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本课题从全新的视角出发,在研究发展性资助背景的基础上,对高职院校贫困生理想信念教育的涵义、贫困生理想信念教育的重要性进行了阐释,从而找到发展性资助在贫困生理想信念教育中实现的途径,为高职院校做好思想政治工作提供一定的参考资料。
关键词:发展性资助;贫困生;理想信念教育
随着高等教育体制改革的深入,高等教育发展规模逐步扩大,学生的学费标准也逐年趋升,大学贫困生的总体数量也逐年上升。目前学校贫困生的问题已成为社会、政府和学校共同关注的重要问题。本课题提出“发展性资助”的观点,在此基础上对高校贫困生的理想信念教育进行研究,以期能够引起高校对这方面的重视,促进高校贫困生健全人格的发展。
一、发展性资助的内涵
发展性资助是自2011年来提出的一个全新概念,它以学生成长和成才为导向,通过学校教育工作者的正确引导和合适平台的提供,由学生自行设定发展的目标和行动计划,学校给予贫困学生一定数额的经费支持和相关的专业指导,最后通过系统的考核,促进学生发展目标实现的资助。这种资助方式从一定程度上摆脱了传统的“结果资助”的弊端,使学生不再因为自己是贫困生拿到学校的资助而产生心理负担。通过项目的形式使学生自身的能力得到提高和锻炼的同时,也得到自己智慧和劳动所得的资助,心理上自我实现和自我满足,真正做到“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二、贫困生理想信念教育的重要性
高职院校的学生家庭总体条件较好,在这种环境下,对一些贫困生的教育和引导就显得尤为重要。传统的贫困生资助都是对贫困程度认定以后的一次资助,一般采取困难补助、奖学金、减免学杂费、勤工助学以及贷款等方式来完成。这些解决方法都是从物质生活的角度考虑的,而事实上,贫困生的问题并不仅仅是其在经济和生活方面的贫困,更重要的是由经济困难所引发的观念、思想、态度等方面的问题。在某种意义上说,思想方面的贫困才是最致命的贫困,而这方面没有引起相关人员足够的重视。
三、贫困生理想信念教育中发展性资助的实现途径
1完善资助体系和资助方式
贫困生很多问题产生的根源都是家庭经济的贫困,做好贫困生的资助工作是做好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前提。因此,各院校应拓宽思路,完善资助体系,建立多元化的资助方式。如在资助方式的选取时充分体现发展性资助的精神,通过项目设计和完成的形式来进行相对应的资助工作。从集体、个人和团体等方面入手进行相应的项目规划和项目策划。从项目的经费设立、项目计划的设计和安排等方面由学生自主操作和完成,通过项目实施过程中的理想信念教育让学生从思想上和行动上正确认识、积极对待、全面投入,最终实现稳定发展。
2强化贫困生能力,激发责任感和荣誉感
通过上述发展性资助项目的设计与实施,充分激發学生参与项目的自觉性和主动性,只要是目标明确、考虑周全、可操作性强的项目都能获得批准,改变了传统的被动接受的资助形式,使贫困生的能力得到了提高,同时通过具体项目的负责、实施和完成,也培养了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责任感、集体荣誉感。
3加强生存与励志意识的教育
对贫困生的理想信念教育还应该加强其生存与励志意识的教育,使他们克服家庭困难的现实,树立对生活的信心,掌握过硬的专业知识、技能和本领。现代社会竞争越来越激烈,对于贫困生,不能单纯靠贫困认定和资助,更应该加强生存、励志意识和能力的培养,使这些技能能够为他们一生所用,真正做到发展性资助。
4通过贫困生社团建设,培养正确的人生价值观
学校还要从发展的角度考虑,加强贫困生社团的建设,通过社团的建设和发展为贫困生提供相互交流感受和经验的平台,通过积极开展各种有意义的活动,如勤工助学、项目合作等活动使学生在活动中相互教育和感化,学会感恩和奉献,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
高职院校的教育教学和思想政治教育人员应当在合理的原则指导下有的放矢,在发展性资助理念的指导下,在解决贫困生物质生活困难的同时,侧重于对贫困生思想道德、理想信念、心理健康方面的教育,提高贫困生的能力,促进学生全面长远的发展,真正做到“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
参考文献:
[1]刘世勇,王林清,马彦周.学术激励的新视角:发展性资助[J].湖北社会科学,2010(11).
[2]张掬婴,王学川.加强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需把握之基本特点及存在问题[J].经济与社会发展,2010(12).
关键词:发展性资助;贫困生;理想信念教育
随着高等教育体制改革的深入,高等教育发展规模逐步扩大,学生的学费标准也逐年趋升,大学贫困生的总体数量也逐年上升。目前学校贫困生的问题已成为社会、政府和学校共同关注的重要问题。本课题提出“发展性资助”的观点,在此基础上对高校贫困生的理想信念教育进行研究,以期能够引起高校对这方面的重视,促进高校贫困生健全人格的发展。
一、发展性资助的内涵
发展性资助是自2011年来提出的一个全新概念,它以学生成长和成才为导向,通过学校教育工作者的正确引导和合适平台的提供,由学生自行设定发展的目标和行动计划,学校给予贫困学生一定数额的经费支持和相关的专业指导,最后通过系统的考核,促进学生发展目标实现的资助。这种资助方式从一定程度上摆脱了传统的“结果资助”的弊端,使学生不再因为自己是贫困生拿到学校的资助而产生心理负担。通过项目的形式使学生自身的能力得到提高和锻炼的同时,也得到自己智慧和劳动所得的资助,心理上自我实现和自我满足,真正做到“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二、贫困生理想信念教育的重要性
高职院校的学生家庭总体条件较好,在这种环境下,对一些贫困生的教育和引导就显得尤为重要。传统的贫困生资助都是对贫困程度认定以后的一次资助,一般采取困难补助、奖学金、减免学杂费、勤工助学以及贷款等方式来完成。这些解决方法都是从物质生活的角度考虑的,而事实上,贫困生的问题并不仅仅是其在经济和生活方面的贫困,更重要的是由经济困难所引发的观念、思想、态度等方面的问题。在某种意义上说,思想方面的贫困才是最致命的贫困,而这方面没有引起相关人员足够的重视。
三、贫困生理想信念教育中发展性资助的实现途径
1完善资助体系和资助方式
贫困生很多问题产生的根源都是家庭经济的贫困,做好贫困生的资助工作是做好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前提。因此,各院校应拓宽思路,完善资助体系,建立多元化的资助方式。如在资助方式的选取时充分体现发展性资助的精神,通过项目设计和完成的形式来进行相对应的资助工作。从集体、个人和团体等方面入手进行相应的项目规划和项目策划。从项目的经费设立、项目计划的设计和安排等方面由学生自主操作和完成,通过项目实施过程中的理想信念教育让学生从思想上和行动上正确认识、积极对待、全面投入,最终实现稳定发展。
2强化贫困生能力,激发责任感和荣誉感
通过上述发展性资助项目的设计与实施,充分激發学生参与项目的自觉性和主动性,只要是目标明确、考虑周全、可操作性强的项目都能获得批准,改变了传统的被动接受的资助形式,使贫困生的能力得到了提高,同时通过具体项目的负责、实施和完成,也培养了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责任感、集体荣誉感。
3加强生存与励志意识的教育
对贫困生的理想信念教育还应该加强其生存与励志意识的教育,使他们克服家庭困难的现实,树立对生活的信心,掌握过硬的专业知识、技能和本领。现代社会竞争越来越激烈,对于贫困生,不能单纯靠贫困认定和资助,更应该加强生存、励志意识和能力的培养,使这些技能能够为他们一生所用,真正做到发展性资助。
4通过贫困生社团建设,培养正确的人生价值观
学校还要从发展的角度考虑,加强贫困生社团的建设,通过社团的建设和发展为贫困生提供相互交流感受和经验的平台,通过积极开展各种有意义的活动,如勤工助学、项目合作等活动使学生在活动中相互教育和感化,学会感恩和奉献,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
高职院校的教育教学和思想政治教育人员应当在合理的原则指导下有的放矢,在发展性资助理念的指导下,在解决贫困生物质生活困难的同时,侧重于对贫困生思想道德、理想信念、心理健康方面的教育,提高贫困生的能力,促进学生全面长远的发展,真正做到“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
参考文献:
[1]刘世勇,王林清,马彦周.学术激励的新视角:发展性资助[J].湖北社会科学,2010(11).
[2]张掬婴,王学川.加强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需把握之基本特点及存在问题[J].经济与社会发展,201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