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冯铁对中国现代文学的探索始终围绕着作家这个中心,其中的焦点又落在“妻子作家”和“非著名作家”这些文学场域中比较“边缘”的群体上。冯铁的作家书写体现出丰富的传记化特色,他掌握了有关作家社会生活的丰富庞杂的材料,将其聚拢、组合、融汇在一起,形成了具有一定传记特色的作家研究体例。冯铁秉承一种非宏大叙事的研究思路。他对数字的表述很精确,对数据进行细致的采集和分析是其写作的一个重要特点。冯铁的文学研究范式体现出了哲学辩证的特点,并以实证主义的方式构建了一个用数据还原的文学史网络系统。作为研究对象的中国现代文学作家在这样的系统中寻觅到了其较为明确的定位。
关键词:冯铁;“边缘者”;作家研究
瑞士汉学家劳尔·戴维·冯铁于2017年11月在捷克逝世。冯铁是西欧汉学界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领域的重镇,生前曾任布拉迪斯拉发考门斯基大学东方语言文学系教授、《斯洛伐克东方文学研究》主编、波鸿鲁尔大学中国语言文学教授、华沙大学客座教授、四川大学客座教授、耶路撒冷希伯来大学客座教授、北京师范大学客座教授、维也纳大学客座教授、同济大学客座教授。他于58岁英年早逝,留下了很多学术上的空白未得填补。本文尝试对冯铁教授短暂而灿烂的学术生涯中有关中国现当代作家研究的内容做部分性回顾:冯铁因为学生时代主攻专业为哲学,撰写了一些关于尼采的哲学著作。转向中国现代文学研究后,其博士论文的主题为鲁迅在德国的接受。2000年他发表了教授资格论文《在一张桌上写文章,在一张椅上读书——中国现代夫妻作家》①,开启了“辩证方法”指导下的夫妇作家、女性作家、非经典作家和版本及手稿学的研究之旅。“作家”是冯铁中国现代文学研究的主题词。他从哲学领域转向中国文学研究之后,除了使用文学发生学的方法研究中国作家的手稿变迁史之外,其浓重的笔墨都落在了作家研究上,可以说冯铁对中国现代文学的探索始终围绕着作家这个中心,而其中大部分篇幅又集中在“边缘作家”的书写上。“边缘作家”是一个相对辩证的概念,边缘的对立面是什么?如何界定边缘与非边缘?本文将尝试在冯铁的语境中对其进行界定和描述,同时以冯铁深厚的欧陆学术渊源为背景探究在其作家书写中所体现的极具个人色彩的研究方法和研究特质。
一
关键词:冯铁;“边缘者”;作家研究
瑞士汉学家劳尔·戴维·冯铁于2017年11月在捷克逝世。冯铁是西欧汉学界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领域的重镇,生前曾任布拉迪斯拉发考门斯基大学东方语言文学系教授、《斯洛伐克东方文学研究》主编、波鸿鲁尔大学中国语言文学教授、华沙大学客座教授、四川大学客座教授、耶路撒冷希伯来大学客座教授、北京师范大学客座教授、维也纳大学客座教授、同济大学客座教授。他于58岁英年早逝,留下了很多学术上的空白未得填补。本文尝试对冯铁教授短暂而灿烂的学术生涯中有关中国现当代作家研究的内容做部分性回顾:冯铁因为学生时代主攻专业为哲学,撰写了一些关于尼采的哲学著作。转向中国现代文学研究后,其博士论文的主题为鲁迅在德国的接受。2000年他发表了教授资格论文《在一张桌上写文章,在一张椅上读书——中国现代夫妻作家》①,开启了“辩证方法”指导下的夫妇作家、女性作家、非经典作家和版本及手稿学的研究之旅。“作家”是冯铁中国现代文学研究的主题词。他从哲学领域转向中国文学研究之后,除了使用文学发生学的方法研究中国作家的手稿变迁史之外,其浓重的笔墨都落在了作家研究上,可以说冯铁对中国现代文学的探索始终围绕着作家这个中心,而其中大部分篇幅又集中在“边缘作家”的书写上。“边缘作家”是一个相对辩证的概念,边缘的对立面是什么?如何界定边缘与非边缘?本文将尝试在冯铁的语境中对其进行界定和描述,同时以冯铁深厚的欧陆学术渊源为背景探究在其作家书写中所体现的极具个人色彩的研究方法和研究特质。
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