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教育,特别是课堂教学的反思与重建,有着深厚的基础。第一,历史基础。打有课堂教学这一形态开始,改革便没有停歇过。最新的全国第八次课程改革,理念更加明确,内容更加系统,受众更加广泛。如果将多年的改革视为量的积累的话,一定的时期必将产生质的飞跃。第二,现实基础。十八大报告明确指出:“教育是民族振兴和社会进步的基石。要坚持教育优先发展,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教育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人民服务,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着力提高教育质量,培养学生创新精神。”
立足于课程反思与重建的上述基础,我们提出了课堂教学理想模型,即“现代课堂”。我们希望通过“现代课堂”建设,形成课堂教学新常态,推进教学阔步迈向现代化。
“现代课堂”是什么样的呢?可从“理念的层面”和“评价操作的层面”来认识。
从理念的层面上讲,第一,这种课堂是真正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课堂为学生设立,学生的学习与成长是一切教学行为的“法理”基础,是教师考虑和组织课堂教学的基点。如果说课堂是舞台,那么处于聚光灯下、舞台中央的唯一主角便是学生。在这个舞台上,无论背景如何变换,剧情如何更迭,永远不变的主题是“促进学生的学习与成长”,这是课堂教学的价值所在,也是参与其中的每个人为之努力的终极追求,学为第一。“学为第一”并不意味着教师丧失了专业自主权和价值引领的责任,而陷入“无能”的尴尬境地。事实上,教与学是不能、也不可分离的整体,它们天然地融为一体,教中有学,学中有教。教师作为学生学习过程中的促进者,理应在课程标准的指引下,立足于学生的学习现状,研制合适的教学内容,不断优化教学策略,有效地促进学生自主建构知识,最终实现个体生命全面、蓬勃的成长。简言之,教助学成。
第二,这种课堂是充分体现现代性特征的课堂。什么是现代性特征,或者说现代性的核心价值到底是什么,不同时期,不同学者有不同的论述。我们认为从教育的视角认定现代性特征时,有两点必须考虑:一是现代性特征的教学意义,即从教育的角度来审视现代性,不全盘照搬;二是现实的主流价值追求,确保实现其特征的现实意义。
华东师范大学杨小微教授在《教育现代化的路径选择》一文中写到:“什么是现代性的核心价值?我们认为,现代性的核心价值之一是理性。但随着社会发展,精于计算、注重技术的工具理性渐渐超越了价值理性并渗透到社会的各个领域,在理性和主体性过分张扬的现代化发展过程中,导致了环境污染、能源枯竭、生态失衡、贫富悬殊和社会心态失衡等多种严重问题,付出了沉重的代价,这是值得反思和重建的。因此,我们要正确全面理解‘现代性’,除了被高度弘扬的‘主体’和‘理性’外,现代性还应包括科学、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责任、可持续发展等核心价值。”依据上述两点考虑,我们认为“科学、民主、公平、正义、可持续性发展”,是现代课堂应追寻的特征。
从评价操作的层面上讲,这种课堂由“三层”“十维”“二十二个核心指标”构成。
三层,包括“课程意识”层面、“课堂教学”层面、“基础条件”层面。为什么要从三个层面来构建“现代课堂”评价标准?第一,我们希望现代课堂建立在先进信息技术环境之中,以现代信息环境为基础,以先进教育观念为指导,通过环境的改变引发改革。第二,课堂教学改革,说到底,关键取决于教师,取决于教师的素养和境界。如果一名教师对学科价值有深刻认识,具有较强的课程设计、实施、评价能力,其课堂教学改革一定会顺风顺水。不拘泥于课堂教学,跳出课堂研究课堂教学,统筹考虑并把握影响课堂教学改革的核心要素,形成相对完善的系统,是我们从三个层面建构现代课堂评价标准的主要动因。
十维。课程意识层面,包括“学科价值”“内外整合”两个维度。课堂教学层面,包括“设计合理”“尊重差异”“平等参与”“机会公正”“合作探究”“积极主动”六个维度。这六个维度改变了课堂教学评价的惯例,直指现代性特征,或者说是现代性特征在课堂教学中的直接反映。从这六个维度的关系而言,设计合理是前提,尊重差异、平等参与、机会公正是保证,合作探究、积极主动是课堂教学主体应有的状态,是课堂教学价值的落脚点。基础条件层面,包括“教室环境”“信息技术”两个维度。
二十二个核心指标,是对每个维度师生的关键表现点进行事实性描述。研制和描述时,既从维度内涵出发,又针对当前课堂教学时弊,突出重点,引发震撼,推动课堂教学系统而富有实质性的变革。如“设计合理”,此维度主要针对课前预设而言。课前合理预设,可供评价的指标有很多。研制时,我们充分考虑了当前课前预设的实际问题——目标不清晰、环节无意义、忽略学习方法指导和目标评价与检测,这些问题恰恰又是课前预设的关键点。以“设计合理”内涵为基础,以问题为导向,我们确定了四个核心指标。彰显的是我们从解决问题着手、倒逼改革的策略。又如“平等参与”,这个维度很复杂。我们仅从课堂教学中人的平等考虑,生生平等,师生平等。怎么反映生生平等,重点扣两个核心指标,即每个人都可以自由表达,每个人都可以自主学习。不求全责备,不故弄玄虚,尽可能外显,让教师看得懂,让评价者摸得着,让指标能影响行为,这是我们研制核心指标的基本思想。(现代课堂评价标准附后)
以评促改,这是当前国家教育领域综合改革的基本思路。从建立现代课堂评价标准切入,建设现代课堂,遵循的同样是以评促改的思路。
建设现代课堂,有几点需要特别注意。
1.现代课堂是建立在传统课堂基础上的课堂,是传统课堂的进步,绝非凭空而生,现代课堂建设必须坚持扬弃的观点。过去课堂教学中好的经验应该继承和发扬,问题应该改正。一味否定过去,一味求新,只能使课堂教学改革陷入被动境地。
2.现代课堂评价标准是动态的,不断发展的。这是社会不断发展的必然结果,我们不可能终身守住一个标准。不断调整标准,不断进步,这是我们追求的良性循环,也是现代性的基本要求。同时,坚持着眼未来,努力做好当下的事情。 3.现代课程建设,必须选点突破。点和面是相辅相成的。没有点的突破,不可能有面的改变。上述二十二个核心指标,相对十个维度和三个层面而言,均只是点而已。在工作推进过程中,还需从二十二个核心指标中,选择几个点来研究、实施,以期起到牵一发而动全身的作用。
附:宜昌市西陵区中小学现代课堂评价标准
[层面\
立足于课程反思与重建的上述基础,我们提出了课堂教学理想模型,即“现代课堂”。我们希望通过“现代课堂”建设,形成课堂教学新常态,推进教学阔步迈向现代化。
“现代课堂”是什么样的呢?可从“理念的层面”和“评价操作的层面”来认识。
从理念的层面上讲,第一,这种课堂是真正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课堂为学生设立,学生的学习与成长是一切教学行为的“法理”基础,是教师考虑和组织课堂教学的基点。如果说课堂是舞台,那么处于聚光灯下、舞台中央的唯一主角便是学生。在这个舞台上,无论背景如何变换,剧情如何更迭,永远不变的主题是“促进学生的学习与成长”,这是课堂教学的价值所在,也是参与其中的每个人为之努力的终极追求,学为第一。“学为第一”并不意味着教师丧失了专业自主权和价值引领的责任,而陷入“无能”的尴尬境地。事实上,教与学是不能、也不可分离的整体,它们天然地融为一体,教中有学,学中有教。教师作为学生学习过程中的促进者,理应在课程标准的指引下,立足于学生的学习现状,研制合适的教学内容,不断优化教学策略,有效地促进学生自主建构知识,最终实现个体生命全面、蓬勃的成长。简言之,教助学成。
第二,这种课堂是充分体现现代性特征的课堂。什么是现代性特征,或者说现代性的核心价值到底是什么,不同时期,不同学者有不同的论述。我们认为从教育的视角认定现代性特征时,有两点必须考虑:一是现代性特征的教学意义,即从教育的角度来审视现代性,不全盘照搬;二是现实的主流价值追求,确保实现其特征的现实意义。
华东师范大学杨小微教授在《教育现代化的路径选择》一文中写到:“什么是现代性的核心价值?我们认为,现代性的核心价值之一是理性。但随着社会发展,精于计算、注重技术的工具理性渐渐超越了价值理性并渗透到社会的各个领域,在理性和主体性过分张扬的现代化发展过程中,导致了环境污染、能源枯竭、生态失衡、贫富悬殊和社会心态失衡等多种严重问题,付出了沉重的代价,这是值得反思和重建的。因此,我们要正确全面理解‘现代性’,除了被高度弘扬的‘主体’和‘理性’外,现代性还应包括科学、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责任、可持续发展等核心价值。”依据上述两点考虑,我们认为“科学、民主、公平、正义、可持续性发展”,是现代课堂应追寻的特征。
从评价操作的层面上讲,这种课堂由“三层”“十维”“二十二个核心指标”构成。
三层,包括“课程意识”层面、“课堂教学”层面、“基础条件”层面。为什么要从三个层面来构建“现代课堂”评价标准?第一,我们希望现代课堂建立在先进信息技术环境之中,以现代信息环境为基础,以先进教育观念为指导,通过环境的改变引发改革。第二,课堂教学改革,说到底,关键取决于教师,取决于教师的素养和境界。如果一名教师对学科价值有深刻认识,具有较强的课程设计、实施、评价能力,其课堂教学改革一定会顺风顺水。不拘泥于课堂教学,跳出课堂研究课堂教学,统筹考虑并把握影响课堂教学改革的核心要素,形成相对完善的系统,是我们从三个层面建构现代课堂评价标准的主要动因。
十维。课程意识层面,包括“学科价值”“内外整合”两个维度。课堂教学层面,包括“设计合理”“尊重差异”“平等参与”“机会公正”“合作探究”“积极主动”六个维度。这六个维度改变了课堂教学评价的惯例,直指现代性特征,或者说是现代性特征在课堂教学中的直接反映。从这六个维度的关系而言,设计合理是前提,尊重差异、平等参与、机会公正是保证,合作探究、积极主动是课堂教学主体应有的状态,是课堂教学价值的落脚点。基础条件层面,包括“教室环境”“信息技术”两个维度。
二十二个核心指标,是对每个维度师生的关键表现点进行事实性描述。研制和描述时,既从维度内涵出发,又针对当前课堂教学时弊,突出重点,引发震撼,推动课堂教学系统而富有实质性的变革。如“设计合理”,此维度主要针对课前预设而言。课前合理预设,可供评价的指标有很多。研制时,我们充分考虑了当前课前预设的实际问题——目标不清晰、环节无意义、忽略学习方法指导和目标评价与检测,这些问题恰恰又是课前预设的关键点。以“设计合理”内涵为基础,以问题为导向,我们确定了四个核心指标。彰显的是我们从解决问题着手、倒逼改革的策略。又如“平等参与”,这个维度很复杂。我们仅从课堂教学中人的平等考虑,生生平等,师生平等。怎么反映生生平等,重点扣两个核心指标,即每个人都可以自由表达,每个人都可以自主学习。不求全责备,不故弄玄虚,尽可能外显,让教师看得懂,让评价者摸得着,让指标能影响行为,这是我们研制核心指标的基本思想。(现代课堂评价标准附后)
以评促改,这是当前国家教育领域综合改革的基本思路。从建立现代课堂评价标准切入,建设现代课堂,遵循的同样是以评促改的思路。
建设现代课堂,有几点需要特别注意。
1.现代课堂是建立在传统课堂基础上的课堂,是传统课堂的进步,绝非凭空而生,现代课堂建设必须坚持扬弃的观点。过去课堂教学中好的经验应该继承和发扬,问题应该改正。一味否定过去,一味求新,只能使课堂教学改革陷入被动境地。
2.现代课堂评价标准是动态的,不断发展的。这是社会不断发展的必然结果,我们不可能终身守住一个标准。不断调整标准,不断进步,这是我们追求的良性循环,也是现代性的基本要求。同时,坚持着眼未来,努力做好当下的事情。 3.现代课程建设,必须选点突破。点和面是相辅相成的。没有点的突破,不可能有面的改变。上述二十二个核心指标,相对十个维度和三个层面而言,均只是点而已。在工作推进过程中,还需从二十二个核心指标中,选择几个点来研究、实施,以期起到牵一发而动全身的作用。
附:宜昌市西陵区中小学现代课堂评价标准
[层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