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教材分析
《江苏省义务教育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修订稿)》中指出:了解图像基本常识,初步尝试使用一种专门的图像处理工具修改、调整图像或实现简单的艺术效果,运用技术辅助创新设计、个性化表达。本节课教学内容是江苏凤凰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的《初中信息技术》七年级第六章第二节“图片的处理”的补充内容。对于图片处理的学习,学生始终有意犹未尽的感觉,基于这样的要求,我安排了此节课。
学情分析
图片的处理一直是学生最感兴趣的内容之一。在教授本单元前,对于Photoshop软件,学生了解了界面、图层的相关知识,掌握了最基本的图层操作方法,并能利用选择工具进行抠图。七年级的学生开始从具体的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他们思维活跃,活泼好动,充满好奇心,也具备了一定的审美能力,但学习上缺乏自觉性,容易产生厌学情绪。所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从学生的兴趣入手,注意创设有效的教学情境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尽可能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喜悦。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了解图层蒙版的概念,理解黑、白和灰色在图层蒙版中所起的作用;掌握编辑图层蒙版的基本方法;学会使用蒙版合成图片,实现挡不住的风景效果。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讲解、探究、示例说明等多种手段,理解和掌握蒙版的相关知识与操作;通过创意图片制作,缩短知识与应用的距离,体现“学以致用”的理念。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创意图片的制作,感受技术的力量,激发学习Photoshop的兴趣;初步培养审美情感,以及感受美、发现美、创造美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重点:图层蒙版概念,理解黑、白和灰色在图层蒙版中所起的作用;利用蒙版实现挡不住的风景效果。
难点:合理使用技术达成需要的图片处理效果。
教学过程
1.创设情境,引入课题
(1)图片欣赏,激发兴趣
师:有一种作品可以观赏,还可以触摸,甚至……欢迎你融入作品,拍出各种趣味搞笑的创意照……这就是3D奇幻艺术。展示图片(如图1)。
教师请学生谈一谈看后的感受。
生:图片生动,有立体感。
师:为什么?
生:因为有一部分图片在边框外。
师:今天我们便来学习“挡不住的风景——制作创意图片”。
设计意图:教师展示生动的图片,诱发思维,学生探究新知的心情油然而生,他们将带着强烈的好奇心和浓厚的学习兴趣,积极主动地开始新课的学习,为完成教学目标奠定了良好基础。
(2)作品比对,引出蒙版
师:将图2中的两幅作品进行对比,作品二需要做怎样的调整?如何实现呢?
生:去除作品二相框上及相框外的图像,但仍需保留下侧的叶片和右上的翅膀。可用选择工具选中多余部分后删除或者用橡皮工具擦除多余部分。
教师根据学生回答演示:用矩形选框选中相框内的区域,用磁性套索加入相框外的叶片和翅膀部分,接着反向选择后删除或用橡皮擦除。
师:这样的操作方法有没有破坏蝴蝶图层?
生:有。
师:借助蒙版,我们可在不破坏图层图片的情况下实现作品一的效果。今天让我们走进图层蒙版。(板书将课题“挡不住的风景——图层蒙版制作创意图片”补充完整)
设计意图:“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立体感十足的创意图片在吸引学生眼球的同时,瞬间点燃了他们探求新知的热情。这时提出课题有一种水到渠成的效果。
2.分析原理,建构知识
(1)尝试练习,感受蒙版
图层蒙版是一种遮盖工具,主要用于控制图层中各个区域的显示程度,它可以分离图像的局部区域,把不需要处理的图像区域屏蔽起来。
教师展现一张蒙版合成的图片(如图3),要求学生分析:图像合成过程中在图层蒙版显示的有哪些颜色?蒙版中为黑色的地方在图片上显示状况如何?蒙版中为白色或灰色的地方在图片上显示状况又将如何?
(2)知识梳理,归纳总结
“图层蒙版”是Photoshop里的一项方便实用的功能,可以将不同灰度色值转化为不同的透明度,并作用到它所在的图层,使图层不同部位透明度产生相应的变化。所有操作均在蒙版中进行,不会影响图层中的图像。黑色为完全透明,白色为完全不透明,而从黑色到白色过渡的“灰色地带”能使当前图层图像呈现半透明效果。
注意:蒙版上只能加上黑色、白色和不同程度的灰色,不能加入彩色。
蒙版的优势:修改方便,可以调整画笔的颜色使图层透明或显示,不会因为使用橡皮擦或剪切删除而造成不可逆的遗憾。
设计意图:建构主义理论认为,知识不是靠教师传授得到的,而是学习者在一定社会文化背景的情境下,借助他人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获得的。在这一环节,教师将学习的主动权交还给学生,让他们通过自主探究,初步感受蒙版的作用。在学生有认知的基础上,顺势引导共同归纳的结论才是真正有生命力的知识。
3.例题制作,运用内化
(1)基础例题,简单运用
师:如何利用蒙版将作品二打造成作品一的效果呢?
教师根据学生回答,出示图4。
教师演示并说明:在蝴蝶图层,我们选中需要的区域,再添加蒙版。在图层蒙版上,选中的区域会自动填上白色,未选中的区域自动填上黑色。黑色部分被遮蔽,白色部分依然可见(效果如上页图2作品一)。
(2)进阶例题,技能综合
教师打开以下综合示例,并简单说明操作步骤(如图5)。
设计意图:学生虽然了解了蒙版的作用和蒙版抠图的原理,但如何应用仍需要具体实例的支撑。半成品加工策略,既节省了时间,又突出了重点。小能手上台演示,让他们及时感受到成功的喜悦,也对其他同学有一定的激励和鞭策作用。后续的进阶练习,及时帮助学生巩固内化新知。
《江苏省义务教育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修订稿)》中指出:了解图像基本常识,初步尝试使用一种专门的图像处理工具修改、调整图像或实现简单的艺术效果,运用技术辅助创新设计、个性化表达。本节课教学内容是江苏凤凰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的《初中信息技术》七年级第六章第二节“图片的处理”的补充内容。对于图片处理的学习,学生始终有意犹未尽的感觉,基于这样的要求,我安排了此节课。
学情分析
图片的处理一直是学生最感兴趣的内容之一。在教授本单元前,对于Photoshop软件,学生了解了界面、图层的相关知识,掌握了最基本的图层操作方法,并能利用选择工具进行抠图。七年级的学生开始从具体的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他们思维活跃,活泼好动,充满好奇心,也具备了一定的审美能力,但学习上缺乏自觉性,容易产生厌学情绪。所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从学生的兴趣入手,注意创设有效的教学情境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尽可能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喜悦。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了解图层蒙版的概念,理解黑、白和灰色在图层蒙版中所起的作用;掌握编辑图层蒙版的基本方法;学会使用蒙版合成图片,实现挡不住的风景效果。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讲解、探究、示例说明等多种手段,理解和掌握蒙版的相关知识与操作;通过创意图片制作,缩短知识与应用的距离,体现“学以致用”的理念。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创意图片的制作,感受技术的力量,激发学习Photoshop的兴趣;初步培养审美情感,以及感受美、发现美、创造美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重点:图层蒙版概念,理解黑、白和灰色在图层蒙版中所起的作用;利用蒙版实现挡不住的风景效果。
难点:合理使用技术达成需要的图片处理效果。
教学过程
1.创设情境,引入课题
(1)图片欣赏,激发兴趣
师:有一种作品可以观赏,还可以触摸,甚至……欢迎你融入作品,拍出各种趣味搞笑的创意照……这就是3D奇幻艺术。展示图片(如图1)。
教师请学生谈一谈看后的感受。
生:图片生动,有立体感。
师:为什么?
生:因为有一部分图片在边框外。
师:今天我们便来学习“挡不住的风景——制作创意图片”。
设计意图:教师展示生动的图片,诱发思维,学生探究新知的心情油然而生,他们将带着强烈的好奇心和浓厚的学习兴趣,积极主动地开始新课的学习,为完成教学目标奠定了良好基础。
(2)作品比对,引出蒙版
师:将图2中的两幅作品进行对比,作品二需要做怎样的调整?如何实现呢?
生:去除作品二相框上及相框外的图像,但仍需保留下侧的叶片和右上的翅膀。可用选择工具选中多余部分后删除或者用橡皮工具擦除多余部分。
教师根据学生回答演示:用矩形选框选中相框内的区域,用磁性套索加入相框外的叶片和翅膀部分,接着反向选择后删除或用橡皮擦除。
师:这样的操作方法有没有破坏蝴蝶图层?
生:有。
师:借助蒙版,我们可在不破坏图层图片的情况下实现作品一的效果。今天让我们走进图层蒙版。(板书将课题“挡不住的风景——图层蒙版制作创意图片”补充完整)
设计意图:“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立体感十足的创意图片在吸引学生眼球的同时,瞬间点燃了他们探求新知的热情。这时提出课题有一种水到渠成的效果。
2.分析原理,建构知识
(1)尝试练习,感受蒙版
图层蒙版是一种遮盖工具,主要用于控制图层中各个区域的显示程度,它可以分离图像的局部区域,把不需要处理的图像区域屏蔽起来。
教师展现一张蒙版合成的图片(如图3),要求学生分析:图像合成过程中在图层蒙版显示的有哪些颜色?蒙版中为黑色的地方在图片上显示状况如何?蒙版中为白色或灰色的地方在图片上显示状况又将如何?
(2)知识梳理,归纳总结
“图层蒙版”是Photoshop里的一项方便实用的功能,可以将不同灰度色值转化为不同的透明度,并作用到它所在的图层,使图层不同部位透明度产生相应的变化。所有操作均在蒙版中进行,不会影响图层中的图像。黑色为完全透明,白色为完全不透明,而从黑色到白色过渡的“灰色地带”能使当前图层图像呈现半透明效果。
注意:蒙版上只能加上黑色、白色和不同程度的灰色,不能加入彩色。
蒙版的优势:修改方便,可以调整画笔的颜色使图层透明或显示,不会因为使用橡皮擦或剪切删除而造成不可逆的遗憾。
设计意图:建构主义理论认为,知识不是靠教师传授得到的,而是学习者在一定社会文化背景的情境下,借助他人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获得的。在这一环节,教师将学习的主动权交还给学生,让他们通过自主探究,初步感受蒙版的作用。在学生有认知的基础上,顺势引导共同归纳的结论才是真正有生命力的知识。
3.例题制作,运用内化
(1)基础例题,简单运用
师:如何利用蒙版将作品二打造成作品一的效果呢?
教师根据学生回答,出示图4。
教师演示并说明:在蝴蝶图层,我们选中需要的区域,再添加蒙版。在图层蒙版上,选中的区域会自动填上白色,未选中的区域自动填上黑色。黑色部分被遮蔽,白色部分依然可见(效果如上页图2作品一)。
(2)进阶例题,技能综合
教师打开以下综合示例,并简单说明操作步骤(如图5)。
设计意图:学生虽然了解了蒙版的作用和蒙版抠图的原理,但如何应用仍需要具体实例的支撑。半成品加工策略,既节省了时间,又突出了重点。小能手上台演示,让他们及时感受到成功的喜悦,也对其他同学有一定的激励和鞭策作用。后续的进阶练习,及时帮助学生巩固内化新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