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提高高中化学的教学效率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eiw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运用教学方法与教学技巧,让学生能顺利完成由初中到高中的过渡。
  1.1由初中直观教学法到高中较深、较难的化学原理教学法过渡。高中化学知识逻辑性和抽象性相对较强,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就要多运用日常生活中化学知识和比较形象生动的语言解释高中化学的一些化学原理。例如,在讲解物质的量的单位的标准时,列举生活中的火柴、小米等;在感知粒子数即阿伏伽德罗常数有多大时,可以列举若将阿伏伽德罗常数个麦粒分给全世界的人口,每个人应分得多少。通过这些例子,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启发学生思维,提高理解概念的能力。
  1.2用化学实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义务教育阶段化学新课程从学科教育目标出发,淡化了学生实验和演示实验的区别,体现了更强的探究性、开放性、趣味性和综合性。尽管高中课改尚未完全实施,但为了不使初高中化学教学脱节,在教学中应积极改变传统的师讲生听、师演生看的实验教学方式,依托化学实验创设一种有利于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科学探究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1.3把握好从慢到快的过渡节奏。初中生进入高中阶段,其抽象逻辑思维从经验型向理论型转变。高中化学课程难度深度大大增加,知识密度加大,这就面临在短期内要容纳更多、更难的知识,但可用于课堂上练习消化的时间较少。因此,教师要重视这种时间和学习节奏上的变化,引导学生由慢而快地转好轨。
  2.多方设疑,培养创新思维。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化学教材中设置了很多演示实验,以便使学生由感性认识转化为理性认识,加深印象,强化教学效果。但在做演示实验时,不能拘泥于原教材,应根据实验中遇到的异常现象进行多方设疑,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创新思维。例:学习乙烯气体的实验室制取时,发现烧瓶内液体变黑,应立即引导学生观察,同时提问学生:液体为什么会变黑?所得的气体能使溴水褪色是否可证明该气体一定为乙烯?学生通过讨论、分析、总结可知浓硫酸把乙醇碳化变黑,生成的碳能与浓硫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二氧化硫,因此使溴水褪色的气体也可能为二氧化硫。沿着学生的思路进一步提问如何证明气体中含有二氧化碳、二氧化硫,如何检验气体中一定有乙烯呢?有的学生设计让混合气体进入石灰水后通入溴水;有的设计出让混合气体依次通过品红溶液,澄清石灰水、溴水;有的让混合气体通过两次品红溶液,两次澄清石灰水,再通入溴水等多种方案。依学生思路进行设疑,由学生回答、学生评判,使学生在讨论中求新知,在教师启发下把知识提炼、升华,以形成一个由此及彼、由简单到复杂、由书本直接发展到求新创新的过程。通过这种实验过程中出现的异常现象,引导学生分析、总结,从而逐步提高学生创新能力。
  3.利用社会新闻,提高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教师在日常教学中可以引导学生从课本中“走”出来,通过电视、报纸等关注与化学相关联的社会新闻,以此提高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并培养学生观察现象、产生问题、深入思考、积极讨论、得出结论等自主学习能力。例如,手机生产车间的“中毒”事件,中毒物为烷烃家族中的“正己烷”,让学生感知物质的毒性,树立绿色化学概念和持续发展的重要性。关注每年11月份评选出来的物理、化学等诺贝尔奖事件。2010年物理诺贝尔奖颁给了石墨烯发现者,引导学生从微观世界认识石墨烯独特的光、电、磁等性质,并引导学生通过想象运用化学方法对石墨烯这种材料进行改造,如石墨烯和氢气进行部分加成反应,使之成为半导体,氟化石墨烯使之失去导电性等,可以很好地激发学生创造力和想象力。2011年3月11日日本发生的9级地震、海啸引发的核电厂核泄漏事件,在处理核危机过程中,使用了大量硼酸物质吸收快中子,以阻止核裂变;在核污染通过大气层扩散后,人们因怕辐射伤害而引起恐慌,出现购买大量含碘食盐的现象,一度造成缺盐局面,造成心理上的压力。从科学上讲,吸收一定浓度的碘元素可以阻止I一131的核辐射危害,但含碘食盐中碘元素含量少,无法满足摄入的碘元素处于饱和状态,若过量摄入碘元素则会引起不良反应,伤害身体,学生可以从中感受到知识的力量和科学指导性的重要性。
  4.用投影演示实验以增强观察效果。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教材中配备了很多演示实验,但由于现在的班容量一般比较大,不可能所有学生都能够清楚地观察到所演示的现象,这个时候,可用实物投影仪将所演示的实验进行投影,如:钠与水的反应,将其放在实物投影仪下,能清楚地看到反应的多种現象,还可以通过投影观察分析钠和硫酸铜反应的现象以便更好地掌握反应原理。
  5.实验要以学生为主体。
  传统化学实验教学的主体是教师,实验是教师用来验证理论知识的,学生只能在台下看、被动地听,学生的学习只停留在表面。教师把知识“验证”了、工作完成了,但多数情况下学生的动手渴望和现象疑问没有得到满足,时间久了便会对实验失望,失去学习积极性。新课改理念要求学生是实验的主体,教师要发挥引导作用,尽量把实验交给学生自己完成,从而有助于发展学生搜集信息、处理信息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6.了解学生已有的知识结构,及时做出补充和调整。
  由于初、高中都进行了课改,因此教材都有所变化。初三化学教材强调事实性,淡化概念的逻辑严密性,无具体定义。如初三教材中,对酸、碱、盐就无具体定义,只是利用相关物质举例说明,删除了溶液的导电性、电离,但是在高中化学必修I中离子反应却要求学生必备上述基础知识,如果高中化学教师不了解这一变化,仍然按以前的知识体系进行教学,就会导致教学起点过高,加大学生学习困难。所以高一化学教师必须通过一些措施清楚初三化学新课标内容的变化,删减的内容,以及学习方式的变化。有了这些了解,就可以对高中教材做适当整合,在授课中补充相关知识点。这样才能使高一化学教学循序渐进。
  总之,课堂教学应该是双向的,是让学生安心、教师舒心的教学体验过程,我们要努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而只有通过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才有可能解放化学教师,让我们有机会站在更高的位置上欣赏化学教学,感受到教学的成功与快乐,同时能减轻学生的化学学习负担,提高学生的化学学习兴趣,反过来又促进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是一种良性循环。
其他文献
摘 要: 针对现阶段我国高职院校学生顶岗实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加强教育,帮助学生消除心理误区,使学生正确认识顶岗实习;加强过程管理,制定完善的制度体系,确保顶岗实习的质量;加强沟通,通过校企合作加强与企业的沟通和交流。  关键词: 高职院校 顶岗实习 对策及建议 校企合作  在职业技术人才培养过程中,根据教育部相关文件精神,提倡采用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模式,在众多实现途径当中,高职院校学生实施顶岗
摘 要: 在进入二十一世纪的今天,信息化与网络化的普及应用已经成为时代潮流。本文对目前高校学生党建工作面临的新问题进行分析,阐述了网络给高校学生党建工作带来的新机遇,希望通过对现阶段大学生网络党建所面临的问题的研究,从中得到一些启示,更进一步加强我国高等院校的大学生网络党建工作。  关键词: 网络时代 高校 学生党建工作  随着信息化突飞猛进地发展,网络的信息化潮流开始呈现一种不可逆转的发展趋势。
摘 要: 学科建设主要包括学科方向建设、学科项目建设、学科基地建设等。高校学科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学科建设催生的技术难以满足产业技术升级和结构调整的需求;政府和高校对学科建设的支持能力有限;过度制度化现象严重。加强高校学科建设的战略途径包括:树立开放、均衡的学科建设理念;加大学科建设资金的投入;深化高校管理体制改革。  关键词: 高校学科建设 存在问题 解决途径  学科建设是地方高校赖以生存和发
摘 要: 校本课程是新课程理念中关于课程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江苏省盐城中学自2005年新课改伊始就着手开设校本课程,不断探索校本课程的实施途径。2012年,我校以盐城当地“海盐文化”为主题,组织不同学科创造性地开设“海盐文化课程基地”校本课程,有力推动了我校校本课程的深入开展。作者有幸参与其中,以下结合我校校本课程的开发情况谈几点想法。  关键词: 新课程 校本课程 教师发展 学生发展  校本课程
摘 要: 残疾人的劳动就业问题作为社会问题,已被宪法、劳动法明确规定,特殊教育学校的教师将就业能力培养贯穿于特殊教育学校教育教学中势在必行。文章对此问题作探讨。  关键词: 特殊教育 就业能力 培养方法  根据全国第二次残疾人抽样调查统计,我省现有残疾人224.2万。只有45%的残疾人在业,其中95%的人集中在农业、工业及商业领域,主要是从事文化程度要求不高,技术水准低的劳动密集型职业,从事脑力劳
摘 要: 加强和改进职业技术学院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一要坚守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生命线地位;二要探索大部制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体系;三要以人为本,充分发挥学生管理的载体作用;四要加强校园文化建设,着力丰富校园文化内涵;五要发展应用型教育的优势,发挥实践育人的作用。  关键词: 职业技术学院 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工作方法  职业技术学院的思想政治工作面临的形势更加复杂、任务更加繁重、工作更加艰巨。新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