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的诗学

来源 :文学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nowmansoft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此前曾有学人借助文类之三(抒情类、叙事类、戏剧类)、时间之三(过去、现在、未来)与三一上帝(圣父、圣子、圣灵)的同构对应来阐述“神学诗学”这一宏大命题(刘光耀著《诗学与时间》)。这种具有原创意义的现代中国美学建构,对进行学术研究的人有着极大的诱惑。然而对于不熟谙西方宗教和哲学的人而言,其深晦和难解也不言而喻。不过,其中将抒情诗与时间的现在之维所进行的对应却给人一种启示。“抒情诗言说人现在的存在或人的现在之是。”当然,它也“以‘回忆’起过去的方式触及过去,以对未来有所‘期望’的方式触及未来”,“将过去与未来现在化、当下化”。从某种意义上言,这也是诗歌这种文体处理人与时间关系的重要方式。在中国当代诗的格局中,明确而有意识地思考人与时间之关系的诗人不多。梁平是其中的一位。正如其在致敬米沃什的一首诗中所言,“每一个时刻都有斧凿的痕迹”,这种对时间与人关系的认知是多么地深刻呀!
   人无往而不“在于时中”,并且其存在都会经历一个行程。表现于人的生命形态,即“生老病死”;表现于时间上的形态,即对应于“生老病死”的过去、现在、未来的三维时间“流动”。辩证地看,人正是在时间的流动中其存在才得以实现或者完成;反过来,时间也因为人这一有思想的动物之存在而有了存在的意義。梁平在《经常做重复的梦》一诗中叙述道:“我有一个梦,/在不确定的时间里,/重复出现。/我记不住它出现的次数,/记得住情节、场景和结局。/这个梦是一次杀戮,/涉及掩盖、追踪、反追踪,/和亡命天涯。”尽管“这与我日常的慈祥相悖,/与我周边的云淡风轻,/构成两个世界。”但诗人“怀疑梦里的另一个我,/才是真实的我。”对于诗人而言,这个“子虚乌有”的梦,反反复复占据诗人不确定的时间,然而真实意义上的“我”却又因不确定时间中的梦境而得以实现。人与时间的存在意义就在这种看似毫无关联的互证中凸显出来。
   另一层意义上的辩证是,人在时间之中可以“读懂时间”。在《时间上的米沃什》一诗中,诗人非常细致地为我们诠释出了这一点。一如诗人所言,每个人无不是“与时间纠缠一生/在最后的时间里,轰然倒下。”这一颠扑不破的真理,带有普遍意义。然而对于米沃什而言,其在时间中的意义显然并不在此。其意义在于他“那些用波兰语写成的诗歌,/繁衍成其他民族的语言,/覆盖了世界。”他“用时间制造画面和记忆,/并赋予它庞杂寓意的神话。”尽管“时间在他的笔记里,/惶恐、困惑、悲伤和虚无,/每一个时刻都有斧凿的痕迹。”然而,他“绝望中昂首法西斯的屠刀,/以鲜血分行救赎历史。/敏锐、毫不妥协地承担,/撕开人类剧烈冲突中的赤裸”。从历史救赎的意义上看,“时间为他而凝固”是一种必然,也是对他最高的礼敬。米沃什也正因这一庄严意义,超越出了时间,最终停驻“在时间之上”,成为所有诗人仰止的楷模。
   当然,人对时间的超越,或者时间对人的造就,都有其时代境遇。如果将“在时间之上”看作哲学意义上的表述,其内涵必定会带来某种程度上的缠绕。一如某些学人所言,“现在的现在性”乃在于“现在的在上性——现在在现在中呼唤终极信仰现在;在历史逻辑终极信仰的当下临在使现在永远享有现在性。……人与动物在时间绵延意识上的差别仅在于:动物的时间意识取决于自己的动物性本能需要,人却在自己外在时间之上追寻时间的起源、历史的动因。”(查常平著《日本历史的逻辑》)那么,抒情类的诗歌——作为对应于时间现在之维的文体,可否也理解为它对时间有一种类似于“终极信仰”的追寻?梁平在《石头记》中借“石头”来喻人:“我喜欢石头,包括它的裂缝,/那些不流血的伤口。”甚至认定,他的“前世就是一块石头,/……一直在原地,赤裸裸。”当然,诗歌的本意或如诗中所云:“只有心不藏污,/才能至死不渝地坦荡。”诗人想做一个像石头一样心地坦荡的人。然而于石头而言,其秉性恰是由超越了世俗、超越了时间的那“坚贞”的一面来衡量的。《在某个夜里突然失踪》中,诗人写及追踪我的“七个人陆续到来”,而“我的酒杯,和我又一次失踪,/夜还在继续走向纵深,/再也不会有人与我萍水相逢。”这其中,诗人仿佛寄托了对某种“理想”的坚守,尽管并未明言,但终究还是借助时间上的无限延伸和空间际遇上的否隔而呈现了出来。如果“在时间之上”这一表述,在诗学上也有了哲学上“在于恒中”的解读,其意味真将妙不可言。
   赵目珍,青年学者,诗人。深圳职业技术学院人文学院副教授。北京大学中文系访问学者。
其他文献
谍战小说是麦家的醒目勋章,也是这些年他极力摆脱的标签。根据麦家长篇小说《解密》《暗算》《风声》等长篇改编的影视剧,开启了中国谍战书写新格局,一度掀起当代谍战荧屏浪潮;2011年的《刀尖》仍是延续过往的路子,麦家却直言“破绽百出”。“谍战题材塑造了我,带来巨大名声;却也伤害了我的文学追求和抱负,是时候卸去惰性了。”麦家的25万字最新长篇小说《人生海海》日前上市,距上一部长篇《刀尖》已有八年。麦家在接
1.堂前燕  在乡下,只有一种鸟会把窝建在人的家里  这么多年以来,很多鸟雀  都快要绝迹,只有这种鸟不惧人  仍然和人类保持着难得的信任  我们那里叫堂前燕,有的也叫观音燕  小小的脚、短短的喙,啄虫、啄草,也啄春泥  在幕阜山一带,燕子并不能被驯养  但人们都把它们当成家禽,它们小小的窝  建在墙壁上,和我们共一个大家庭  天黑关门时,人们总会关心燕子是否回家  秋天燕子南迁,去寻找更温暖的 
内容摘要: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中的一个重要部分,写作素材的积累又是作文教学的较为关键的一部分。在初中阶段,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语言表达能力,语言组织能力迅速发展。在作文教学中要对这些方面综合考虑,同时还要对积累素材的能力加以培养,让学生有话可说,有事可写。现阶段的作文教学并不乐观,老师习惯了范文式教学,学生看过之后并没有什么收获,下次拿到作文题目的时候还是觉得不知道写些什么,只能生拉硬凑出一篇假、大
第一部援鄂医生亲历日记《查医生援鄂日记》日前由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出版。“这世上可能确实没有超级英雄,不过是無数人都在发一份光,然后萤火汇成星河。”这句话印在《查医生援鄂日记》的封面上,令人动容。该书由上海第一批援鄂医疗队员查琼芳医生撰写。从今年除夕到3月31日,查医生日记共计67篇,跨越援鄂的整整68天,也是目前出版的最完整的抗疫日记。翻看日记,这部由每天的语音留言转录的日记,没有华丽的辞藻,却刻
父亲因偶然的事故不幸罹难后,诗人余笑忠曾写下若干首诗:这是他不得不为之事,作为儿子,也作为写作者。这又是一件极其痛苦和艰难之事:作为儿子,也作为写作者。   在广受推崇的湖北诗人群中,与他年龄相仿者如张执浩,同样是在接到紧急电话后,“以最快的速度,回家”,为母亲奔丧。他的《与父亲同眠》让无数人为之动容。余笑忠的《祭父辞》无疑也有着震颤人心的力量。二人于诗中一一呈现的真实细节,就像一根根救命稻草,既
内容摘要:《社戏》是鲁迅创作的一部回忆少年看戏经历、反映乡土生活的小说,在文体上具有浓厚的诗化、散文化色彩。本文运用文体学的相关理论,对《社戏》进行文本细读,指出小说在文体表层结构上具有形象性、情绪性和音乐性的语言表达,体验化、场景化和细节化的叙事个性,以及回忆性、跳跃性的空间结构特点。同时,在文体的表层结构下蕴含着抒情性、哲理性和时代性的深层意蕴,二者共同塑造了小说的散文化风格。  关键词:社戏
“2020南方文学盛典”日前在广东顺德揭晓结果:作家麦家凭借小说《人生海海》获得“年度杰出作家”。今年有邓一光、麦家、臧棣、张承志四人竞逐“年度杰出作家”。在历年评选中,这一奖项总是最受瞩目,十八年来只有贾平凹拿过两次。在“年度小说家”方面,2019年陈浩基的《网内人》、李凤群的《大野》、任晓雯的《浮生二十一章》、童伟格的《王考》以及万玛才旦的《乌金的牙齿》进入了评委会终评视野,最后万玛才旦摘得“
前情提要:上期说到小数国的长老们在光明天神的帮助下弄明白了小数的读法,这期又会发生什么好玩的故事呢?    混乱巫师在小数国制造的混乱状态没持续多久,就被小数国的长老、精灵们齐心合力地给解决了。黑暗天神听了铩羽而归的混乱巫师的报告之后,深感数与代数大陆上的各个种族的智慧不可小视。他苦思冥想,不知到底应如何对付敌人才好。争斗巫师自告奋勇说:“自古以来,再坚固的城堡总是容易从内部被攻破。用笔尖不能刺破
内容摘要:文化冲突一直是对外汉语管理过程中的重点和难点所在,本文以对外汉语课堂管理中存在的文化冲突为出发点,在对我国对外汉语课堂管理现状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明确了文化冲突在对外汉语课堂管理中存在着学生家长和老师之间教育观念有分歧和课堂管理模式难以适应不同国家文化差异的两种表现,并针对性的提出了解决措施。  关键词:文化冲突对外汉语课堂课堂管理  对外汉语课堂中教师和学生的国别大都不同,也就有着不同的
看到郑小琼的小说题目《事如秋雨来》,我蓦地想起了苏东坡的诗句:人似秋鸿来有信,事如春梦了无痕。两者都关乎人间人事,只不过郑小琼要展现的是一段奇特的一妻二夫关系,因此用的是“秋雨”,因为在这样的关系中,诸事都会留下痕迹,有的“秋雨”甚至直接决定了人物的命运。   这样的故事我们并不陌生,中国民间历来有穷苦人家“拉帮套”的习俗。在陀思妥耶夫斯基的《永久的丈夫》、李劼人的《死水微澜》、陈国凯的《我应该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