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子兵法与人生智慧

来源 :今日中国·中文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angxueyh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孙子兵法》在讲军事、讲战争的背后是在讲智慧、讲谋略,有很多价值观具有某种通用性,是放之四海皆准的普遍法则。
  《孙子兵法》,中国古代经典中最智慧的书籍之一。它在讲军事、讲战争的背后是在讲智慧、讲谋略,有很多价值观具有某种共通性,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普遍法则。如果站在《孙子兵法》的角度看人生,至少有三点是需要我们认真思考的:
  第一,正确把握生命的走向,不能顾此失彼。
  《孙子兵法》开篇便讲,“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这句话实际上反映了中国文化中对于战争的基本认识,中华民族是不提倡战争的,当然也不惧怕战争,不到万不得已的时候,不会轻易发动战争。
  当我们静下心来品这句话的时候,会有一种穿越灵魂的力量感。《孙子兵法》实际上反复告诫我们一个重要的观念,即一个国家也好,一个团队也好,一个人也好,什么时候都要分得清轻重缓急,在原则和根本问题上不能出问题,否则就会酿成大祸。
  其实对于人生而言,让短短的一生找到幸福才是生活的大道,脱离幸福的追求都是无益的,一切追求都是为了更好地活着,这是个根本问题。然而在越来越现实、越来越物质的社会环境中,我们都在拼命地挣钱,以至于忽视了健康、忽视了亲情、忽视了友谊、忽视了道义与担当,岂不是本末倒置。
  第二,人生在世,道德为大。
  如何取得战争的胜利,《孙子兵法》中讲了“五事”和“七计”。所谓五事:即道、天、地、将、法。所谓七计:即主孰有道、將孰有能、天地孰得、法令孰行、兵众孰强、士卒孰练、赏罚孰明。孙子认为,把这几点搞明白了,在战争中就会处于有利的地位,也最终会取得战争的胜利。
  无论是“五事”还是“七计”,孙子都强调以道为先。什么是道?孙子认为,“道者,令民与上同意,可与之生,可与之死,而不畏危也”。实际上就是君主与天下百姓所追求的目标要保持一致,这样才能做到君爱民、民拥君,上下一心。百姓能拼尽性命维护国家的利益,这是战争胜利的最重要基础。
  军事如此,政治也是如此。孔子讲:“为政以德,辟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拱之”。历史为什么会轮回,张养浩的一句诗便点透了,“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而人生也如此,中国文化是以德为核心的。道德其实不是一个简单地做好人、做好事的问题,而是一种情怀、一种责任、一种意志、一种担当。如今许多人只重视通过积累知识来积累未来,殊不知其实积累道德也是在积累未来。一个人有什么样的精神就有什么样的事业,有什么样的情怀就有什么样的未来。知识是一个量变的过程,可以通过不断地努力来补充,而道德是一种质变,如果在精神品质上出了问题,很多时候会有一种万劫不复的后果。
  第三,要做一个心中有数的人。
  《孙子兵法》中有一个非常重要的理念叫“庙算”。孙子讲:“夫未战而庙算胜者,得算多也;夫未战而庙算不胜者,得算少也。多算胜,少算不胜,而况无算乎?吾以此观之,胜负见矣”。
  其实,人生就是一本账,每个人都要会算,不能做“赔本买卖”,所以心中有数尤为重要。
  年轻人在追求未来的过程中,也要会算,你有什么样的资本,你要达到什么样的人生目标,这个资本和目标之间能不能建立起一种合理的逻辑,这个很重要。比如生活在一线城市的年轻人,面临着高房价和物价,是选择靠时间来慢慢地积累财富,还是想提前享受、提前负担?周星驰有一句话,出来混,迟早是要还的,就是这个道理。人生也是一样,先付出再享受,还是先享受再付出,这个要想明白了。
  所以,如何规划人生显得非常必要,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
其他文献
在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实践中,西藏人民迸发出蓬勃的内生动力,并不断巩固脱贫成果、大力实施乡村振兴。  1951年西藏和平解放时,当地贫困发生率高达80%。随后几十年,国家针对西藏的深度贫困问题实施了综合性的援助行动,贫困人口数量持续减少。尽管如此,到2012年时,西藏的贫困发生率仍为26%,60多万人处于贫困状态。  自2012年以来,中国政府将消除贫困作为优先工作,突出强调“精准”原则,不断探索创
2021年是西藏和平解放70周年。1951年,《中央人民政府和西藏地方政府关于和平解放西藏办法的协议》在北京签订,西藏获得和平解放,进入了日新月异的新时代。  70年来,这片高天厚土经历了和平解放、民主改革、自治区成立、改革开放等重要历史时期,实现了社会制度的根本转变、各项事业的全面发展进步。  据西藏自治区统计局数据显示,1959年,西藏地区生产总值仅为1.74亿元人民币;到2020年,西藏地区
三代底雅人,各有人生轨迹,更有共同坐标:家是底雅,国是中国!  西藏最西是阿里,阿里最西是底雅。流經札达的象泉河在这里劈出峡谷绿洲,然后穿越喜马拉雅山脉流入印度。  78岁的欧珠班典少时流落境外,几经辗转回到家园,在祖居前栽下了底雅第一棵白杏子树;今年62岁的老杨从东海之滨的江苏来到底雅,24年里他乡早已成家乡;大三学生德吉曲珍走出大山,横穿半个中国就学于南海之角的海南大学,正成就着自己的精彩人生
国际社会应当立即行动起来.充分评估核废水入海的生态环境影响,共同找到更好的解决方案。  2011年,日本本州东海岸附近海域的9级大地震和随之而来的海啸重创了福岛第一核电站,导致6座反应堆中的3座熔毁,形成震惊世界的7级核事故(最高级)。如今,整整10年过去,海啸的潮水早已消退,但核电站管理者每天都在努力应对另一场危险的“洪水”:总量超过130万吨的放射性废水,至今仍在以每天170吨的速度不断增加着
藏医药以其深厚的文化底蕴和独有的疗效受到人们的关注,这一发源于青藏高原的诊疗方式正走出高原,广医世界患者。  黄涵是重庆人,今天她感觉身体有些发冷,“觉得自己要感冒”。她拨通了楼下一家名叫“无域宝藏”会所的电话,预约了一次藏药浴。黄涵和她16岁的女儿都是这家藏药浴会所的常客,她们认为“藏药浴对解决很多亚健康问题十分有效”。  已在青藏高原传承2000多年的藏医学,与中医学、印度吠陀医学、西方传统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