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文章着重探讨财务会计是一个以提供财务信息为主的经济信息系统。它有目标,并建立在若干假设基础上。它的基本程序为确认、计量和列报,列报则分为表内确认和表外披露两种形式。它着重运用历史成本和公允价值两种计量属性,提供两种都能反映企业经济真实的历史信息和当前预期信息。为了保护处于企业外部投资人的利益,财务会计必须事前(指财务报告编报以前)遵守财务会计准则和事后通过独立的注册会计师的审计与审阅(指对财务报表和其他财务报告)。
【关键词】 经济信息系统;财务会计准则与披露准则;确认与披露;历史信息与当前预期信息
财务会计(financial accounting)是一个立足主体(entity)(主要指现代企业),面向市场(market)(主要指资本市场),通过确认(recognition)(在账户中正式记录和在财务报表中列报)将企业发生的交易、事项所形成的能用货币表现的数据(date)转化为对资金提供者[主要指投资人(investors)和债权人(creditors)]提供有助于他们投资、信贷与其他资源配置决策有用信息(useful information)的一个系统(system)。《控制论》的创始人维纳告诉我们:信息是负熵,其作用在于降低以至消除不确定性(uncertainty)。在市场经济中,投资与信贷活动充满了风险(risks)与不确定性,通过财务会计这一信息系统,应能反映特定主体未来现金流量的金额、时间安排与不确定性;该主体的经济资源(持有的资产及其流动性)、经济义务(负债及其偿还顺序与金额和所有者权益)及其变动,以便将特定主体的财务状况、经营、投资与理财业绩和现金流量等决策有用的信息,提供给财务报告的使用者(特别是投资人、债权人等资金提供者)。上述信息是以特定主体(即特定的现代企业)为空间范围,凡不属于该企业经济资源、经济义务,与该企业交易、事项无关的业务活动,以及并非该企业的业绩与现金流量均不应包括在该企业的财务报告之内。同时,应假定企业是持续经营(going concerning)的(即无明显的反证,应说明该企业将连续经营下去),又应按人为的(法律或准则规定的)时间,划分会计分期(如年、半年、季等),以便编制财务报告(financial reporting)。财务报告的信息既应定性也应定量,特别是作为财务报告核心的财务报表(financial statements),必须是定性与定量相结合,且应按货币计量。因此,会计称为财务会计,报表称为财务报表,其他报告也属于财务报告。这样,财务会计与报告所提供的信息主要是财务的即以货币[通常为“名义货币”(nominal money)如人民币、美元、港币等]为计量单位(measurement units),但会计计量必须在计量单位的基础上选择计量属性(measurement attributes)(计量基础)。计量单位通常是比较固定的,除非出现恶性通货膨胀,一般不会选择“名义货币”以外的计量单位。它要服从于报告的目标(如“决策有用性”与“评估管理层的受托责任”)①,符合会计信息的基本质量特征(如“相关性”与“如实反映”),并应适应计量对象(主要是资产)的特点(如是否长期持有,是自用还是准备出售,有无市场的公开报价等等)而进行选择。财务会计有各种各样的选择,其中,计量属性的选择是最重要的。比如某种资产(如企业自用厂房)为企业长期持有,属于自用,不是为了出售,而且也无市场的公开报价,这样就应当选择厂房完工交付使用时的造价,即“历史成本”(historical cost),嗣后除提取折旧外并不进行新起点(fresh-start)的后续计量(subsequent measurement),有关企业厂房的报告信息既是财务信息,又是历史信息。又如企业持有某公司的债券(金融工具)或该公司的股票期权(衍生金融工具),这两种资产都属于企业的投资,按企业的投资政策,对于这两种投资,不是为长期持有,而是准备在有利条件下出售,同时,它们也有公开市场的合理报价(如从“交易所”、“经纪商”处均可容易得到它们的市价),这样,就应按“公允价值”计量(fair value measurement)。在持有期间,每当报告日必须进行后续计量(即按“当前的公允价值”计量),并确认公允价值变动(The change of fair value)所产生的可实现(未实现)的持有利得和损失(unrealized holding gains or loss)。公允价值计量的信息是一种以假想交易(hypothetical transaction)为前提的当前预期的脱手价格信息(current expect exit price information),即预期的当前信息。这样,该企业有关上述金融工具和衍生工具投资的信息,既是财务信息又是当前的市价信息,它与前述的厂房信息属于历史信息有重要的区别。我们知道,反映一个企业的经济真实(economic truth),是财务会计的本质要求,而“公允与透明”(fair and transparency)则是真实的集中表现。历史信息反映一个企业过去的财务状况、已完成的业绩和已实现的现金流量,它已消除了不确定性。显然,历史信息能确定地反映企业的经济真实,但它反映的是过去的经济真实。它的作用是可以帮助决策者预测未来,并对以前的预见进行证实或证伪,即具有预测作用和反馈作用。预期的当前信息反映一个企业或其某项资产当前的脱手价格即当前的市值,它同样能反映经济真实,而且反映的是当前的经济真实。不过,它带有不确定性。因为毕竟是预期的,而不是现实的。只要该项资产存在着活跃的市场,其市价又来自当前公开、公正的报价,则预期的当前市价大体上也能逼近该资产日后将脱手的价格。因此,它虽是预期的,但仍然是真实而透明的。最为重要的一点是:以公允价值计量的信息,是以市场为基础的。除非市场不正常(如金融危机时代),它比历史成本更能近似反映资产的价值,或者说,历史成本当时也是以市场为基础的,但它以后就逐步远离市场了。而公允价值则不然,它在每一个报告期,都要将企业按公允价值计量的持有资产,调到报告日即当前的市价。在这个意义上,公允价值信息对爱好风险的投资者,可能更为有用。因而它受到许多投资者的钟爱。因为投资就需要决策。而决策,总是面向未来的。总之,历史成本与公允价值,至少在可以预见的将来,是相辅相成的两种有用的计量属性。它们各有短长,也各有相关的计量对象(当然,在金融危机时代,由于市场不活跃、交易无序的罕见情况下又当别论)和使用者。以上所说的会计信息,均来自财务报表,并通过确认程序而产生。当前,各国通用的财务报表有资产负债表(balance sheet)、损益表(profit
【关键词】 经济信息系统;财务会计准则与披露准则;确认与披露;历史信息与当前预期信息
财务会计(financial accounting)是一个立足主体(entity)(主要指现代企业),面向市场(market)(主要指资本市场),通过确认(recognition)(在账户中正式记录和在财务报表中列报)将企业发生的交易、事项所形成的能用货币表现的数据(date)转化为对资金提供者[主要指投资人(investors)和债权人(creditors)]提供有助于他们投资、信贷与其他资源配置决策有用信息(useful information)的一个系统(system)。《控制论》的创始人维纳告诉我们:信息是负熵,其作用在于降低以至消除不确定性(uncertainty)。在市场经济中,投资与信贷活动充满了风险(risks)与不确定性,通过财务会计这一信息系统,应能反映特定主体未来现金流量的金额、时间安排与不确定性;该主体的经济资源(持有的资产及其流动性)、经济义务(负债及其偿还顺序与金额和所有者权益)及其变动,以便将特定主体的财务状况、经营、投资与理财业绩和现金流量等决策有用的信息,提供给财务报告的使用者(特别是投资人、债权人等资金提供者)。上述信息是以特定主体(即特定的现代企业)为空间范围,凡不属于该企业经济资源、经济义务,与该企业交易、事项无关的业务活动,以及并非该企业的业绩与现金流量均不应包括在该企业的财务报告之内。同时,应假定企业是持续经营(going concerning)的(即无明显的反证,应说明该企业将连续经营下去),又应按人为的(法律或准则规定的)时间,划分会计分期(如年、半年、季等),以便编制财务报告(financial reporting)。财务报告的信息既应定性也应定量,特别是作为财务报告核心的财务报表(financial statements),必须是定性与定量相结合,且应按货币计量。因此,会计称为财务会计,报表称为财务报表,其他报告也属于财务报告。这样,财务会计与报告所提供的信息主要是财务的即以货币[通常为“名义货币”(nominal money)如人民币、美元、港币等]为计量单位(measurement units),但会计计量必须在计量单位的基础上选择计量属性(measurement attributes)(计量基础)。计量单位通常是比较固定的,除非出现恶性通货膨胀,一般不会选择“名义货币”以外的计量单位。它要服从于报告的目标(如“决策有用性”与“评估管理层的受托责任”)①,符合会计信息的基本质量特征(如“相关性”与“如实反映”),并应适应计量对象(主要是资产)的特点(如是否长期持有,是自用还是准备出售,有无市场的公开报价等等)而进行选择。财务会计有各种各样的选择,其中,计量属性的选择是最重要的。比如某种资产(如企业自用厂房)为企业长期持有,属于自用,不是为了出售,而且也无市场的公开报价,这样就应当选择厂房完工交付使用时的造价,即“历史成本”(historical cost),嗣后除提取折旧外并不进行新起点(fresh-start)的后续计量(subsequent measurement),有关企业厂房的报告信息既是财务信息,又是历史信息。又如企业持有某公司的债券(金融工具)或该公司的股票期权(衍生金融工具),这两种资产都属于企业的投资,按企业的投资政策,对于这两种投资,不是为长期持有,而是准备在有利条件下出售,同时,它们也有公开市场的合理报价(如从“交易所”、“经纪商”处均可容易得到它们的市价),这样,就应按“公允价值”计量(fair value measurement)。在持有期间,每当报告日必须进行后续计量(即按“当前的公允价值”计量),并确认公允价值变动(The change of fair value)所产生的可实现(未实现)的持有利得和损失(unrealized holding gains or loss)。公允价值计量的信息是一种以假想交易(hypothetical transaction)为前提的当前预期的脱手价格信息(current expect exit price information),即预期的当前信息。这样,该企业有关上述金融工具和衍生工具投资的信息,既是财务信息又是当前的市价信息,它与前述的厂房信息属于历史信息有重要的区别。我们知道,反映一个企业的经济真实(economic truth),是财务会计的本质要求,而“公允与透明”(fair and transparency)则是真实的集中表现。历史信息反映一个企业过去的财务状况、已完成的业绩和已实现的现金流量,它已消除了不确定性。显然,历史信息能确定地反映企业的经济真实,但它反映的是过去的经济真实。它的作用是可以帮助决策者预测未来,并对以前的预见进行证实或证伪,即具有预测作用和反馈作用。预期的当前信息反映一个企业或其某项资产当前的脱手价格即当前的市值,它同样能反映经济真实,而且反映的是当前的经济真实。不过,它带有不确定性。因为毕竟是预期的,而不是现实的。只要该项资产存在着活跃的市场,其市价又来自当前公开、公正的报价,则预期的当前市价大体上也能逼近该资产日后将脱手的价格。因此,它虽是预期的,但仍然是真实而透明的。最为重要的一点是:以公允价值计量的信息,是以市场为基础的。除非市场不正常(如金融危机时代),它比历史成本更能近似反映资产的价值,或者说,历史成本当时也是以市场为基础的,但它以后就逐步远离市场了。而公允价值则不然,它在每一个报告期,都要将企业按公允价值计量的持有资产,调到报告日即当前的市价。在这个意义上,公允价值信息对爱好风险的投资者,可能更为有用。因而它受到许多投资者的钟爱。因为投资就需要决策。而决策,总是面向未来的。总之,历史成本与公允价值,至少在可以预见的将来,是相辅相成的两种有用的计量属性。它们各有短长,也各有相关的计量对象(当然,在金融危机时代,由于市场不活跃、交易无序的罕见情况下又当别论)和使用者。以上所说的会计信息,均来自财务报表,并通过确认程序而产生。当前,各国通用的财务报表有资产负债表(balance sheet)、损益表(profi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