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偏激独断成为强音

来源 :上海采风月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anggh2006036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南方周末刊文说,当年梁启超执言论界牛耳之日,曾以“极端之议论”为倡率,“虽稍偏稍激焉而不为病”。偏激与极端一旦羼入言论以向导国民,则其“条理明晰,笔锋常带感情”的文字,既会以独具的魔力促成言论的急走远播,也会促成偏激与极端的四散弥漫,使“读的人不能不跟着他走,不能不跟着他想”。这个过程不仅养育知音,而且养育论敌,“至与梁氏政见相反之人,其初实多赖梁氏文章而启发志气”。在那个时候,偏锋易成世间的强音。而这种偏激独断的毛病,在当年的革命论家中并不算少。1912年春,戴季陶作短评于《民权报》,满纸都是杀气:“熊希龄卖国,杀!唐绍仪愚民,杀!世凯专横,杀!章炳麟阿权,杀!此四人者,中华民国国民之公敌也。欲救中华民国之亡。非杀此四人不可。”这一年。他刚刚23岁。当章太炎作《驳康有为论革命书》,被天下目为革命言论之巨擘的时候,戴季陶还在成都的新学堂里读书,是个14岁的孩子。而相隔9年,革命论家中的学生辈人已经提刀而立,向老师辈的人作怒目而视了。在他抉杀气作政争的一腔血脉贲张之中,可以看得见的却正是老师辈人传下来的偏激独断。
  在20世纪的思想史里,常常可以看到知识分子用偏激独断烧出来的火与光。他们大半各据学理,而烧出来的火与光则非常相像。
其他文献
雪是从年三十晚上开始下的。我和妻乘坐的大巴车一路慢行,回乡者一个个都在各自的城市站点下车了,等到了我们所在的县城的车站时,车上就剩我们俩了。  那时已经是凌晨时分,劳碌了一年的人们此时旦已进入梦乡,偶尔,未眠者燃放的焰火一遍遍腾空而起,灿烂的焰火与漫天的飞雪映照在一起,引发人无限的遐思,  我们下车时,偌大的车站已是空无一人。正想走着回去。只见车站广场的边上,有一个人披着雨衣,顶着大雪,俯看身子,
摘要:科技发展日新月异,并逐步运用于教育领域。教师应根据目前的教学现状,研究出一种适合的教学方法,把信息技术合理地运用到课堂教学中。信息技术教学模式作为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传统落后的教学模式,在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和质量方面起着积极的作用。本文从多媒体导入新课,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兴趣;突破教学难点,加深学生的理解,阐述了如何正确地使用多媒体进行教学,具有一定的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