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年人崩溃时,不妨学学孙悟空

来源 :人生与伴侣·综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huixi0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许多年前,86剧版《西游记》风靡全国。在世人眼中,孙大圣就是“勇气”的化身,永远逍遥自在。他敢上凌霄宝殿、大闹天宫,是风光无比的美猴王,也是最骄傲的齐天大圣。
   可是在这背后,他和每个经历过岁月锻造的成年人一样,也遇到过无数挫折,也曾流过许多次眼泪。
  
   高光时刻,很短
   在《西游记》中,齐天大圣简直是“燃王”一般的存在。
   他是天地生成、仙石所化,学成一身本领后,大闹龙宫和地府,蔑视天庭一切规则。哪怕被围困时,他也未曾屈服,“强者为尊该让我,英雄只此敢争先”,依然不乏豪气。
   世间许多人,羡慕他的随心所欲不受拘束,也叹服他一身傲骨。但实际上,齐天大圣的这种高光时刻特别短,磨难倒是来得很早。
   《西游记》全本共计一百回,在第六回,他就被二郎神带领众人抓住,“即將绳索捆绑,使勾刀穿了琵琶骨,再不能变化”。
   尔后,又被押上斩妖台,经历了刀砍斧剁,枪刺剑刳,八卦炉中险些被熏坏眼睛。
   最后被如来佛祖压在五指山下,饥食铁丸,渴饮铜汁,历经风霜。
   困囚五行山,82版《西游记》给落魄的齐天大圣安排了一首歌,词写得特别好:
   “五百年,桑田沧海;顽石也长满青苔,长满青苔。只一颗,心儿未死,向往着逍遥自在,逍遥自在。哪怕是野火焚烧,哪怕是冰雪覆盖,依然是志向不改,依然是信念不衰。”
   漫长时光里,美猴王学会了向现实妥协,答应保唐僧取经。取经路上,他仍然偶有叛逆的时候。
   但第一次跟师父吵架时,就被好朋友东海龙王劝了回来:“你若不保唐僧,不尽勤劳,不受教诲,到底是个妖仙,休想得成正果。”
   回想当年的煎熬,他只能选择跟着取经团队往前走。花果山里那个无拘无束的美猴王,已经成为年少美梦中的一个背影。
  
   孤独的创业者
   如果不能按自己的意愿生活,专心搞事业也没问题。但孙悟空所处的取经团队,特别不让人省心。他是业务骨干,但几乎处处被掣肘。
   唐僧事业心很坚定,但又偏心又耳根子软,别人忽悠两句就容易被蒙蔽双眼,赶走悟空时,甚至信誓旦旦发誓:“如再与你相见,我就堕了阿鼻地狱!”
   最有生活气息的是八戒,贪吃贪睡,对修成正果兴趣不大,打妖怪时好几次出工不出力,动不动就要散伙回家。
   沙师弟只管韬光养晦,凡事都在心里拿主意。
   一位稀里糊涂的师父,两位不够配合的队友,孙悟空的取经路大概率会走得又累又憋屈。
   另外,他还得服从于某种潜规则,连妖怪也不能随便打。网上有个段子流传甚广:《西游记》里没后台的妖怪被打死了,有后台的妖怪都被接走了。
   譬如狮驼岭,妖怪把师徒几人放进蒸笼,逼得孙悟空请外援,比起白骨夫人,事惹得足够大。但这嚣张的大鹏鸟,却是领导的亲戚,能和悟空一路打到如来佛祖面前,还得到了承诺:“我管四大部洲,无数众生瞻仰,凡做好事,我教他先祭汝口。”
   一方面得真心实意地干活,冲在前面,一方面要小心翼翼别得罪人,成年人的世界,真难。
  
   齐天大圣也会落泪
   即便如此,孙悟空仍然是“勇敢刚强”的代表,救师父、击退各路妖怪,经常都是靠他的本事。但可能很少有人注意到,无所畏惧的齐天大圣,其实哭过很多次。
   有一次落泪,是因为无忧无虑日子的结束。
   他历经周折,拜在菩提祖师门下,每天与众师兄学言语礼貌、讲经论道,闲了便做点杂活,扫地锄园,养花修树的日子一过六七年。就像每个人的童年,这大概是孙悟空一生中最快乐的时光。
   可是,因为卖弄本事,他被老师赶走了,哭也不管用。“你从那里来,便从那里去就是了。”
   另外一次痛彻心扉的流泪,是被人误解。
   因为执意打死了作恶的白骨精,孙悟空忍受了一通唐僧的紧箍咒不说,还要被赶走。明明出力最多、光明磊落,却落得如此下场,两位师弟,一位煽风点火,一位明哲保身,没人说句公道话。但这一次,他只是捡起一纸贬书,嘱咐师弟照顾好师父,便驾云去了。
   看似洒脱,可途中路过大海,听见海潮的声响,他又想起了唐僧,“止不住腮边泪坠,停云住步,良久方去”,哭了很久。
   书里没有写,他有没有想到自己所经受的种种委屈。
   从早前情绪化的当众痛哭,到学会在人前收敛心思,孙悟空逐渐明白,这世界上没有真正的感同身受,也不是所有努力都有回报。
   成年人的崩溃,只能是自己转过身,偷偷掉泪罢了。
  
   成年人世界的真相
   一部《西游记》,也是一部孙悟空的成长史和奋斗史。他和师父、师弟们经历了九九八十一难后,取回了真经。从十岁、二十岁,再到三四十岁,读着《西游记》的少年,在生活中经历了很多和悟空类似的磨难,慢慢也在长大、变老。
   网上有关成年人崩溃的话题,经常会成为热门,每次总能看到新的吐槽:跟了很久的项目,被有人脉的竞争对手抢走;从事不称心的工作,终究是现实改变了人。
   有人一直努力,却没有考出理想的成绩,与心仪的学校失之交臂;有人性格耿直,无意中得罪人后被联合打击;也有人为生活而卑微奔波,反过来被生活挟制,所得非所愿。
   很多文章总喜欢教大家“凡事做自己”,但大多数时候,我们只能不断调整自己,按照现实中的种种规则磨掉棱角,与生活握手言和。
   一边跌跌撞撞地受伤,一边不断成长。不是不能崩溃,但也得及时坚强起来。
   人的脆弱和坚强经常能够超乎自己的想象,有时你可能脆弱到因为听到一句话就泪流满面;可有的时候回头看看,也能发现已经咬着牙走过了很长的路。
   孙悟空同样承受过万般苦难,包括孤独、误解。他抓狂过很多次,但他明白自己要什么,一次次又站了起来,在和各路神仙妖怪的斗争中,磨炼自己。
   所以,他也是斗战胜佛。
   不断进步和超越的人生,也才更有滋味。
其他文献
“他17岁参军,参加过抗日战争、解放战争,26次立功受奖;戎马半生,从部队回到地方后,从保家卫国的战士,到救死扶伤的医生,一直淡泊名利、默默奉献,因为他是共产党员。”   7月底,浙江省衢州市常山縣何家乡长风村的文化礼堂里,一场“颂党恩 忆初心”主题宣讲正在进行。宣讲内容的主人公,正是95岁老党员、老英雄胡兆富。      深藏功名六十余载   2019年7月,常山县退役军人事务局进行退役
时间的电梯   如果时间像是电梯,我们就是乘坐电梯的陌生人。我们知道电梯在动,自己却感觉不明显;而当电梯的门再度打开时,已经投入一个新的环境了!    这个环境可能宁静,可能喧扰,可能有令我们惊讶的事物。在时间的推动下,展示在我们眼前的,永远无法预卜。      心远地自偏   陶渊明有一首非常著名的饮酒诗,其中前半段是:“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英国保守党政客彭定康作为香港最后一任殖民统治的独裁者,离港已有20多年,他见证了大英帝国在中国领土上彻底终结殖民统治的至暗时刻。他离开时,倘若能以人类的良心,对于香港超过150年的殖民统治,和贯穿其中的掠夺,屠杀、镇压,以及人权剥夺有过一丝的内疚和羞耻感,就不会在之后一直以无耻的殖民情怀惦记着香港,以傲慢的旧主人姿态对香港事务和中国内政指手画脚。   在中国中央政府响应民意,力挽狂澜,决心补上国
说儿子是半个孩子,是因为他不到7岁就没了。儿子的小生命,可以用“短、小、精、悍”这4个字来概括。   “短”:从1967年6月29日生到1973年6月25日溺水身亡,仅仅2350个日日夜夜,周岁才6岁,虚岁7岁。就算是7岁,这对我对他来说,都是短得让人留恋终生。除去因特殊原因迫不得已寄养在菜园“奶奶”家和夏庄街北头托管的一家时间,他真正在我身边的时间不足6年。“文革”期间,会多、劳动多,没有安顿
相传炎帝部落与黄帝部落在阪泉之野发生过三次大的冲突,史称“阪泉之战”。黄帝打败了炎帝,两个部落渐渐融合成华夏族,所以我们把自己称作华夏儿女,或炎黄子孙。  没想到,炎帝与黄帝的后裔——水神共工与水帝颛顼为了争夺帝位,又大动干戈,战火绵延不断。  决战的时刻终于来到了。  共工向颛顼发起了攻击。共工不停地扭动腰肢,他的脚下立时掀起了万丈狂澜,一个个滔天巨浪排山倒海般向颛顼扑来;颛顼面不改色,屹立不倒
吉祥物
期刊
请根据下面的材料,写一篇文章。  在阅读方式多元化的今天,你可以通过手机、电脑等电子设备,在宽广无垠的网络空间中汲取知识;你可以借助多媒体技术,“悦读”有形有色、有声有像的中外名著;你也可以继续手捧传统的纸质书本,享受在墨海书香中与古圣今贤对话的乐趣  当代青年渴求新知,眼界开阔,个性鲜明,在阅读方式的选择上不拘一格。请围绕自己的阅读方式,结合个人的体验和思考,谈谈“我的青春阅读”。  要求:①自
据英国《每日邮报》报道,9英国埃塞克斯郡兰登市威克福德小镇莉莉餐厅的老板杰米·福斯特在4000英里(约6437公里)外的多米尼加共和国度假时,通过手机上的实时监控吓走了在他的店里行窃的小偷。目前,警方正在寻找该嫌疑人。  当时,福斯特正在多米尼加共和国前往机场的大巴上,他通过手机应用程序收到有人进入餐厅的通知,便打开监控,看到一名小偷正在翻收银台的抽屉,他朝手机喊了句“我可以看到你在那里”,小偷被
我的写诗,确是一件偶然的事。记得我在同郭沫若的通信里曾说过:“我们心中不可没有诗意、诗境,但却不必定要做诗。”这两句话曾引起他一大篇的名论,说诗是写出的,不是做出的。他这话我自然是同意的。我也正是因为不愿受诗的形式推敲的束缚,所以说不必定要做诗。   然而我后来的写诗却也不完全是偶然的事。回想我幼年时有一些性情的特点,是和后来的写诗不能说没有关系的。   我小时候虽然好顽耍,不念书,但对于山水
01   盛世的代价?   从唐代开始,人们就习惯于汉唐并称,因为这是古代中国最强盛的两个时期。不同时期的历史相似性,往往会引发人们的注意。   秦汉与隋唐,就这样长期引发学者们的重视与思考。完成统一的秦朝与隋朝同样短命,而秦朝与隋朝同样开创了大统一的新时代。   继起的汉朝与唐朝,接受了前朝的教训,又吸收前朝的优长,于是汉唐盛世比翼齐飞。不过,看上去,唐朝政变多发,确实是个不争的事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