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教学《桂林山水》一课时,我在学生了解其写作特点后,设计了这样一次写作训练:认真阅读《桂林山水》,仿照课文写一篇游记,以我游览为题,有条理地叙述自己的见闻与感受。要做到内容具体,感情真挚,语句通顺连贯。对于这次写作训练,我是这样指导的。
一激发兴趣,活跃思路
兴趣是学习的动力源泉。学生讨厌、畏惧写作文,其根本原因在于对作文不感兴趣。所以,我在指导学生作文前注意激发学生兴趣,活跃学生思路。对于本次作文,我设计了三种激趣方法,可根据学生的情况、学校条件等择优选取。
1.游戏法。准备《长城》《桂林山水》两幅教学挂图,选取两名学生做“导游”(一位做第一课的“导游”,另一位做第二课的“导游”)向学生介绍,看哪位学生表述流畅清晰,有条理,将获得“优秀导游”奖。这种方法,既可以激发学生兴趣,又能帮助学生复习例文。
2.比赛法。准备一些学生曾经游览过的风景点的录像片段,快速播放,让学生抢答“这是哪里”。按组计分,优胜组奖一面小红旗。这种方法,让学生兴致高涨,注意力集中,并能引起学生对曾经游览过的地方的回忆。
3.同座互说法。让学生互相述说假期中游览过哪些地方。这是过完暑假不久的一次作文训练,因此,学生乐于讲述自己的暑期见闻。同座互说既可满足学生说的欲望,又为作文做了准备。
二审清题意,明确要求
帮助学生审清题意,明确要求,这样学生才不至于偏题、跑题。
1.认清题型,补充完整题目。让学生知道这是半命题作文,先要把题目补充完整。横线中所空的部分,应填上游览过的某一个地方,然后围绕这个题目展开描写。填题前,先要想想自己曾经游览过哪些地方,其中哪个地方印象最深刻,以之作为文章标题,才会有话可说,有内容可写。
2.仔细阅读,明确作文要求。本篇是写游记,可以介绍自己的游览经过,也可以将自己游览中看到的一处景物描写出来,还可以将自己游览过程中的所见所闻所想写下来。具体要求是:语句通顺,内容具体,有条理。
三复习例文,学习写法
教材中的课文是学生习作的最好例文。借助课文的写作方法,让学生仿写,这是提高学生写作能力的一条捷径。在这次作文训练中,我非常重视两篇例文的引路作用。结合例文,根据游记的特点进行写法指导。
1.写景要抓特点。在指导过程中,我先让学生读《桂林山水》第二自然段,看看作者是怎样描写桂林的水的?作者运用了哪些描写方法?经学生讨论、老师点拨后,学生能从例文中逐渐悟出:描写景物要抓住特点,观察细致。对比、打比方等的运用,是把特点写活的有效方法。
2.写感想要真挚。游记的结尾一般要写出自己游览后的感想,把自己的感情真实地表达出来,会引起读者的共鸣,所以情真意切的感想也就能够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但如何才能写好感想呢?针对这一难点,我先让学生读《桂林山水》最后一自然段,想想作者游览后的心情如何,是怎样赞叹的?为什么说“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通过认真阅读,深入思考,让学生知道这联想、赞叹都是作者感情的自然流露,情真意切,所以文章读起来感人。
3.写游踪要有序。在指导学生安排材料时,我先让学生复习两篇例文,说说作者游览顺序。师生讨论得出:第一课作者游览长城,先写远景,后写近景,由远到近,条理清楚;第二课陈淼游览桂林山水,因为是乘着木船,所以先写水后写山,脉络清晰。对照例文,让学生知道:写游踪并不是眉毛胡子一把抓,也不是东写一笔西写一笔的随心所欲,而是按游览的观察顺序或景物的方位顺序进行描写的。
(作者单位:江西省上饶市玉山县逸夫小学)
责任编辑:王 芸
一激发兴趣,活跃思路
兴趣是学习的动力源泉。学生讨厌、畏惧写作文,其根本原因在于对作文不感兴趣。所以,我在指导学生作文前注意激发学生兴趣,活跃学生思路。对于本次作文,我设计了三种激趣方法,可根据学生的情况、学校条件等择优选取。
1.游戏法。准备《长城》《桂林山水》两幅教学挂图,选取两名学生做“导游”(一位做第一课的“导游”,另一位做第二课的“导游”)向学生介绍,看哪位学生表述流畅清晰,有条理,将获得“优秀导游”奖。这种方法,既可以激发学生兴趣,又能帮助学生复习例文。
2.比赛法。准备一些学生曾经游览过的风景点的录像片段,快速播放,让学生抢答“这是哪里”。按组计分,优胜组奖一面小红旗。这种方法,让学生兴致高涨,注意力集中,并能引起学生对曾经游览过的地方的回忆。
3.同座互说法。让学生互相述说假期中游览过哪些地方。这是过完暑假不久的一次作文训练,因此,学生乐于讲述自己的暑期见闻。同座互说既可满足学生说的欲望,又为作文做了准备。
二审清题意,明确要求
帮助学生审清题意,明确要求,这样学生才不至于偏题、跑题。
1.认清题型,补充完整题目。让学生知道这是半命题作文,先要把题目补充完整。横线中所空的部分,应填上游览过的某一个地方,然后围绕这个题目展开描写。填题前,先要想想自己曾经游览过哪些地方,其中哪个地方印象最深刻,以之作为文章标题,才会有话可说,有内容可写。
2.仔细阅读,明确作文要求。本篇是写游记,可以介绍自己的游览经过,也可以将自己游览中看到的一处景物描写出来,还可以将自己游览过程中的所见所闻所想写下来。具体要求是:语句通顺,内容具体,有条理。
三复习例文,学习写法
教材中的课文是学生习作的最好例文。借助课文的写作方法,让学生仿写,这是提高学生写作能力的一条捷径。在这次作文训练中,我非常重视两篇例文的引路作用。结合例文,根据游记的特点进行写法指导。
1.写景要抓特点。在指导过程中,我先让学生读《桂林山水》第二自然段,看看作者是怎样描写桂林的水的?作者运用了哪些描写方法?经学生讨论、老师点拨后,学生能从例文中逐渐悟出:描写景物要抓住特点,观察细致。对比、打比方等的运用,是把特点写活的有效方法。
2.写感想要真挚。游记的结尾一般要写出自己游览后的感想,把自己的感情真实地表达出来,会引起读者的共鸣,所以情真意切的感想也就能够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但如何才能写好感想呢?针对这一难点,我先让学生读《桂林山水》最后一自然段,想想作者游览后的心情如何,是怎样赞叹的?为什么说“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通过认真阅读,深入思考,让学生知道这联想、赞叹都是作者感情的自然流露,情真意切,所以文章读起来感人。
3.写游踪要有序。在指导学生安排材料时,我先让学生复习两篇例文,说说作者游览顺序。师生讨论得出:第一课作者游览长城,先写远景,后写近景,由远到近,条理清楚;第二课陈淼游览桂林山水,因为是乘着木船,所以先写水后写山,脉络清晰。对照例文,让学生知道:写游踪并不是眉毛胡子一把抓,也不是东写一笔西写一笔的随心所欲,而是按游览的观察顺序或景物的方位顺序进行描写的。
(作者单位:江西省上饶市玉山县逸夫小学)
责任编辑:王 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