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冬 旅游呼唤传统文化人

来源 :旅游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oxia01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世界很大,我很小
  梁冬,毕业于中国传媒大学广告专业。于1998年进入凤凰卫视,相继担任过《凤凰早班车》、《体坛消息》、《相聚凤凰台》主持人,后因主编、主持《娱乐串串SHOW》而一炮走红,确立了“用后现代解构的方式对现代信息娱乐、文化现象进行剖析,充满辛辣及无奈”的梁氏主持风格,其幽默风趣的主持风格深得观众喜欢,成为亚太区最著名的华语节目主编及主持人之一。
  2004年12月,从凤凰卫视辞职,在广州正式拜著名中医邓铁涛为师,学习中医。2005年1月实现人生转型,加盟百度,任营销副总裁;2007年,梁冬辞掉了百度营销副总裁的工作,半年多时间里淡出了媒体视线。2008年,梁冬又有了新身份:太美全球主题旅行聚乐部总裁。2010年,一如他的梦想,梁冬终于在北京开了一家中医诊所。
  辞掉百度工作前,梁冬经历了一场改变了自己生活的印度之旅。那是在鹿野苑,传说中佛祖释加牟尼悟道成佛的地方。“林涛阵阵,心情豁然开朗,身体飘飘然从烦琐的世界里跳出来,再回看在国内的种种挣扎,觉得自己真的很渺小。”在鹿野苑,梁冬遇见一位长者,他告诉梁冬,“你始终要问自己,你在做的这件事,是否是你平生最想去做的?”
  从印度回来之后,梁冬离开百度。因为内心告诉他,梁冬此生梦寐以求的是要做一个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播者。“我们都自以为很懂中国文化,其实很苍白,比如‘存在’这两个字,就没有人能确切说出来究竟是什么含义。‘存’里有个‘子’,代表子时是时间的起点,‘在’里有土,表示大地的空间。中国文化是需要重新去认识的,我有兴趣去做。”
  梁冬非常欣赏管理学大师彼得·德鲁克的一句话:“赚钱的同时,一定要赢取社会价值,如果不能,赚钱就没有意义。”在梁冬看来,中国传统文化不是一个存续的问题,而是如何可持续发展的问题。这其中需要找到一个模式,使中国传统文化生出良性的产业链。他曾经想发起一个对应中国传统文化的基金会,但基金会模式在目前的中国还有诸多不完善的地方。究竟什么产业,才能令更多人了解中国文化?
  做出药房“正安”的气质
  “我觉得我不会成为一个好的中医,但我能成为一个传播者,因为我惟一的能力就是把不相干的东西放在一起。”在此之前,梁冬主持的《国学堂》中医讲座栏目,已经是家喻户晓的栏目。正如他一直说的,梁冬一直在做和中医相关的事。中医在这些年也变得很时尚了,除了和中医相关的艾灸馆、按摩馆的兴起,中医问诊开方的医馆也多了起来,今年还刚刚评出了30位新中国建立以来的中医大师。但很“正”很“纯”的医馆,同时又做得有味道、有情调并不容易。2010年,梁冬的正安医馆正式开门营业了。
  医馆位于故宫东北角、景山公园旁边五四大街上。诊所是一个四合院,院顶是玻璃罩顶,灿烂的阳光照在中庭,十分明亮通透。诊所内,一色的原木色家具、木桌藤椅。地上一色仿古地砖,有些湿润的感觉。到处摆放着各种绿色盆栽,古色古香。雇员全部穿着酱色仿佛佛门僧衣似的外衣。诊所中堂供奉着佛像,音响低低地放着若有若无的佛家音乐,使整个诊所显得十分清幽。可以看出,梁冬正将他对中医的理解和他自己带着禅学慈悲意味的理念,将他的价值观和审美观都溶入了他所开的正安医坊。
  中国传统建筑的窗棂及彩绘保存完好,榆木做的药柜散发出中药材的香味。药房现在已经开始煎药了,是会员制。“我还是想找那些喜欢中医的人,要有这个爱好。南池子这间在做样板,要把‘气’培养好。药馆的客户、医生、投资人、员工和空间,会合谋成一种气质。”
  他解释“正安”,说来自“人正心安”,“人要正,身体要正,心要正,安心才能健康。”
  说起开医馆地目的,梁冬简单的回答我:“一直都很喜欢。”
  “如果给我一千万的话,我会去资助中国这些已经很老的老中医们,让他们去带医生,每个省安排一个分部,薪火传承。不是每一种东西都可以批量化生产的,一个老师带五六个学生,但是一个学生可以造福一个地区。所以我的想法就是,如果我们有钱,能够去资助这些医生,他们自己有了好的医术之后,完全可以自我获得生长、成长的能力,同时可以为当地的人们造福。我已经作过这样的测算,我现在自己也会投入一部分,正在朝这个方向走,无论有没有人赞助,这个事情在未来五年之内一定可以做到。”
  从中国旅游到“曲线救国”
  专心事业中医的同时,梁冬继续着他的旅游品牌,在他看来,两个完全不相干的职业的联系是千丝万缕。
  旅游可以是一项“曲线救国”的方案。在梁冬看来,太美公司的模式和理念,与中国现有的旅行社、旅游公司相比起来都有明显的不同,而且又能令旅行者在旅行中分享到中国文化的精髓。“这个新的旅游平台,可以让每个游者融入到天地之间,达到天人合一的美妙状态。”对中医很有研究的梁冬坚信,山脉、江河的流向有着自己的气脉,如同人体有自己的经脉一样,而气脉汇合的地方就是穴位,山脉江河也有自己的穴位。身在“大地的穴位”,就能达到“天人合一”,就能让游者气血畅通,而这正是中国传统文化讲求的精髓。梁冬说,他正在挖掘更多这样的“大地穴位”,他的名单里已经有了青城山、神农架。
  梁冬还想到了通过旅游“输出”中国文化。“说实话我们对欧美的了解远远大于欧美人对中国的了解。我们请来外国游客,可以组织中医师为他们提供恢复性理疗,让他们知道,原来中医是这样的。我们可以邀请建筑师、文史研究者带队,带他们去徽派古村,向他们详细解读,为什么中国古建筑要建成这样。”
  梁冬在太美创办了Travel2.0,这是梁冬投身旅游产业的另一个杀手锏,这也是曾经作为IT人的梁冬,对于旅游产业的新诠释。Travel2.0,就是“我们和谁去一个地方”的一个模式。
  “我的初衷,就是希望人们通过旅行,达到内心的觉醒和从容,重新发现中国太美,重新发现世界太美。中国的旅游产业已经很成熟,我需要做的是打通它的任督二脉。Travel2.0是要将社区的概念引入进来,在一个大的旅游平台上营造众多积极、活跃的旅行团体,令旅游因为相遇和分享而快乐。”2008年春节,梁冬就带领他的第一个旅行团开赴古巴,相比常规古巴团,Travel 2.0团有着诸多升级。
  好的团,必得有个好的领队,梁冬的旅游团里都有一个有故事的领队。比如那次古巴之行,梁冬就安排了一位资深的记录片导演,他受邀去古巴拍摄一部中国华侨题材的记录片:梁冬就问他,可不可以让找些有古巴情结的游客跟着导演的镜头去旅行,他说没问题。所以,就有了梁冬第一个完美的古巴团。记录片导演对古巴的眼光是独特的,跟着他旅行,要比只在咖啡馆里抽根雪茄、在哈瓦那街头拍点照片要深刻得多。
  志同道合的同游者
  Travel2.0是个全新的概念。接触过IT的人大部分都知道,Web1.0的核心是“人找到了什么信息”,Web2.0指的是“人和谁一起创造并分享了什么信息”。那同样,Travel1.0是“我去到一个地方”,Travel2.0就是“我和谁去一个地方”。梁冬一直觉得,“我们现在都很避讳去跟团游,其实并不是我们讨厌和别人一起旅行,而是不愿意和不想在一起的人一起旅行。”
  在梁冬的概念里,Travel2.0的核心就是“相遇”和“分享”的过程。在网上订到便宜的机票和酒店就是旅行的快乐吗?这样达不到发现世界之美的目的,只不过是从一个监狱走进另—个监狱。
  “中国文化里有一个很重要的观念,是三国里提到的“合久必分,分久必合”。世界不是单独存在的,而是一个又一次相聚和分享的过程。一个人去哪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和谁去玩。比如说我有个团里有一个非常有趣的中国画家,他会告诉你中国绘画不以画得像为荣,而讲究的是“气”。所谓“气象万千”,“象”只是“气”的表相。这些人聚在一起,可能旅行结束的时候就各自回家了,但他们身上有一种共同气质的关联,可以使彼此的圈子互联,成为交心的朋友,这种“气”,就是旅行者身上共同的精神气质,我们负责帮助相同气质的人聚合在一起旅行。这一点不难达到,我在百度时就曾经研究过消费者数据匹配,通过社区、主题活动和行程中的一系列活动,大家能找到那些志趣相投的人。”
  说起做旅游的收获,梁冬的欢乐溢于言表。
  “结交朋友!在Travel2.0的社区里,比我梁冬有见识、有幽默感的人太多了,我们的许多旅游团是自发的。比如,第一个团去阿联酋迪拜,15个人,等到第二个团推出时,报名的30个人里,绝大多数是从第一个团的15人里延续下来的,或者是第一拨的朋友圈。有相同精神气质的人容易聚合在一起。
  而且,每个人都可以是主题游产品的策划人。你在平台上发布一个南极游,OK,针对你一个人的报价也许是20万;如果有人支持你的策划,加入进来,那么5个人的价格轮到你出,可能就是10万;规模大到20人、30人时,你作为策划者需要付出的旅费可能就是5万,甚至到免费,或许还给你期权。
  其实,旅游在中国发展到今天,已经是一个自然而然的形式,和每一个人都密切联系着。很多时候,旅游只是一种载体和形式而已,就像“心中有侠义,何处不江湖”。所以,心境比目的地更重要。
其他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