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悟“信任”之美

来源 :小学教学研究·理论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nxblj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信任》是一篇充满生活哲理的文章。它讲述了一对夫妇因对桃园告示牌感到好奇,于是驱车前往桃园自采桃子的故事。文中沒有出现第三个人物,但“告示牌”“留言条”“猫”“狗”的侧面描写烘托出了桃园主人真诚、朴实的心。文末“那片果林、那间小屋、那张木桌和那道木栅栏——一个朴实而又真诚的地方。在那儿,我们得到的是人与人之间的信任和被信任的喜悦”,揭示出了文章所要表达的深意,平实却又发人深省。
  听障学生由于听觉受损,对语言文字的理解、感悟能力极差,认识、分析、理解问题的能力也不理想。文章语句平实,却蕴含着深刻的哲理,这是听障学生难以理解的。另外,听障学生因信息量少,人际交往中猜疑心重,因此在本课教学中应让学生充分阅读、感知文本,从而积累、运用语言,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及阅读理解能力。教师还要充分利用文本的人文内涵,对学生进行熏陶感染,引导形成真诚信任的人际交往观。
  基于以上的思考,本课的教学目标确定为:
  (1)学会本课7个生字新词,理解词语含义,会积累运用。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通过对文本的品读、评议,体会文章侧面描写的作用,感受人与人之间真诚信任的美好。
  (3)通过学习、交流,能对比生活中的猜疑心理,受到真诚信任的思想教育。
  在以上预设的教学目标中,根据学生语文学习的实际情况及其语言发展的重要性,教学目标(1)和(2)为教学重点,其中教学目标(2)为教学难点。即如何抓住文章侧面细节的描写,引导学生体会文本,培养自主阅读、合作探究的能力。
  为突破教学重、难点,在教学方法的设计上,“整体感知、设疑导学、自主探究、鼓励创新”是本课教学的指导思想所在。即课堂教学要激发学生自主阅读的兴趣,通过师生、生生及与文本之间多种形式的对话、交流,在“读读议议”“说说写写”中碰撞出阅读心得的火花,使学生在发展语言、思维能力的同时,有所感悟和思考,获得思想启迪,促进人文发展。
  从学生实际及教学目标出发,本课的教学活动预计要3个课时完成。其设计思路如下:
  (1)疏通字词,整体感知课文。通过生字新词的学习,达到理解、积累词语的目标。同时通过设计一定的提领性的练习题,达到整体感知课文,为后面探究性学习打下基础的目标;
  (2)品读文本,感受信任之美好。通过自主探究、读读议议等活动来理解文本,体会文章侧面描写的作用,受到真诚信任的情感熏陶;
  (3)比对生活,实践“信任”。联系学生生活实际,谈谈自己本课学习的感想与收获,撰写读后感,在深化思想教育内容的同时,提高语言运用能力,提高语文素养。
  以下是这三大环节的具体陈述:
  一、疏通字词,整体感知课文
  (1)“人生中会有各种各样的经历,在思考与体味中总会给我们留下一些精彩的故事。今天老师为大家带来了一个平凡却又令人深思的故事。”以平实的话语导出课文。(齐读课题)
  (2)自由读课文,交流自己的预习所得。
  (3)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含义,并用词语说句。
  (4)齐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
  这是一个发生在________的故事。故事中,“我”和先生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引领下,自己采摘桃子、自己付钱。这样的经历让作者感受到: 。
  设计意图:词语是语言的最小单位。听障学生  词汇量少,对词语的理解应更多地放置在文本具体的情境中,从而加深理解,有效指导运用。另外,新课标指出,语文教学要培养学生整体感知的能力。通过填空式的练习设计,引导学生整体把握文本,形成初步认知。这也是对学生课前预习的一次很好地检测与评价。
  二、品读文本,感受信任之美好
  (1)出示黄板大红漆写的“告示牌”图片,给予直观刺激。
  “桃子——自采——三里路”
  读一读“告示牌”内容,说说你从中读出了什么。
  小结学生的交流内容:在离这三里路的地方有桃子采,而且是自己采。“这个告示牌写得真有趣,终于有一天我们决定去看个究竟”,那么事实是这样吗?(学生自由读课文第2、3自然段,找出证明这一事实的句子。)
  (2)由“自采”一词引出“留言条”,读一读。
  “朋友,欢迎您,每篮桃子五元钱,尽管自己采,然后把钱放在箱子里。祝您愉快。”
  说一说:你从中又读出了什么?
  议一议:你认可桃园主人的这种做法吗?说出你的理由。
  写一写:桃园的主人对来往的游人说:_______,他相信_______。
  以“桃园主人”的身份再读一读句子,要读出对旅客的信任与真诚的欢迎。
  设计意图:抓住“告示牌”“留言条”,让学生充分读,理解词语内涵,体会句子背后的含义,并调动学生的生活经验,通过读一读、说一说、议一议、写一写的练习点出“信任”这一中心词。
  (3)在这个桃园中,游人可自采桃子,自行付款离开。可怎么进行采摘呢?这主要借助于猫和狗的帮助。(请学生自由读课文第4至6节,找出写猫与狗的句子,读一读。)
  想一想,议一议:桃园中的主人始终沒有出现,却写了狗和猫,你对此有什么看法?
  总结学生的交流,点明:主人对他人的信任,信任他人有一颗真诚的心。他自己更有一颗真诚、朴实的心。
  齐读文本最后一节:
  “在那儿,我们得到的是人与人之间的信任和被信任的喜悦。”
  用“好奇”及“被信任的喜悦”的心情读一读文本。(学生自由读,指名分段落读)
  (4)提升情感:
  公路旁的告示是引领旅行者的线索,它把人们引向了 。
  在这个桃园中,我们感受到了人与人之间的信任与被信任的喜悦。信任是真诚的,是美好的,是幸福的。它往往能创造出美好的境界。
  设计意图:新课标指出,要尊重学生独特的情感体验,挖掘文本的价值取向,使学生受到情感熏陶,有所启发与思考。通过读读、议议的方式,将“信任”突显于文字之上,同时点题揭示中心。
  三、比对生活,实践“信任”
  生活中,你有过这种被信任或信任的经历吗?本课的学习,给了你怎样的启迪呢?说一说,并把它写下来。可以以日记形式,也可以以“读后感”形式来写。
  四、布置作业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最后一节。
  2.写出自己学习本课的收获。
  设计意图:语文课堂应是开放性的,语文教学应服务于学生的生活实践。比对生活,从而使文本的人文引导落到实处,同时更是对学生说、写能力的一次很好的训练与提高。
  板书设计
  总之,在语文教学活动设计中,要力求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充分与文本对话,相信并创设条件支持学生在文本对话中的主动性,用其纯朴又真实的思考、体验走进文本,获得个性鲜明又积极向上的认知。语文课堂是对话的课堂,教师需引导学生在说、读、写、议中逐渐地感知、思考、体验,从而发展语言,培养自主阅读能力及合作探究能力。同时也关注了学生学习过程的优化,从预习入手到课堂新授,再到课后实践性作业,将自主学习贯穿始终,化教师的教为学生的学,使学习拥有了更高的意义。
其他文献
进入2020年,全球新冠肺炎疫情为人类社会的生产生活按下“暂停键”,BOB DYLAN原定于年初举办的“永不落幕的巡演”(NeverEndingTour)日本站和美国站的场次也未能幸免。按说老爷子虚岁80了,适当给自己放个假未尝不可,他却偏不。北京时间6月19日零时,BOB DYLAN时隔八年的原创录音室专辑RoughandRowdyWays准时上架,朋友圈随即开始“暴力”刷屏,任由他六十年职业生
班主任是班级工作的舵手,是学生成才的导师,是学生灵魂的塑造者。班主任工作对一个班集体起着决定性的作用,一个人格高尚的班主任是一面旗帜、一盏明灯,引领着全体学生健康成长。如何根据不同年龄、不同特点的学生开展班级管理的工作呢?  一、责任心是当好班主任的前提  列夫·托尔斯泰曾说过:“一个人没有热情,他将一事无成,而热情的基点正是责任心。”责任心是一个人立足社会,获得事业成功至关重要的人格品质。责任心
计算课是数学教学中很重要的课型,但是在很长一段时间,计算课一直以来给人的感觉像一杯白开水,显得枯燥无味。那么如何添加配料,让白开水变成每个学生都喜欢喝的饮料?在教学备课四年级的《笔算两位数乘三位数》一课时,我一直也有这样的困惑:在学生已有的笔算知识基础上,应该如何全面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主动地参与,提高课堂的效率?又该如何避免学生的轻视现象,让他们能真正地静下心认真地去学呢?笔算,四年级的学生
苏教版教材五年级下册“解决问题的策略”练一练有这样一题:  小军收集了一些画片,他拿出画片的一半还多1张送给小明,自己还剩25张。小军原来有多少张画片?  从题目本身来看,老师们普遍认为偏难:过去“奥数”的题目现在作为第一层次的练习题,学生理解思考上难度较大,所以为学生搭建思维的“脚手架”很有必要。基于这样的考虑,往年教学此内容时,不少老师都不敢放手,教学过程大体如下:  师:读完题目,你获得哪些
情感向来是一种难以捉摸的复杂生理现象,要想使学生拥有健全的人格,确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就离不开情感教育,对小学思想品德教学来说,尤为如此。小学思想品德是学生健全人格及正确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土壤,在小学思想品德教学中实施情感教育是教育教学的必然要求。  一、营造和谐气氛,引发师生情感共鸣  教师在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学的过程中,自身应该带着积极、亲切的情绪,这样才能主导整个课堂的气氛,营造轻松的课
和谐,原属美学范畴,是指事物和现象各个方面完美的配合、协调和多元化的统一。心理学家认为,和谐是真善美的统一,是人和事物存在的最佳表现形态。和谐能产生美,产生舒适感受,产生最佳效益。现在我们正在努力创建和谐社会,课堂犹如一个“微型的社会”,因此,作为教师的我们也应努力构建和谐的课堂,让学生有真真切切的“以人为本”的和谐之感,让学生在这种和谐之感中享受学习乐趣。下面,我就以自己的语文课堂为实例,谈谈对
一次与同事聊天,谈及如何让学生学会创新,同事埋怨现在的教育与社会体制没有给孩子一个全方位的生活空间,作文教学依然只能“牵着牛鼻子”走“老八股”的路子,学生根本不能体会课标所要求的“作文是一种充满创造性的心智活动”, 有的只是“穿新鞋而走老路”的情形,大量的学生作文照样是形式单调、内容空洞、感情虚假。对此笔者以为,与其怨天尤人,不如主动创造新生。只要教者提供足够的写作训练空间,还学生以施展才华的天地
我们常常会看到这样的现象:教师虽然已上完一堂课,但是对于这堂课的教学目标却毫不清楚;或者在教师的备课本上明明写有三维教学目标,但课堂内却未见其踪影。看来这教学目标,这教学之灵魂,还没有在一些老师心中引起重视。而教学目标是教学活动的出发点与归宿,是评价教学活动的重要依据。它绝不是为了完成教案文本而去履行的 “公事”,而是保障教学过程中师生具有明确的共同指向的必不可少的设计。教学目标直接影响和制约着教
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正逐步成为每一位数学教师的不懈追求。课堂中教师如何才能与孩子打成一片,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实现“有效课堂,高效课堂”的目标,我认为应从以下几方面去努力。  一、倾力营造和谐课堂氛围  作为一名教师,想提高教学效果,必须十分重视课堂氛围的作用,去创造良好的积极的课堂氛围,使之成为传授知识、培养情趣、启迪智慧、提高觉悟的催化剂。想优化好课堂教学氛围,就要从下面几点入手:  首先,处
见到刘敏涛的前一天,她在剧组拍戏,半夜收工后,她一直在回味角色。第二天早晨5点多,她就醒了,继续琢磨昨天的戏,越琢磨越对,越想越开心。直至采访时,还没回过神,描述起来,神采飞扬的。从小野到大  儿时,刘敏涛拥有三个外号:“小辣椒”、“小蚂蚱”“小芋毛”。因为她嘴硬要强,喜欢蹦蹦跳跳,头发少又软。她给我们讲了两个儿时的故事,带着青春年少时的荒野,又令人遐想,显得可爱迷人。  她记得最清楚的是,有一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