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道德与法治》线上教育主动课堂建构

来源 :广东教学报·教育综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uilu20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随着时代的发展,思政课已经成为立德树人的重要课程,对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操有很好的促进作用。因此,思政课应当从小做起,从学习抓起,而“主动”《道德与法治》课堂应当引导学生从生活经验中感悟出相关的理论,将经验理论迁移到知识体系当中,不断地探究生活,从而有效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道德与法治》课堂更能够培养初中生的爱国主义情操,强化他们对知识的探索精神,引导学生主动发现知识的构建,以此稳步提升学生的思想道德修养。本文对初中《道德与法治》线上教育主动课堂建构作了探析。
  【关键词】《道德与法治》;线上教育;情感体验
  在时代飞速发展的背景下,线上教育具有一定的高效性和便捷性,但目前的线上教育仍存在一些不足和短板。在传统的教学观念中,对《道德与法治》课程存在一些误解,认为其只是单纯的理论说教,并且学生在学习该课程时,也只是以死记硬背的方式进行,并不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道德观念。近几年来,随着学校硬件的日益完善,现代信息技术已深度融合于初中各个学科,其《道德与法治》课程也不例外。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中,教师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的优势,以翻转课堂模式激发学生的学习乐趣,能进一步提高其自主学习能力。
  一、结合实践与理论,让学生对《道德与法治》课程有一定的认知
  在当前线上教育的发展趋势下,教材内容的深度挖掘是其教育工作的重中之重,通过丰富的网络资源能使得《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内容更为多样化,而新颖的多媒体教学技术进一步拓展了其教学内容,使得学生对《道德与法治》的相关内容有更深层次的理解。同时,线上教育中丰富的课堂教学形式,使得《道德与法治》课程的教学模式有了全新的转变,不同于传统的灌输式讲授方法,学生对线上教育明显更感兴趣,其启发式、交流式、互动式的主动课堂模式,能够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调动学生对《道德与法治》课程学习的兴趣。另外,有些学生在面对教材中枯燥无味的理论知识难免会出现昏昏欲睡的现象,而线上教育能够将这些理论知识与社会现实紧密联系在一起后,能使得其变得更加鲜活,让学生将这些知识牢牢刻印在心里,促使学生在学习《道德与法治》课程的过程中,有深刻的情感体验。初中由于生活范围的扩大,会接触到社会生活中的各项规则及法律,但部分学生对于法律的概念仍是模糊不清的,这就要求教师在《道德与法治》课程的教学中,引导学生正确看待规则、看待法律。例如,在学习《走进法律》这一单元时,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课件准备一些生活中真实存在的案例,并以启发式教学的方式,引导学生展开讨论,而在讨论的过程中,能够让学生明白法律的意义,法律是不可违逆的存在,从而促使学生自觉地遵守规则、遵守法律。通过这样的方式,学生在线上教学的过程中,能够充分感知到法律的尊严,让其对法律有更全面的认知,从而促进学生健康人格的形成。因此,在实践中提高学生对理论知识的认知,能使学生对《道德与法治》有全新的了解,促使其积极的参与到线上教育当中。
  二、营造教学环境,增强学生的情感体验
  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中,教师应当创建良好的教学环境,让学生能在相关的环境和氛围中,更好地学习《道德与法治》的相关知识点,以此增强学生的情感体验。同时,在开展教育教学时,教师应当借助我国优秀的传统节日,如清明节期间,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在线上进行清明节默哀活动,以此激发学生的民族文化认同感,让其明白生命的真正意义。例如,在讲解到《敬畏生命》这一章节内容时,教师可以播放相关的视频,让学生能在观看的过程中感同身受,如“512汶川特大地震纪实”,让学生深切感受到生命的可贵,懂得生命是神圣的,是高于一切的。除此之外,作为教育的非智力因素,学生的情感在很大程度上会影响学生的认知,使得学生的认知会跟随着情感的角度出发,使得初中生《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效果并不理想。而学生对待学习的情感态度,通常有教师的爱好密切相关,若是学生对教师有一定的好感度,则会使得学生对该教师讲授的课程格外感兴趣,更乐于这门学科的学习;相反则会导致对该教师传授的课程产生厌倦的情绪。因此,教师应当有效利用情感教学资源,与学生建立友好的师生关系,以真诚的态度去面对每一个学生,做学生真正意义上的良师益友,并在学生遇到困难时及时给予鼓励,引导学生养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
  三、以新颖的教学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
  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的线上教学中,教师应当从教学内容出发,积极开展相关的主题活动,在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观念的同时,也能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取向,从而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另外,在开展线上教学时,教师应当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资源,使得学生在学习上能有新的感官体验。多媒体教学作为一种新颖的教学方式,其可以利用音乐、图画、视频、声音达到图文并茂、形象逼真的教学效果,这在一定程度上能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让其对《道德与法治》课程的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同时,多媒体教学方式能很好地弥补传统教学手段的不足,最大程度上满足了学生的学习需求,使得学生的学习更具有形象性、直观性,十分贴合学生的感性思维。除此之外,《道德与法治》课程的理论知识,学生在理解起来时会存在一定的困难性,通过多媒体资源教学,能有效刺激学生的不同感官,使得学生能在心理构建起感性学习的桥梁,这是从抽象学习到概念学习的过程。同时,多媒体教学资源中,具有一定的趣味习惯和知识性,能在教学过程中逐渐引导学生主动去探索《道德与法治》学科的魅力,从中体验到学习的乐趣,以此促使学生主动参与到教学活动中,使得线上教学活动的顺利展开。例如,在学习《认识自己》这一章节内容时,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设备,将“龟兔赛跑”的视频播放给学生观看,让学生能在视频中得到一定的感悟,从而对自己有一个充分的认知。随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自我介绍,让学生明白发现自己、正确认识自己的重要性,所谓“人贵在自知”正是这个道理。因此,初中生要想真正地學好《道德与法治》,最直接有效的方式便是让学生在社会大课堂中了解社会、认识社会,并对社会的前进规律有充分的认知,从而更好地体验到生活中的真谛。
  总的来说,学校在展开教育教学工作时,应当不断创新,做到与时俱进、推陈出新,从而使得教学效果立竿见影。而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中,教师同样需要创新意识的引导,不断提高创新能力,才能更好地实现其教学目标,并在丰富的教学资源引导下,使得道德与课程得以高效进行。因此,新时代的思政课教师应该具备终身学习的能力,以此提升自身的知识积累,并且在教学中全面挖掘《道德与法治》课程在学生成长中的积极作用,才能最大限度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
  [1]王剑飞.以生为本下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的构建[J].课程教育研究:学法教法研究,2019,06(12):82-83.
  [2]李殿平.新时代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的有效探究[J].山海经:教育前沿,2020,11(2):11-12.
其他文献
【摘要】解决问题是大多数学生做题比较害怕的一种题型,而且它占的分值也是比较大的。如果学生没有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就可能会造成考试不及格的情况,对数学科产生一定的畏难情绪。因此在数学课堂教学中,作为小学数学一线教师,务必要教会学生使用解决问题的多种方法,拒绝一成不变,还要让他们学会多种方法相结合,促使他们的解题思路更多样化,从而培养他们形成良好的解题习惯。  【关键词】小学数学;解决问题;方法;画图
【摘要】小学低年级数学运用画图教学,能让问题直观化、简易化,学生更容易把握重難点,使枯燥抽象的数学知识变得简单有趣。培养学生的画图能力应从四方面入手:培养“画图”的意识,体验画图价值;感受画图多样性,简化画图形式;重视画图指导,优化画图策略;注重画图运用,渗透数学思想。  【关健词】小学数学;画图意识;画图多样性;方法指导;数学思想  低年级学生思维是以直观为主,对于抽象的数学思考理解能力还不是很
摘 要 介紹教学试卷(.doc格式)在损坏后的几种恢复方法,以及如何做好考试前试卷的保密工作。  关键词 教学试卷 损坏  恢复 保密  中图分类号 TP391.12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1002-2422(2006)06-0059-02
春节刚过,乍暖还寒。妈妈带我去白水带公园看桃花。  来到白水带公园山脚下的桃花岛,我就被眼前的景色惊呆了,成千上万株桃花竞相开放,连成一片花的海洋。  我徜徉在花的世界里,每一朵桃花都是那么的迷人芬芳。有的桃花已經展开它的五片花瓣尽情地欢笑,露出淡黄色的花蕊;有的桃花微微展开花瓣,像个害羞的小姑娘;还有的桃花只露出小小的花苞,好像一个孩子好奇地看着这个美丽的世界。  桃花的颜色很多。有淡粉的、有白
【摘要】在清远市连山壮族瑶族自治县里,居住着近六万人口的壮族人民。在其传承下来的民族文化中,以壮锦色彩斑斓、图案独特的特点,激发了我在幼儿园大班艺术活动中开展的欲望,在行动中先难后获。本文从活动开展的方法这方面出发,分析了活动中会出现的一些症状及对策。  【关键词】 壮锦;艺术活动;大班幼儿  壮锦,与云锦、蜀锦、宋锦并称中国四大名锦,历经一千多年的发展,是我国传统民间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壮锦在壮
【摘要】新冠肺炎疫情以来,线上的课堂教学在疫情期间成为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的重要“桥梁”,由此,引起了笔者对中学物理教学中的慕课和翻转课堂的重视和研究。  【关键词】情景教学法;初中物理;运用策略  慕课加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是当前新兴的教育教学模式,翻转课堂以教育实践为基础,克服了死模板的“填鸭式”教学模式存在的弊端,重新调整了知识传授与内化的顺序,有利于提高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和创新的能力,实现传统教
【摘要】以前去广西、贵州旅行时,“喀斯特”一词被无数次提及,在惊叹喀斯特景观壮丽的同时,不禁对这些美丽风景的形成过程心生好奇。2019年寒假,我在参加广西研学之后,对喀斯特地貌有了全新的认识,从喀斯特山体的层状结构、峰林的成因、溶洞的演化以及石筍、石钟乳的形成过程都有了深刻的了解。同时,在了解这些地貌的形成演化过程中,对认识地理景观现象有了新的角度。  【关键词】喀斯特地貌;形成演化过程;新的认知
【摘要】随着教育和科技的联系越来越紧密,线上教学创新性地被运用在初中英语阅读教学之中,给英语阅读课堂注入一股新的活力。在初中英语阅读中开展线上教学,不仅能增加学生的自学能力,也有助于提升阅读教学效果。因此,本文对初中英语阅读教学现状进行了分析,并且就如何结合线上阅读更好地发展学生的阅读能力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线上阅读;初中英语;教学策略  初中英语阅读在整个英语教学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影响着
【摘要】长期以来,我国的外语教学活动还停留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上,虽能熟练地再现与教材有关的知识,有效地控制学生进行各种教学活动,但缺乏组织语言交际活动的能力。由于考试的导向,在小学教学中一度忽视了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因此,努力探索小学英语教学中培养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方法已显得相当重要了。本文旨在新课程指导下,在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结合小学英语教材的内容,探讨如何在英语教学中有效地渗透口语,以加强
本研究挑选了部分有关“酒”意象诗词,用以探析古诗鉴赏中作者情感与“酒”意象之间存在的关系,做到以教材为基础,触类旁通,分析诗中酒与诗人情之间的融合与交织,以此来剖析诗歌,认识诗人。  一、意象与酒  在文学作品中,意象是一种比较常见的,也比较含蓄的批评术语,其涉及的范围较为广泛,包含了读者在看到诗篇时所经历的心象及与诗篇相关的其他各种元素。  中国诗歌发展的历史非常久远,在长远的发展过程中,有一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