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教学中生活元素的运用

来源 :杂文月刊(学术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aokahh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中学的信息技术课堂与一般的理论学科不同,需要在特定的计算机教室上课,每个学生面前都有一台电脑,学生的注意力很容易分散。于是经常出现这样一种情况,老师在前面很认真地讲解具体操作,但是很多学生根本没有抬头看,而是在下面自己玩电脑。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不仅是面前有台电脑缺乏自控性容易分心,更主要的是因为老师讲的内容过于空洞枯燥,脱离学生的实际生活,学生提不起兴趣学习。因此,增添信息教学活动中的生活元素十分迫切且十分必要。信息技术的老师在教学时,需要引导学生了解信息技术与实际生活是密切相连的,信息技术在生活中的实用性很强。
  关键词:教学现状 生活化教学 具体策略
  一、中学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现状
  中学的信息技术课堂与一般的理论学科不同,需要在特定的计算机教室上课,每个学生面前都有一台电脑,学生的注意力很容易分散。于是经常出现这样一种情况,老师在前面很认真地讲解具体操作,但是很多学生根本没有抬头看,而是在下面自己玩电脑。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不仅是面前有台电脑缺乏自控性容易分心,更主要的是因为老师讲的内容过于空洞枯燥,脱离学生的实际生活,学生提不起兴趣学习。因此,增添信息教学活动中的生活元素十分迫切且十分必要。信息技术的老师在教学时,需要引导学生了解信息技术与实际生活是密切相连的,信息技术在生活中的实用性很强。
  二、信息技术生活化教学的必要性
  1.社会生活需要信息技术。由于信息技术的发展速度越来越快、信息技术的普及面越来越广,人们形象地称当今为信息时代。全球范围内,信息技术已经深刻影响到社会生产生活、经济层面的技术革新和思路革新,给社会各个阶层的精神发展带来了深刻影响。信息科技已经成了先进生产力的重要组成,并且渗透到了社会生活中的方方面面。
  2.学生全面发展需要信息技术。正是因为信息技术作为高新科技在社会各层面都有巨大的影响作用,信息技术成了当前社会人才必须掌握的一项基本技能。计算机技术中的多媒体、虚拟现实、远程操作等新锐事物更是迅速被运用到了社会生产中。为了促使学生全面发展,成为符合社会需求的高素质人才,必须树立全面培养学生技能知识和加速生活化教学转型的新型教育观念。
  3.信息技术学科需要生活化的教学。新课标改革明确提出,要在理论教学中增加必要的生活元素,凸显理论和现实的密切联系。与此同时,信息技术的理论性过强,很多较难理解和掌握的知识点和操作技巧,必须结合一定的相关实例进行演示操作和具体讲解。多项数据已经证实,在信息技术课堂上引导学生发掘生活实例中与信息技术相关的内容,不仅能提升学生对信息技术的整体认知,而且对于提高学习兴趣和强化学习效果都有一定作用。
  三、在中学信息技术教学中融入生活元素的具体策略
  1.引入生活化内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入相关生活实例时,老师要优先选用那些贴近学生生活、富含趣味性和实用性的内容。信息技术其实广泛存在于中学生的日常生活之中,需要老师引导学生自主发掘这些生活元素。以电子邮件为例,现在很多中学生都有邮箱,老师可以以此为参照对比,讲解电子邮箱的账号注册、收发邮件等相关知识,鼓励学生相互发送邮件传达信息。这是一种很好地将实际生活和理论知识有机结合的方法。
  2.创设生活化任务,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中学生尚处于青春发育期,好胜心依然存在,比较热衷于挑战自我。在实际教学中,老师可以设定一些生活元素较多的教学任务,让学生在完成一个接一个任务的过程中学会信息技术知识和操作技能。通过模拟生活化情景,设置生活化任务,对于促进学生自我完成相关认知的构建十分有效。它可以引发学生的探索欲和求知欲,自发开展自主学习活动,减轻老师的教学负担,提高学生的学习参与度。例如讲解图片美化相关内容后,让学生自行处理一些出游的纪念照片,不仅可以学以致用,而且可以让学生带着乐趣去做。
  3.教学方法生活化,构建和谐信息课堂。正如前文提到的那样,信息技术课程与一般的理论学科不同,是在特定的计算机多媒体教室上课的。因为信息课程需要大量实际练习,学生如果遇到不懂的地方不敢求助老师,那么信息课程的实际教育效果必然大打折扣。因此,信息老师大可不必那么“严苛”,可以适当将一些有趣的小故事或者坐在学生中间上课,手把手教学生怎么具体操作某一流程。不少学生在遇到不知道怎么进行下一步操作时,会习惯性地问旁边的同学,甚至起身离开座位等。这种“交头接耳”、“四处游窜”的现象是信息技术课上难以避免也不必严令禁止的,从另一角度看,这也是学生投入学习的一种表现。此外,信息老师在课上必须营造宽松、愉悦的学习氛围,不阻止或打断学生的发言,不禁止或干涉他们的尝试性操作,不到处巡视“监视”学生。信息课堂中学生交流是很必要也必然存在的,老师要尊重学生的实际需要,给予学生交流的自由时间,引导他们进行适当讨论。
  四、结语
  在信息技术课堂中融入生活元素,可以大幅度提高学生的注意力和积极性。本文对在中学信息技术教学中融入生活元素进行了相关分析,并提出运用生活元素促进信息技术教学的相关建议,希望有所裨益。
其他文献
多溴联苯醚(Polybrominated Diphenyl Ethers,简称PBDEs)作为一种新型的持久性有机污染物,因其在环境中的广泛分布和生物累积性而备受关注。因此,研究降解多溴联苯醚经济适用的方
小学音乐课的教学,应该以审美为中心,以音乐文化为主线,以学科为基点,加强实践与创造,加强综合与渗透,把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贯穿开始终。我认为音乐课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开展教学工作:  一、转变教育观念,尽力做到“以学生发展为本”  教师必须学习新课程标准,接受一些新的教育理念,转变以往的教育理念,特别是从以往的“教师中心论”的观点中走出来。以往的音乐课的教学,强调教师以教师为中心,以课本为中心,
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移动互联网、信息技术的发展给社会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巨大变化,人们所面临的问题越来越多样化、复杂化。世界各国政府和学术界公认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为21世纪学习、工作、生存和发展的关键能力。能否对复杂问题进行多维分析以明确问题是解决复杂问题的关键环节,提高学生的多维分析能力是培养学生解决复杂问题能力的内在要求。在全球范围内旨在提高学生解决复杂问题能力的活动多种多样:STEM课程、创客活
【摘 要】近年来,我国实行新课程改革,倡导进行素质教育,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而音乐课就是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小学阶段中一门比较重要的课程,音乐欣赏可以培养小学生的审美能力、想象能力、鉴赏能力,对于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有着极重要的意义。但是在实际教学过程中部分老师还无法有效的开展教学,因此,本文主要探讨优化小学高年级音乐欣赏教学的策略,以期为其他小学音乐老师的教学工作提供一些借鉴。  【关键词】小学高年级
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能极大提高课堂的教学质量,文章从“课前即兴演讲、精心设计导语、挖掘教材之美、利用直观手段”四个方面,并结合语文课堂实际教学实例论述培养学生
2011年版《思想品德课程标准》的颁布为初中思想品德课程进一步深化改革指明了方向,同时也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在这种背景下,什么样的思想品德课能够更好地落实新课程理念
玉米秸秆是一种绿色的可再生能源,具有产量大和分布广泛的特点,燃烧是其利用的主要手段之一。玉米秸秆中含有大量碱金属(主要是钾元素),在燃烧过程中,钾与燃料中的硅反应,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