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梁不同地膜覆盖增产效果对比试验初报

来源 :新农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qy200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试验材料及方法
  1.1试验地选择
  试验地选在建平县农业中心黑水农业科技试验示范基地,该地光照充足,地势平坦,肥力均匀,灌溉良好。
  1.2试验材料
  供试地膜为幅宽80厘米黑色地膜、白色地膜、黑白道膜和幅宽120厘米白色地膜、黑色地膜(阜新塑料厂生产),供试高粱品种为辽杂37号。
  1.3试验设计
  试验共设5个处理,不设重复,随机排列,每个处理12行(6条大垄),行长45米。处理①:白膜半膜覆盖。处理②:黑膜半膜覆盖。处理③:黑白道膜半膜覆盖。处理④:白膜全膜覆盖。处理⑤:黑膜全膜覆盖。处理⑥:裸地对照。种植密度均为10000株/亩。
  1.4田间管理
  种植模式采用大垄双行栽培模式,随播种亩施一次性缓控释肥45公斤,二铵15公斤做口肥,田问管理一致。
  2.试验结果与分析
  2.1不同地膜覆盖对土壤温度的影响
  从表1可以看出,地膜覆盖可以提高早春地温,有利于高梁出苗和苗期生长,不同地膜覆盖栽培提高地温的幅度不同,全膜覆盖具有显著的增温效应,可提高地温5~10℃,半膜覆盖可提高地温2~5℃。具体表现为白膜全膜>黑膜全膜>白膜半膜>黑白道膜>黑膜半膜。
  2.2不同地膜覆盖对土壤含水量的影响
  从表2可以看出,采取地膜覆盖可以有效提高土壤含水量,同一覆膜方式土壤含水量差异不显著,不同覆膜方式,土壤含水量不同,全膜覆盖比裸地增加2~3.5个百分点,半膜覆盖比裸地增加0.5~1.5个百分点,说明全膜覆盖明显抑制土壤水分蒸发,保墒效果显著。
  2.5不同地膜覆盖对出苗及分蘖情况的影响
  从表3可以看出,采取地膜覆盖可以提高出苗率,缩短出苗时间,不同覆膜方式出苗时期差异不大,但全膜覆盖出苗率高于半膜覆盖,白膜全膜出苗率最高,全膜覆盖高梁较半膜覆盖更易产生分蘖。
  2.4不同地膜覆盖对生育期的影响
  从表4可以看出,地膜覆盖可以縮短生育期,不同地膜覆盖玉米生育期差异不大,白膜全膜表现最好。
  2.5不同地膜覆盖对产量的影响
  从表5可以看出,各处理产量表现为白膜全膜>黑膜全膜>白膜半膜>黑白道膜>黑膜半膜>对照,其中白膜全膜产量最高为910.5公斤/亩,说明全膜覆盖具有显著增产效应,在高梁种植上提倡采用全膜覆盖大垄双行栽培模式。
其他文献
摘要:粮饲兼用型玉米具有产量高、品质好、用途广、效益高等优点,可为人和动物提供充足的营养。适当的增加粮饲兼用型玉米的种植面积可以拉动畜牧业的发展,同时还可获得显著的经济效益,增加农民收入。  关键词:玉米;粮饲兼用型;特点;栽培技术  1.粮饲兼用型玉米的特点  1.1作为粮食有很高的营养价值  粮饲兼用型玉米含有丰富的蛋白质,与普通的玉米相比其蛋白质的营养要高得多。另外,粮饲兼用型玉米含有丰富的
#教育部提醒高校切忌简单化封闭管理#  教育部应对新冠肺炎疫情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印发提醒函,要切实改进校门管理方式。要求各地尽快排查高校校门管理情况和措施,推动高校广泛听取并合理采纳学生和教职员工对校门管理的意见建议。对学生因实习、求职、探亲、就医等原因确需进出校门、在学校所在城市内活动的,要简化程序,切实方便学生进出校门。  @微笑也是眼泪:国家要求“把好校门关”,学校表示“把校门关好”。  @
“外国的月亮比中国的圆。”这个说法在今天显然已经得不到多少共鸣了,不仅绝大多数中国人不认同,而且大多数外国人也不再这样看。  “外国的月亮比中国的圆。”这个说法在今天虽然得不到多少人共鸣了,但总有一些人——不管是中国人还是外国人,仍然觉得这话说得没错,而且还会例举出许多事实来印证。  “外国的月亮比中国的圆。”这个说法看起来还有些争议。那么,“外国的月亮”和“中国的月亮”,到底哪个更圆哪个更亮哪个
英国诗人吉卜林曾写道:“哦,东方是东方,西方是西方,两者永不能相聚。”要是事实果真如此,人们就可以心安理得地“各人自扫门前雪,莫管他人瓦上霜”了。可悲的是,这样歪曲历史事实的陈词滥调竟得到了不少人的青睐。不光来自西方的学者对此念念不忘,中国人自己也往往习焉不察。于是,采取广阔而平实的比较视野,重新梳理中西文明之间的关系,成了刘东多年来“长问西东”的出发点;把被遮蔽的历史事实揭示出来, 让“失语”的
納米级脲醛缓释复合肥
摘要:辽西北农村地区虽已全部脱贫摘帽,但农村经济发展能力依然很弱,除了自然条件的制约之外,农民合作社整体质量不高、带动辐射能力弱也是重要原因之一。本文以彰武县为例,就辽西北地区推动农民合作社高质量发展的对策进行研究,旨在助力辽西北地区提升脱贫质量,早日实现乡村振兴。  关键词:农民合作社;质量;发展;对策  在乡村振兴战略指引下,发展农民合作社已成为各地拉动农村经济增长、实现农业产业升级的重要路径
近年来读过不少回乡见闻,多数作者都不看好农村的未来:空心化、老年化、百业凋敝、垃圾围村、衰落、即将消失等等描述不一而足。那么农村到底是一个怎样的境况,到底有没有未来,如果有的话,是一个怎样的未来?的确,在城镇化的大潮下,很多村里的年轻人都去了城里,只剩下老人和小孩,但是有的农村也正在发展乡村经济,或建设旅游景点,另外一些农村则在两者之间徘徊,不知何去何从。吕延涛的《老乡:对中国西北一个移民村庄的一
宋三污灌区是鞍山市一个大面积水稻污灌区,主要以重金属镉污染为主。通过前期利用植物修复该区污染土壤研究发现,艾蒿对镉具有一定的累积吸附效果,本文主要从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两方面论述和分析利用艾蒿修复受镉污染的宋三污灌区的可行性。  1 生态效益可行性分析  1.1 艾蒿具有植物修复技术所需特性  艾蒿的生物学特性和对重金属镉的累积特性符合植物修复技术的要求。首先,艾蒿分布广泛,在我国各地均有种植,种子
2013年底,新希望六和股份有限公司2014年度计划会在成都召开。会议确定,未来3年,公司战略目标为打造顾客导向的农牧企业,到2016年销售额达到1000亿元,利润率有较大幅度提升,奋斗者收入翻番。新希望六和联席董事长兼CEO陈春花强调,面对全新的环境和挑战,企业正在开启一次全新转型。不管做出多大调整,要始终坚持站在行业前沿,引领行业前进方向,坚定的向高价值农牧企业转型,不断重塑公司,使之在运营和
危言耸听的标题、打擦边球的虚假新闻屡见不鲜,让人感慨“信息越来越多、真相却越来越远”;网络谣言和小道消息不胫而走,往往陷入“造谣动动嘴、辟谣跑断腿”的尴尬……一段时间以来,频频发生的自媒体乱象,备受诟病。如何规范自媒体发展,使其回归健康发展的良性轨道,成为一道必须解决的网络治理课题。  近年来,得益于移动互联网的普及和网络产品创新,自媒体的蓬勃发展,很大程度上重塑了传播格局,催生了庞大的市场红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