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语文教学中口头表达能力的训练

来源 :阅读与鉴赏·学术版中旬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wae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为了培养学生语文学习的兴趣,灵活有效地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我在语文教学中,进行了一些关于口头语言表述方面的训练,收到了预期的效果。
  一、进行课前一分钟演讲的训练
  《新课标》中明确提出“能就适当的话题作即席讲话和有准备的主题演讲,有自己的观点,有自己的说服力。”为了使每个同学都能得到这方面的训练,我安排了语文“课前一分钟演讲”的训练内容,要求必须思想健康,用普通话表述,必须要有演讲提纲,而演讲完后,必须形成完整的书面演讲词,统一发稿纸抄写演讲词,抄好的演讲词由学习委员收集、保管。每天的演讲者按学号安排,一学期下来,学习委员把全班抄写好的演讲词收集装订成册,让同学们自己有一种自豪的成就感。
  在这样的演讲训练中,学生的“读写听说”能力得到了培养,道德情操受到了陶冶。我对此有以下体会:
  (一)激发了“读”的兴趣,培养“读”的能力。
  内容健康新颖,是演讲成功的前提。为了讲好那“一分钟”,他们事先必须看一些读物,才有可能寻找新鲜的话题,一旦找到,就要牢记、联想和深思,其实这就是“泛读——精读——运用”的过程。
  (二)培养了“写”的兴趣和能力。
  因为演讲不得超过两分钟,这就“逼”他们必须讲得短而精、新而活,他们必须从大量素材中精心选材、确定中心、布局谋篇、编写提纲。
  (三)培养了“听”的能力和“思”的习惯。
  学生特别爱听学生自己讲的——想听,听见了什么?听后感想如何——会不会听。会听了就有了听的能力。
  (四)锻炼了“说”的能力。
  刚开始个别学生不敢大胆讲话,经过几次演讲训练后,进步很快,不少学生在大型公开课、观摩课中,那流利的语言表述、侃侃而谈的书生风度,无不是在演讲训练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
  二、加强课堂内大胆发言的训练力度
  让学生能把自己思考出来的东西变成语言表述出来,需要在课堂内多激发学生的灵感,产生倾诉的冲动,最后形成口头表述。对此,我有以下体会:
  (一)在课堂教学中设置讨论题,用情境问题启发学生思维。
  黑格尔说过:“如果谈到本领,最杰出的本领就是想象。”由此可知,想象是创造的翅膀,有了想象,创造才可以自由飞翔,在语文课堂上,我采用了同类题材的文章进行对比的讨论,例如,《背影》和《散步》都是反映家庭生活的散文,它们的语言特点,感情基调有何异同?《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社戏》两篇文章有何异同?你最喜欢哪一篇?为什么?让学生分组讨论,让学生充分发挥想象去争论,每次选代表在全班汇报讨论结果,而每次汇报的代表不能是同一个人,小组成员必须轮换汇报。这样就让全班同学都得到了口头表述能力的训练,也让部分性格内向、只听不说、在众人面前难开口、不善表述自己思想的学生,在活跃的课堂讨论和口头表述中逐渐改变了自己,得到了锻炼。
  (二)利用课堂内学生的互相评价,培养学生的自信。
  教育家第斯惠曾说过这样的话:“教育的奥秘不在传授,而在激励、唤起和鼓舞。”学生的口头表述能力的再现,实际是学生个人自信心的体现,我就注重学生课堂内自信心的培养。
  我在每一个小组的代表汇报完讨论结果后,就会请其他学生起来评价这位小组代表汇报的结果,这个评价对于学生来说,是一件比较困难的事情,评价得正确,无可非议,要是评价错了,那岂不是丢人现眼没有面子,这就促使学生自觉地去积累语言。增强自己的语言表述能力。在评价过程结束后,在老师的肯定和同学们的掌声中学生获得了自信,这正如《新课标》中所说:“自信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做到清楚、连贯、不偏离话题。”
  三、通过对现存资料的口头转述,加强语言表达能力的训练
  《新课标》要求:“讲述见闻,内容具体,语言生动。复述转述,完整准确,突出要点。”这里的讲述、转述都是要求同学们手中要有一定的语言资料。当然现成的语言资料是教材,但为了拓宽学生的视野,扩大同学们对语言资料的积累,我做了这些安排:
  (一)利用摘抄本收集资料。
  我布置学生每人准备一本软面抄,把自己喜欢的名言警句、优美语段抄在准备好的本子上,同时,要求学生平时的语言表述和作文中能尽量运用积累的资料。
  (二)布置有针对性的专项资料积累。
  为了让学生充实自己,扩大资料积累量,我布置了一些有针对性的专项资料积累。例如,放寒假了,我就布置他们专项收集“灌南县本土文化”方面的资料,因为在春节时最能体现灌南的本土文化。从民风民俗到品茶饮食,内容丰富,资料很容易积累。开学了,同学们把收集的资料在小组交流,然后再派代表在全班交流,这样,同学们兴趣很浓,热情很高。全班交流效果很好。
  正如海德格尔所说:“通向语言的道路,要让人们把经验作为语言的语言,而不是把语言解释为这个东西或那个东西,并因此与语言失之交臂。”这就是说语感是具有强烈的个性的,是一种不能灌输、粘贴、转让的“独一无二的感觉。”这样的感觉只有学生自己在听说读写实践中才能找到,并逐渐形成起来,那么,我的口头表述训练,对学生形成出色的表达能力,对学生成才所起的作用,也就大有裨益了。
  对学生的口头语言表述训练,老师的指导很重要。不仅自己要做好口头表述的典范,还要对学生的口头表述进行简短的评述,热情鼓励,从而希望通过我们的努力,使每个学生都能从容大度,侃侃而谈。■
其他文献
作文在高考中可谓是“半壁江山”,其作用不可小视。要想在高考中获胜,必须把作文写好。那么如何让高考作文妙笔生花?根据十几年的教学经验,笔者认为应做到以下几点:  一、凸显主题,观点明确  高考作文是“戴着镣铐跳舞”,简单地概括为“三限两固加一短”。三限是限时间、限字数、限内容,两固是阅读对象和评价标准固定,一短是阅读时间短。在这样重重约束下,考生要想取得高分就必须在第一时间内赢得阅卷者的好感,在第一
作文毕竟是学生自己写,立意选材,谋篇布局,驾驭语言,表达心声,老师都不能取而代之。因此,笔者以为,制约学生写作水平的内因只能从学生自身的写作过程去寻找。  笔者以为,写作进程可分三个阶段:吸收、处理、表现。吸收,就是学生有目的或无目的地从现实生活中直接或间接地摄取各种信息的过程。而制约学生写作水平的内因,主要是以下三种能力:吸收能力、处理能力、表现能力。下面笔者依次具体分析影响这三种能力的各种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