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概述汕头优势传统产业现状;分析传统产业在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提升传统优势产业的对策。
关键词:传统优势产业;经济发展方式
作者简介:杨玉民(1968-),男,广东饶平县人,中共汕头市委党副教授,研究方向:经济学及“三农”问题。
中图分类号:F299.27 文献标识码:A
《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二五规划纲要》提到:“十二五”时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是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那么,汕头在“十二五”时期如何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笔者认为应加快提升传统优势产业。
一、汕头优势传统产业现状
改革开放以来,汕头利用特区先行一步的优势,抓住国际产业转移的机遇,大力发展民营经济和外向型经济,迅速扩大产业规模,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巨大的成就,2010 年全市地区生产总值达到 1203.25 亿元。
伴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产业体系也在不断完善,产业基础不断增强,尤其是近年来按照建设现代产业体系的要求,大力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工业经济保持了稳步增长,初步形成了以高新技术产业为先导,先进制造业、传统制造业为基础的工业体系。2010 年全市工业总产值达到2642.15 亿元;工业增加值达到 629.19 亿元,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从 1981年的 30.9%,提高到 52.3%,工业经济在国民经济中已占据主导地位。
纺织服装、化工塑料、食品医药、工艺玩具、机械装备、印刷包装、电子信息和音像制品等八大传统优势产业不断发展壮大,2010 年,八大传统优势产业规模以上工业产值达 1378.53亿元,占全部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 73.0%。形成了各具特色的产业集群,有金平区的机械装备和印刷包装,龙湖区的输配电和电子信息,澄海区的玩具礼品和工艺毛衫,潮阳区的针织内衣和音像制品,潮南区的日用化工和家居服,濠江区的礼品包装等;拥有光机电、轻工机械装备、智能玩具创意设计与制造、输配电设备制造等 4个国家火炬计划产业基地,以及包装印刷和医疗信息化 2 个广东省火炬计划特色产业基地,形成了 5 个国家产业基地、9 个国家级工业类区域品牌、17 个特色产业集群和 24 个省级技术创新专业镇称号,成为“中国品牌经济城市”和“国家知识产权示范城市创建市”。
二、传统产业在发展中存在突出的问题
汕头市的传统产业虽已取得长足发展,但仍存在不少问题,具体表现在:
(一)工业企业规模偏小。企业规模以中小企业为主,全市规模以上企业有 2426 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平均规模不大,主营业务收入超亿元的企业仅有 206 家。产业发展缺乏重大项目带动。
(二)产业集中度偏低。传统产业没有形成大中小企业配套的产业集群和产业链,缺乏纵向的专业化分工,导致以分工与合作为纽带的产业集聚效应不高。
(三)环境污染问题突出。纺织服装业的印染业的主要水污染物 CODCr 排放量占全市排放量的 73.53%,部分行业发展已遇到不可持续发展的问题。
(四)自主创新能力较弱。传统产业以劳动密集型为主,研发能力不强,真正掌握核心技术、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偏少。2010 年汕头市发明专利申请 675 件,占全部申请总量的7.04%,与全省 26.73%的平均水平有较大差距;每 10 万人年发明专利申请只有 13.13 件,远低于全省 39.61 件的平均水平。
(五)产业配套和产业链条有待完善。大部分产品处于产业价值链的低端环节,以劳动密集型产品为主,产品技术含量偏低,附加值不高,企业竞争力不强。
(六)产业国际化程度有待提高。国际知名品牌少,缺乏具有较强国际影响力的品牌,国际市场营销渠道建设尚不完善。
近年来国际金融动荡对汕头市外向型经济造成了冲击,也对传统优势产业发展形成了倒逼机制,要求我们必须针对产业存在的问题,运用高新技术、信息技术、先进适用技术改造提升,以品牌带动战略和资本运作战略促其做大做强。
三、提升传统优势产业的对策
坚持自主创新,加快产业核心技术研究和产业化,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推动传统产业向技术优势和创新优势转型升级。通过产业合理布局、产业转移,淘汰落后产能,实现绿色生产,推动传统产业向低消耗、环保节能型发展。
(一)优化产业空间布局,推动产业集聚发展
进一步整合产业园区资源,加强产业园区规划建设,理顺各产业园区的产业结构、产业布局和产业定位,明确园区功能定位,实现以功能布局引导产业布局,形成特色鲜明的产业功能区,推动产业向园区集聚发展,促进汕头市产业结构和布局联动调整,建设规模化、现代化、专业化、集群化的“工业园和专业镇”,促进汕头市园区经济步入健康有序快速发展的快车道。发展壮大特色产业集群。着力发展玩具礼品、潮式毛衫、输配电设备等一批各具特色的产业集群,提高产业集中度,加快构建针织内衣、工艺毛衫、文化制品、轻工机械、玩具礼品、精细化工等特色产业基地。积极引进和培育关联性大、带动性强的大企业集团,发挥其辐射、示范、信息扩散和销售网络的产业龙头作用,引导社会资源向龙头企业集聚,发挥龙头企业集聚带动效应,逐步衍生或吸引更多相关企业集聚。提升集群的技术优势、配套优势、市场优势,增强集群的凝聚力。
(二)推进自主创新,提升产业竞争能力
进一步推进以企业为主体、以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自主创新体系建设,完善提高以工程技术研发中心和公共服务平台为主要形式的企业技术创新体系。
1.创建工程技术研发中心。支持建立健全优势传统产业工程技术研发中心,强化企业作为自主创新主体的地位,提升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大力支持八大传统优势产业龙头企业创建国家级、省级工程技术研究开发中心。
2.提升产业公共服务水平。通过增加投入、招聘人才、加强合作等措施,进一步完善澄海玩具礼品技术创新平台、汕头轻工机械研究院等公共创新服务平台服务功能,扩展服务项目,提升服务水平,打造国家级或省级创新服务示范平台。同时,围绕主导产业、优势产业、产业集聚区建设,加快创建各行业公共服务平台,为产业发展提供技术支撑和服务。
3.加强产业设计创新。鼓励企业参加各类工业设计大赛。利用粤港共建“珠三角工业设计走廊”的机遇,加大汕头企业与香港工业设计服务行业的合作力度。集中汕头优势科技资源,实施联合攻关,重点扶持纺织服装设计、机械及装备设计、电子通信产品设计、工艺玩具设计、化工塑料制品设计等领域的设计。鼓励龙头企业主导或参与制定相关的国家标准或行业标准。推动行业协会或产业集群组成标准联盟。
4.加大科技研发投入。进一步落实企业研发费税前加计扣除政策,落实进口设备免征关税等优惠政策,鼓励企业增加研发和技改投入。
5.强化工业化与信息化融合。推进信息化在工业设计、生产过程控制、经营管理决策等各个环节的融合。实施传统工业数字化改造示范工程,推进集成化的生产执行系统(I-MES)、制造资源计划(MRPII)、业务流程重组(BPR)和企业资源规划(ERP)的应用,提升管理的信息化和智能化水平,扶持和打造若干家工业生产数字化示范企业。
(三)强化品牌战略,提高产品附加值
进一步增强政府在培育名牌中的引导作用,打造名牌生存和发展的良好环境。对已获名牌称号的产品,要重点扶持,引导使其做大做强;对质量好、规模大的产品要重点培育,争创名牌。
1.力促名牌企业做大做强。政府从财政政策激励、舆论宣传、打假治劣、市场推广等多方面给予支持,努力为名牌健康成长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和市场环境,使名牌产品和企业快速发展,做大做强。
2.大力引导和鼓励企业争创名牌。以优势产品为依托,有计划、有重点地对一批基础管理工作较好,名牌意识较高、经济实力较强的企业所拥有的技术含量高、产品质量好、信誉度高的产品进行分类指导、跟踪服务、重点培育、落实措施,力促其成为省名牌产品和中国名牌产品,壮大名牌产品数量。加大对品牌企业支持力度,对实施品牌战略的企业在信贷、财政贴息、资金补助上给予重点倾斜,为经过合法评估的驰(著)名商标、名牌等无形资产作价出资提供信贷担保。
3.打造区域、集群品牌。鼓励品牌企业发挥品牌的辐射带动作用,吸引一批中小企业配套生产,加快形成以品牌企业为核心的产业链,培育一批在全省乃至全国有一定影响和规模的品牌企业群。做强做大澄海“中国玩具礼品城”、 “中国工艺毛衫名城”、潮阳谷饶“中国针织内衣名镇”、潮阳和平“中国音像名镇”、潮南“中国家居服装名镇”、“中国针织名镇”等区域性品牌。促进产品品牌、企业品牌与行业品牌、区域品牌、城市品牌的良性互动,不断提升城市知名度和品牌效应。
4.加强品牌推广平台建设。重点培育一批具有较强影响力的品牌推广中心。探索大卖场模式,通过大卖场这一销售平台达到推广消费型企业品牌产品的效果;扶持“心动乐”玩具连锁经营模式,将产品销售与企业品牌推广有机融合;积极推动汕头各传统产业与各种媒体合作,通过这一平台宣传汕头传统品牌,推广玩具动漫与卫视儿童频道合作模式;进一步借助“广交会”这一平台,支持汕头传统产业企业品牌跨出国门,走向世界。
(四)推动企业兼并重组,培育行业优强企业
1.培育行业龙头企业。支持鼓励企业通过并购重组、股权投资、上市等方式实现快速扩张。鼓励龙头企业采用多种方式,对其上下游配套企业进行重组、改造,有效整合资源,提高产业集中度。运用财税、金融、供地等多种手段,培育一批主业突出、核心竞争力强的大公司大集团,一批“特、精、优、专”的行业龙头企业。重点在纺织服装、化工塑料、电子信息等产业进行企业兼并重组,淘汰落后产能,优化资源配置,鼓励优势企业做大做强,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大企业集团。
2.引进先进适用的设备、技术和管理。进一步完善综合投资环境,鼓励现有企业增资扩产和带动配套企业、关联企业前来汕头投资发展。引进一批先进适用的设备、技术和管理方式,推动传统优势产业上规模、提档次、塑品牌、增效益,进一步提升传统优势产业的核心竞争力和市场辐射力。
(五)完善配套政策措施,优化产业发展环境
坚持市场引导和政府扶持相结合,积极支持、服务产业转型升级,激活企业的内生发展动力。
1.加强对转型升级的组织领导。落实领导分工联系制度和领导责任制度,切实加强对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工作的领导。各级各有关部门要按照本计划的总体要求和发展思路,制定相应措施,加强指导和扶持,及时研究解决传统产业升级中碰到的问题。制订科学考核办法,强化对传统优势产业转型升级工作绩效的考核评估,考核结果将作为组织、人事部门考核干部的重要依据。
2.强化规划引导和跟踪服务。以城市总体规划修编和实施“三旧改造”为契机,合理调整产业规划布局,强化规划引领作用和刚性约束,避免盲目投资和低水平重复建设,统筹资源,加快发展,以开展“百人服务团”为契机,建立健全优化政务环境的长效机制,创建国内一流的优质投资软环境,服务全市产业发展。
3.制定实施相关配套政策
——财税政策。通过贴息、补助等方式,扶持企业运用高新技术和低碳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支持行业公共技术平台的建设;设立传统产业发展专项基金,建立稳定的财政投入增长机制;鼓励企业争取省传统产业各类专项资金的支持。实施传统产业税收优惠政策。进一步鼓励企业用好现有增值税转型改革、进口设备免除关税、生产成套装备减免关税、研发费税前抵扣等税费的优惠政策。
——土地政策。区别对待建设用地供应,加大对传统产业升级重点项目的支持,保障传统优势产业、重点项目用地需求,重点增加产业园区、传统优势产业、企业名牌产品建设用地,优先安排重点工业园区建设用地指标。
——投融资政策。鼓励金融机构加大传统优势企业的信贷支持。建立政府财政出资的信用担保基金,切实帮助传统企业解决融资问题。加大企业重组兼并的金融支持,鼓励证券公司、资产管理公司、股权投资基金以及产业投资基金等参与企业兼并重组,并向企业提供直接投资、委托贷款、过桥贷款等融资支持,设立专门的并购基金。扶持指导有条件的民营企业通过上市融资和出让股权等资本运作模式,充分利用外部资金和智力资源,加速做大做强企业。
——人才政策。抓好基础教育,提升中等职业教育,加强高等教育,完善继续教育,为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提供源源不断的人才支持。鼓励企业与汕头大学 MBA 中心以及各大名校 MBA中心联合建立汕头企业高级管理人才培养平台,培训企业高管。加大对传统优势产业相关专业人才的引进力度,实施“不求所有、但求所用,双向选择、来去自由”的“柔性人才战略”,积极创造条件,引进科技领军人才及创新型骨干队伍,推动传统优势产业的转型升级和产业规模的扩大。
——知识产权政策。实施知识产权战略,落实知识产权政策法规,健全知识产权服务体系,完善知识产权行政执法体系,提高鉴定专业技术水平。加大打击侵权、假冒伪劣产品力度,及时曝光侵权、假冒伪劣生产企业。建立知识产权管理信息系统,开通企业依法维权直通车。以玩具、文具、日化等行业为重点,组织开展知识产权保护专项行动。加大知识产权的财政扶持,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符合区域产业发展方向的企业专利技术转移、孵化、版权产品的自主创新与开发给予政策和资金支持。
参考文献:
[1] 已经形成印刷包装等八大优势产业[N].汕头特区晚报,2010,(11).
[2] 陈纯丽.三大计划促汕头产业升级[J].赢周刊,2011,(06).
关键词:传统优势产业;经济发展方式
作者简介:杨玉民(1968-),男,广东饶平县人,中共汕头市委党副教授,研究方向:经济学及“三农”问题。
中图分类号:F299.27 文献标识码:A
《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二五规划纲要》提到:“十二五”时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是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那么,汕头在“十二五”时期如何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笔者认为应加快提升传统优势产业。
一、汕头优势传统产业现状
改革开放以来,汕头利用特区先行一步的优势,抓住国际产业转移的机遇,大力发展民营经济和外向型经济,迅速扩大产业规模,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巨大的成就,2010 年全市地区生产总值达到 1203.25 亿元。
伴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产业体系也在不断完善,产业基础不断增强,尤其是近年来按照建设现代产业体系的要求,大力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工业经济保持了稳步增长,初步形成了以高新技术产业为先导,先进制造业、传统制造业为基础的工业体系。2010 年全市工业总产值达到2642.15 亿元;工业增加值达到 629.19 亿元,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从 1981年的 30.9%,提高到 52.3%,工业经济在国民经济中已占据主导地位。
纺织服装、化工塑料、食品医药、工艺玩具、机械装备、印刷包装、电子信息和音像制品等八大传统优势产业不断发展壮大,2010 年,八大传统优势产业规模以上工业产值达 1378.53亿元,占全部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 73.0%。形成了各具特色的产业集群,有金平区的机械装备和印刷包装,龙湖区的输配电和电子信息,澄海区的玩具礼品和工艺毛衫,潮阳区的针织内衣和音像制品,潮南区的日用化工和家居服,濠江区的礼品包装等;拥有光机电、轻工机械装备、智能玩具创意设计与制造、输配电设备制造等 4个国家火炬计划产业基地,以及包装印刷和医疗信息化 2 个广东省火炬计划特色产业基地,形成了 5 个国家产业基地、9 个国家级工业类区域品牌、17 个特色产业集群和 24 个省级技术创新专业镇称号,成为“中国品牌经济城市”和“国家知识产权示范城市创建市”。
二、传统产业在发展中存在突出的问题
汕头市的传统产业虽已取得长足发展,但仍存在不少问题,具体表现在:
(一)工业企业规模偏小。企业规模以中小企业为主,全市规模以上企业有 2426 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平均规模不大,主营业务收入超亿元的企业仅有 206 家。产业发展缺乏重大项目带动。
(二)产业集中度偏低。传统产业没有形成大中小企业配套的产业集群和产业链,缺乏纵向的专业化分工,导致以分工与合作为纽带的产业集聚效应不高。
(三)环境污染问题突出。纺织服装业的印染业的主要水污染物 CODCr 排放量占全市排放量的 73.53%,部分行业发展已遇到不可持续发展的问题。
(四)自主创新能力较弱。传统产业以劳动密集型为主,研发能力不强,真正掌握核心技术、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偏少。2010 年汕头市发明专利申请 675 件,占全部申请总量的7.04%,与全省 26.73%的平均水平有较大差距;每 10 万人年发明专利申请只有 13.13 件,远低于全省 39.61 件的平均水平。
(五)产业配套和产业链条有待完善。大部分产品处于产业价值链的低端环节,以劳动密集型产品为主,产品技术含量偏低,附加值不高,企业竞争力不强。
(六)产业国际化程度有待提高。国际知名品牌少,缺乏具有较强国际影响力的品牌,国际市场营销渠道建设尚不完善。
近年来国际金融动荡对汕头市外向型经济造成了冲击,也对传统优势产业发展形成了倒逼机制,要求我们必须针对产业存在的问题,运用高新技术、信息技术、先进适用技术改造提升,以品牌带动战略和资本运作战略促其做大做强。
三、提升传统优势产业的对策
坚持自主创新,加快产业核心技术研究和产业化,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推动传统产业向技术优势和创新优势转型升级。通过产业合理布局、产业转移,淘汰落后产能,实现绿色生产,推动传统产业向低消耗、环保节能型发展。
(一)优化产业空间布局,推动产业集聚发展
进一步整合产业园区资源,加强产业园区规划建设,理顺各产业园区的产业结构、产业布局和产业定位,明确园区功能定位,实现以功能布局引导产业布局,形成特色鲜明的产业功能区,推动产业向园区集聚发展,促进汕头市产业结构和布局联动调整,建设规模化、现代化、专业化、集群化的“工业园和专业镇”,促进汕头市园区经济步入健康有序快速发展的快车道。发展壮大特色产业集群。着力发展玩具礼品、潮式毛衫、输配电设备等一批各具特色的产业集群,提高产业集中度,加快构建针织内衣、工艺毛衫、文化制品、轻工机械、玩具礼品、精细化工等特色产业基地。积极引进和培育关联性大、带动性强的大企业集团,发挥其辐射、示范、信息扩散和销售网络的产业龙头作用,引导社会资源向龙头企业集聚,发挥龙头企业集聚带动效应,逐步衍生或吸引更多相关企业集聚。提升集群的技术优势、配套优势、市场优势,增强集群的凝聚力。
(二)推进自主创新,提升产业竞争能力
进一步推进以企业为主体、以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自主创新体系建设,完善提高以工程技术研发中心和公共服务平台为主要形式的企业技术创新体系。
1.创建工程技术研发中心。支持建立健全优势传统产业工程技术研发中心,强化企业作为自主创新主体的地位,提升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大力支持八大传统优势产业龙头企业创建国家级、省级工程技术研究开发中心。
2.提升产业公共服务水平。通过增加投入、招聘人才、加强合作等措施,进一步完善澄海玩具礼品技术创新平台、汕头轻工机械研究院等公共创新服务平台服务功能,扩展服务项目,提升服务水平,打造国家级或省级创新服务示范平台。同时,围绕主导产业、优势产业、产业集聚区建设,加快创建各行业公共服务平台,为产业发展提供技术支撑和服务。
3.加强产业设计创新。鼓励企业参加各类工业设计大赛。利用粤港共建“珠三角工业设计走廊”的机遇,加大汕头企业与香港工业设计服务行业的合作力度。集中汕头优势科技资源,实施联合攻关,重点扶持纺织服装设计、机械及装备设计、电子通信产品设计、工艺玩具设计、化工塑料制品设计等领域的设计。鼓励龙头企业主导或参与制定相关的国家标准或行业标准。推动行业协会或产业集群组成标准联盟。
4.加大科技研发投入。进一步落实企业研发费税前加计扣除政策,落实进口设备免征关税等优惠政策,鼓励企业增加研发和技改投入。
5.强化工业化与信息化融合。推进信息化在工业设计、生产过程控制、经营管理决策等各个环节的融合。实施传统工业数字化改造示范工程,推进集成化的生产执行系统(I-MES)、制造资源计划(MRPII)、业务流程重组(BPR)和企业资源规划(ERP)的应用,提升管理的信息化和智能化水平,扶持和打造若干家工业生产数字化示范企业。
(三)强化品牌战略,提高产品附加值
进一步增强政府在培育名牌中的引导作用,打造名牌生存和发展的良好环境。对已获名牌称号的产品,要重点扶持,引导使其做大做强;对质量好、规模大的产品要重点培育,争创名牌。
1.力促名牌企业做大做强。政府从财政政策激励、舆论宣传、打假治劣、市场推广等多方面给予支持,努力为名牌健康成长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和市场环境,使名牌产品和企业快速发展,做大做强。
2.大力引导和鼓励企业争创名牌。以优势产品为依托,有计划、有重点地对一批基础管理工作较好,名牌意识较高、经济实力较强的企业所拥有的技术含量高、产品质量好、信誉度高的产品进行分类指导、跟踪服务、重点培育、落实措施,力促其成为省名牌产品和中国名牌产品,壮大名牌产品数量。加大对品牌企业支持力度,对实施品牌战略的企业在信贷、财政贴息、资金补助上给予重点倾斜,为经过合法评估的驰(著)名商标、名牌等无形资产作价出资提供信贷担保。
3.打造区域、集群品牌。鼓励品牌企业发挥品牌的辐射带动作用,吸引一批中小企业配套生产,加快形成以品牌企业为核心的产业链,培育一批在全省乃至全国有一定影响和规模的品牌企业群。做强做大澄海“中国玩具礼品城”、 “中国工艺毛衫名城”、潮阳谷饶“中国针织内衣名镇”、潮阳和平“中国音像名镇”、潮南“中国家居服装名镇”、“中国针织名镇”等区域性品牌。促进产品品牌、企业品牌与行业品牌、区域品牌、城市品牌的良性互动,不断提升城市知名度和品牌效应。
4.加强品牌推广平台建设。重点培育一批具有较强影响力的品牌推广中心。探索大卖场模式,通过大卖场这一销售平台达到推广消费型企业品牌产品的效果;扶持“心动乐”玩具连锁经营模式,将产品销售与企业品牌推广有机融合;积极推动汕头各传统产业与各种媒体合作,通过这一平台宣传汕头传统品牌,推广玩具动漫与卫视儿童频道合作模式;进一步借助“广交会”这一平台,支持汕头传统产业企业品牌跨出国门,走向世界。
(四)推动企业兼并重组,培育行业优强企业
1.培育行业龙头企业。支持鼓励企业通过并购重组、股权投资、上市等方式实现快速扩张。鼓励龙头企业采用多种方式,对其上下游配套企业进行重组、改造,有效整合资源,提高产业集中度。运用财税、金融、供地等多种手段,培育一批主业突出、核心竞争力强的大公司大集团,一批“特、精、优、专”的行业龙头企业。重点在纺织服装、化工塑料、电子信息等产业进行企业兼并重组,淘汰落后产能,优化资源配置,鼓励优势企业做大做强,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大企业集团。
2.引进先进适用的设备、技术和管理。进一步完善综合投资环境,鼓励现有企业增资扩产和带动配套企业、关联企业前来汕头投资发展。引进一批先进适用的设备、技术和管理方式,推动传统优势产业上规模、提档次、塑品牌、增效益,进一步提升传统优势产业的核心竞争力和市场辐射力。
(五)完善配套政策措施,优化产业发展环境
坚持市场引导和政府扶持相结合,积极支持、服务产业转型升级,激活企业的内生发展动力。
1.加强对转型升级的组织领导。落实领导分工联系制度和领导责任制度,切实加强对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工作的领导。各级各有关部门要按照本计划的总体要求和发展思路,制定相应措施,加强指导和扶持,及时研究解决传统产业升级中碰到的问题。制订科学考核办法,强化对传统优势产业转型升级工作绩效的考核评估,考核结果将作为组织、人事部门考核干部的重要依据。
2.强化规划引导和跟踪服务。以城市总体规划修编和实施“三旧改造”为契机,合理调整产业规划布局,强化规划引领作用和刚性约束,避免盲目投资和低水平重复建设,统筹资源,加快发展,以开展“百人服务团”为契机,建立健全优化政务环境的长效机制,创建国内一流的优质投资软环境,服务全市产业发展。
3.制定实施相关配套政策
——财税政策。通过贴息、补助等方式,扶持企业运用高新技术和低碳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支持行业公共技术平台的建设;设立传统产业发展专项基金,建立稳定的财政投入增长机制;鼓励企业争取省传统产业各类专项资金的支持。实施传统产业税收优惠政策。进一步鼓励企业用好现有增值税转型改革、进口设备免除关税、生产成套装备减免关税、研发费税前抵扣等税费的优惠政策。
——土地政策。区别对待建设用地供应,加大对传统产业升级重点项目的支持,保障传统优势产业、重点项目用地需求,重点增加产业园区、传统优势产业、企业名牌产品建设用地,优先安排重点工业园区建设用地指标。
——投融资政策。鼓励金融机构加大传统优势企业的信贷支持。建立政府财政出资的信用担保基金,切实帮助传统企业解决融资问题。加大企业重组兼并的金融支持,鼓励证券公司、资产管理公司、股权投资基金以及产业投资基金等参与企业兼并重组,并向企业提供直接投资、委托贷款、过桥贷款等融资支持,设立专门的并购基金。扶持指导有条件的民营企业通过上市融资和出让股权等资本运作模式,充分利用外部资金和智力资源,加速做大做强企业。
——人才政策。抓好基础教育,提升中等职业教育,加强高等教育,完善继续教育,为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提供源源不断的人才支持。鼓励企业与汕头大学 MBA 中心以及各大名校 MBA中心联合建立汕头企业高级管理人才培养平台,培训企业高管。加大对传统优势产业相关专业人才的引进力度,实施“不求所有、但求所用,双向选择、来去自由”的“柔性人才战略”,积极创造条件,引进科技领军人才及创新型骨干队伍,推动传统优势产业的转型升级和产业规模的扩大。
——知识产权政策。实施知识产权战略,落实知识产权政策法规,健全知识产权服务体系,完善知识产权行政执法体系,提高鉴定专业技术水平。加大打击侵权、假冒伪劣产品力度,及时曝光侵权、假冒伪劣生产企业。建立知识产权管理信息系统,开通企业依法维权直通车。以玩具、文具、日化等行业为重点,组织开展知识产权保护专项行动。加大知识产权的财政扶持,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符合区域产业发展方向的企业专利技术转移、孵化、版权产品的自主创新与开发给予政策和资金支持。
参考文献:
[1] 已经形成印刷包装等八大优势产业[N].汕头特区晚报,2010,(11).
[2] 陈纯丽.三大计划促汕头产业升级[J].赢周刊,201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