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腔内超声心动图指导下经导管射频消融治疗左心室后乳头肌室性早搏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uowencheng775825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左心室后乳头肌起源的室性早搏(室早)因其体表心电图与左后分支参与的特发性室性心动过速(室速)一样,都表现为心电轴左偏,伴右束支阻滞合并左前分支阻滞,因此有相当一部分被误认为分支室早。为了明确二者起源点的异同,我们采用术中心腔内超声心动图(ICE)来实时监测消融靶点的确切解剖位置。方法选择3例频发室早患者(男2例,女1例),平均24h室早30000多次,超声心动图均未见心脏结构异常。在三维电解剖系统(CartoXP)指导下,跨主动脉瓣逆行送入3.5mm冷盐水磁定位标测电极导管于左心室,以激动标测构建左心室内膜图。以室早时提前最多;起搏时能得到12/12导联一致的QRS波以及放电20S内室早逐渐减少和消失作为理想靶点标准。在理想靶点确认后,经ICE确认消融导管在左心室内的确切位置,并记录和分析其局部双极电位图。以既往消融成功的经典左后分支室速作为对照,比较两者之间心电图的异同,为以后的标测和消融提供真实可靠的参照。结果ICE证实该3例室早靶点均位于左心室后乳头肌根部或中段,其解剖位置与左心室特发性室速靶点明显不在同一位置,其消融位点较特发性室速更靠心尖部;其局部双极电位在窦性心律时偶尔也可记录到浦肯野电位,但在早搏时都不能记录到浦肯野电位,说明其为肌源性起源,而特发性室速靶点无论窦性心律下还是室速时均可记录到清晰的浦肯野电位;体表心电图尽管可鉴别的特征不多,但后乳头肌起源的室早较特发性室速胸前导联(V:~V。导联)QRS时限明显增宽(前者平均124ms,后者仅86ms),R/S≤1移行也早于特发性室速(后乳头肌室早在V,导联移行为R/S≤1,特发性室速在V,导联才移行为R/S≤1)。消融10余小时后,室早复发。1个月时复查动态心电图,24h平均室早10000余次,二尖瓣功能未受到任何影响。结论通过实时ICE证实,后乳头肌室早无论起源位置、体表心电图形态还是局部靶点电图均与特发性室速有区别,这类室早消融效果较差,易复发。如何在增强消融强度、扩大消融范围和避免乳头肌损伤之间找到平衡点是该类室早消融的重点和难点。

其他文献
房室间期指电激动从心房传导至心室的时间间期。窦房结发出的电激动在向右心房传导的同时,主要通过右心房的前结间柬向房间束(Bachmannn束)一左心房传导,但电激动也可经卵圆窝和冠状静脉窦的心房肌向左心房传导。
目的 调查致心律失常性右心室心肌病(ARVC)患者桥粒斑蛋白(DSP)基因突变和单核苷酸多态性(SNPs)发生率.方法 对初步诊断为ARVC的50例患者采用2010年新诊断标准予以重新评估.应用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扩增DSP基因全部外显子片段并测序,病例组测序结果与198例正常对照组进行比对分析.结果 37例符合ARVC确诊病例,9例为临界诊断病例,另有4例为疑似诊断病例.确诊病例中有5例(1
目的分析心房颤动(房颤)射频消融术中应用三磷酸腺苷(ATP)激发肺静脉(PV)传导恢复的相关凼素。方法连续56例接受PV电隔离术治疗的房颤患者[男38例,年龄(59±12)岁],在PV隔离20min后给予ATP(0.2mg/kg),观察PV传导恢复与否,并对传导恢复的PV再次消融,直至ATP激发试验阴性,分析与PV传导恢复相关的临床及术中指标。结果19例(33.9%)患者PV传导恢复,其中右侧PV
目的探讨右心室起搏部位改变时,左、右心室导线间距对心脏再同步治疗(CRT)即刻疗效的影响。方法对25例符合适应证患者行CRT手术,术中将左心室导线植入侧壁或侧后壁,先后将右心室导线植入右心室流出道和右心室心尖部,分别测得主动脉速度血流积分及心肌收缩达峰时间标准差,同时比较此2种不同部位左、右心室导线间距,包括直接、垂直和水平距离(分别由正位及左侧位投影时测得)的差异。结果右心室心尖部起搏主动脉速度
短QT综合征(short QT syndrome,SQTS)是一种编码心肌离子通道的基因发生突变导致其功能异常从而出现恶性心律失常的疾病。这是近年来才被逐渐正确认识并引起广泛关注的一种新的心律失常综合征。临床上,该综合征以持续性QT间期和心室或心房有效不应期缩短、胸前导联T波对称性高尖、家族性心悸、阵发性心房颤动(房颤)、室性心动过速(室速)或心室颤动(室颤)、反复发作晕厥和心脏性猝死为特征。随着
六福珠宝2017 RilakkumaaTM“轻松小熊TM”系列  欢乐缤纷的夏日怎能少了它作伴?六福珠宝与日本San-X及“利标品牌”旗下之霁霁授权代理再度携手合作,于全球分店隆重推出全新RilakkumaTM“轻松小熊TM”系列饰品,将鸡蛋元素融入设计之中,展现出轻松小熊及好友们的奇趣形象,让这个夏天倍添生气。多款赏心悦目的饰品皆充满童趣,除了金光闪闪的足金首饰,更以18K金搭配璀璨美钻,闪耀出
期刊
目的调查国内永久起搏器围术期预防性应用抗生素现状。方法设计调查问卷,并于2012年1月至3月通过电子邮件将问卷发至各中心负责人。若回复的资料有疑问或不确定,通过电话、电子邮件或专门调查人上门等方式进行资料核对,获得准确信息。结果共收到135个中心回复的有效调查表。112个中心(82.9%)在术前(含术中)预防性应用了抗生素,14个(10.4%)中心仅术后预防应用,9个中心(6.7%)术前术后均未预
目的 评价右心室起搏导线位置对心脏再同步治疗(CRT)效果的影响.方法 71例顽固性心力衰竭患者接受CRT手术,53例左心室导线植入侧壁或侧后壁,18例植入前壁或下壁(非侧后壁);48例右心室导线植入心尖部,23例植入流出道间隔部.术前记录受试者心功能(NYHA分级)、QRS时限(QRSd)、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及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术后6个月
目的评价环肺静脉电隔离加心房线性消融治疗持续性心房颤动(房颤)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入选481例经导管射频消融治疗房颤的多中心临床注册研究(AFCT研究)的持续性房颤患者,分单一环肺静脉电隔离组(CPVI组,205例)和环肺静脉电隔离加心房线性消融组(CPVI+LL组,276例)。分析比较两组手术时间、X线曝光时间、消融时间、并发症发生率以及术后3、6和12个月的成功率。结果CPVI+LL组手术时
目的探讨起搏器更换时持续性心房颤动(PAF)的发生情况。方法:24例行起搏器更换的患者根据病因分为病态窦房结综合征(SSS)组及房室阻滞(AVB)组,根据起搏模式分为DDD(R)及vvi(R)组,分析PAF的发生情况。结果平均更换时间为(8.2±2.5)年,PAF发生率为26.6%(33/124)。SSS组61例行VVI(R)起搏,22例行DDD(R)起搏。前者更换时PAF占34.4%(21/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