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解放”概念在近代中国的生成与初步使用研究

来源 :民族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ater_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民族解放"是近代中国的一个核心概念.其在近代中国的生成,是在中国固有"解放"一词基础上,随着中日文化交流的深入、一战后世界民族解放运动的蓬勃发展、中国民族主义的不断高涨,因应中国人民对民族独立自由的时代要求出现的.国民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根据列宁的民族殖民地理论和中国国情构建"民族解放"理论,对"民族解放"与民主革命、国民革命、统一战线的关系进行思考和论述.在此基础上,中共针对不同的对象使用这一概念.'民族解放"成为中共整合各阶级扩大统一战线、反帝反军阀的政治资源.国民革命时期中共对"民族解放"概念的使用,构成了此后中国人民对"民族解放"进一步认知和运用的基础.
其他文献
我国经济发展正处于由高速度向高质量发展方向转变,人才在经济社会发展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空心化”是我国现阶段农村存在的普遍问题.通过实施乡村振兴,从而促进农村的政治、社会、文化以及生态文明等方面的进步.针对农村日益严重的空心化问题,文章提出了通过加大对农村产业扶贫以及支持力度、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以及缩小城乡差距等方面的对策建议.
为了提高甜玉米的产量与品质,本文以广东韶关为例,阐述了甜玉米绿色高效的栽培技术与管理技术,以期能为甜玉米的大面积推广种植提供参考.
种子管理服务是保证种子质量、推广优良品种、提高作物产量、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农村发展的重要手段,也是农业推广工作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种子管理服务有助于完善我国农业种子市场,形成完整的种源供给产业链,提高农业生产现代化水平,因此研究种子管理服务的现状具有现实意义.
社区情感治理是在制度健全、技术保障基础上,突破社区治理困境的新方向.应从党建引领与社区情感治理共融;社区意识重构,培育社区正向情感;健全社区情感治理机制;构建社区情感治理维度;发挥科学技术优势,实现社区情感“微治理”等方面探索社区情感治理的实践化路径.
作为一种群体意识和社会意识,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有其特殊的心理形式和心理内容,二者彼此关联、交互作用.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结构可以解析为基于历史记忆的集体潜意识、基于共同体认同的归属性意识以及基于核心价值观的聚合性意识,三者建立起的层级关系,凝聚、贯通于中华民族共同体发展的历史过程之中.对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结构进行心理学分析,有助于拓展新时代背景下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民族工作高质量发展以及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等相关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