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信任》是一篇充满生活哲理的文章。它讲述了一对夫妇因对桃园告示牌感到好奇,于是驱车前往桃园自采桃子的故事。文中沒有出现第三个人物,但“告示牌”“留言条”“猫”“狗”的侧面描写烘托出了桃园主人真诚、朴实的心。文末“那片果林、那间小屋、那张木桌和那道木栅栏——一个朴实而又真诚的地方。在那儿,我们得到的是人与人之间的信任和被信任的喜悦”,揭示出了文章所要表达的深意,平实却又发人深省。
听障学生由于听觉受损,对语言文字的理解、感悟能力极差,认识、分析、理解问题的能力也不理想。文章语句平实,却蕴含着深刻的哲理,这是听障学生难以理解的。另外,听障学生因信息量少,人际交往中猜疑心重,因此在本课教学中应让学生充分阅读、感知文本,从而积累、运用语言,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及阅读理解能力。教师还要充分利用文本的人文内涵,对学生进行熏陶感染,引导形成真诚信任的人际交往观。
基于以上的思考,本课的教学目标确定为:
(1)学会本课7个生字新词,理解词语含义,会积累运用。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通过对文本的品读、评议,体会文章侧面描写的作用,感受人与人之间真诚信任的美好。
(3)通过学习、交流,能对比生活中的猜疑心理,受到真诚信任的思想教育。
在以上预设的教学目标中,根据学生语文学习的实际情况及其语言发展的重要性,教学目标(1)和(2)为教学重点,其中教学目标(2)为教学难点。即如何抓住文章侧面细节的描写,引导学生体会文本,培养自主阅读、合作探究的能力。
为突破教学重、难点,在教学方法的设计上,“整体感知、设疑导学、自主探究、鼓励创新”是本课教学的指导思想所在。即课堂教学要激发学生自主阅读的兴趣,通过师生、生生及与文本之间多种形式的对话、交流,在“读读议议”“说说写写”中碰撞出阅读心得的火花,使学生在发展语言、思维能力的同时,有所感悟和思考,获得思想启迪,促进人文发展。
从学生实际及教学目标出发,本课的教学活动预计要3个课时完成。其设计思路如下:
(1)疏通字词,整体感知课文。通过生字新词的学习,达到理解、积累词语的目标。同时通过设计一定的提领性的练习题,达到整体感知课文,为后面探究性学习打下基础的目标;
(2)品读文本,感受信任之美好。通过自主探究、读读议议等活动来理解文本,体会文章侧面描写的作用,受到真诚信任的情感熏陶;
(3)比对生活,实践“信任”。联系学生生活实际,谈谈自己本课学习的感想与收获,撰写读后感,在深化思想教育内容的同时,提高语言运用能力,提高语文素养。
以下是这三大环节的具体陈述:
一、疏通字词,整体感知课文
(1)“人生中会有各种各样的经历,在思考与体味中总会给我们留下一些精彩的故事。今天老师为大家带来了一个平凡却又令人深思的故事。”以平实的话语导出课文。(齐读课题)
(2)自由读课文,交流自己的预习所得。
(3)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含义,并用词语说句。
(4)齐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
这是一个发生在________的故事。故事中,“我”和先生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引领下,自己采摘桃子、自己付钱。这样的经历让作者感受到: 。
设计意图:词语是语言的最小单位。听障学生 词汇量少,对词语的理解应更多地放置在文本具体的情境中,从而加深理解,有效指导运用。另外,新课标指出,语文教学要培养学生整体感知的能力。通过填空式的练习设计,引导学生整体把握文本,形成初步认知。这也是对学生课前预习的一次很好地检测与评价。
二、品读文本,感受信任之美好
(1)出示黄板大红漆写的“告示牌”图片,给予直观刺激。
“桃子——自采——三里路”
读一读“告示牌”内容,说说你从中读出了什么。
小结学生的交流内容:在离这三里路的地方有桃子采,而且是自己采。“这个告示牌写得真有趣,终于有一天我们决定去看个究竟”,那么事实是这样吗?(学生自由读课文第2、3自然段,找出证明这一事实的句子。)
(2)由“自采”一词引出“留言条”,读一读。
“朋友,欢迎您,每篮桃子五元钱,尽管自己采,然后把钱放在箱子里。祝您愉快。”
说一说:你从中又读出了什么?
议一议:你认可桃园主人的这种做法吗?说出你的理由。
写一写:桃园的主人对来往的游人说:_______,他相信_______。
以“桃园主人”的身份再读一读句子,要读出对旅客的信任与真诚的欢迎。
设计意图:抓住“告示牌”“留言条”,让学生充分读,理解词语内涵,体会句子背后的含义,并调动学生的生活经验,通过读一读、说一说、议一议、写一写的练习点出“信任”这一中心词。
(3)在这个桃园中,游人可自采桃子,自行付款离开。可怎么进行采摘呢?这主要借助于猫和狗的帮助。(请学生自由读课文第4至6节,找出写猫与狗的句子,读一读。)
想一想,议一议:桃园中的主人始终沒有出现,却写了狗和猫,你对此有什么看法?
总结学生的交流,点明:主人对他人的信任,信任他人有一颗真诚的心。他自己更有一颗真诚、朴实的心。
齐读文本最后一节:
“在那儿,我们得到的是人与人之间的信任和被信任的喜悦。”
用“好奇”及“被信任的喜悦”的心情读一读文本。(学生自由读,指名分段落读)
(4)提升情感:
公路旁的告示是引领旅行者的线索,它把人们引向了 。
在这个桃园中,我们感受到了人与人之间的信任与被信任的喜悦。信任是真诚的,是美好的,是幸福的。它往往能创造出美好的境界。
设计意图:新课标指出,要尊重学生独特的情感体验,挖掘文本的价值取向,使学生受到情感熏陶,有所启发与思考。通过读读、议议的方式,将“信任”突显于文字之上,同时点题揭示中心。
三、比对生活,实践“信任”
生活中,你有过这种被信任或信任的经历吗?本课的学习,给了你怎样的启迪呢?说一说,并把它写下来。可以以日记形式,也可以以“读后感”形式来写。
四、布置作业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最后一节。
2.写出自己学习本课的收获。
设计意图:语文课堂应是开放性的,语文教学应服务于学生的生活实践。比对生活,从而使文本的人文引导落到实处,同时更是对学生说、写能力的一次很好的训练与提高。
板书设计
总之,在语文教学活动设计中,要力求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充分与文本对话,相信并创设条件支持学生在文本对话中的主动性,用其纯朴又真实的思考、体验走进文本,获得个性鲜明又积极向上的认知。语文课堂是对话的课堂,教师需引导学生在说、读、写、议中逐渐地感知、思考、体验,从而发展语言,培养自主阅读能力及合作探究能力。同时也关注了学生学习过程的优化,从预习入手到课堂新授,再到课后实践性作业,将自主学习贯穿始终,化教师的教为学生的学,使学习拥有了更高的意义。
听障学生由于听觉受损,对语言文字的理解、感悟能力极差,认识、分析、理解问题的能力也不理想。文章语句平实,却蕴含着深刻的哲理,这是听障学生难以理解的。另外,听障学生因信息量少,人际交往中猜疑心重,因此在本课教学中应让学生充分阅读、感知文本,从而积累、运用语言,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及阅读理解能力。教师还要充分利用文本的人文内涵,对学生进行熏陶感染,引导形成真诚信任的人际交往观。
基于以上的思考,本课的教学目标确定为:
(1)学会本课7个生字新词,理解词语含义,会积累运用。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通过对文本的品读、评议,体会文章侧面描写的作用,感受人与人之间真诚信任的美好。
(3)通过学习、交流,能对比生活中的猜疑心理,受到真诚信任的思想教育。
在以上预设的教学目标中,根据学生语文学习的实际情况及其语言发展的重要性,教学目标(1)和(2)为教学重点,其中教学目标(2)为教学难点。即如何抓住文章侧面细节的描写,引导学生体会文本,培养自主阅读、合作探究的能力。
为突破教学重、难点,在教学方法的设计上,“整体感知、设疑导学、自主探究、鼓励创新”是本课教学的指导思想所在。即课堂教学要激发学生自主阅读的兴趣,通过师生、生生及与文本之间多种形式的对话、交流,在“读读议议”“说说写写”中碰撞出阅读心得的火花,使学生在发展语言、思维能力的同时,有所感悟和思考,获得思想启迪,促进人文发展。
从学生实际及教学目标出发,本课的教学活动预计要3个课时完成。其设计思路如下:
(1)疏通字词,整体感知课文。通过生字新词的学习,达到理解、积累词语的目标。同时通过设计一定的提领性的练习题,达到整体感知课文,为后面探究性学习打下基础的目标;
(2)品读文本,感受信任之美好。通过自主探究、读读议议等活动来理解文本,体会文章侧面描写的作用,受到真诚信任的情感熏陶;
(3)比对生活,实践“信任”。联系学生生活实际,谈谈自己本课学习的感想与收获,撰写读后感,在深化思想教育内容的同时,提高语言运用能力,提高语文素养。
以下是这三大环节的具体陈述:
一、疏通字词,整体感知课文
(1)“人生中会有各种各样的经历,在思考与体味中总会给我们留下一些精彩的故事。今天老师为大家带来了一个平凡却又令人深思的故事。”以平实的话语导出课文。(齐读课题)
(2)自由读课文,交流自己的预习所得。
(3)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含义,并用词语说句。
(4)齐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
这是一个发生在________的故事。故事中,“我”和先生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引领下,自己采摘桃子、自己付钱。这样的经历让作者感受到: 。
设计意图:词语是语言的最小单位。听障学生 词汇量少,对词语的理解应更多地放置在文本具体的情境中,从而加深理解,有效指导运用。另外,新课标指出,语文教学要培养学生整体感知的能力。通过填空式的练习设计,引导学生整体把握文本,形成初步认知。这也是对学生课前预习的一次很好地检测与评价。
二、品读文本,感受信任之美好
(1)出示黄板大红漆写的“告示牌”图片,给予直观刺激。
“桃子——自采——三里路”
读一读“告示牌”内容,说说你从中读出了什么。
小结学生的交流内容:在离这三里路的地方有桃子采,而且是自己采。“这个告示牌写得真有趣,终于有一天我们决定去看个究竟”,那么事实是这样吗?(学生自由读课文第2、3自然段,找出证明这一事实的句子。)
(2)由“自采”一词引出“留言条”,读一读。
“朋友,欢迎您,每篮桃子五元钱,尽管自己采,然后把钱放在箱子里。祝您愉快。”
说一说:你从中又读出了什么?
议一议:你认可桃园主人的这种做法吗?说出你的理由。
写一写:桃园的主人对来往的游人说:_______,他相信_______。
以“桃园主人”的身份再读一读句子,要读出对旅客的信任与真诚的欢迎。
设计意图:抓住“告示牌”“留言条”,让学生充分读,理解词语内涵,体会句子背后的含义,并调动学生的生活经验,通过读一读、说一说、议一议、写一写的练习点出“信任”这一中心词。
(3)在这个桃园中,游人可自采桃子,自行付款离开。可怎么进行采摘呢?这主要借助于猫和狗的帮助。(请学生自由读课文第4至6节,找出写猫与狗的句子,读一读。)
想一想,议一议:桃园中的主人始终沒有出现,却写了狗和猫,你对此有什么看法?
总结学生的交流,点明:主人对他人的信任,信任他人有一颗真诚的心。他自己更有一颗真诚、朴实的心。
齐读文本最后一节:
“在那儿,我们得到的是人与人之间的信任和被信任的喜悦。”
用“好奇”及“被信任的喜悦”的心情读一读文本。(学生自由读,指名分段落读)
(4)提升情感:
公路旁的告示是引领旅行者的线索,它把人们引向了 。
在这个桃园中,我们感受到了人与人之间的信任与被信任的喜悦。信任是真诚的,是美好的,是幸福的。它往往能创造出美好的境界。
设计意图:新课标指出,要尊重学生独特的情感体验,挖掘文本的价值取向,使学生受到情感熏陶,有所启发与思考。通过读读、议议的方式,将“信任”突显于文字之上,同时点题揭示中心。
三、比对生活,实践“信任”
生活中,你有过这种被信任或信任的经历吗?本课的学习,给了你怎样的启迪呢?说一说,并把它写下来。可以以日记形式,也可以以“读后感”形式来写。
四、布置作业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最后一节。
2.写出自己学习本课的收获。
设计意图:语文课堂应是开放性的,语文教学应服务于学生的生活实践。比对生活,从而使文本的人文引导落到实处,同时更是对学生说、写能力的一次很好的训练与提高。
板书设计
总之,在语文教学活动设计中,要力求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充分与文本对话,相信并创设条件支持学生在文本对话中的主动性,用其纯朴又真实的思考、体验走进文本,获得个性鲜明又积极向上的认知。语文课堂是对话的课堂,教师需引导学生在说、读、写、议中逐渐地感知、思考、体验,从而发展语言,培养自主阅读能力及合作探究能力。同时也关注了学生学习过程的优化,从预习入手到课堂新授,再到课后实践性作业,将自主学习贯穿始终,化教师的教为学生的学,使学习拥有了更高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