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碳排放关键驱动因子的分析和政策反思——基于LMDI:1995-2010

来源 :资源与生态学报(英文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anshanshan198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影响中国能源消费和碳排放的两大主因是经济政策和能源政策,显然,经济因素是外因,能源供应结构和能源效率才是影响的内在因子.本文基于碳排放的完全分解分析模型——对数平均Divisia指数(LMDI)系统分析了影响1995-2010年中国碳排放变化的关键因子和贡献率,分解因子包括四种,即经济规模效应、结构效应、能源强度效应、碳强度效应.指数分解模型结果表明,不同时期这四种效应对碳排放变化的贡献率是不同的,1995-2010年对碳排放增加影响最大的因子是经济发展(贡献率155%)和产业结构改变(贡献率10.6%),而碳排放量的减少主要是由能源强度下降贡献的(贡献率-63.7%),碳强度效应影响很小.但最近几年碳排放量的增加除了经济规模这个主要因子,碳强度的改变(贡献率4%)、产业结构调整(贡献率1.3%)都促进了碳排放量的增加,只有能源强度的下降起到了抑制碳排放量增加的作用(贡献率-73.5%).模型的这种分解结果提示我们需要对这一时期内的产业政策、能源发展措施等方面进行反思,未来还要加强“节能减排”政策的落实、加强低碳能源技术的投资力度和政策扶持.
其他文献
加拿大新斯科舍省的大草地是传统土地利用的杰出例子,反映了人类与独特环境相互作用,也因此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大草地不但是加拿大最肥沃的农业景观,还是一
农村土地开发整理是贯彻落实保护耕地基本国策,确保国家粮食安全的重要举措.温家宝总理在十一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政府工作报告中说,要大力推进农村土地开发整理,大规模建设旱
第六章、土地徽收的作业程序rn土地徵收须依法定程序,其程序略分为土地徵收前置作业程序及依“土地徵收条例”第二章所定的程序.rn一、土地徵收前置作业程序(一)应按兴办事业
采编业务外包后,可使图书馆集中精力实现对业务流程的整合及人员配置的优化,文章通过阐述采编业务外包的背景,分析了采编业务外包的优点与缺点,并提出了采编业务外包的对策.
众所周知,利用太阳能有许多优点,光伏发电将为人类提供主要的能源.但从目前来看,要使太阳能发电具有较大的市场,被广大消费者接受,提高太阳电池的光电转换效率、降低生产成本
中国作为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已经成为二氧化碳第一排放大国,因此,国际社会开始敦促中国在后京都时期承担更多减排责任.现阶段,《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条约》使用生产型二氧化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