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动结构式的认知理据

来源 :安徽文学·下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imay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本文根据原型范畴理论,划分了英语动结构式范畴的典型构式和非典型构式,旨在讨论其语义句法特征,以及它们形成的认知理据。研究发现:英语动结构式是以显性致使结果义的动结构式为中心,其他非典型动结式可通过共有语义条件与中心成员建立联系,从而形成了一个英语动结构式的范畴。英语典型动结式句法结构为SVOC是SVO变体,其背后的理据可以从突显观、体验观以及语言经济原则方面来解释。而有些非典型动结式如极性动结式的存在,有很强的转喻动因。
  关键词:英语动结构式 语义特征 句法结构 认知理据
  ★基金项目:2011年6月南通大学2010年度研究生培养创新工程项目结题,项目编号:YKC10007
  一、引言
  英语动结构式是一个重要但是复杂的语言现象,也是语言学家在构式理论框架中的一个研究重点。英语动结构式是一定的句法形式与特定意义的匹配。英语典型动结式的构式义是“某一实体由于某种动作的作用,经历了状态的变化”,即X致使Y变成了Z,施事X通过某种动作方式施力于Y,致使受事Y变成了结果Z。句法形式是[ Subj V Obj Comp],其中结果补语一般为形容词短语或者介词短语,也有一些为副词短语。本文根据原型范畴理论,划分了动结构式范畴的典型构式和非典型构式,旨在讨论英语动结构式的语义句法特征,以及它们形成的认知理据。
  二、英语动结构式的语义特征
  英语中典型的动结构式(SVOC)原型意义:X causes Y to become Z.它需要满足以下语义条件:1)施事者具有有生性和自主性。2)施事者和受事者之间有力的施受关系,施事施力量源,通过一定的方式,将力量施加给受事者。3)表示状语的形容词是有界的。4)行为或者动作结束后立即发生性质或者状态的变化,二者没有时间差。例如:
  (1)She wiped the table clean.
  (2)He kicked the door open.
  (3)John shot the dog dead.
  以上句子(1)(2)(3)都是典型动结式。[1]中施事者she 具有有生性和自主性,施事者she 和受事者the table有明显的力的施受关系。She是动作的发出者,通过wipe这个动作,作用于the table,导致了the table 从unclean到clean。结果形容词clean 是有界形容词。在wipe the table动作结束之后,the table 立即变clean了,行为和结果没有时间差。[2]也满足典型动结构式的语义条件,语义是施事者he发出kick这个动作,致使the door 经历了状态的变化,从closed到open.[3]的构造义是施事者John 发出shot这个动作,致使the dog经历了状态的变化,从alive 到dead。
  但该构造也生成了许多其他非中心用法,使其成为一个多义性构造。例如:
  (4)Bill rolled the ball down the hill.(结果状语是介词短语)
  (5)He yelled himself hoarse.(施事者与受试者重合,动作作用于自身)
  (6)The pond frozen solid.(没有动作的施事者)
  (7)The ball rolled down the hill.(没有动作的施事者)
  以上的句子虽然没有完全符合典型动结式的语义条件,但动结构式的非典型构造具备语义条件的部分条件,依靠家族相似性联系起来,从中心不断向外扩展。[4]中Bill 发出roll这个动作之后,the ball 经历了位置的变化,符合动结式的第二条语义条件。[5]中he发出yell的动作作用于自身,himself发生状态的变化,然而这种变化不一定在动作结束后立即出现。(6)(7)句子没有施受者,受事者the pond 和the ball没有有生性,由于外在致使力,经历了状态的变化。
  我们从典型动结式可以看出动词是三价动词,支配着施事、受事和补语,含有显性致使结果义,即X通过对Y作用于使Y变成Z. Y变化的发生是受到动词的直接影响。根据Lakoff 提出的“辐射性范畴结构”(王寅,2006:129),我们可以总结出英语动结构式是以显性致使结果义的动结构式为中心,其他非典型动结式可通过共有语义条件与中心成员建立联系,从而形成了一个英语动结构式的范畴。
  三、英语动结式的句法特征
  英语典型动结式句法结构为SVOC,语法成分为主语,谓语,宾语,补语。它形成的理据是什么?我们从突显观、体验观以及语言经济原则方面来解释这种典型动结构式的句法形成。
  王寅(2009:346)基于体验性很好地解释了动结构式形成的成因,“我们有这样的体验,施事者凡发出一个实在动作,在作用于对象(含人和物)后对其产生影响,会出现一个结果,就语法化出主谓宾补构式,常用补语来表示该结果,这就是动结构式”。基于身体体验,我们能很好地理解动结构式的句法和语义。
  石毓智(2003:52-53)认为,英语中的结果补语结构是大谓语+小谓语结构,实际上是核心句+边缘句结构,也就是说,由介词短语和形容词描述的与核心小句的某成分结构有语义关联的结果或状态,实际上就是“边缘句”,也是S-V-O变体式。那么动结构式SVOC是SVO变体的理据是什么?认知语言学的“突显观”(Ungerer&Schmid,2001)认为,语言结构中信息的选择与安排是由信息的突显程度决定的。例如:
  (8)The old lady brushed her hair smooth.
  (9)He painted the kitchen wall white.   上面句子可以解析为两个SVO基本句。
  (10)The old lady brushed her hair. Her hair is smooth.
  (11)He painted the kitchen. The kitchen wall is white.
  为了突显致使结果义(即X通过对Y作用于使Y变成Z),人们整合了两个句子,对重合分和be动词省略,形成了SVO的复合型式,即构式SVOC。这也符合语言经济原则,Langacher(1999)认为,语言交际受相互竞争的信息最大化和经济最大化原则支配。信息最大化原则和经济最大化原则合并起来则成为语言经济原则或称为最省力原则。动结构式的句法形成也遵循了语言经济原则。这种简单明了的表达方式受到人们喜爱而不断地重复,进而这种构式的形态和语义得到固化而语法化。随着结构的日益固化和发展,有一些非典型的结构依靠转喻或者其他机制并入动结构式并合理存在。例如:
  (12)She talked her head off.(她说得以至于头都掉下来了。)
  (13)He cried himself hoarse.(她哭得以至于喉咙嘶哑)
  典型的动结式描述的事件是有边界的,而(12)(13)这类表极性的动结式描述的是无边界活动。赵琪(2012:8)从转喻机制解释这类表极性的动结式,表示某个动作的作用导致状态发生了改变这一结果,虽然这样的结果是虚拟、夸张、现实世界中不会发生的。(12)中she 发出talk这个动作,而her head 并没有因为这样的行为而真正地off。(13)中he并没有因为cry这个动作而嘶哑。语义表示结果,由结果-原因的转喻机制作用之上,推导出“动作过分、过度到了极点的程度”这样一种极性程度的意义。
  四、结语
  认知的体验观为英语动结构式的形成提供了认知基础。人们通常以身体为经验来感知世界并逐步形成范畴,建立认知结构,获得意义。施事者凡发出一个实在动作,在作用于对象(含人和物)后对其产生影响,会出现一个结果,就语法化出主谓宾补构式SVOC,形成典型的英语动结构式。英语动结构式不仅有典型动结式,还有非典型动结式。本文只探讨了表极性的动结构式,通过分析发现,转喻机制在识解这类动结构式起到了很大的作用。其他非典型动结式比如致使路径动结构式,它们的认知理据还需进一步探讨。
  参考文献
  [1] 陈方友.英语动结构式形成的理据探究[J].平原大学学报,2008.
  [2] 陈建华.英语动结结构的句法语义互动[J].长春工业大学学报,2012.
  [3] 卢植,彭克飞.基于转喻视角下的动结构式研究[J].山东外语教学,2013.
  [4] 石慧敏.汉语动结式研究综述[J].对外汉语研究,2011.
  [5] 石毓智.现代汉语语法系统的建立[M].北京: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2003.
  [6] 王寅.动结构式的体现性事件结构分析[J].外语教学与研究,2009.
  [7] 王寅.认知语言学[M].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6.
  [8] 赵琪.英语构式形成与识解的转喻动因[J].外语与外语教学,2012.
  [9] 殷红伶.英语动结式的语义结构问题[J].解放外国语学院学报,2010.
其他文献
拓宽非钢产业,树立节约资源与保护环境的意识,走低能耗、高效益、可持续发展的道路,是目前非钢产业面临的生存问题。文章立足广西柳州钢铁(集团)公司非钢产业的实际,提出做大
摘要:纺织工业作为我国重要的轻工业,其地位意义非常显著。在现如今的防治工业中,纺织生产技术在多个生产环节逐步实现了自动化。自动化技术在纺织工业当中的应用,使生产效率以及产品的质量大大提高,在生产过程中的生产成本大大降低。本文主要探讨我国纺织工业当中自动化技术的应用。  关键词:自动化技术;纺织工业;应用探讨  中图分类号:TP2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64X(2016)06-01
本文通过对荣华二采区10
高中阶段是中学生数学学习承前启后的关键时期。学生升入高中后,能否适应高中数学的学习,是摆在高中新生面前的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除了学习环境、教学内容等外部因素外,同
德智体美协同发展是我国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也是衡量青少年基本素质的四个方面。1999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强调:“健康体魄是青少年
语言是人与人之间交流的最重要的方式手段,也是运用起来最便捷的媒介.课堂的教学语言是老师与学生进行知识传递,思想交流的重要方式载体.教学语言的运用不仅能够影响课堂教学
本文通过对荣华二采区10
摘 要:现如今,高等教育大众化它不仅是社会经济、文化发展的必然产物,而且是社会现代化的重要标志。近年来随着我国高校不断的扩招,高等教育开始向大众教育转变,高等教育大众化给教育带来了许多发展机会,与此同时,也引发了一系列的备受社会关注的教育问题,高等教育出路何在?  关键词:高等教育 大众化 问题  我国有13亿多人,是个人口大国,人们的受教育水平较低,增加了教育的发展难度,使教育发展的道路不能一帆
理论与实际相结合 ,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精髓 ,是毛泽东思想的精髓 ,是邓小平理论的精髓 ,是我们体育事业取得成功的理论依据。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 ,是一个国家前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