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农民培训方式提高农民 提高农民科技素质

来源 :农民科技培训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wgjtd44qx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陕西省宝鸡市农业广播电视学校在多年的农民培训工作实践中,不断探索培训方式,提高农民科技素质,积累了宝贵的经验。笔者总结宝鸡市农民培训工作的特点、效果,并以培训实例加以说明,找出存在问题,提出应对办法。
  
  一、依托项目进行农民培训
  
  (一)新型农民科技培训工程。按照“围绕主导产业,培训专业农民,进村办班指导,发展一村一品”的要求,对每个项目县的50个村,每村40名基本学员进行培训。内容涉及果菜、粮油、畜禽等10多个专业。宝鸡市的陈仓区、眉县等也是项目实施县,培训成效显著。
  (二)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阳光工程。宝鸡市农广校主要以农业实用技术培训为主,为农民讲授种植、养殖、加工等涉农专业技术。2009年还在渭滨区旭光、明星。金台区福临堡等10多个村举办了烹饪技术培训班。在饭店举办餐饮服务培训班:灶具到村、烹饪用料到村,现场为群众讲课并实际操作。每期班讲60多个菜,农民学习后既可开办农家乐或出外就业,又可提高生活水平。
  (三)农村富余劳动力农业实用技术培训项目。2009年开办畜禽养殖、特色蔬菜栽培、农村沼气等技术培训班224个,培训农民10279人。学校在陇县、千阳县的16个村开办烤烟栽培、奶牛饲养、桑蚕管理、工艺品制作等培训班16个,培训850人。
  (四)承担渭滨区人劳局和市劳动局的培训项目。2008年以来承担返乡农民工、在岗农民工技能提升、培训券等项目。在酒店、办事处社区举办烹饪、计算机、餐饮服务等培训班20多期,培训960人次。在渭滨区苇子沟等6个村举办了葡萄、樱桃、蔬菜栽培技术培训班6期,培训394人。
  
  二、农民培训工作的特点
  
  (一)整合资源,综合培训。一是2009年宝鸡市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阳光工程经过在市教育、劳动、农业系统和农广校招标,确定了32个培训基地,并根据每年任务完成情况进行动态管理。二是农业实用技术培训项目,在全市农业系统的20多个单位和12个县区农业部门及涉农企业,认定了39个培训基地,明确了培训专业和项目实施村。三是新型农民培训由项目实施县区通过招标后。确定县农广校、农技站等单位为项目实施单位,并与之签订合同(协议),市、县农业局进行监管。统一安排,综合培训。
  
  (二)制定方案,严格管理。
  1.制定方案,明确目标。宝鸡市在实施农村富余劳动力实用技术培训项目时,明确了培训内容、机构认定、资金管理、监督检查、培训地点、时间及要求、检查验收、管理考核办法等。使培训工作有章可循。其他各培训机构也都有比较完整的项目实施方案。
  2.选聘教师,提高质量。一是聘请西北农大和省市专家、教授,他们根据农时季节和县域经济发展的需要,结合自己的研究课题和农民需要进行讲授。现场指导和咨询,深受群众欢迎。二是聘请本地专业技术人员,既有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还熟悉当地的生产特点和产业结构,讲课针对性强。三是当地的土专家,他们有丰富的生产阅历和经验,有可观摩的教学现场,有致富的典型事例,有示范引导作用,群众乐于接受。2009年在农业实用技术培训项目实施中。先后聘请了西北农大猕猴桃专家刘旭峰、养羊专家周占琴等52位省内外知名专家、教授为农民讲课230多次,并邀请了当地乡土人才、致富带头人300多人对农民进行现场教学。
  3.编购教材。因需施教。一是组织教师编写适合本地培训的教材。在农业实用技术培训过程中。收集整理编购畜禽养殖、果桑、蔬菜等教材71类,制作光盘音像教材10类。干阳、陇县农广校编印《民间布艺品制作技法》、《蚕桑生产技术》等教材。定边县编写了《土壤肥料及测土配方施肥技术》、《马铃薯栽培技术》等教材。宝鸡市桑果站高级农艺师王志杰编写的《成果和论文集》中关于大粒鲜食葡萄丰产栽培方面的技术要点及管理办法。在培训中深深吸引学员。二是从中央农广校订购教材和光盘。三是从书店购买有关教材。四是就培训专项技术印发明白纸、技术宣传资料等,基本满足了培训要求。
  4.落实责任,强化管理。农广校一般都是围绕一村一班进行管理。一是有固定教室、固定学员,统一教学计划。二是每班设班主任、班长,培训单位也有专人进行管理,跟踪记录培训情况。三是制定各项管理制度和岗位职责。四是给学员配发必备的学习用品。五是实行第一节课制度,每班必须举行开班仪式,悬挂办班标志横幅,在第一节课上向学员讲明培训项目的名称、要求、相关政策、教学安排、组织管理等,加深学员对办班意义的理解,确保培训工作顺利进行。
  
  (三)转变方式,规范培训。
  1.形式多样,灵活培训。千阳等县区农广校采取以下形式培训:一是培训宣传到位。让学员对培训项目有更深的了解。二是每班放映5~7场电影,活跃群众文化生活,提高学校的知名度。三是利用大喇叭进行面上宣传培训。四是利用科技书屋交流经验,讨论关键技术问题。五是给每个教师配备一台便携式VCD、实用光盘,带上个人的备课讲稿,到农村走家串户培训。六是班级集中授课。
  2.培训报告,加强监管。建立培训报告制度,培训机构在开班前10日向当地农业行政主管部门提出开班申请,将电子版报农广校(电子邮箱)备案。培训结束前5日上报参加考试人员花名册及时间安排,并进行职业技能鉴定。学校专人负责各班电子资料的收集、整理、汇总,平时按每班20%的学员进行电话抽查。每月给市农业局及时上报培训情况。
  3.完善资料,提供依据。在办班过程中按照培训资料目录进行逐步收集整理;一是每班一本培训台账(姓名、性别、身份证号码、家庭住址、培训专业、联系电话、培训时间、学员确认签字)。二是每名学员一个学籍卡(培训卡)由学员签写。三是有办班记录。记载每次讲课的时间、地点、内容、参加学员、授课老师等。四是学员每次听课时的签到册或点名册,了解学员参加学习以及听课的次数。五是考试成绩登记册和试卷。六是办班期间的一些音像资料和照片。七是电话抽查或回访记录。八是给学员发结业证。通过以上各个环节,强化了培训工作的日常管理,确保培训不走过场。
  
  三、农民培训工作的效果
  
  (一)培训与农民需求相结合,推动了技术规范化。农广校在渭滨区晁峪乡槐树岭村举办了一期花椒树管理培训班,培训107人。由于农民缺乏技术,在春暖花开、山青气爽的高山上,一片片因冻而枯干的花椒树是那么的显眼而不协调,令椒农伤心不已,专家讲解了规范化管理的技术后,群众才有了盼头。这些椒树的成活给农民带来的效益是不可低估的,若不掌握规范化的栽培管理技术,损失和代价也是惨重的。在清涧县宽洲 镇下土湾村检查时,农民对我们说:“以前猪打摆子很害怕,不知何原因,老师讲课后才知道如何解决和避免,学的知识真是太有用了。”
  (二)培训与标准化生产相结合,提升了产品品牌化。眉县果业局针对去年一些农民因缺乏冷藏技术,把握不准果品采摘和入库时间造成果品软烂的问题,举办了一期“农村经济管理——猕猴桃冷库贮藏技术”培训班,电视台将专家讲课的直观教学过程制作成光盘。参加培训的学员每人1张。还给学员提供市场销售信息,印发冷库业主通信录500多份,让300多名客商与学员直接联系,互通信息。经过培训,解决了农民创品牌难、销售难的问题,为贮藏户挽回经济损失60余万元。
  (三)培训与致富相结合,增加农民收入。麟游县常羊乡紫石崖村舒增明,通过培训,养猪水平明显提高,养猪规模由培训前的68头增加到后来的167头,实现纯收入20520元。通过培训,2009年全市共推广优质果蔬、畜禽饲养、民间工艺制作等技术50多项,节本增效3000多万元。
  
  四、农民培训工作的问题及应对
  
  1.培训资料不够完善,影响培训的真实性。教学计划不具体,教学管理方面的资料不齐全。在培训过程中,应按资料目录规定的内容逐步收集整理。
  2.培训台账和培训卡格式、内容不统一。有些培训机构的台账无学员资料和签名,无身份证号码,只是签到、考勤或培训记录。培训卡的内容也过于简单,对培训管理起不到应有的作用。建议每个项目实施时,台账、学员花名册,培训卡可设置为更简单的统一格式。贴照片可改为用彩色打印机直接印在表上。一些资料副页还可印广告。
  3.培训时间短,没有按教学计划规定的课时培训。一些培训单位每期班培训时间太短。仅培训4次左右。在电话回访时。还有电话号码和培训时间不真实的情况。在办班期间,培训监管部门对培训的次数、课时、人数、效果可进行不定期的抽查,监督其按规定的课时培训,达到预期目的。
  4.培训记录内容单一。有些机构没有培训记录,其它资料又过于简单,反映不出办班的情况。有些是突击补写,失去记录的作用。要保留好项目实施过程的活动会议记录和办班记录,两本记录是培训的原始真实写照,
  5.学员签到和考勤薄不统一。签到册更易于记录参加学习情况,
  6.没有考试试卷和成绩登记册,考试是对学员学习的总结。不能省略。还应发结业证。这对学员就业创业是有用的。
  7.培训影像资料太少。应把办班期间的一些活动、现场真实记录下来。
  8.资料装订太乱,按村、按乡、按专业五花八门、不统一。所有资料应全部按村(班)盒(袋)装存。
  以上问题,在以后的农民培训工作中应不断改进和完善,真正把项目落到实处,培养以适应城镇化、工业化需要的产业工人为重点的新型农民。
其他文献
我国许多地方藕塘资源丰富,利用藕塘饲养小龙虾。可以充分利用藕塘的水体、土地、肥力、溶氧、光照和生物资源等自然条件,将种植业与养殖业相结合,实现藕、虾双丰收,提高经济效益。    一 藕塘条件    要求藕塘水源充足、水质良好、无工业和生活污染。水质应符合GBll607-89《渔业水质标准》和NY5051-2001《无公害淡水养殖用水水质》。藕塘排灌方便,保水性能好。塘底平坦,淤泥层深厚,富含有机质
加强媒体资源建设,是在新时期提高内蒙古全区农牧民的科技文化素质,切实解决贫困地区小康社会建设和新农村、新牧区建设的有效智力支持。媒体资源建设是发展现代远程教育的基础。现代远程教育是随着现代信息技术发展而产生的一种新型教育方式,这种新型教育方式的优势是:实现了教育在空间上的拓展,给学习者就近学习提供便利;突破了教育在时间上的限制,给学习者自主安排学习提供了机会;提高了教育的社会效益,使受教育的对象扩
做农民与企业的“红娘”  海 洋    我是一个农产品经纪人,在农民和企业间做“红娘”,不仅帮助菜农朋友卖蔬菜,也为企业找货源。在农产品销路上,我想借互动平台谈谈自身经历。  前年,我种了2亩西红柿,由于当地西红柿种多了,价格很低,满棚的西红柿没有让我赚到钱。我就一直想,怎么能把菜卖个好价钱呢?在我迷茫的时候,村里大喇叭广播了一条消息,说要举办农产品经纪人培训班。我就试着报了名。在培训中,我知道了
化学除草对蔬菜品质有一定的破坏作用,甚至导致蔬菜达不到无公害的标准。现介绍几种无公害蔬菜生产中的除草方法。  1.种植绿肥除草在蔬菜作物轮作茬口中,当菜地空闲时,可种植一茬绿肥,以防杂草丛生,在适当的时候将绿肥翻入土中作肥料。绿肥的种类可因时因地选择适宜的品种,一般夏季种植田菁、太阳麻,冬季种植满园花、豌豆、苜蓿、紫云英、燕麦、大麦、小麦等。种植绿肥还可以改良土壤,防止连作造成的病害蔓延。  2.
在城墙上。泰山行宫。慈禧曾留宿过。  鸡鸣驿是一个近千年的古驿站,位于河北省怀来县鸡鸣驿乡鸡鸣驿村,距离北京市和张家口市各100公里,历经元明清三朝盛而不衰,如今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鸡鸣驿因背靠气势雄伟的鸡鸣山而得名,它始建于元代,1219年成吉思汗率兵西征,并随之开辟驿路,设置“站赤”,即驿站;到明永乐十八年(1420年)鸡鸣驿被扩建为进出京师的第一大站;清康熙年间,设驿臣主管驿站事务。鸡鸣
那天一上公交车,车门处就有人准备下车,让我坐在了她的那个座位上。我喜出望外。我早已习惯了站车,上车就有座,似乎还是第一次。  可是,我一坐下就感觉并不是很舒服。这是车上最前边的侧向座位,座椅固定在车轮的护板上,位置较高,而且没有地方可以作扶手。我个子矮,坐在椅子上,脚不着地,手没处扶,整个人就像是悬空的,很难保持重心的稳定。要保证身体的平衡,精神就要高度紧张。  我暗想,有座总比无座好,坐着总比站
今年七月的一天,湖南省宁远县金银花农民专业合作社门前,社员们非常高兴地前来交售金银花(如图)。  宁远县采取“专业合作社 基地 农户”的模式发展社员260户,严格按照无公害生产规程种植金银花1万余亩。实现了“统一供应良种、统一管理技术、统一烘烤加工、统一订单销售”的生产经营模式,让花农轻松种花增收致富。相比去年。今年的金银花产量、品质均进一步得到提高。收购单价较去年提高10%。相比金银花种植之前,
在我国,中草药用于鱼病防治有着悠久的历史。因其具有天然、多功能、无毒副残留、无抗药性、双向调节、促进免疫等诸多优点,可以解决鱼病防治中因使用化学药物、抗生素等而引发的抗药性等问题,做到了生态、健康、高效,因而越来越受到青睐。  中草药在鱼病防治方面有以下好处,  (1)杀菌抗病毒驱虫。如大黄、黄连、大青叶等能够抑菌:板蓝根、野菊等有抗病毒的能力:苦楝皮、马鞭草、白头翁等能杀虫。试验表明,从患细菌性
1.干奶期(干奶-产前15天)  进入妊娠后期,一般在产犊前60天停止挤奶,这段时间称为干奶期。  饲养干奶期奶牛的饲养根据具体状况而定,对于营养状况较差的高产母牛应提高营养水平,从而达到中上等膘情。日粮应以粗饲料为主,日粮干物质进食占体重的2%~2.5%,每公斤干物质应含奶牛能量单位(NND)1.75,粗蛋白水平12%~13%,精、粗料比30︰70,精饲料每头每天2.5~3公斤。  管理停奶前1
二十年前,提起内蒙古赤峰市喀喇沁旗小牛群镇的南台子村,人人都知道那是一个扶不起来的贫困村,人均年收入几百元,粮食无法满足温饱。在海拔800多米的高山上,4000多亩黄土坡是全村1800口人赖以生存的耕地,“春种一粒粟,秋收一把米;地里不体气,全村吃皇粮(救济粮)”,当年南台子村艰难的农业现状,总是让人感到一阵阵的心酸。  1985年,贾显杰中学毕业后回到了落后的村庄,面对荒芜的大山,他高考落选的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