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探究式阅读方法探究

来源 :中华活页文选·教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risevenk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初中语文教学对“阅读”概念的重新定义,在“整本书阅读”的教学过程中,创新性的阅读方法不断形成,探究式阅读法作为其中之一,被广泛应用。探究式阅读法是指针对若干专题思考、讨论的阅读方法。
  本文以长篇外国名著《简·爱》整本书阅读为例,对初中长篇小说整本书阅读教学策略作如下几方面探究。
  一、读思结合,自主探究
  对于一篇长篇小说的阅读探究来说,初中学生的语文知识、认知水平、思考能力等都有一定的限制。因此,教师要对学生的阅读探究内容作有效指导。
  比如,在《简·爱》这部长篇小说的阅读中,先让学生自主选择,教师再结合学生选择的内容作出调整,形成如下的“微课题”:《〈简·爱〉中人生追求的两个基本旋律》《〈简·爱〉中的女性形象探究》《〈简·爱〉的女性主题解读》等。
  探究式阅读的意义不能只着眼于最后的结果,还应注重探究过程中学生语文能力的培养。比如,教师通过学生乐于参与的评价形式,开展小学学习,让每一个学生都发挥自己的长处,深入探究学习。在同一个“微课题”的主题活动中,以调查问卷、手抄报、戏剧表演等方式,充分挖掘各种学习资源,为结论找到理论支撑。
  二、对比阅读,探究内联
  1.简·爱形象的前后比较
  简·爱的命运可谓一波三折,她的命运有五次是被选择的,只有第一次是舅舅将她托付给里德太太,使其堕入了人间地狱,受尽各种侮辱。随后的四次是简·爱的命运抗争史,她不向命运低头,并以美好的结局告诉人们,美好的生活是人的尊严加上爱。
  教师可以在课前布置学习任务,让学生到书中去找一找简·爱与命运抗争、渴望温暖与爱情等情节的描写。比如,广为人知的名言:“你以为贫穷、低微、矮小、不美,我就没有灵魂没有心吗?……”通过这样的阅读过程,让学生与人物对话,把握人物的思想情感。
  2.小说主要女性人物的比较
  简·爱和梅森伯莎两位女性,都是小说中与男主人公有密切关系的。简·爱冲破传统,勇于追求自我价值,而梅森伯莎可以说是站在简·爱的对立面,她与简·爱的命运也截然不同。教师可以设计以“简·爱中的女性形象”为主题的阅读探究活动,围绕“简·爱和梅森伯莎的对比”展开讨论。
  简·爱虽然没有美丽的外表,但有较好的知识素养,她向往美好的爱情,靠自己的努力去追求梦想。她不依附男人,靠自己丰富的精神世界,独立的人格支撑着人生的信念。在爱上罗切斯特后,她没有因为爱情而放弃尊严,体现女性的自我价值。而梅森伯莎是一个复仇者,她每次复仇都将矛头指向罗切斯特—那个她认为伤害了她的丈夫。但作为精神病患者,她与简·爱不同,在男权社会中,她没有保护自己的能力,没有体现自身价值的机会,不能像简·爱那样用独立的人格来征服命运,在别人看来,她只是一个疯疯癫癫的女性。小说中的简·爱,在男权社会中,一次次表达自己的诉求,一次次为自己发声,最后争取到了社会地位,而梅森伯莎所体现出的疯狂行为,与简·爱的精神内核和人生追求有相同之处,但最终还是深陷命运的泥潭,无法挣脱。学生在对两位女性命运的解读中,明白了小说在女性解放的主题下,肯定了女性的社会价值,捍卫了女性的尊严。不仅体现出当时西方女性的觉醒意识,也是一部反映女性自尊、自爱、自强的文学名著。
  三、以点带面,探究读法
  1.角色的个体与群像
  在小说的人物塑造中,作者往往会在一个人物身上折射出世态百相。为了使学生更加深刻地感知人物的艺术特点,教师可以给学生这样的题目进行探究:“如果把简·爱换成林黛玉,命运会发生改变吗?”通过比较,学生会发现,简·爱和林黛玉都有着寄人篱下的生活境遇,但是林黛玉没有简·爱那样顽强、勇敢,如果林黛玉处在简·爱的环境下,就不会有这样圆满的结局。
  小说中典型人物并不是孤立存在的,其中有很多人物值得引导学生去解读,如被简·爱的人格魅力所深深吸引的羅切斯特先生,给简·爱友情支持和知识激励的海伦,固执、刻薄、冷酷的里德太太等。这些人都赋予了简·爱以群体意义,学生掌握了以点带面的探究式读法后,更能全面分析人物的价值。
  2.情节解读
  教师在引领学生探究小说《简·爱》的成功时,首先应该抓住这样一个切入点:《简·爱》的故事情节中,没有过多应用虚构的形式,而是从真实的故事入手,为读者讲述有一个真实的故事。另外,小说中出色的细节、传神的心理活动描写,让阅读者更深层次地体会到主人公的内心活动中。对此,我们在探究式阅读中应该提出一些探究式的问题,引领学生进行阅读,比如,简·爱在寄宿学校过着怎样的生活?发生了什么事?简·爱第一次出走的原因是什么?这样的探究式阅读使任务更加立体,也使学生学会了如何在阅读中思考。
  3.小说结局探究
  《简·爱》安排了一个虚构的结尾,也是一个大团圆式的结尾:一把大火让罗切斯特的庄园毁于一旦,罗切斯特成了一个无依无靠的贫穷的残疾人。得到叔父一笔丰厚遗产的简·爱,回到了罗切斯特身边。小说的结局给女主人公安排了灰姑娘式的生活。虽然有不少读者认为,这样的结局太美好,有一种脱离现实的意味。但我们应该这样引导学生去思考:作者对美好生活的理想—尊严加爱,在这样的结尾中得到了充分的表现,我们应该给予尊重。如今的社会现实告诉我们,有的人为了尊严和爱过分看重金钱的作用,甚至为了金钱和地位而放弃了爱情。像简·爱这样为纯洁的爱情、高尚的人格而倾其所有的精神弥足珍贵。学生对这样结尾进行思考,会给美好的人生增加光亮。
  总之,阅读给人生带来无穷裨益,初中语文教学中对整本书阅读的重视,无疑对当今“碎片化阅读”竖起了正确的、更有价值的标杆。希望学生能以整本书阅读为起点,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教会学生有效的阅读方法,让学生真正成为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的人。
其他文献
摘 要:史料对于历史教学的重要性不言而喻。《美国南北战争》一课史料丰富,如何正确运用其中的史料是有诸多技巧的。问题预设是在授课前期对教学内容和突发性教学环节进行预设。正确运用史料进行问题预设,不仅体现了历史教师的专业素养,也有利于串联课堂教学环节,提高学生对史料的理解能力,达到教学目标。  关键词:史料 历史教学 问题预设  运用史料进行教学是当今历史教学中丰富教学方式、提高学生能力的重要手段,也
摘 要:在小学语文教学环节中,做好课堂教学模式的创新,能够在提高教学质量的基础上,满足新课程改革的素质教育目标。笔者结合实践教学经验,先对新课改背景下小学语文教学的创新原则进行了简述,之后对创新策略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新课改 小学语文 教学创新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落实,以素质教育为基础的课堂教学创新,成为了小学教育阶段的重要目标。语文作为小学教育阶段的关键学科,如何通过课堂创新来提高学生的
摘 要:德育提倡通过丰富的思想政治教育活动来改善学生的精神世界,让学生及时找到崇高的人生理想,形成良好的人生观、世界观与价值观。因此,教师要积极落实立德树人教育理念,丰富德育内容与组织形式,优化学生的成长环境。本文将从急学生所急,让德育回归生活;实践出真知,让德育走进现实;家校共奋斗,让德育萦绕于心三个角度来分析立德樹人背景下农村中学教师优化德育教学质量的策略。  关键词:农村 中学德育 立德树人
摘 要:随着我国综合国力的不断提升,社会主要矛盾的转变,国家对教育问题的关注度显著提高,尤其是对偏远地区的教育问题。藏区小学教育问题依然严峻,在倡导素质教育的大背景下,教学管理的缺陷和短板逐渐显露出来。而小学教育是国民教育的基础,教学策略将直接影响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对不同地区的孩子因材施教、因地施教,才能更好地提升教学质量,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因此,分析藏区教育现存的问题,并探讨如何完善藏区小学
摘 要:小学语文教学中,课堂教学是教师必须重点关注的内容,绝大部分语文知识的传授都是通过课堂教学来实现的。教师应按照一定的策略来实施教学,促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获得进步。  关键词:语文教学 课堂教学 策略  建立有效的课堂教学是每一位教师追求的目标,那什么才是“有效”?上好一节有效的课,教师除了要具有深厚的文学修养和扎实的教学基本功之外,还要明确自己的角色定位。本文结合笔者自身的教学实践,讨论如何
摘 要:小学低年级学生约为8—10岁,处于感官判断和理性思维形成的初级阶段,主要通过兴趣培养来引导其进行语文学习。绘本阅读是提高低年级学生学习兴趣的主要方式,其实通过鲜明的色彩对比、生动的绘画图形,帮助学生进行阅读内容的理解。同时,大量的绘画图片与少量文字的结合,可以减少低年级学生的心理压力,在阅读过程中感受到学校的快乐。本文深入分析绘本阅读在语文综合性学习中的作用,旨在更好地发挥绘本阅读的优势,
摘 要:新课程理念下初中历史课堂强调学生从现实生活的经历与体验出发,形成主动性学习态度。让学生参与知识的探究过程,最终具备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形成一套循序渐进的学习程序。本文以青海省海东市乐都区初中任务型课堂为实践研究对象,对任务型课堂在初中历史课堂中的应用做一实践调研。  关键词:初中历史 任务型 实践构建  一、海东市乐都区初中历史教学现状分析  2018年笔者有幸代表江苏省无锡市惠山区来到美
摘 要: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应突出学生的主体性地位,积极强化师生之间的互动与交流。但现阶段,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师生互动尚有不足,教师对师生互动缺乏认知,缺乏科学的互动目标,在互动过程中方式单一等等,这些都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互动成效。因此,在师生互动过程中亟待采取科学的解决策略,综合提升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质量。  关键词:小学语文 师生互动 存在问题 解决策略  一、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
摘 要:创新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的不竭动力,创新的关键在于人才,人才教育在于教师。所以,作为教师应该努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这也是知识经济时代终身学习的要求。  关键词:初中语文 创新 质疑精神 大胆想象  新《课标》中指出:“敢于探异求新,走进新的学习领域,追求思维的创新,表达的创新。”在当前新课改的形势下,语文教师的一个重要职责就是努力挖掘创新点,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一、教师应树立
摘 要:在语文课程教学中,作文教学一直以来都是学生最为重要的学习内容。为了能够有效地推动学生作文写作能力的发展,教师要结合好微作文这一形式来展开教学活动。具体来说,要从微作文本身的含义及作用出发,整合相应的应用策略,以此来达到有效的应用效果,实现学生的发展。因此,本文将立足小学中年级教学现状的基础上,对小学中年级微作文教学的实践展开分析和研究。  关键词:小学教育 中年级教学 微作文 实践  D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