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近现代史上的三个“刘邓”

来源 :东方藏品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alkonai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历史的发展总是充满着巧合与必然的,偶然性的事情多了,似乎就变成了必然的趋势。20世纪的前半叶,对于中国来说是一个混乱的年代,也是英雄辈出的年代。在这段时期及之后的几十年中,有三个“刘邓”被当作固定搭配出现在世人的眼帘,即刘伯承和邓小平、刘少奇和邓小平、刘文辉和邓锡侯,他们或许殊途同归,但是都成为了新中国历史上不可或缺的部分,本文中笔者将分别进行介绍与探讨。
  關键词:中国近代史;刘伯承与邓小平;刘少奇与邓小平;刘文辉与邓锡侯
  三个“刘邓”看似毫无联系,似乎只是偶然,但是我们按照时间顺序排列后不难发现其中的必然性。在以刘伯承和邓小平为代表的广大优秀解放军指战员们的带领下,新中国被一点一点的拼凑起来,而此时以刘文辉和邓锡侯为代表的不少国民党军事高层选择起义,这对于刚刚成立的新中国来说无疑是最好的结果,至于新中国成立后的发展,自然脱不了提到刘少奇和邓小平。
  一、刘伯承与邓小平
  提起刘邓,相信大家最先想到的就是刘伯承和邓小平这一对军事上的搭档。这也是必然的事情,两人的战友情谊长达半个世纪,还有着13年的共同指挥军队的战斗生涯。
  两人都是四川人,刘伯承相较于邓小平要年长12岁,两人在相遇前的人生经历就有些许相同之处。刘伯承在重庆军政府将校学堂学习后便参加了之后的各类军阀混战,并早已成为军中猛将。邓小平在早年间并没有带兵打仗的精力,他16岁就远赴法国留学,后来又进入莫斯科中山大学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理论,在广西发动百色起义和龙州起义之后于1931年来到中央苏区,并在这里碰到了从伏龙芝军事学院学成归来的刘伯承,从此两个四川老乡长达半个世纪的战友情谊开始了。
  两人在中央苏区时,思想相对一致,在被降职后一起参加了长征,并在长征后再次被启用。直到抗日战争爆发后,两人分别在一二九师担任军事主官和政治委员。
  在一二九师期间,两人工作风格迥异,但是形成了良好的默契。刘伯承在工作上“举轻若重”,对工作极端负责,热爱人民关心同志,加上年高德勋又平易近人,仿佛慈父一般,邓小平则是“举重若轻”,决心果断、干脆,对干部要求十分严格,并且敢于站出来提出批评,让人感觉像是严师一般。慈父与严师,一个善文一个好武,世人有“文武双全,是为强将”的赞誉。
  这种工作默契也在抗日战争后的解放战争中得到了提现。两人率领的“刘邓”大军,先是在艰难的情况下取得了上党、邯郸战役的胜利,粉碎了国民党的大举进攻,稳住了全国的形式,之后又先后取得了破击陇海路和定陶、鄄城、晋南、豫北等战役的胜利;打破了国民党军队的封锁,取得了战场的主动权。随后率领晋冀鲁豫解放军主力,跳出包围圈,挺进大别山与兄弟部队协同作战,驰骋中原地区,吹响了中国人民解放军在解放战争中战略反攻的号角,再之后淮海战役,渡江战役,犹如猛虎下山一般横扫大半个中国,新中国成立后又参加了西南战役解放西南,进军西藏,促进了西藏的和平解放。
  这一个又一个的战场奇迹,正是二人心心相印、默契配合的真实写照,两人率领的军队无论是在抗日战争、解放战争还是新中国成立后收复领土的过程中,都起到了极其关键的作用。总的来说,他们在战场上配合默契、得心应手,在工作中珠联璧合、相得益彰,带出了一直英勇的人民军队,打出了一片天空。
  二、刘文辉与邓锡侯
  相比熠熠生辉的刘伯承和邓小平这一对“刘邓”,刘文辉与邓锡候这对“刘邓”就显得有些黯然失色了,但是这不能让我们否定他们在新中国历史上的成就。
  时间回到1949年,当时新中国刚刚成立,虽然国民党的主力部队基本都已被解决,但是依然有不少残余势力盘踞在南方没有解放的地区,刘文辉和邓锡候就是其中的代表,以两人为首的盘踞四川的军队数量多达90万,再加上四川的险要地势,可以说让当时的新中国领导人十分头疼。毕竟当年的刘备就是凭借着这险要的地势才能与强如曹,吴两家形成三足鼎立之势。即便如此,两人还是顺应了解放的大趋势,再加上两人对故土的热爱,不愿家乡遭受战乱,因此选择了起义。这也让之前扑朔迷离的局势变得明朗起来,使得西南的快速解放成为板上钉钉的事情。
  这对“刘邓”虽然没有那样的出名,甚至不被世人所熟知,但其在当时的决定,却在整个新中国的历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三、刘少奇与邓小平
  这一对刘邓相较于之前的两对又有些不同,这一对刘邓在工作上的合作并不多,但是两人在思想和理论上却好似领路人与实践者的关系。
  首先我们简略回顾一下刘少奇和邓小平的历史关系,借此来更好的认识刘少奇的探索与邓小平理论形成的关系。
  邓小平小刘少奇6岁,但却是同一个时代,为了求索中国社会主义道路,在党的革命事业处于危难关头崭露头角的任务。两人在成长过程中,都曾因为坚持正确的主张而遭受打击,政治生涯起起落落,这更加坚定了两人坚持正确的主张的信念。邓小平一直将刘少奇视为尊敬的兄长,这也自然使得刘少奇的思想风格给了邓小平深刻的影响。建国后,两人都曾在中央一线工作,但是之后众人熟知的坎坷经历却击倒了刘少奇,而邓小平却在复出工作后,将其经世济国的非凡才能发挥的淋漓尽致。
  可以说因为时代的局限以及其所处地位和历史使命,导致了刘少奇略显悲惨的人生轨迹,但是作为其思想的后继者,邓小平真正把中国的社会主义引向了胜利。笔者认为,刘少奇对中国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与邓小平理论形成的关系,是一种开拓、创新与继承、超越的关系。
  四、结语
  文章篇幅有限,笔者只是抛砖引玉的讨论了中国近代史上三对“刘邓”在其身处的特定时期做出的不俗成就。或许他们所作所为带有浓烈的时代局限性,但是这并不影响其成为中国近代史上重要的历史人物。
  参考文献:
  [1]孙冠楠. 解放大西南彰显我军政治工作优势威力[N]. 中国国防报,2018-12-27(004).
  [2]姜淑萍,张曙.“纪念刘邓大军千里跃进大别山70周年”学术研讨会综述[J].党的文献,2018(01):109-111.
  [3]李永杰. 刘少奇对邓小平理论贡献初探[D].湖南师范大学,2012.
  [4]邱家海.邓小平与刘少奇在所有制结构理论创新上的比较[J].科学咨询(科技·管理),2011(06):8-9.
其他文献
根据当前我国森林公园风景资源质量评定现状,提出在森林公园风景资源质量评定的基础上,论述了森林公园风景资源的价值分类;建立森林公园风景资源经济价值评价方法和方法体系,
色牢度是衡量纺织品内在质量的重要指标之一,其测试项目已达数十项,实验室检测量通常较大,且根据样品不同色相制样,对于多色织物往往需要制作多个试样检测。为有效减少试样数
采用非线性有限元软件MARC/Auto Forge,通过三维弹塑性热力耦合的有限元方法,模拟了新型油井管用钢33Mn2V双道次张力减径过程中的金属流动情况,分析了工件内外表面的速度场分布规
从森林生态市的概念出发,分析了韶关市森林公园建设现状与存在问题,阐述了森林公园在森林生态市建设中的作用与地位,结合韶关市情、林情,提出了发展森林公园促进森林生态市建
【摘要】《韩熙载夜宴图》作为中国绘画史上的一幅经典佳作,画面中具有丰富的艺术表达。它像艺术密码一般神秘,值得我们去欣赏和分析,探寻作品背后的艺术价值与文化底蕴。本文从《韩熙载夜宴图》的时代背景、画面语言与结构分析及历史叙事三个方面来进行赏析。  【关键词】韩熙载夜宴图;工笔人物画;赏析  谈起中国古代绘画,我第一个想到的就是“山水”、 “花鸟”与“人物”,再一个想到的就是“写意”与“工笔”。中国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