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设情境 激发兴趣 构建和谐政治课堂

来源 :中学课程辅导高考版·教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uolu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当前,很多学生对思想政治课不感兴趣,要改变这种状况,就必须构建和谐的政治课堂,增强政治课堂对学生的吸引力。巧设情境, 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率。
  关键词:情境;兴趣;创新;和谐
  中图分类号:G4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2)10-021-1
  如何来培养学生对政治课的兴趣呢?笔者曾经运用情境教学法进行了尝试,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下面介绍几种创设教学情境的具体做法。
  一、创设教学情境要立足于学生的生活
  强调创设的情境的生活化,其本质是要解决生活世界和科学世界的关系,新课程呼唤科学的世界向生活世界的回归。因而,创设教学情境要注重联系学生的生活,要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把教材和学生的实际有机结合起来。教师每备一节课,都不妨思考一下教材与生活的联系:学生已具备了哪些经验,哪些情感体验;现实生活中哪些经验可以铺垫,哪些体验可以唤醒,哪些情感可以共鸣,哪些实践活动可以强化知识等。尽力寻找教材与生活的最近通道,从教材与生活联系处找到突破口,活化学生的理解和体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形成学生独立健全的个性和人格。比如,讲到《经济生活》中“多变的价格”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当一天炊事员,上菜场买一次菜,亲身感受一下菜市场商品价格的变动,分析影响价格的因素以及价格变动的影响,然后让学生在课堂上交流自己的体验与感想。
  二、借助多种手段,注重教学情境的形象性
  注重教学情境的形象性就是要使所创设的情境是感性的、形象的、具体的。而不能用一个抽象的情境代替抽象的教材。我们创设的情境应该让学生看得见、摸得着,能够有效地丰富学生的感性认识,有利于促进感性认识向理性认识的转化。同时,也有利于有效地激发学生的联想和想象。我们可以借助实物和图像、动作或活动、语言、背景等等方法来创设情境。比如,在学习《经济生活》中“树立科学发展观”的时候,我曾经借助多媒体放映了一个简短的视频“车祸发生以后”。该视频介绍的是两辆轿车猛烈相撞,驾乘人员多人受伤,车辆受损。随后,救护车把伤员送进医院进行抢救,花费了大量的钱物,医院的GDP上去了;车辆修理厂把受损的轿车拖到厂里修理,花费了大量的财物,修理厂的GDP也增长了……学生进入该情境讨论,一下子就会明白片面追求经济快速增长,往往会带来一系列社会问题,甚至会出现“没有发展的增长”,导致资源短缺,环境污染,生态破坏。
  三、不能片面理解情境教学,情境的创设要体现学科的特色
  学科性是教学情境的本质属性。教学情境的创设要体现学科的特点,紧扣学科的内容,凸显学习的重点、难点,通过挖掘学科自身的魅力,利用学科自身的内容和特征来生发教学情境,不同的学科对情境的创设有不同的要求,而不能单纯为了设立情境而不顾教学的实际画蛇添足,贻笑大方。笔者曾经听过一节政治课,讲的是“公平与效率的关系”。当时的教者运用投影展示了喜羊羊、懒羊羊、灰太狼之间的故事,力图说明公平与效率的正确关系,但由于投影的内容太多太杂,教师未能进行很好的剪辑,以致于学生没有从政治经济学角度去分析为什么要正确处理公平与效率的关系,而只顾去欣赏图片,好像本节课就是观看动画片似的。
  四、创设教学情境应该有利于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问题意识是指认识活动中对一些难以解决的问题产生探究的心理状态,并进而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心理品质。问题是思维的起点,是创造发明的先导,强烈的问题意识有利于促进学生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从而有新的发现,进而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新课程改革既对高中思想政治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为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带来了契机:学生必将由被动的接受者、服从者、执行者变成主动的探究者、研究者、发现者、创造者。有价值的教学情境一定是含有问题的情境。情境中的问题要具备目的性、适应性和新颖性。所谓目的性是指问题是根据一定的教学目标提出来的,而不能具有随意性,更不能是假问题。(假问题是指没有思考价值的问题或不能引起学生思考的问题)只有提出恰当的问题,才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启发学生思考,引起学生学习的兴趣。本人曾经听过一节课,讲的是《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原则》,教者提出了如下问题:请同学们阅读教材,回答“我国的新型民族关系是什么?”“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原则是什么?”“巩固社会主义民族关系我们应该做什么?”表面上学生纷纷举手发言,很是热闹。但,和谐的课堂并不是图热闹,讲究表面文章。其实,这些问题只要学生认真阅读,就不难从教材中划出来。一般说来,在教学中,教师只应该把学生不容易懂的概念、原理讲透,而不是把所有的问题都讲细讲到。要造成悬念,启发引导,让学生思考回味,前后贯通,探索作答。对于这一课,教师应该紧紧抓住“我国为什么能够形成新型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新型的民族关系与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原则之间是什么关系?”“我们青年学生如何从身边的事做起,才能为巩固社会主义民族关系作出贡献”这几个问题来构建课堂。
  五、创设教学情境,必须融入情感
  如果没有兴奋的情绪怎么能激励人,没有主动性怎么能唤醒沉睡的人,没有生气勃勃的精神怎么能鼓舞人呢?比如:在教授《国际关系及其决定性因素》的时候,教师应告诉学生任何主权国家都不应该以维护本国国家利益为由,侵犯别国的主权,干涉别国的内政。否则,应该受到谴责和反对。如果教者满足于把知识灌输给学生,那么学生就会感到枯燥无味,教学的效果也不会好。假如教者能够把美国和北约野蛮轰炸利比亚造成大量平民伤亡的图片资料展示出来,把美国煽动我国新疆少数分裂主义分子在呼和浩特打杀抢烧造成大量人员伤亡的图片资料展示出来,那么学生的爱国情感就会一下子被激发出来,就会更加深刻地理解“主权国家既要行使权利,坚定地维护本国的国家利益;又要履行国际义务,不侵犯别国的主权”的精神实质。
  当然,构建和谐课堂的途径是多种多样的,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创设恰当的教学情境,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政治课的兴趣,但它远不是课堂教学的全部。不过,不管用哪种方法都必须主动创新。只有这样,新课程改革才会取得预想的效果。
其他文献
【作文题】(浙江省台州市2012届高三一模考试)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衡量生活质量好坏有两个标准:和家人相处的时间,和自然相处的时间。  ——西雅图的雪  我始终不放过两个最重要的标准,一是看有无健康的身体,二是看有无高尚的精神追求。  ——网友微博  请根据阅读后的感悟和联想,以“生活的质量”为题目写一篇文章。  注意:①自选角度,自定立意。②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③不少于800字
拉洋片儿又称“西湖景”,最初还叫拉大画儿。你要是不熟悉北京的拉洋片儿,也可以去上海的城隍庙,去看看那里的“西洋镜”。它跟拉洋片儿有很多相似之处,有一个神秘的箱子,付了钱就可以通过箱子一边的几个小洞往里看。顾名思义,西洋镜更加西化,里面通常只是几张西洋画,但在清末由河北传入北京的拉洋片更加复杂一些,箱子里装着八张以“西湖十景”或者其他历史、民间故事为题材的画,演员用绳索上下拉动替换,再配合着讲一些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