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的境界

来源 :北京教育·高教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ouweijm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简单讲,教育就是由人来实施的一种人与人之间的实践活动。从主客性到主体间性,反映了人对教育中人与人之间关系认知的进步。人不再作为一个“客体”被对待,而是作为一个“主体”被尊重。教育逐渐回归到以人为本的教育。这是一次教育境界的提升。既然教育是由人来实施的,显然,教育的境界是由人的境界决定的。海德格尔将人当前的境界比作“枪尖”,是过去与未来的交叉点和集中点,它放射出一个人的过去与未来。张世英先生认为境界是浓缩和结合了一个人的过去、现在和未来的一种思维导向,它表现于外的就是“风格”。有某种境界的人,就会相应地有某一种言行举止。由此扩展,有某种境界的组织,也就会有某一种言行举止。
  决定人的境界的因素很多,如自然、历史、文化等方面的因素。這里着重就文化因素对人境界的影响略作述说。根据英国“人类学之父”泰勒对文化的定义,从科学、道德和审美三个方面谈对人境界的影响。一是科学对人的境界的影响。科学和科技二者不能简单地等同,科技是实现科学的手段和工具,科学指导着科技的实践。今天我们需要破除的是“唯科技论”,而应提倡的是对“科学精神”的追求,也就是大胆假设,严谨求证的精神。科学精神对人的境界的形成起基础性作用。二是道德对人的境界的影响。“道德是人自身的意义、人的内在价值的体现:越能体现人生意义和内在价值的行为,越具有高尚的道德性,评判道德高低的标准就在于此。”(张世英)因此,赋予人生意义和体现内在价值的言行对人的境界起到提升的作用。三是审美对人的境界的影响。审美是一个感性而具体的过程。美存在于天地之间和万事万物之中,从可见的显性之美到需要领悟的隐性之美。最终目的是实现“抽象认识”与“感性领悟”完美结合。因此,审美的意识和能力对人的境界起完善的作用。
  人的境界之所以重要,是因为其决定了人的站位和高度,站位和高度决定了人的认知和视野,认知和视野决定了人的策略和选择,策略和选择决定了人的言行与事业成败。境界的养成和提升可以让我们形成更灵敏的自觉,冲破自以为是的状态,克服习以为常的短视和狭隘,得以窥见事物的“全貌”,对事物的认知和理解更加客观、准确,有利于我们不断地将所从事的事业推向前进。
  大到一个国家、组织,小到一个家庭,都是由人组成的。其境界是由居于主导人群的境界决定的。从建设人类命运共同体,我们看到了国家的境界;从校训、校风,我们看到了大学的境界;从家训、家风,我们看到了家庭的境界。
  2019年,是《北京教育》创刊70周年。“引领高等教育改革发展思想 服务高等教育改革发展实际”是《北京教育》(高教)的境界。站在新时代,我们要有新高度。我们要从更高的站位认知和理解高等教育,更全面地梳理高等教育的全貌,多层次、多维度地剖析高等教育,形成更具前瞻性、理论性、现实性、迫切性、实用性的重大策划和选题,更多探究高等教育中规律性的存在,揭示高等教育内部各要素之间的联系以及高等教育与外部各要素之间的关系,发现症结所在,探寻解决之道,为高等教育未来的发展未雨绸缪。
  人的境界决定了教育的境界,教育的境界决定了教育的高度,教育的高度反映了我们对教育的认知和理解的程度。提升教育境界就是让我们在更高的站位认识教育、理解教育与规划教育;从长远的角度,按照教育的规律和人成长成才的规律实施教育。《鸟瞰地球》《航拍中国》为我们提供了一个认识事物的视角,也许俯瞰教育也终会让我们或有所得。
其他文献
将课堂搬到企业中,北京财贸职业学院学生走进世界500强企业沃尔玛。在以沃尔玛零售大学和沃课堂为基础的全渠道新零售时代菁英培养体系下,沃尔玛企业课堂結合学校专业课程,以“岗位实习 当周小结 理论培训”的模式进行实践教学。学生在实践中成长,获得首批沃尔玛校企双课堂“未来伙伴—零售体验特训营”结业证书。
摘 要:随着技术的进步,通过大数据手段助力“三全育人”已经成为趋势。西安交通大学利用互联网、大数据、云平台、物联网等先进的信息技术,结合学校实际,通过研制“物联网 云计算”精准采集技术,引入特征库算法和全息画像,构建了学生的专属成长档案;解决了教学和育人的全过程数据如何采集和整合、学生综合能力提升的成效如何全方位展示两大技术难点;为高校的教学育人工作提供了进一步的支持。  关键词:大数据;精准采集
摘 要:跨学科研究平台的建设是新时期高校实施国家创新驱动战略的重要环节之一。通过对北京航空航天大学高精尖创新中心进行考察调研,剖析其跨学科研究平台的基本特征和运作模式。针对我国高校在跨学科研究平台建设上存在的问题,借鉴北京航空航天大學高精尖创新中心建设的有益经验,可以从跨学科研究平台的目标定位、合作方式、管理机制以及成果转化等方面进行深入探索,并不断推动跨学科研究平台的发展。  关键词:北京航空航
摘 要:大学内部从科层制管理转向人本管理、从组织的自我封闭转向社会开放表明,大学组织从管理走向治理有其内在的必然要求,它是人们关注当下的情境并强调“共同参与”的结果。当前,在政府引导下的“双一流”建设,以及大众化阶段的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建立现代大学内部治理体系的关键是制度设计。回应现代大学发展趋势,大学内部治理需要一种宏观层面的顶层设计,也需要在中观层面强化制度体系,更需要在微观层面有“管用的工
摘 要:在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社会背景下,我国公立高校也要按照法治的标准框架运行:公立高校法律地位的多重复杂特性决定了公立高校司法介入的现实基础,权利思维的凸显表明了司法介入的逻辑基础和实际价值,判断余地理论指明了公立高校自主与司法审查有机结合的优化路径。  关键词:法治化;高校自治;司法介入  引言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将“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作为全面
摘 要:高层次党外代表人士的成长路径表现为从學术性人才到政治性人才的过程,在此过程中经历了党外知识分子、党外人士、党外代表人士、高层次党外代表人士四个阶段。通过分析不同成长阶段人群的特点,总结出高层次党外代表人士的概念、范围、特征和高校高层次党外代表人士成长路径的主要规律。在研究过程中,我们从社会层面、组织层面和个人层面三个维度对影响高校高层次党外代表人士成长路径的因素进行了归纳总结,并基于实际工
@ 铁铮(北京林业大学教授):  一是寄语国家。教育是民族振兴、社会进步的重要基石,是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决定性意义的事业。要更加重视教育,更加重视教师。希望能出台更多的政策、增加更多的投入、采取更有力的措施,进一步提高教师的社会地位和经济待遇,切实为教育发展和教师敬业提供支撑、创造条件。二是寄语社会。教育的腾飞、教师的成长离不开良好的社会环境、有利的舆论氛围,离不开各方的支持和助力。全社会都应
摘 要:高校教学质量是其生存发展之本,学生评教是提升高校教学质量的一种重要手段,但对学生评教有效性的争议一直不断。以S大学研究生课程的教学评价为依据,分析学生评教的现状与成因,采用过程管理方法,提出提高学生评教有效性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学生评教;研究生教学;课程管理;有效性  学生评教及其研究意义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高等教育规模不断扩大,随之而来的高等教育质量问题,受到了社
摘 要:“双一流”建设对大学文化的传承创新提出新的要求,融媒体则为大学文化传播提供多元化渠道。面对复杂的网络环境,探究大学文化的传播模式和传播能力成为大学提升文化软实力的迫切需要。借鉴西方经典的传播模式,结合大学文化丰富实践,系统分析大学文化的结构要素、网络环境,并借鉴经典传播模式,构建融媒体时代大学文化的传播模式和大学文化传播力的提升路径等。  关键词:“双一流”;融媒体;结构要素;传播模式  
曲选辉,北京科技大学新材料技术研究院院长,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 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荣获“中国青年科技奖”和“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称号,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他主讲的课程“材料科学与工程导论”被评为教育部“精品视频课程”, 曾荣获高等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一等奖1项、北京市高等教育教学成果一等奖和二等奖各1项,宝钢教育基金优秀教师特等奖,当选为“北京市教育先进工作者”。  曲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