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我国高等教育快速发展,已经进入大众化阶段,高校毕业生就业问题已经成为关系国计民生的焦点问题,从经济学的视角对大学生就业问题进行分析对促进我国经济可持续发展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 挤出效应;杠杆效应;马太效应
一、大学生就业难中的“挤出效应”分析
在经济学上挤出效应是指,当扩张性财政政策导致利率上升,从而挤出私人投资,进而对国民收入的增加产生一定程度的抵消作用,这种现象称为挤出效应;或者具体地说就是政府和企业都在投资,在投资项目一定的条件下,政府投的多就把企业挤出去了。在大学生就业难的现象中也存在着就业“挤出效应”。中小企业是我国大学生就业的重要渠道,随着经济危机在全球蔓延及对我国产生的影响,一批中小企业停产倒闭,部分企业为缩减成本减招、不招新人,大学生就业将面临严重的“挤出效应”。首先由于经济危机重创欧美经济,一些留学生将因国外就业机会减少而回国,因美国金融危機从海外归来的学子对我国大学毕业生就业造成了剧烈的冲击,他们将挤占部分就业岗位,是国内大学毕业生就业的强劲对手;其次新经济形势下,一些企业将裁员,这些裁员中有学历有就业经验者的再次就业者也将挤占部分新增岗位;再次名校好专业学生为实现就业将降低其就业期望值,他们将往下挤占就业岗位。在就业岗位减少或相对往年就业岗位增幅减少的情况下,留学生、企业裁员、名校好专业学生将使得原本一些可实现就业的非名校非热门专业大学毕业生被挤出就业范围。
二、在大学生就业中的“杠杆效应”及“反杠杆效应”
杠杆效应是指由于固定总量的存在而导致,当某一变量以较小幅度变动时,另一相关变量会以较大幅度变动的现象。经济学认为,市场经济条件下,资本市场波动率存在着显著的杠杆效应,与同样大小的好消息相比,坏消息对市场波动造成的影响更大,这成为杠杆效应。在大学毕业生就业市场上还存在着“反杠杆效应”,即好消息造成的市场波动要大于坏消息。由于我国的城乡二元经济结构发展,地域差别不平衡,使大多数毕业生不愿到中西部和基层工作。用人单位在人才观念上也存在着误区:首先过分关注文凭,选人学历化,造成受聘人员水平和能力与岗位不相适应,或人才浪费。用人单位忽视大学生的潜力和可塑性,超过了杠杆阀值,使就业市场的供求更加失衡,加大了就业市场上杠杆的倾斜度。
三、大学生就业难中的“马太效应”分析
“马太效应”,是指好的愈好,坏的愈坏,多的愈多,少的愈少的一种现象。“马太效应”在大学生就业现象中也同样存在,这与大学生拥有的各种资源有关,拥有的资源越多成功就业的机会就越多,获得可持续发展的可能性就越大;反之,拥有的资源越少成功就业的几率就越小。在大学生毕业生就业的现象中,有的毕业生的综合能力比较强,在各方面都较其他同学具有优势,在就业中获得面试的机会相对于那些综合能力比较差的大学生来说是更多一些,有的大学毕业生接到了五六份面试的通知,甚至是十几份,却还在不停的投简历,有的大学毕业生投了几十份简历也没能获得一份面试通知。用人单位在选拔人才时注重能力强的人无可厚非,这两方面的原因导致大学毕业生有业不能就,企业有人不能用。
四、用人单位招聘的边际效用递减规律
用人单位招聘中的边际效用递减规律也在不断的影响着大学生就业的形势。在西方经济学中,边际效用递减规律认为:在一定的时间内,在其他商品的消费数量保持不变的条件下,随着消费者对某种商品消费数量的增加,消费者从该商品连续增加的每一个消费单位中所得到的效用数量即边际效用是递减的。边际效用递减规律表明:企业在进行员工招聘时随其数量的不断增加,是可以改变其工作效益,以后随着其招聘人员数量的不断增加,虽然总效用是不断增加的但却没有实质性的改变,当它的效用达到最大值时而边际效用却降为零。我国很多用人单位往往只注重人才的引进,忽略内部人才的开发和培养,存有开发和培养人才是为他人做“嫁衣裳”的观念。认为人才的培养成本高于直接招聘的成本,注重人力资源的使用却没有重视人力资源的整体规划,对企业的人力资源没有一个有效的规划体系,或者是还没有根据企业的发展战略规划建立一种有效的人才需求机制和人才供给机制,以最大的限度获取人才、培养人才、发挥人才的潜质、以适应企业的战略目标。但是大学生毕业生的综合素质却满足不了企业的发展对人力资源的要求,况且今年又遇到了金融危机,使大学生的就业形势更加的严峻。
参考文献
[1]岳昌君,巩建闽,黄潞.高校毕业生就业特点及其变化趋势.教育发展研究.2008(7)
[2]张巧梅.大专院校毕业生就业难的情况分析与对策研究.人力资源开发.2008(6)
【关键词】 挤出效应;杠杆效应;马太效应
一、大学生就业难中的“挤出效应”分析
在经济学上挤出效应是指,当扩张性财政政策导致利率上升,从而挤出私人投资,进而对国民收入的增加产生一定程度的抵消作用,这种现象称为挤出效应;或者具体地说就是政府和企业都在投资,在投资项目一定的条件下,政府投的多就把企业挤出去了。在大学生就业难的现象中也存在着就业“挤出效应”。中小企业是我国大学生就业的重要渠道,随着经济危机在全球蔓延及对我国产生的影响,一批中小企业停产倒闭,部分企业为缩减成本减招、不招新人,大学生就业将面临严重的“挤出效应”。首先由于经济危机重创欧美经济,一些留学生将因国外就业机会减少而回国,因美国金融危機从海外归来的学子对我国大学毕业生就业造成了剧烈的冲击,他们将挤占部分就业岗位,是国内大学毕业生就业的强劲对手;其次新经济形势下,一些企业将裁员,这些裁员中有学历有就业经验者的再次就业者也将挤占部分新增岗位;再次名校好专业学生为实现就业将降低其就业期望值,他们将往下挤占就业岗位。在就业岗位减少或相对往年就业岗位增幅减少的情况下,留学生、企业裁员、名校好专业学生将使得原本一些可实现就业的非名校非热门专业大学毕业生被挤出就业范围。
二、在大学生就业中的“杠杆效应”及“反杠杆效应”
杠杆效应是指由于固定总量的存在而导致,当某一变量以较小幅度变动时,另一相关变量会以较大幅度变动的现象。经济学认为,市场经济条件下,资本市场波动率存在着显著的杠杆效应,与同样大小的好消息相比,坏消息对市场波动造成的影响更大,这成为杠杆效应。在大学毕业生就业市场上还存在着“反杠杆效应”,即好消息造成的市场波动要大于坏消息。由于我国的城乡二元经济结构发展,地域差别不平衡,使大多数毕业生不愿到中西部和基层工作。用人单位在人才观念上也存在着误区:首先过分关注文凭,选人学历化,造成受聘人员水平和能力与岗位不相适应,或人才浪费。用人单位忽视大学生的潜力和可塑性,超过了杠杆阀值,使就业市场的供求更加失衡,加大了就业市场上杠杆的倾斜度。
三、大学生就业难中的“马太效应”分析
“马太效应”,是指好的愈好,坏的愈坏,多的愈多,少的愈少的一种现象。“马太效应”在大学生就业现象中也同样存在,这与大学生拥有的各种资源有关,拥有的资源越多成功就业的机会就越多,获得可持续发展的可能性就越大;反之,拥有的资源越少成功就业的几率就越小。在大学生毕业生就业的现象中,有的毕业生的综合能力比较强,在各方面都较其他同学具有优势,在就业中获得面试的机会相对于那些综合能力比较差的大学生来说是更多一些,有的大学毕业生接到了五六份面试的通知,甚至是十几份,却还在不停的投简历,有的大学毕业生投了几十份简历也没能获得一份面试通知。用人单位在选拔人才时注重能力强的人无可厚非,这两方面的原因导致大学毕业生有业不能就,企业有人不能用。
四、用人单位招聘的边际效用递减规律
用人单位招聘中的边际效用递减规律也在不断的影响着大学生就业的形势。在西方经济学中,边际效用递减规律认为:在一定的时间内,在其他商品的消费数量保持不变的条件下,随着消费者对某种商品消费数量的增加,消费者从该商品连续增加的每一个消费单位中所得到的效用数量即边际效用是递减的。边际效用递减规律表明:企业在进行员工招聘时随其数量的不断增加,是可以改变其工作效益,以后随着其招聘人员数量的不断增加,虽然总效用是不断增加的但却没有实质性的改变,当它的效用达到最大值时而边际效用却降为零。我国很多用人单位往往只注重人才的引进,忽略内部人才的开发和培养,存有开发和培养人才是为他人做“嫁衣裳”的观念。认为人才的培养成本高于直接招聘的成本,注重人力资源的使用却没有重视人力资源的整体规划,对企业的人力资源没有一个有效的规划体系,或者是还没有根据企业的发展战略规划建立一种有效的人才需求机制和人才供给机制,以最大的限度获取人才、培养人才、发挥人才的潜质、以适应企业的战略目标。但是大学生毕业生的综合素质却满足不了企业的发展对人力资源的要求,况且今年又遇到了金融危机,使大学生的就业形势更加的严峻。
参考文献
[1]岳昌君,巩建闽,黄潞.高校毕业生就业特点及其变化趋势.教育发展研究.2008(7)
[2]张巧梅.大专院校毕业生就业难的情况分析与对策研究.人力资源开发.200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