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实施“双证书”制度的思考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ykonk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高等职业教育实施学历证书和职业资格证书的“双证书”培养制度(简称“双证书”),是高等职业教育改革人才培养模式,提高毕业生职业素质和就业竞争力,实现职业教育与劳动就业对接的重要举措。
  关键词: 双证书制度 实施现状 存在问题 推行策略
  双证书制度,是指高职院校毕业生在完成专业学历教育获得毕业文凭的同时,必须参与其专业相衔接的国家就业准入资格考试并获得相应的职业资格证书。在高等职业教育中推行“双证制”是高等职业教育改革的一个重大举措,是将学生的理论知识与动手能力相结合的有效组合,是提高高职毕业生的就业竞争力和专业素质的途径,是职业教育核心的体现,充分体现了职业教育手脑并用的思想。
  一、高等职业教育实行双证书制度的必然性
  1.实施双证书制度是社会经济发展的要求。
  随着市场经济的飞速发展,社会对从业人员素质的要求越来越高,特别是对中高级实用技能型人才的需求,更多的企业希望新进人员尽快融入岗位所要求的角色中,相对熟练地操作岗位所要求的技能,双证书制度正符合这些要求。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产业的升级,企业越来越需要高技能型蓝领人群。
  2.实施双证书制度是高等职业教育核心特点的体现。
  面向基层生产、服务和管理第一线的中高级实用型人才是高职教育培养的目标。双证书是实用型人才的知识、技能、素质的体现和证明,特别是一些技术等级证书或职业资格证书是高等职业院校毕业生直接从事某种职业岗位能力的证明。因此,实施双证书制度是实现高等职业教育自身的特点和实现培养目标的要求。职业资格证书是高职毕业生职业能力的体现,持有的职业资格证书多,从业选择范围相对就大些,就业的机会也会相应多。
  二、我国高职院校实施“双证书”制度面临的现状
  根据相关部门的市场调查,我们可以比较全面地了解目前我国高职院校实施双证书制度的具体情况。
  1.“双证书”制度的已经在全国普遍展开。
  各高职院校引入的职业资格证书大数属劳动部门管理。调查结果显示,在部分专业或全部专业引入职业资格证书、实施双证书制度的高职院校占被调查院校的93%,尚未实施“双证书”制度的主要是一些新建的职业院校或是一些民办职业院校。
  2.“双证书”中的职业资格证书的等级相对偏低。
  在校学生取得职业资格证书的级别普遍为中级,在取证人员中,有86%为中级职业资格证书;能取得高级工证书的只有少数通过对口单招的中职毕业的学生,能拿到技师资格证书的只有少数省级和全国技能大赛获奖者。职业资格证书相关的工种等级的申报条件限制了在校学生的申报等级,部分高级工证需要具有毕业一年的工作经验,或者取得中级工证书后几年才能考高级工等要求,这就使得在校学生只能在毕业前拿到中级工证书。
  三、高职院校实施“双证制”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1.职业标准、考证工种类别已经脱离社会发展需要。
  权威机构曾对100所高职院校“双证制”实施情况进行调查,认为“证书种类不齐全”的占70%,这是最为核心的问题;认为“职业标准落后于社会发展需要”的占50%。我国实行职业资格证书制度的时间远远晚于高职院校开设的专业的时间,鉴定的职业种类相对还比较少,许多的专业没有相对应的职业资格证书。
  2.学生反映考证的费用比较高。
  在校学生的考证费用的报名费是有具体价格标准规定的,而培训费用则由各院系自己拟定,各院系在该工种的物价备案之内收取一定的培训费用,而培训费往往相对比较高,虽然相对于社会上的考证的价格已经低很多,但是学生还是觉得有压力。
  3.高职院校在双证制的理解上存在不足。
  从高职院校自身问题出发,调查显示:“职业资格证书与学校教学内容缺少结合,只是为考证的突出培训”的占33%;认为“学校资金投入不足,现有条件不能满足技能训练需要,学生考证难”的占28%。一些高职院校对职业资格证书重视程度不够,还有些高职院校组织学生考证仅是因为双证才能毕业或者从众心理。多数高职院校会在考证前一段时间对学生开设针对考证的强化培训课,能真正做到“将职业标准融入教学体系”的院校并不多。另外,许多院校反映在硬件建设上资金投入明显不足,设备达不到要求,学生要达到相应的技能标准存在很大的困难。
  4.企业对“双证书”教育制度达到的效果并不如预期。
  对学校及企业进行了调查显示:企业选择学生更看重学校品牌和学生的实际能力,证书只是作为一种参考,面谈和测试才是选人的主要依据。很少有企业按照学生毕业时持有的证书的级别定待遇,而是根据工作表现、工作能力和工作业绩“按劳计酬”。企业对于职业院校实行“双证制”是受欢迎的,但是近几年学生取得的职业资格证书越来越多,级别越来越高,而证书含金量却有越来越低的趋势。其原因在于,学校培养的人才多数还未能贴近企业的需求,职业技能鉴定考核标准与行业、企业的需求标准也有一定距离,鉴定发证过程中门槛过低的现象普遍存在。
  四、推行“双证书制度”的具体策略
  推行“双证书制度”对于高职教育而言是符合时代潮流的,是高职院校生存和发展的根本。推行“双证并重制度”需要学校在转变原有的思想观念基础上,做出一些调整,这也是对原有的普通专、本科教育观念和教学模式的彻底摈弃。
  1.加强对职业分类与职业标准的研发,逐步实现证书的规范操作和统一管理。
  首先应加强对职业分类和职业标准的探索研究,制定出能充分反映行业需求的专业教学标准体系,合理划分高职教育的专业类型。同时还应考虑职业分类和职业标准的动态变化,确保职业标准能根据行业技术的发展和职业岗位的变化及时更新。不断提高我国职业标准的水平,逐步向国际先进标准看齐,积极推进我国的职业资格证书制度与国际接轨。可以在原有的职业技能鉴定专家委员会基础上,聘请职业教育方面的专家共同组成实施双证书制度专家委员会,共同研究职业分类、职业标准、课程开发、技能考核内容和考核方式等。   2.加快“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提升教师水平。
  建立一支素质精良、结构合理、专兼结合的“双师型”教师队伍,是实行“双证”融通的重要保证,可采取如下措施:
  (1)拓宽师资渠道,运用专职教师与兼职教师相结合的方式。高职院校的教师普遍是高校硕博毕业后就直接进入高校系统工作,或者是从其他高校跳槽到现在就职的院校,他们普遍存在理论知识足够,但是实践能力与理论知识不匹配的现象。所以,可以从相关的企事业单位聘请一些专业基础比较扎实、实践能力较强,而且对本地区、本单位熟悉,具有教师基本素质的专业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开展教学工作,这既能改善师资传统、单一的培养和管理模式,又能掌握行业和专业前沿的科学技术知识,了解最新的科技成果。
  (2)加强现有教师的实践能力的培养。可以组织专业教师到相关企业进行学习,在业务实践这方面深入研究。另外将相关教师在企业挂职一段时间,以便其更快地掌握新技术和管理信息,效果将更好:既提高实践能力和动手能力,又能把行业和技术领域的最新成果引入课堂教学教学中。
  3.依据国家职业资格标准,调整教学内容。
  高职院校实行“双证书”教育以后,首先把职业资格培训与鉴定正式纳入教学计划之中。可通过对企业的对新进人员的具体要求和学生自身专业相结合的方式,确定本专业学生可获取的职业资格证书种类,确定不同职业(工种)培训和技能鉴定的时间。而纳入教学计划的鉴定职业(工种)应具有一定的宽泛性和可选择性,使学生根据自己的就业意向或兴趣爱好选择自己参加鉴定的职业(工种),考取相应的职业资格证书,为就业上岗创造必要的条件。
  高职教育培养的是面向基层生产、建设、管理和服务第一线的中高级实用型、应用型人才。推行双证书制度,对高职教育办学理念、人才培养、师资培养、实训条件建设等方面有很大的促进作用,是实现高职教育服务于社会功能的有效途径,也是提高职毕业生就业竞争力的有效推动力。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69号).
  [2]国务院关于大力推进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国发[2002]16号.
  [3]黄卫萍,杨昌鹏,农志荣.高职院校实施双证书制度探索与实践[J].职业圈,2007.
  [4]王洪军.高职院校实施“双证书”制度的现状、不足与改进[J].烟台职业学院学报,2007.
其他文献
摘 要: 化学探究性的学习方法是一种科学的学习方法,如果教学过程设计不当,则只会使实验探究流于形式,学生的收获甚微。作者结合化学教学实践,提出指导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应注意的几个环节。  关键词: 化学课堂 探究式教学 有效性设计  科学探究的目的不仅是为了获得一种体验,而且是为了验证假设,得出正确的结论。所以在设计教学中应注意以下的环节。  一、学生自主实验,交流实验现象。  在学生开始做实验之前
摘 要: 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化,小学体育逐渐成为终身体育的基础,其教学重点在于小学生体育锻炼兴趣的激发,增强体质,全面提高学生素质。而应用游戏化教学法,可以让每一个小学生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下学习,激发其体育学习与锻炼的兴趣,促进其合作与交流,陶冶情操,促进身心健康发展,培养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在实际教学中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 小学体育教学 游戏化 教学策略  游戏化教学方法,以学生为
摘 要: 现如今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愈发严重,心理健康教育不容忽视。学生能否快速适应复杂变化的教学环境显得尤其重要,因此在体育教学的课程改革中要进行思想和理念的改革,思想和理念的更新可以大大提高体育教学质量。体育教师怎样把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渗透到体育课堂中,这是每位体育教师需要迫切考虑的问题。  关键词: 体育教学 心理健康问题 解决对策  随着时代的进步,市场经济大潮的冲击,竞争的加剧,人的价值观
摘 要: 多媒体技术是一项融合图片、文字、视频等于一体的技术,它的特点是操作简单方便,效果生动形象,而这一特点正符合当今高中化学教学的要求。化学学习不是简单地背背方程式就可以的,它需要学生分清物质的结构和特点,掌握相关的化学实验知识。将多媒体运用于化学教学中,可以使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化学的神奇之处,培养他们热爱学习的情感。  关键词: 高中化学教学 多媒体 辅助作用  在多媒体教学中,学生能够通过
摘 要: 创新既是社会变化和发展的动力,又是决定国家在国际竞争和世界格局中的地位的关键因素,还是个人获取竞争胜利,实现个人价值的重要手段,化学创新素质是进行化学创新活动,获得创新性成果素质,是一般性创新素质在化学领域的特殊表现。因此中学化学教师转变观念,在教学中积极挖掘创新教育因素,自觉地进行有目的、有计划、有针对性的创新教育是非常必要的。  关键词: 中学化学教学 创新教育 创新意识 创新精神
嗜水气单胞菌(Aeromonashydrophila)是哺乳动物和水产动物重要的条件致病菌,具有一系列的毒力因子,包括溶血素、肠毒素、细胞毒素、甘油磷脂胆固醇酰基转移酶和丝氨酸蛋白酶等
奶牛胎衣不下(RFM)对奶牛的生产性能和繁殖能力有严重危害,是临床上常见产科疾病之一。引起该病的病因十分复杂,疾病发生的分子基础尚不明确,目前仍没有切实有效的方法预测该病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