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北京海淀物联网平台精细化管理城市
井盖与井口分离,自己就能向街道指挥中心报警;收到报警信息,周围摄像头自动对准井盖丢失区域:正在四处巡逻的车辆,迅速赶到现场处理……运用先进的物联网技术,上述情景已经变成现实。运用这一技术,还能实现对城市区域内人、车辆、物进行定位和流量统计。
今年,北京市海淀区上地街道率先打造物联网应用示范区,一个具有“物物相联”功能的“感知上地”物联网服务平台正在建设中。该平台能将城市部件与城市管理指挥中心视频系统联动起来,实现城市部件的精细化管理。
这个平台是由上地街道与实创科技公司、北京邮电大学计算机学院多媒体通信与安全实验室等单位合作建立的。
据参与该平台建设的实创科技公司工程师介绍,物联网技术,简单说就是通过计算机控制来实现物与物的互联。正在建设的“感知上地”服务平台,是在所选取的城市部件上加装智能传感器节点,实时感知该部件的状态信息,一旦状态异常,后台会自动声光报警,并即时调用该部件周边区域的摄像头对现场进行实时监控,实现城市部件“物”与指挥系统“物”之间的通信,再结合智能图像分析等技术对部件的异常状态实施准确判断。同时,利用覆盖全区域的无线传感网对部件节点所具备的定位功能实现对该部件在区域范围内的追踪,必要时,指挥中心还会启动相应处理预案。
目前,上地街道已经在“物联网”应用示范园区内70多个井盖上安装了智能传感器,井盖一旦发生移动或被盗,传感器会自动检测到移动信息,并将该信息迅速传送到指挥中心,指挥大厅发出声光报警,同时将移动“井盖”地区的摄像头自动对焦到异常“井盖”,实现联动,并告知巡逻车,实现快速反应。“在对井盖试点的基础上,下一步,我们将在辖区更多的城市部件上安装传感器,实现对城市部件的精细化管理。”上地街道办副主任刘来奇表示。
据了解,在初期实现对城市部件静物进行管理后,上地街道还将把物联网技术运用到对城市区域内人、车辆、物进行定位和流量统计中去,逐步建立起“感知上地”的服务模式,从而提高公共管理运行效率。
(中关村物联网产业联盟 供稿)
北京中关村斥资发展物联网抢占产业制高点
继计算机、互联网之后,被称为世界信息产业领域“第三次革命”的物联网在中关村迅速发展,物联网作为新引擎,将抢占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制高点。中关村发展集团首创“集群投资”方式,10日在北京与8家最具成长胜的物联网企业签约,打造覆盖物联网整条产业链的“超级舰队”。这8家企业总投资约6 000万元,预计到2013年实现销售收入22亿元。
中关村发展集团此次物联网“集群投资”的对象,覆盖了中关村物联网整条产业链最具代表性和成长性的8家企业。这8家企业分布在物联网产业链的上、中、下游的关键节点,产品包括从位于物联网体系底层的支撑性产品——传感器、RFID,到保障传输的网络关键设备,再到进行运算和控制的软件系统,覆盖了物联网产业链“感、传、智、用、运、管”六大关键环节。
北京市委副秘书长李福祥在签约仪式上指出,中关村发展集团对物联网产业链的“集群投资”将大幅提升北京物联网产业的区域竞争力,将有力促进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发展成为中国物联网高端产业中心。
中关村发展集团副总经理宣鸿表示,与我们签约的8家企业,在未来几年内,将形成若干项具有国际领先的自主知识产权关键技术,产生一批有影响力的物联网项目示范工程,带动一大批物联网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大幅提升北京物联网产业的区域竞争力,抢占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制高点。
据介绍,目前,物联网技术用途广泛,已在电力、医疗、城市、交通、供应链、银行等领域应用,预计未来10至20年,物联网技术将在各个行业大规模应用,其产业将形成一个上万亿元规模的巨大市场。
中关村在移动互联网、云计算、物联网、新能源汽车等战略性新兴产业重点领域研发产生了一批重大科技创新成果,在关键技术领域研发产生了一批重大科技创新成果。未来物联网发展前景乐观,预计到2015年,物联网产业的总体规模将超过1万亿,到2020年将超过5万亿。
(中关村物联网产业联盟 供稿)
井盖与井口分离,自己就能向街道指挥中心报警;收到报警信息,周围摄像头自动对准井盖丢失区域:正在四处巡逻的车辆,迅速赶到现场处理……运用先进的物联网技术,上述情景已经变成现实。运用这一技术,还能实现对城市区域内人、车辆、物进行定位和流量统计。
今年,北京市海淀区上地街道率先打造物联网应用示范区,一个具有“物物相联”功能的“感知上地”物联网服务平台正在建设中。该平台能将城市部件与城市管理指挥中心视频系统联动起来,实现城市部件的精细化管理。
这个平台是由上地街道与实创科技公司、北京邮电大学计算机学院多媒体通信与安全实验室等单位合作建立的。
据参与该平台建设的实创科技公司工程师介绍,物联网技术,简单说就是通过计算机控制来实现物与物的互联。正在建设的“感知上地”服务平台,是在所选取的城市部件上加装智能传感器节点,实时感知该部件的状态信息,一旦状态异常,后台会自动声光报警,并即时调用该部件周边区域的摄像头对现场进行实时监控,实现城市部件“物”与指挥系统“物”之间的通信,再结合智能图像分析等技术对部件的异常状态实施准确判断。同时,利用覆盖全区域的无线传感网对部件节点所具备的定位功能实现对该部件在区域范围内的追踪,必要时,指挥中心还会启动相应处理预案。
目前,上地街道已经在“物联网”应用示范园区内70多个井盖上安装了智能传感器,井盖一旦发生移动或被盗,传感器会自动检测到移动信息,并将该信息迅速传送到指挥中心,指挥大厅发出声光报警,同时将移动“井盖”地区的摄像头自动对焦到异常“井盖”,实现联动,并告知巡逻车,实现快速反应。“在对井盖试点的基础上,下一步,我们将在辖区更多的城市部件上安装传感器,实现对城市部件的精细化管理。”上地街道办副主任刘来奇表示。
据了解,在初期实现对城市部件静物进行管理后,上地街道还将把物联网技术运用到对城市区域内人、车辆、物进行定位和流量统计中去,逐步建立起“感知上地”的服务模式,从而提高公共管理运行效率。
(中关村物联网产业联盟 供稿)
北京中关村斥资发展物联网抢占产业制高点
继计算机、互联网之后,被称为世界信息产业领域“第三次革命”的物联网在中关村迅速发展,物联网作为新引擎,将抢占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制高点。中关村发展集团首创“集群投资”方式,10日在北京与8家最具成长胜的物联网企业签约,打造覆盖物联网整条产业链的“超级舰队”。这8家企业总投资约6 000万元,预计到2013年实现销售收入22亿元。
中关村发展集团此次物联网“集群投资”的对象,覆盖了中关村物联网整条产业链最具代表性和成长性的8家企业。这8家企业分布在物联网产业链的上、中、下游的关键节点,产品包括从位于物联网体系底层的支撑性产品——传感器、RFID,到保障传输的网络关键设备,再到进行运算和控制的软件系统,覆盖了物联网产业链“感、传、智、用、运、管”六大关键环节。
北京市委副秘书长李福祥在签约仪式上指出,中关村发展集团对物联网产业链的“集群投资”将大幅提升北京物联网产业的区域竞争力,将有力促进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发展成为中国物联网高端产业中心。
中关村发展集团副总经理宣鸿表示,与我们签约的8家企业,在未来几年内,将形成若干项具有国际领先的自主知识产权关键技术,产生一批有影响力的物联网项目示范工程,带动一大批物联网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大幅提升北京物联网产业的区域竞争力,抢占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制高点。
据介绍,目前,物联网技术用途广泛,已在电力、医疗、城市、交通、供应链、银行等领域应用,预计未来10至20年,物联网技术将在各个行业大规模应用,其产业将形成一个上万亿元规模的巨大市场。
中关村在移动互联网、云计算、物联网、新能源汽车等战略性新兴产业重点领域研发产生了一批重大科技创新成果,在关键技术领域研发产生了一批重大科技创新成果。未来物联网发展前景乐观,预计到2015年,物联网产业的总体规模将超过1万亿,到2020年将超过5万亿。
(中关村物联网产业联盟 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