列病例研究。选择2009年3月至2011年9月于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眼科就诊,至少3个月前因PACG行小梁切除术,白内障明显需要行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的全部患者,共47例(47只眼)。记录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前、术后1天、1周、2周、1个月、3个月、6个月、12个月和24个月的眼压;术前和术后2年降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