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为了培养学生语文学习的兴趣,灵活有效地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我在语文教学中,进行了一些关于口头语言表述方面的训练,收到了预期的效果。
一、进行课前一分钟演讲的训练
《新课标》中明确提出“能就适当的话题作即席讲话和有准备的主题演讲,有自己的观点,有自己的说服力。”为了使每个同学都能得到这方面的训练,我安排了语文“课前一分钟演讲”的训练内容,要求必须思想健康,用普通话表述,必须要有演讲提纲,而演讲完后,必须形成完整的书面演讲词,统一发稿纸抄写演讲词,抄好的演讲词由学习委员收集、保管。每天的演讲者按学号安排,一学期下来,学习委员把全班抄写好的演讲词收集装订成册,让同学们自己有一种自豪的成就感。
在这样的演讲训练中,学生的“读写听说”能力得到了培养,道德情操受到了陶冶。我对此有以下体会:
(一)激发了“读”的兴趣,培养“读”的能力。
内容健康新颖,是演讲成功的前提。为了讲好那“一分钟”,他们事先必须看一些读物,才有可能寻找新鲜的话题,一旦找到,就要牢记、联想和深思,其实这就是“泛读——精读——运用”的过程。
(二)培养了“写”的兴趣和能力。
因为演讲不得超过两分钟,这就“逼”他们必须讲得短而精、新而活,他们必须从大量素材中精心选材、确定中心、布局谋篇、编写提纲。
(三)培养了“听”的能力和“思”的习惯。
学生特别爱听学生自己讲的——想听,听见了什么?听后感想如何——会不会听。会听了就有了听的能力。
(四)锻炼了“说”的能力。
刚开始个别学生不敢大胆讲话,经过几次演讲训练后,进步很快,不少学生在大型公开课、观摩课中,那流利的语言表述、侃侃而谈的书生风度,无不是在演讲训练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
二、加强课堂内大胆发言的训练力度
让学生能把自己思考出来的东西变成语言表述出来,需要在课堂内多激发学生的灵感,产生倾诉的冲动,最后形成口头表述。对此,我有以下体会:
(一)在课堂教学中设置讨论题,用情境问题启发学生思维。
黑格尔说过:“如果谈到本领,最杰出的本领就是想象。”由此可知,想象是创造的翅膀,有了想象,创造才可以自由飞翔,在语文课堂上,我采用了同类题材的文章进行对比的讨论,例如,《背影》和《散步》都是反映家庭生活的散文,它们的语言特点,感情基调有何异同?《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社戏》两篇文章有何异同?你最喜欢哪一篇?为什么?让学生分组讨论,让学生充分发挥想象去争论,每次选代表在全班汇报讨论结果,而每次汇报的代表不能是同一个人,小组成员必须轮换汇报。这样就让全班同学都得到了口头表述能力的训练,也让部分性格内向、只听不说、在众人面前难开口、不善表述自己思想的学生,在活跃的课堂讨论和口头表述中逐渐改变了自己,得到了锻炼。
(二)利用课堂内学生的互相评价,培养学生的自信。
教育家第斯惠曾说过这样的话:“教育的奥秘不在传授,而在激励、唤起和鼓舞。”学生的口头表述能力的再现,实际是学生个人自信心的体现,我就注重学生课堂内自信心的培养。
我在每一个小组的代表汇报完讨论结果后,就会请其他学生起来评价这位小组代表汇报的结果,这个评价对于学生来说,是一件比较困难的事情,评价得正确,无可非议,要是评价错了,那岂不是丢人现眼没有面子,这就促使学生自觉地去积累语言。增强自己的语言表述能力。在评价过程结束后,在老师的肯定和同学们的掌声中学生获得了自信,这正如《新课标》中所说:“自信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做到清楚、连贯、不偏离话题。”
三、通过对现存资料的口头转述,加强语言表达能力的训练
《新课标》要求:“讲述见闻,内容具体,语言生动。复述转述,完整准确,突出要点。”这里的讲述、转述都是要求同学们手中要有一定的语言资料。当然现成的语言资料是教材,但为了拓宽学生的视野,扩大同学们对语言资料的积累,我做了这些安排:
(一)利用摘抄本收集资料。
我布置学生每人准备一本软面抄,把自己喜欢的名言警句、优美语段抄在准备好的本子上,同时,要求学生平时的语言表述和作文中能尽量运用积累的资料。
(二)布置有针对性的专项资料积累。
为了让学生充实自己,扩大资料积累量,我布置了一些有针对性的专项资料积累。例如,放寒假了,我就布置他们专项收集“灌南县本土文化”方面的资料,因为在春节时最能体现灌南的本土文化。从民风民俗到品茶饮食,内容丰富,资料很容易积累。开学了,同学们把收集的资料在小组交流,然后再派代表在全班交流,这样,同学们兴趣很浓,热情很高。全班交流效果很好。
正如海德格尔所说:“通向语言的道路,要让人们把经验作为语言的语言,而不是把语言解释为这个东西或那个东西,并因此与语言失之交臂。”这就是说语感是具有强烈的个性的,是一种不能灌输、粘贴、转让的“独一无二的感觉。”这样的感觉只有学生自己在听说读写实践中才能找到,并逐渐形成起来,那么,我的口头表述训练,对学生形成出色的表达能力,对学生成才所起的作用,也就大有裨益了。
对学生的口头语言表述训练,老师的指导很重要。不仅自己要做好口头表述的典范,还要对学生的口头表述进行简短的评述,热情鼓励,从而希望通过我们的努力,使每个学生都能从容大度,侃侃而谈。■
一、进行课前一分钟演讲的训练
《新课标》中明确提出“能就适当的话题作即席讲话和有准备的主题演讲,有自己的观点,有自己的说服力。”为了使每个同学都能得到这方面的训练,我安排了语文“课前一分钟演讲”的训练内容,要求必须思想健康,用普通话表述,必须要有演讲提纲,而演讲完后,必须形成完整的书面演讲词,统一发稿纸抄写演讲词,抄好的演讲词由学习委员收集、保管。每天的演讲者按学号安排,一学期下来,学习委员把全班抄写好的演讲词收集装订成册,让同学们自己有一种自豪的成就感。
在这样的演讲训练中,学生的“读写听说”能力得到了培养,道德情操受到了陶冶。我对此有以下体会:
(一)激发了“读”的兴趣,培养“读”的能力。
内容健康新颖,是演讲成功的前提。为了讲好那“一分钟”,他们事先必须看一些读物,才有可能寻找新鲜的话题,一旦找到,就要牢记、联想和深思,其实这就是“泛读——精读——运用”的过程。
(二)培养了“写”的兴趣和能力。
因为演讲不得超过两分钟,这就“逼”他们必须讲得短而精、新而活,他们必须从大量素材中精心选材、确定中心、布局谋篇、编写提纲。
(三)培养了“听”的能力和“思”的习惯。
学生特别爱听学生自己讲的——想听,听见了什么?听后感想如何——会不会听。会听了就有了听的能力。
(四)锻炼了“说”的能力。
刚开始个别学生不敢大胆讲话,经过几次演讲训练后,进步很快,不少学生在大型公开课、观摩课中,那流利的语言表述、侃侃而谈的书生风度,无不是在演讲训练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
二、加强课堂内大胆发言的训练力度
让学生能把自己思考出来的东西变成语言表述出来,需要在课堂内多激发学生的灵感,产生倾诉的冲动,最后形成口头表述。对此,我有以下体会:
(一)在课堂教学中设置讨论题,用情境问题启发学生思维。
黑格尔说过:“如果谈到本领,最杰出的本领就是想象。”由此可知,想象是创造的翅膀,有了想象,创造才可以自由飞翔,在语文课堂上,我采用了同类题材的文章进行对比的讨论,例如,《背影》和《散步》都是反映家庭生活的散文,它们的语言特点,感情基调有何异同?《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社戏》两篇文章有何异同?你最喜欢哪一篇?为什么?让学生分组讨论,让学生充分发挥想象去争论,每次选代表在全班汇报讨论结果,而每次汇报的代表不能是同一个人,小组成员必须轮换汇报。这样就让全班同学都得到了口头表述能力的训练,也让部分性格内向、只听不说、在众人面前难开口、不善表述自己思想的学生,在活跃的课堂讨论和口头表述中逐渐改变了自己,得到了锻炼。
(二)利用课堂内学生的互相评价,培养学生的自信。
教育家第斯惠曾说过这样的话:“教育的奥秘不在传授,而在激励、唤起和鼓舞。”学生的口头表述能力的再现,实际是学生个人自信心的体现,我就注重学生课堂内自信心的培养。
我在每一个小组的代表汇报完讨论结果后,就会请其他学生起来评价这位小组代表汇报的结果,这个评价对于学生来说,是一件比较困难的事情,评价得正确,无可非议,要是评价错了,那岂不是丢人现眼没有面子,这就促使学生自觉地去积累语言。增强自己的语言表述能力。在评价过程结束后,在老师的肯定和同学们的掌声中学生获得了自信,这正如《新课标》中所说:“自信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做到清楚、连贯、不偏离话题。”
三、通过对现存资料的口头转述,加强语言表达能力的训练
《新课标》要求:“讲述见闻,内容具体,语言生动。复述转述,完整准确,突出要点。”这里的讲述、转述都是要求同学们手中要有一定的语言资料。当然现成的语言资料是教材,但为了拓宽学生的视野,扩大同学们对语言资料的积累,我做了这些安排:
(一)利用摘抄本收集资料。
我布置学生每人准备一本软面抄,把自己喜欢的名言警句、优美语段抄在准备好的本子上,同时,要求学生平时的语言表述和作文中能尽量运用积累的资料。
(二)布置有针对性的专项资料积累。
为了让学生充实自己,扩大资料积累量,我布置了一些有针对性的专项资料积累。例如,放寒假了,我就布置他们专项收集“灌南县本土文化”方面的资料,因为在春节时最能体现灌南的本土文化。从民风民俗到品茶饮食,内容丰富,资料很容易积累。开学了,同学们把收集的资料在小组交流,然后再派代表在全班交流,这样,同学们兴趣很浓,热情很高。全班交流效果很好。
正如海德格尔所说:“通向语言的道路,要让人们把经验作为语言的语言,而不是把语言解释为这个东西或那个东西,并因此与语言失之交臂。”这就是说语感是具有强烈的个性的,是一种不能灌输、粘贴、转让的“独一无二的感觉。”这样的感觉只有学生自己在听说读写实践中才能找到,并逐渐形成起来,那么,我的口头表述训练,对学生形成出色的表达能力,对学生成才所起的作用,也就大有裨益了。
对学生的口头语言表述训练,老师的指导很重要。不仅自己要做好口头表述的典范,还要对学生的口头表述进行简短的评述,热情鼓励,从而希望通过我们的努力,使每个学生都能从容大度,侃侃而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