弗莱彻的“爱即公正”论述评

来源 :党政干部学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unanr030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弗莱彻的基督教境遇伦理学强调道德规范的相对性,反对僵化的宗教律法主义.其相对主义含有“上帝之爱”这一绝对因素,要求人们在任何境遇中,都要遵从爱的诫律,像上帝爱一切造物那样爱世人.这种境遇论方法充分尊重行为者从实际出发的自决权,因而加重了行为者自主选择的道德责任.境遇伦理学的一个重要命题是:“爱同公正是一回事,因为公正就是被分配了的爱.”“爱即公正”论在伦理学理论上将爱与公正视为最高范畴,在社会实践上旨在反对“爱”的空洞说教,为遭受社会不公的人们呼唤实实在在的公正待遇.弗莱彻认为,道德公正是法律公正的基础,而法律公正本身绝非道德公正,它必须奠基于道德公正.当面对不公正的法律或执法不公之时,公民不服从乃至“凭良心造反”或革命,均为促进社会公正的正义之举.为了实现社会公正,境遇伦理学又敦促公民尊重和服从奠基于道德公正的法律.弗莱彻的社会公正观深受马克思论著的影响,不乏可资借鉴的真知灼见.弗莱彻终生坚守“独立精神、自由思考、勤于创新、勇于实践”的学者风范,一贯坚持“道德理论与修身实践的统一”,为争取世界和平、社会公正和人类进步,做出了杰出贡献.
其他文献
党的基层组织是社会治理的领导者、协调者、保证者和实践者,当前党的基层组织在引领基层社会治理创新中的作用尚未充分发挥出来,通过明确社区党组织职责清单、构建驻区单位党
推动我国哲学社会科学的区域发展,是国家哲学社会科学繁荣发展和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任务.要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占指导地位的根本制度,重视哲学社会科学区域发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几代中华儿女的夙愿,既需要实干,也需要斗志,更需要实现这一梦想的信心.“四个自信”的提出彰显的是积极的心态和智慧,也是政治宣言和承诺,对于提升
中国发展取得巨大成功的根源在于建立了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制度,国家治理一切工作和活动都依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开展,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及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