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文学、本土经验与新媒介文论中国话语的建构

来源 :文学评论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pp990414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人们借用了各种外来理论来分析中国网络文学的先锋性,推进了相关研究,但忽视了它在世界范围内的独特性。需要“回到事物本身”,梳理网络文学的中国经验。中国经验表现为四个方面:文学活动的社会化与群体性互动、文学制度的重构与探索、产业化模式的建构、文本渗透的社会无意识与媒介化写作经验。中国经验带来了文论建设的契机,新媒介文论中国话语的建构可成为摆脱中国当代文论危机的突破口,在资本、权力、媒体、技术等话语缠绕中,马克思主义成为“不可逾越的视界”,建构以草根批评与土著理论为基础的新媒介文论生产结构,实现理论话语的创新。
其他文献
文学理论体系的构建涉及四个问题:一,文化结构。尽管文学批评史上种种命题持续产生,但是,这一切并非通向一个终极版文学理论,而是很大程度上来自特定时代诸多学科共同构成的文化结构,要更多地考虑时代的种种需求如何传递到文学理论。二,现今文学理论置身于“现代性”结构之中。现代“文学”概念的形成即是现代知识转换的后果。中国现代文学对于启蒙、民族国家等“现代性”主题做出了独特的回应,同时又参与了“现代性”批判。三,“现代性”平台上,审美是文学发出的主要声音。席勒的审美自由与马尔库塞的“新感性”均从主体的意义上论述审美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