蝉的歌

来源 :中学生阅读(初中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n52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一棵大树上,住着一只八哥。她每天都在那儿用非常圆润的歌喉,唱着悦耳的曲子。
  初夏的早晨,当八哥正要唱歌的时候,忽然听见了一阵震耳欲聋的嘶叫声,她仔细一看,在那最高的树枝上,贴着一只蝉,他一秒钟也不停地发出“知了——知了——知了——”的叫声,好像喊救命似的。八哥跳到他的旁边,问他:“喂,你一早起来在喊什么呀?”蝉停止了叫喊,看见是八哥,就笑着说:“原来是同行啊,我正在唱歌呀。”八哥问他:“你歌唱什么呢?叫人听起来挺悲哀的,发生了什么不幸的事吗?”蝉回答说:“你的表现力,比你的理解力要强,我唱的是关于早晨的歌,那一片美丽的朝霞,使我看了不禁兴奋得要歌唱起来。”八哥点点头,看见蝉又抖动起翅膀,发出了声音,态度很严肃,她知道要劝他停止,是没有希望的,就飞到另外的树上唱歌去了。
  中午的时候,八哥回到那棵大树上,她听见那只蝉仍旧在那儿歌唱,那“知了——知了——知了——”的喊声,比早晨更响。八哥还是笑着问他:“现在朝霞早已不见了,你在唱什么呀?”蝉回答说:“太阳晒得我心里发闷,我是在唱热呀。”八哥说:“这倒还差不多,人们只要一听到你的歌,就会觉得更热。”蝉以为这是对他的赞美,就越发起劲地唱起来。八哥只好再飞到别的地方去。
  傍晚,八哥又回来了,那只蝉还在唱!
  八哥说:“现在热气已经没有了。”
  蝉说:“我看见了太阳下山的奇景,兴奋极了,所以唱着歌,欢送太阳。”一说完,他又继续唱,好像怕太阳一走到山的那边,就会听不见他的歌声似的。
  八哥说:“你真勤勉。”
  蝉说:“我总好像没有唱够似的,我的同行,你要是愿意听,我可以唱一支夜曲——当月亮上升的时候。”
  八哥说:“你不觉得辛苦吗?”
  蝉说:“我是爱歌唱的,只有歌唱着,我才觉得快乐。”
  八哥说:“你整天都不停,究竟唱些什么呀?”
  蝉说:“我唱了许多歌,天气变化了,唱的歌也就不同了。”
  八哥说:“但是,我在早上、中午、傍晚,听你唱的是同样的歌。”
  蝉说:“我的心情是不同的,我的歌也是不同的。”
  八哥说:“你可能是缺乏表达情绪的必要的训练。”
  蝉说:“不,人们说我能在同样的曲子里表达不同的情绪。”
  八哥说:“也可能是缺乏天赋的东西,艺术没有天赋是不行的。”
  蝉说:“我生来就具备了最好的嗓子,我可以一口气唱很久也不变调。”
  八哥说:“说句老实话,我一听见你的歌,就觉得厌烦极了,原因就是它没有变化。没有变化,再好的歌也会叫人厌烦的。你的不肯休息,已使我害怕,明天我要搬家了。”
  蝉说:“那真是太好了。”说完,他又“知了——知了——知了——”地唱起来了。
  这时候,月亮也上升了……
  
  [简评]
  自信,要说是好事。即便是天才,如果缺乏自信,不敢表现自己、展现才能,也可能会被埋没。
  这个故事里的蝉显然不缺乏自信,他说自己“能在同样的曲子里表达不同的情绪”,“生来就具备了最好的嗓子,我可以一口气唱很久也不变调”。但是,读完这个故事,蝉的这种自信有没有给你留下不怎么好的印象呢?甚至可以说,有点让人讨厌?
  其实,故事里的蝉是“自信”过了头,因为他不懂得“自省”,没有自知之明。面对八哥委婉的批评,蝉不以为然,反而嘲笑八哥的理解力:八哥挑明了说蝉缺乏必要的训练或者缺乏天赋。蝉则断然否认,认为自己一切都好。
  自信是种精神力量,但要做成一件事,只靠精神、劲头儿显然不行。
  面对别人的质疑,当然可以坚持自己的意见,不过,这种坚持不是对别人视而不见,而是认真思考、研究过别人的意见之后做出的决断。把别人的话当成耳旁风、永远“自信”的人,和故事里扬扬得意的蝉没什么两样啊! (阿奔)
其他文献
摘要 “天人合一”是古人饱含生态意识的存在之思。在古人那里,天人本为一体,二者关系具有内在性。“天人合一”是宇宙生命的本原状态,也是人生在世的终极追求。天人虽为一体,但并非混沌不分。人作为自然之花在于他能够认识到人与自然的内在关系,尊重自然的生命价值,而非凌驾于自然之上,与自然对立。  关键词:“天人合一” 人与自然 回归自然 生态智慧  如果从哲史看,中西方哲学在其发端处都是追求“天人合一”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