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理工科院校开设大学语文课程的必要性

来源 :科学与财富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C_luop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理工科院校大学生的人文素质缺失己成为一个严重而亟待解决的问题。要充分认识理工科院校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的重要性,并积极寻求提高理工科院校大学生人文素质的有效途和措施,这就要求理工科院校必须开设大学语文课程。
  关键词:理工院校;大学语文;必要
  1 引言
  现在世界各国都将本国语文的学习使用作为国家的骄傲,因而各国大学都普遍开设本国语言文学的大学语文课。实际上,这既是培养现代专业人才的需要,更是培养一个现代社会合格公民的品格精神、增强本民族自尊心的需要。大学语文课培养工科类大学生德育素质的效能是显著的。
  随着经济发展水平的发展,社会主义文化更加繁荣,人们的精神文化需求越来越旺盛,人们思想活动的独立性、选择性、多变性、差异性明显增强。理工科学生往往逻辑能力强但思维能力差;专业技术过硬但文字表达能力欠缺;学识广泛但缺乏艺术欣赏力;具有社会竞争力但欠缺为人处世之道……这些都在不经意间严重影响了理工科人才的全面发展和提升。因此,开设大学语文课程在理工科院校是必要性的,加强当今学生尤其是理工科学生的人文教育是现在高等教育发展的潮流与趋势。
  2 大学语文课程作用
  工科类院校大学生尤其是大专层次的大学生大多数程度不同地存在着阅读能力较弱、表达能力较差和缺少独立思考习惯的缺陷。所谓阅读能力弱,主要指阅读本专业书籍文献的能力较弱;所谓表达能力差,不仅指书面写作不过关,就是口头表达,也往往嗫喏忸怩,不能流利顺畅地阐明自己的观点;所谓缺乏独立思考就更见诸专业学习的各个方面了。
  每一个从事高等教育的人都应当清楚地认识到:大学语文课是一门基础性课程,是高等院校各个专业(汉语言文学专业除外)都应该开设的一门必修课;大学语文课在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完善学生的人格、改善学生的思维品质、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提高学生的人文素质等各个方面的巨大作用是任何一门课程都无法替代的。概括起来讲,大学语文课在学生求知、做人和终身发展等方面具有以下几个作用。
  (1)培养学生的终身学习能力。终身学习能力是每个人一生中最为重要的一种能力。再好的大学也不可能教给学生一生中要用到的全部知识,更不可能培养好学生一生所需要的所有能力。尤其是知识更新速度的加快,新技术层出不穷,终身学习能力对理工科大学生来说显得更为重要。学习能力的核心是语言的感受、理解能力和思维能力。大学语文课在这两个能力培养方面的巨大作用是任何一门课程都无法替代的。从这个意义上讲,每一个理工科大学都要开好大学语文课。
  (2)丰富人文知识,提高人文素养。人文教育说简单了就是人文学科的教育,包括语言教育、文学教育、历史教育、哲学教育、艺术教育、道德教育等内容。大学语文课不仅包容了这一切,而且赋于其更加博大的内涵和更为生动的形式。大学语文课是大学里最好的人文课程。开好大学语文课不仅可以丰富学生的人文知识,而且可以大大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
  (3)改善思维品质,提升创造力。人最关键的能力是创造能力和创新能力,形象思维能力是创造力的核心。汉字是象形文字,汉语言是极易唤起人的形象思维活动的语言,是一种词、句都富有形象暗示的语言;文学作品是形象思维的产物。因此,学习汉语言和文学,可以大大丰富人的想象力,增强人的形象思维能力,改善人的思维品质,提升人的创造力。鲁班由带刺的草叶展开联想发明了锯,航空学家由蜻蜓展开联想发明了飞机,电子学家由蝙蝠展开联想发明了雷达……无数科学事实证明:形象思维是科学家获得创造灵感的主要方式。从这个意义上讲,大学语文课是一门思维能力培养课,是一门创造潜能开发课,是一门创新能力培养课。仅仅从语言和文学的角度来看大学语文课,是一种狭隘和浅薄的表现。
  (4)激励感召,提高情商。近年来,心理学研究有一个重大发现:一个人事业的成功与否,不仅取决于智商(IQ),而且取决于情商(EQ)。有些时候,情商的作用甚至更为重要。美国心理学家丹尼尔?戈尔曼说:“在决定一个人成功的诸因素中,智商占20%,情商占80%。”情商是什么?就是情绪商数。说具体一点,情商是指情绪、情感、意志、耐挫力等方面的品质,这些品质都可以通过文学形象的感召、激励和熏陶来改善。文学作品中的英雄人物形象,具有极大的精神感召力量,使人产生乐观向上的生活激情,形成“宠辱不惊”的博大胸怀,在潜移默化中培养人的意志力和抗挫力。不仅如此,论理和述志的美文能激发人的斗志,催人奋发向上。从培养和提高情商的角度讲,文学是情绪的镇静剂,是情感的稳定剂;可以强化意志力,增强抗挫力。
  (5)开阔视野,增加智慧。大学语文课的内容文理相互渗透,文化与科技交融,历史、哲学、文学、伦理学、社会学等各方面的知识尽含其中,思想包容性大。文字承载历史,传承文化,传播思想,传情达意;文学描绘生活,映象心灵世界,拨动人的情感神经,引发人的想象和联想。学好大学语文课,不仅可以架通逻辑思维和形象思维相互联系的桥梁,而且可以开阔视野,增加智慧。
  (6)净化灵魂,完美人格。文学是人类灵魂的净化剂,可以剔除人内心的一切私欲和杂念,使人变得纯洁而高尚;文学可以在人的心灵深处播下善良的种子,可以唤醒人的良知,唤起人向善的意识;文学可以使人富有同情心、宽容心、仁爱心,使人感情丰富、嫉恶如仇;文学可以使人心胸宽广,志向远大。屈原的忧国忧民、范仲淹的“先天下之忧而忧”、朱自清在贫病交加中拒领美国的面粉,这些都说明文学对人的巨大影响。政治说教是苍白无力的,文学的影响却是深入人心的,大学语文课在大学生人格塑造方面的巨大作用是任何一门课程都无法替代的。
  (7)强化语言运用能力,增强交际能力。人在社会上生存,随时随地都要表达自己的思想;任何科学的发明与创造,都必须借助于語言来描述,必须借助于语言这一载体来记录、推广和应用。这就是说,语言的运用能力对于生活、学习和工作都极为重要。不仅如此,说和写的能力,还决定着人际交往的质量和与人合作的成败。开好大学语文课,强化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是大学教育极为重要的一项任务。
  3 结论
  一个人是需要理性思维和感性思维并重的,理工为主的高校长期以来偏重理性思维的锻炼,某种程度上理工科教育会忽视人文素质与传统文化素养的培养,在基本的语言表达、交流与辨识方面存在缺陷。而中国语文课恰能帮助学生在发展理性思维的同时,发展感性思维,使其思维方式更加完善。这门课在培养大学生的人文精神、完善人格、提高情商、开阔视野和改善思维品质等方面具有其他任何学科都无法替代的巨大作用。
  工科类院校大学语文课承担着向未来的建设者们讲授中华民族光辉灿烂文化传统的任务,让学生们继承中国悠久历史中优秀的伦理道德。大学语文课也承担着向学生输送美的任务,让真、善、美充实当代青年的生活并净化其情感世界。同时,大学语文课更承担着向工科类院校大学生传授如何将知识转化为能力的任务,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我国古代教育家韩愈曰:“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工科类院校所设大学语文课程的教学“传”的是中华民族脊梁之士“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精神与正气之“道”;“授”的是中外文学艺术美之“业”;“解”的是文化科学知识之“惑”。它情理交融,美智相映,授人以业,构之以慧,貌似无实用性功能,可实质上却有着多方面的效能。这是一门与学生的美育、德育、智育诸方面教育紧密关联的独特的课程,这也充分体现着理工科院校开设大学语文课程的必要性。
其他文献
摘 要:通过对HRB500E抗震钢筋的化学成分的设计,制定合理的轧制工艺,新钢成功开发出HRB500E抗震鋼筋,钢筋的质量和力学性能达到国标要求。  关键词:HRB500E;抗震钢筋;化学成分;开发  1、前言  新钢棒材生产线于2013年9月正式投产,轧线采用全连轧高架式布置热轧生产线,全线由18架短应力轧机组成,采用平立交替方式,年产设计达100万t/年。  随着建筑工业迅速发展,地震多发区的
测绘工程是一项专业性较强的工作,其对测量技术有着较高的要求,在测量的过程中,对测绘技术选择的准确性,对测量的结果有着很大的影响。有的测绘工程难度较大,其采用的测量技术也较
综述了基因打靶技术的原理、操作程序以及猪的分子育种,并对基因打靶在猪分子育种上的应用进行了探讨。
土钉墙边坡支护技术是边坡工程中常见的施工技术,应用这种技术可以缩短工程的工期,还可以简化施工人员的操作。土钉墙边坡支护技术还具有一定的经济性与节能性,其优良的特性使得
工程造价对建筑企业的经济效益有很大的影响,通过科学有效的方式控制好工程造价,可以降低建筑企业的施工成本,也可以有效的保障建筑施工的质量。工程造价的管理与控制措施多种多
基因芯片是20世纪90年代中期发展起来的一项尖端技术,具有检测效果灵敏、快速、高效的特点,已经在生命科学的很多领域发挥了重要作用。就基因芯片技术在检测基因表达情况,单核苷
本文以公益基金会治理为核心,从法律环境、治理结构和治理制度三个视角探讨公益基金会的治理问题。基金会的治理首先要完善外部法律环境,在此基础上从公益基金会内部着手:优化
1994~2001年在东至县七里湖乡及东流镇布点进行桃树早期丰产栽培试验,探讨桃树提早结果,早期丰产技术,结果表明:在东至县,桃树早期丰产的主要技术措施是改良土壤,深宕浅栽;选用优种壮
随着互联网应用范围的不断扩大,互联网+时代已经到来,本文尝试探讨在“互联网+金融”模式背景下信息安全风险防范的现状以及今后的优化策略。
摘要:在我们的生活中,存在着各种各样的食物。在提倡绿色食品、健康食品的今天,还是有一些食品存在严重安全隐患。接连不断发生的恶性食品安全事故却引发了人们对食品安全的高度关注,要重新审视这一已上升到国家公共安全高度的问题,更要加大对食品安全的监管力度。  关键词:食品安全 现状 防患未然  中国有句话:民以食为天。食品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最基本的物质条件。中国还有句话:病从口入。食品的质量不安全,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