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医治疗心衰为何主用四种药

来源 :中华养生保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aoqingsh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美国心脏学院和美国心脏协会联合推出的2009年版《成人慢性心力衰竭诊断与治疗指南》里,推荐了四种心衰的基本治疗药物,它们分别是利尿剂、ACEI(或ARB)、β受体阻滞剂和强心药,这四种药物每天都被全世界无数心衰患者服用。
  为什么西医治疗心衰主要使用这四种药物呢?这要从人们对心衰发病机制认识的进展说起。一个世纪以来,人们对心衰的认识大致经历了心肾学说、血流动力学学说、神经激素学说到现代的心室重构学说四个阶段。每一种新学说的提出,都为心衰的药物治疗提出更高的要求,也促使着人们不断寻求疗效更好、更全面的心衰治疗药物。
  ◆ 心肾学说
  —强心和利尿
  心肾学说形成于上世纪40~60年代,可以说是人们对心力衰竭发病机理的最早的认识。由于观察到心衰患者的两大典型症状:乏力和水肿,医生们认为这一方面表明心脏收缩功能减弱,博出量降低,不能满足机体需求;另一方面表明肾脏的排尿功能也受到了影响,这就需要同时进行强心和利尿治疗。心肾学说的建立,使以洋地黄为代表的强心药和以双氢克尿噻为主的利尿剂,广泛运用于心衰的临床治疗。
  ◆ 血流动力学说
  —扩张血管
  上世纪60~80年代,人们逐渐认识到单纯运用强心药和利尿剂治疗心衰的效果并不令人满意,尽管水肿消失了,但呼吸困难和四肢乏力等症状没有得到太多改善。于是医生们开始研究血液流动对心衰的影响,认为心衰是心脏收缩功能减弱和外周血管过度收缩的共同后果,并以此确立了心衰的血流动力学说。在血流动力学说的指导下,扩血管药物被正式列入心衰患者的用药处方中。
  ◆ 神经激素学说
  —调节神经激素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上世纪80~90年代的医学界认识到了心衰患者体内神经激素的异常变化,神经激素学说由此异军突起。这一学说认为,心衰是神经激素功能紊乱的后果,传统治疗药物只能改善乏力、水肿等症状,却无法扭转紊乱的神经激素,无益于降低心衰患者的死亡风险。在该学说的指导下,可调节神经激素的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广泛用于临床。
  ◆ 心室重构学说
  —抑制心室重构
  1990年代中期以后,随着免疫组化及分子生物技术的运用,医学界对心衰的认识深入到前所未有的领域,证实了心衰发生发展的基本机制是心室重构,即心肌重量、心室容量的增加和心室形状的改变,抑制心室重构对发展和改善心脏功能都具有重要的价值。心室重构学说的确立,证实了具抑制心室重构作用的药物(如β受体阻滞剂)对心衰患者及心衰高风险人群的益处。
  临床常见的四种
  心衰治疗药物
  ◇ 强心药
  临床常用的比如地高辛,属于洋地黄类药物,这种药物可以增强心脏舒张收缩力量,用于治疗心衰已有200余年的历史,可以明显增加心排血量,提高运动耐量,改善各种心衰症状,但非常容易引起中毒,出现心律失常、恶心、呕吐等,近年来提倡小剂量使用。强心药的应用一定严格遵照医嘱。
  ◇ 利尿剂
  利尿剂是慢性心衰治疗中最常用的药物,常用的利尿剂有速尿、螺内酯、双氢克尿噻等,它可以减轻心脏的负担,缓解瘀血症状,减轻水肿。但利尿剂很容易导致人体电解质紊乱,引起严重心律失常和心脏骤停等。
  ◇ ACEI(或ARB)
  ACEI也就是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临床常用的有卡托普利、苯那普利等。在早先慢性心衰治疗中,人们认为ACEI只会扩张血管,改善心衰患者的血液循环状况,减轻瘀血症状,但最新研究发现,它对神经内分泌系统过度激活也有改善作用,副作用是引起低血压、干咳等。ARB是血管紧张素II受体拮抗剂,临床常用的有氯沙坦、缬沙坦等,对心衰患者也可以产生扩张血管、利尿等治疗作用,但整体效果并不优于ACEI,目前多用于那些对ACEI不耐受的心衰患者。
  ◇ β受体阻滞剂
  β受体阻滞剂临床常用的有美托洛尔、索他洛尔等,许多研究证明β受体阻滞剂能够对抗神经内分泌系统过度激活,改善心室重构,近年来成为心衰的主要治疗药物,但在使用时要注意它的心律失常副作用,支气管哮喘者禁用或慎用。
其他文献
期刊
心脏是我们人体内最重要的器官之一,心脏的健康关系着人体健康的方方面面,所以关注自己的心脏、了解自己的心脏功能是一件十分必要的事情,尤其是心脏病人,如果能了解自己的心脏功能就可以及早防治,远离心衰所带来的痛苦。  心脏功能可简单自测  由于心脏功能受损会对人体的运动能力有不同程度的影响,所以通过检测自己的运动能力,就可以大概判断自己心脏的功能状况。根据患者运动能力的强弱,美国纽约心脏病学会提出了一项
期刊
各种心血管疾病发展到最严重的阶段,就出现了心衰。心衰的各种症状不仅让患者痛苦不堪,更给生命带来严重的威胁,但是现实生活中,很多心脏病人对心衰并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当出现明显症状就诊时,往往病情已经很严重,贻误了最佳的治疗时机。  讲述:  重视不够并发左心衰  街坊刘大爷就是一个“反面”例子,他今年65岁,患高血压十年了,前阵子出现了心慌气短、咳嗽、下肢水肿等症状,平时总感觉疲乏无力,爬楼梯或者进
期刊
晓蓉的妈妈是位慢性心衰患者,得该病一年多了,经常需要住院治疗。在住院诊治的过程中,晓蓉多次听到医生说起心室重构一词,不明白这个词是什么意思,更对心室居然可以“重构”充满了疑问。为此,她咨询了妈妈的主治医生。  医生说要想知道什么是心室重构,首先要认识我们的心脏。我们的心脏可以说是人体生命的发动机,通过它的收缩和舒张,为全身的血液循环流动提供动力,血液的循环流动为全身带去氧气及各种营养物质,人体的各
我们的心脏就像一个“泵”,通过它的反复收缩和舒张推动血液流向全身以维持正常的生命活动。心脏“泵”血的频率会根据我们人体的状态不同而各异,比如说静止和运动时就有很大差别,运动时心脏会加快跳动,增快富含氧气的动脉血的输出以适应身体在运动状态下的需要。心脏之所以能实现这一变化,我们体内的神经内分泌系统发挥了重要作用。  心衰后神经内分泌会过度激活  神经内分泌系统在调控心脏的“泵”血频率方面扮演着重要的
期刊
目的比较经腹腔注射锰剂和经鼓室注射锰剂两种锰增强磁共振成像(MEMRI)方法对猫听觉中枢强化效果的显示情况,探讨最佳的锰增强磁共振成像方法。方法将27只正常听力的成年家猫随机分为经腹腔注射锰剂组、经左侧鼓室注射锰剂组和经左侧鼓室注射钆剂对照组。三组猫注射锰剂或钆剂后,给予24 h 80 dB白噪声刺激并进行7.0 T磁共振扫描。测量并比较三组受试猫蜗神经核、斜方体背侧核、下丘核以及颞叶初级听皮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