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立学院公共计算机1+3课程体系研究

来源 :科学时代·上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oreststonezgdd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随着信息化程度的不断提高,对不同专业毕业生的计算机实践能力的要求也在不断变化。各个独立学院应该根据学院自身特点和专业要求对公共计算机课程的开设提出具体要求,让学生选择与专业结合较密切的计算机课程进行学习,充分做到学有所用。
  【关键词】公共计算机;模块化;专业;课程群
  1.引言
  目前,公共计算机课程已是各高校必须开设的一套课程体系,但是各个高校开设的公共计算机课程大有不同。总体上,公共计算机课程群中含有计算机基础、计算机导论、VFP、数据库应用技术、VB、C语言、C++、网络和多媒体技术、动画制作、CAD、网页设计与制作、计算机软件基础和计算机硬件基础等等。这些课程大体上分专业门类不同而形成各自的一套体系,按专业划分的不同可分为理工类、财经类、文史类、艺术与体育类、医学类和农林类等。独立学院有其自身的特点和办学模式,灵活性较大,可以根据市场的需求快速地作出反应。目前,在独立学院的公共计算机课程体系建设方面投入精力研究的不多,因此,本文在此方面进行一些探讨,希望能有助于独立学院公共计算机课程的深入改革。
  2.课程体系模块化设计
  2.1 课程体系模块化
  独立学院公共计算机教学是独立学院整体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面对的是占全体大学生90%以上的非计算机专业学生,它的目标是在各个专业领域中普及计算机知识和计算机应用能力,使所有大学生成为既掌握本专业知识,又能较熟练地使用计算机技术解决本专业相关问题的应用型人才。
  經过多年的教学管理,从公共计算机运行模式上分析,独立学院课程体系建设上应以简单可行为标准,明确教学目的和培养目标,体现“学有所用”的基本思想。在模块设计上可采用1+3模式,即1门必修课和3门选修课,分别在第一学期至第四学期开设。“计算机基础”课可以作为全院非计算机专业学生开设的一门必修课程。三门选修课程可以分专业不同,由学生在不同课程群中选择。对于在计算机学习方面期望值不高的学生,也可以不选或者少选后3个模块,而改选与其专业相关的其他课程。
  2.2 课程与模块化设计
  计算机课程体系模块化设计的思想是为学院专业培养服务的,每个独立学院的专业设置不同,所采用的公共计算机课程群也应该有所不同,不该千篇一律。非计算机专业中的计算机教育不仅包括计算机公共基础教育,也包括与专业结合的计算机应用教育。二者不应相互分割,而应统一规划、互相结合。构建课程体系的思想是:首先要了解社会需求,分析计算机应用人才应具备的素质和能力,然后再根据各个专业的学生应有的知识结构,设计相应的计算机课程体系。表1是各个专业在大学一、二年级应开公共计算机课程的1+3模块设计。(见表1)
  在专业计算机课程设计上,既要考虑学生的专业特点,又要考虑到课程的前后连贯性。并且,作为公共计算机课程,只是让大学生学到一些有关计算机方面的基本知识和操作技能。在课程设置上也没必要太过于复杂化。
  “计算机基础”课程是所有专业必开的课程,主要内容为:计算机基本知识、Windows基本操作、Word、Excel、PowerPoint基本操作等等。课程目的是让学生了解计算机的基本知识和掌握计算机的基本操作,并能较熟练地使用基本的Word、Excel和PowerPoint工具完成自己的作品。
  “C语言程序设计”课程可以提高理工学生的抽象思维与计算机程序设计能力,主要内容包括:基本的程序设计语句和语法、数组、函数、结构体、链表和文件操作等。
  “数据库技术”课程是要研究数据在计算机内部的存储、组织、管理与操作,主要内容包括:实体联系模型、关系模型和基本关系理论、数据完整性、关系规范化与数据库技术的理论知识,详细介绍Visual FoxPro的数据类型、函数和表达式、数据库操作、SQL语言以及面向对象的程序设计等。
  “Visual Basic”课程是面向对象的程序设计语言,是为了使学生具备更强的程序设计能力,主要内容包括:VB开发环境、对象和事件驱动的概念、运算符和表达式、数据输入输出、程序的基本结构、数组过程、常用控件、用户界面设计、图形操作、文件管理、数据库技术和多媒体程序设计等等。
  “Visual FoxPro”课程是要研究数据在计算机内部的存储、组织、管理与操作,旨在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使学生能很好地理解和掌握数据库程序设计技术,并能编写一些简单的应用程序,主要内容包括:数据库基本概念、基础知识、数据库和表的创建及操作、查询和视图的应用、程序设计基础、面向对象程序设计、报表和菜单设计、应用程序的开发过程等。
  “管理信息系统”课程是要研究现代管理方法,旨在培养学生应用计算机对信息进行处理的能力,让学生掌握管理信息系统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提高学生对管理问题进行分析的能力。主要内容包括:用计算机进行信息处理、信息管理来支持企业或组织的运行、管理和决策能力、企业典型信息系统应用以及ERP、CRM和SCM等现代企业信息系统应用和开发、决策支持与商务智能、电子商务及电子政务系统的基本功能与主要技术构成。
  “网页制作与动画设计”课程是让学生了解和掌握网页制作的方法,以便于他们日后的工作,主要内容包括:从网站规划开始,介绍使用“网页三剑客”制作网页的方法,包括网页设计基础、HTML语言、使用Dreamweaver CS3管理站点和制作网页,使用Fireworks CS3处理网页图像、使用Flash CS3制作动画和动态交互式网页,以及网站制作的综合应用。
  “办公自动化”课程是对“计算机基础”课程的扩展,主要内容为:文字写作、表格处理、幻灯片制作,打印机、扫描仪、复印机、录像机、照相机等外置设备与办公电脑的连接与使用、局域网设置与管理等等。
  “Access”课程是一种数据库技术,介绍一些数据组织方面的知识,主要内容包括:数据库系统的基本知识、基本操作、表的基本操作、查询、窗体、报表制作、宏的应用、模块与VBA、数据的导入与导出、使用Access2010实现各类系统的示例、网络数据库的设计等等。   “AutoCAD”是一门计算机辅助设计的课程,有助于艺术与体育类学生对美学方面设计,主要内容包括:AutoCAD的基本操作、绘制与编辑二维图形、图层操作、文本注释、图案填充、图块操作、外部参照、工程标注、轴测图绘制与尺寸标注、绘制与编辑三维曲面、绘制与编辑输出图形等等。
  “网页设计与多媒体技术”课程是让学生了解和掌握网页设计的技巧和方法,以及多媒体技术在现实工作和生活中的应用,主要内容包括:以音频、图像、视频、动画四大主要媒体的处理为线索,全面介绍多媒体技术的基本理论、基本技术和应用以及如何制作出精美的網页页面等。
  “图形图像处理”课程对医学专业学生的学习是有帮助的,主要内容包括:计算机图形图像处理技术所涉及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以及图形的输入输出设备,其中包括计算机生成图形的算法和程序实例、常用图形图像处理软件的主要功能和使用方法。
  这些课程群是根据不同专业学生的专业特点进行设置的。当然,这些课程设计也只是理论上的建议,各个院校可以根据学生专业自身的特点进行课程设置,以发挥本专业学生的特长,并能体现每个学校的不同办学特色。
  3.结束语
  当今社会,信息技术不断更新,对高校毕业生计算机操作能力的要求也在与日俱增,独立学院的公共计算机课程应适应当下时代需要,结合自身办学特点,改革教学内容,针对不同专业学生的就业走向,探究更合理的教学组织与管理形式,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让理论知识与社会需要充分接轨,全面提高学生应用计算机的能力,为社会培养综合应用型人才。
  参考文献:
  [1] CFC·中国高等院校计算机基础教育课程体系2006[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6年7月.
  [2] 杨兴凯.Visual FoxPro 程序设计教程[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9年1月.
  [3] 马靖善,秦玉平等. C语言程序设计(第2版)[M]. 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2011年8月.
  项目及编号:
  独立学院公共计算机课程教学体系优化研究,辽宁省教育厅2012年教改项目,20120419
  作者简介:
  马靖善,副教授,计算机应用专业硕士毕业,现从事计算机教学与管理工作,研究方向为计算机算法与数据库技术。
其他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