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运动训练专业英语教学中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

来源 :校园英语·上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peedwe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结合《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分析了运动训练专业学生人文素养的现状与原因,在此基础上,阐释了在运动训练专业大学英语课程教学工作中渗透相关的外国文化和文学的必要性。
  【关键词】运动训练 大学英语 教学 人文素养
  大学英语的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的英语综合应用能力,特别是听说能力,使他们在今后工作和社会交往中能用英语有效地进行口头和书面的信息交流,同时增强其自主学习能力、提高综合文化素养,以适应我国经济发展和国际交流的需要。对于以培养“运动员”为主的运动训练专业,其大学英语教学不但肩负着提高运动员英语运用能力的任务,更肩负着提高运动员人文素养的使命。然而,从目前的情况看,相关工作离社会上的期望还有一定差距。特别是近年来发生的一系列事件更使体育教育中的人文素养问题被推到了风口浪尖。
  一、运动训练专业学生人文素养的现状与原因
  中国短道速滑队,仅在2011年6月和7月就相继发生了所谓的“丽江事件”、“青岛事件”,一时间舆论哗然。
  齐鲁晚报数字版2012年1月3日以《运动员修养太差?》为题的发文就有一定代表性,该文针对以上两个事件分析道:“王濛的骄傲也许源于她的性格,但无可厚非,长期缺乏文化修养,也促使脾气火爆的运动员在关键问题的处理上过于偏激。而由于缺乏足够文化素养导致的悲剧在体育界也是屡屡发生,今年的“张尚武事件”就是代表之一。作为曾经的世界冠军,张尚武最终却沦为窃贼、锒铛入狱乃至流落街头卖艺,这些并非相关社会和体育部门的直接责任,但是在运动员培养中,包括文化教育在内的薄弱环节却值得反思。”
  齐鲁晚报的这篇文章对于这种现象的成因也进行了探讨,指出:“作为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体育以促进人身心全面发展为基础,是提高人的素质、增强人的体质、培养人各方面能力的重要途径之一,但是,在中国体育界,尤其是竞技体育界,不少实践者将金牌当成了体育的终极目标,却忽视了运动员文化和德育的培养和教育,这样做可能能够培养出冠军,但是不一定能让他们成为全面发展的人。体教结合已经提了多年,但是在一些教练员、运动员甚至体育管理者眼中,体育成绩永远是第一位的,重训练轻学习已经成为他们的习惯。”
  显然,舆论已不认为以上事件是个别事件,而更倾向于把它们作为典型事件,把提高运动员人文修养的责任划归学校教育,而体育院校也应该直面这个问题,因为不能完成文修养渗透的体育院校教育是毫无意义的、失败的教育。
  二、在运动训练专业大学英语课程教学工作中渗透相关的外国文化和文学的必要性
  奥林匹克运动有一句著名的格言:“更快、更高、更强(Citius,Altius,Fortius)”,其作者顾拜旦曾经对此作出自己的理解,这或许是对奥林匹克精神最好的阐释:
  “The most important thing in the Olympic Games is not to win but to take part,just as the most important thing in life is not the triumph but the struggle. The essential thing is not to have conquered but to have fought well.”
  (“奥运会最重要的不是胜利,而是参与;正如在生活中最重要的事情不是成功,而是奋斗;但最本质的事情并不是征服,而是奋力拼搏。”)
  可见,通过专业体育运动陶冶参与者的情操、传播运动精神才是专业训练的价值和意义所在。而英语作为国际赛事中专业运动员最广泛实用的语言,自然是传播体育人文精神的关键渠道。
  运动员马晓旭说“不能将个性和任性混为一谈。其实国外运动员比我们做得好的主要原因是他们懂得尊重人,而国内很多运动员在这方面就比较欠缺,最看不惯的就是那些仗着成绩好了就耍大牌的人,如果连基本的彼此尊重都做不到,这名运动员就根本谈不上优秀”。
  包括英语在内的体育院校人文类课程,应该在专业运动员的培养中渗入人文素质的“内功心法”。
  三、人文素养需要英语等课程的潜移默化
  由于运动训练专业的特殊性,无论时间、文化基础都等都决定了难以分门别类开展系统、抽象的专业文化素质课程,空洞的说教还可能导致学生的逆反心理。而在文化课中结合实际问题,实事求是的言传身教有更大的实际价值。
  英语学科由于其在国际比赛中的重要性,在课程规划和教学中加入人文、修养类内容无疑会事半功倍,不仅可使学生学会说话的小技能,更能使学生明白中外人情世故的大智慧,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益,减少国际比赛中文化差异造成的误解和摩擦。
  四、结语
  运动训练专业的大学英语教学不但肩负着提高运动员英语运用能力的任务,更肩负着提高运动员人文素养的使命,课程规划和教学中加入人文修养类内容,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益,是符合学生实际情况的事半功倍的策略。
  参考文献:
  [1]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7.
  [2]顾拜旦.奥林匹克宣言[M].北京:文明杂志社,2008.
  [3]广州日报.运动员需提高自身修养素质.[2014-4-14].http://www.chinanews.com/ty/2014/04-11/6051616.shtml.
  *项目编号:WY2015044-B 黑龙江省经济社会发展重点研究课题(外语学科专项)。
  作者简介:郑春丹(1979-),女,讲师,硕士,研究方向为英语语言文学。
其他文献
【Abstract】There are many kinds of corrective feedback for SLA learners, which include explicit feedback, recast and prompts. Since teacher plays a very important role in SLA teaching, we should carefu
【摘要】体育英语教学强调使学生在不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过程中提高自身语言水平和逻辑思维能力;项目教学法强调“从做中学”,注重学生自主探究,因而可将其视为实现ESP教学的有效模式。本文以一次具体的体育英语项目活动为例,探究ESP体育英语项目教学模式的适用性。  【关键词】PBL 体育英语 教学  一、引言  PBL教学即项目教学,指学生在教师指导下根据课程内容和兴趣选择研究问题,通过搜集和阅读文献资
【摘要】科技英语是英语的一种类型,其主要是科技领域、技术领域的一些英语术语,其专业性与规范性更强。当前,在科技英语翻译时,由于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导致其在翻译的过程中常常出现错误,为提高了科技翻译的质量,必须对错误问题予以纠正。为此,本文就科技英语翻译中的常见错误及应对策略进行分析与探究。  【关键词】科技英语 翻译 错误  英语是一种国际社会的通用性语言,属于国际官方语言,被多个国家列为教育教
【摘要】随着国际交流的日益频繁,翻译工作也越来越重要,而翻译质量评估也就具有特殊的研究意义。在翻译质量评估领域中,德国学者朱利安·豪斯的翻译质量评估模式以其完备的理论基础、详细的评估步骤和客观的评价方式而逐渐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本文将该模式应用于汉英翻译,分别以朱自清《背影》以及李清照《声声慢》为例,通过实践来检验其可行性,并通过理论分析来指出该模式不适用于英汉翻译的部分。  【关键词】朱利安·豪
【摘要】在基础教学过程中,我们对学生的培养目标要与时代的要求相符,在知识传授的基础上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的渗透,引导学生逐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在英语教学活动中,我们要特别关注学生的文化知识、态度技能、价值观培养和道德人格的全面、和谐、均衡的发展。我们要以学生的生活实际为依托,充分挖掘教材中的德育因素,为学生创设真实的情境,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  【关键词】小学英语 德育教育 教学实践
横空出世的直升机rn米-28NM直升机是米-28系列直升机中的最新一员.而米-28直升机出场可不平凡,它的发展时间线十分漫长,堪称“40年磨一剑”!早在1968年,苏联米里直升机设计局
期刊
《哥斯拉2:怪兽之王》中,最吸引人的角色无疑是那些庞然大物:巨怪.借助现代电影特效技术,那些幻想中的巨怪得以在银幕上嘶吼、奔跑、飞翔和厮杀.人类在巨怪脚下,挣扎求存,瑟
期刊
【摘要】在新形势,新背景,新课程标准下,研究新的教法、新的考法必然成为一种趋势,教师如何更加地有效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也被提上日程。本文对高中英语课堂教学存在的现状进行剖析,就如何提高高中英语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进行初步探讨,以求更有效地培养和提高学生英语综合运用能力,使课堂英语教学达到最优化。  【关键词】英语课堂 有效教学 激趣 反思  全国各地教育教学改革一直如火如荼进行着,特别是2016年福建省高
【摘要】本文讲述了一项持续两个学期的实证研究,该研究以外语自主学习理论和心理语言学理论为指导,以中国日报和21世纪报两份新闻英语报刊为主要阅读材料,探讨英语专业基础阶段课后自然阅读训练对学生阅读能力的影响。研究关注新闻报刊自然阅读对学生外语学习自主性是否有提升作用,同时关注对英语阅读成绩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持续消遣性自然阅读实践有助于学习者自主性的增强和英语阅读成绩的提升,并促进了良好的自然阅读
随着大学英语教学的改革,国家高考政策对英语提出新的要求,大学英语的发展又面临了新的挑战,为了提高大学英语课堂教学效率,发现并解决师生在课堂上存在的实际问题。本文是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