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小学音乐作为艺术教育的一门重要学科,教师应当非常重视。多媒体教学对于课堂是不可少的。培养孩子的想象力、好奇心、求知欲是教师教学当中应该重视的。教师应当给予学生爱的鼓励,音乐课上歌唱与舞蹈相结合,注意德育教育,让音乐教学更加美丽。
一、运用多媒体优化音乐课堂教学
音乐是听觉的艺术,是美的展现。而音乐课堂教学就是实施美育的重要途径,对于提高全民素质,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培养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帮助学生体验美、感受美、表现美有着积极的作用。它不仅需要科学的教学方法与合理的课堂结构安排,更需要不断更新现代化的教学手段来辅助和提高教学水平。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多媒体在教学中集图文声像多形态信息为一体,使虚幻的音乐形象具体化,使复杂知识简单化,使零乱知识条理化,弥补了课堂教学不足,给音乐教学增添了无穷的魅力。
二、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音乐是一种非语义的信息,音乐艺术是抽象的艺术。它具有自由性、模糊性和不确定性。正是这种特性,可以给人在广阔的想象天地中感受、表现和创造音乐美。同时,创造是发挥学生想象力和思维潜能的音乐学习领域,是学生积累音乐创作经验和发掘创造思维能力的过程和手段,对于培养具有实践能力的创新人才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音乐又是情感性非常强的学科。教师要善于把学生的认知活动与情感活动巧妙地结合在一起,通过形象地激发培养直觉、发展创造。音乐教师在新授一首歌曲时,总要通过讲故事、放多媒体课件等方法把学生带入到一种特定的音乐情境中,再让学生静静地聆听音乐,使学生感到这首歌真好听!如:在教《愉快的梦》时,我用多媒体课件来辅助教学。学生随《愉快的梦》音乐走入教室,课件上呈现出蓝蓝的天、弯弯的月、闪闪的星。学生们一下子被吸引住了,仿佛进入了梦境。在学会歌曲后,我采用黑灯来营造一份宁静、温馨的教学氛围。让学生闭上眼睛,边听边展开想象的翅膀。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着所感所想,这些早已不是歌曲中所限定的内容了。学生在学唱这首歌时,大量地注入了自己的感受,通过丰富的想象,对歌曲有了全新的理解。
三、培养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我省教育家汪广仁说:“好奇心和求知欲是学生学习的基础。”“问”是儿童好奇心和认识需要的表现形式,“问”反映了儿童对新鲜事物的注意和探索奥秘的兴趣。“问题”是思维的起点,“怀疑”是创造性思维的始发环节,是知识之母,也是创造之母。没有提问,也就没有回答。一个好的提问比一个好的回答更有价值。如果一个人对某一个问题毫无兴趣,那他就不会有什么创新。所以,教师的责任就是要千方百计地保护和培养学生地求知欲和好奇心。
如教唱《大鹿》时,我是这样导入新课的:在美丽的大森林里,住着许多可爱的动物。它们中间发生了不少恐怖而又惊险的故事。然后,在背景画中贴上了一座房子、一支猎枪。再配上背景音乐。这时,有几个同学实在忍不住了,大喊了起来:“老师,你怎么还不讲故事呀?”这是一个很好的开头,学生有了很强的求知欲望,这节课也就成功了一半。
四、教师的爱心鼓励
心理学家研究证明:当学生的行为表现受到教师的肯定、激励和赞赏时,他们就会产生愉悦、积极主动的情绪体验,以百倍的信心投入到学习中去。在音乐教学中,要让学生人人都积极参与,并能充分发挥其主观能动作用和创新思维,需要教师用爱心鼓励他们大胆探究、大胆创新。要允许学生根据教学任务有独立的创作和实践,让每个学生的思维不受限制。对学生每一个思维的闪光点都给予充分鼓励。在活动中,我把学生分成若干组,让他们自由设计活动内容。如《我有一只小羊羔》是一首深受小朋友喜欢的儿童歌曲,歌词内容贴近学生的生活,他们对小动物天生就有一种特殊的情感。在教学中,有个小朋友说:“老师,我想把歌词内容改一改,因为我有一只可爱的小花猫。行吗?我还能画给大家看呢。”听了孩子真诚而幼稚的话语,我欣喜地笑了:“怎么不行,大家都可以画一画、改一改。”
总之,在教学中我们要以“以人为本”的现代教育理念为指导思想,关注“人”的发展,关注学生健全人格的养成,从教学观念、教学方法、师生关系等各方面逐步转变教师角色,尽快适应“新课标”,成为“新课标”的有效执行者和积极建设者。惟有这样,我们才能适应飞速发展的社会需求,我们的音乐教育也才能够真正适应素质教育的要求,肩负起培养人、塑造人的神圣使命。
(作者电话:13518593829;信箱:[email protected])
一、运用多媒体优化音乐课堂教学
音乐是听觉的艺术,是美的展现。而音乐课堂教学就是实施美育的重要途径,对于提高全民素质,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培养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帮助学生体验美、感受美、表现美有着积极的作用。它不仅需要科学的教学方法与合理的课堂结构安排,更需要不断更新现代化的教学手段来辅助和提高教学水平。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多媒体在教学中集图文声像多形态信息为一体,使虚幻的音乐形象具体化,使复杂知识简单化,使零乱知识条理化,弥补了课堂教学不足,给音乐教学增添了无穷的魅力。
二、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音乐是一种非语义的信息,音乐艺术是抽象的艺术。它具有自由性、模糊性和不确定性。正是这种特性,可以给人在广阔的想象天地中感受、表现和创造音乐美。同时,创造是发挥学生想象力和思维潜能的音乐学习领域,是学生积累音乐创作经验和发掘创造思维能力的过程和手段,对于培养具有实践能力的创新人才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音乐又是情感性非常强的学科。教师要善于把学生的认知活动与情感活动巧妙地结合在一起,通过形象地激发培养直觉、发展创造。音乐教师在新授一首歌曲时,总要通过讲故事、放多媒体课件等方法把学生带入到一种特定的音乐情境中,再让学生静静地聆听音乐,使学生感到这首歌真好听!如:在教《愉快的梦》时,我用多媒体课件来辅助教学。学生随《愉快的梦》音乐走入教室,课件上呈现出蓝蓝的天、弯弯的月、闪闪的星。学生们一下子被吸引住了,仿佛进入了梦境。在学会歌曲后,我采用黑灯来营造一份宁静、温馨的教学氛围。让学生闭上眼睛,边听边展开想象的翅膀。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着所感所想,这些早已不是歌曲中所限定的内容了。学生在学唱这首歌时,大量地注入了自己的感受,通过丰富的想象,对歌曲有了全新的理解。
三、培养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我省教育家汪广仁说:“好奇心和求知欲是学生学习的基础。”“问”是儿童好奇心和认识需要的表现形式,“问”反映了儿童对新鲜事物的注意和探索奥秘的兴趣。“问题”是思维的起点,“怀疑”是创造性思维的始发环节,是知识之母,也是创造之母。没有提问,也就没有回答。一个好的提问比一个好的回答更有价值。如果一个人对某一个问题毫无兴趣,那他就不会有什么创新。所以,教师的责任就是要千方百计地保护和培养学生地求知欲和好奇心。
如教唱《大鹿》时,我是这样导入新课的:在美丽的大森林里,住着许多可爱的动物。它们中间发生了不少恐怖而又惊险的故事。然后,在背景画中贴上了一座房子、一支猎枪。再配上背景音乐。这时,有几个同学实在忍不住了,大喊了起来:“老师,你怎么还不讲故事呀?”这是一个很好的开头,学生有了很强的求知欲望,这节课也就成功了一半。
四、教师的爱心鼓励
心理学家研究证明:当学生的行为表现受到教师的肯定、激励和赞赏时,他们就会产生愉悦、积极主动的情绪体验,以百倍的信心投入到学习中去。在音乐教学中,要让学生人人都积极参与,并能充分发挥其主观能动作用和创新思维,需要教师用爱心鼓励他们大胆探究、大胆创新。要允许学生根据教学任务有独立的创作和实践,让每个学生的思维不受限制。对学生每一个思维的闪光点都给予充分鼓励。在活动中,我把学生分成若干组,让他们自由设计活动内容。如《我有一只小羊羔》是一首深受小朋友喜欢的儿童歌曲,歌词内容贴近学生的生活,他们对小动物天生就有一种特殊的情感。在教学中,有个小朋友说:“老师,我想把歌词内容改一改,因为我有一只可爱的小花猫。行吗?我还能画给大家看呢。”听了孩子真诚而幼稚的话语,我欣喜地笑了:“怎么不行,大家都可以画一画、改一改。”
总之,在教学中我们要以“以人为本”的现代教育理念为指导思想,关注“人”的发展,关注学生健全人格的养成,从教学观念、教学方法、师生关系等各方面逐步转变教师角色,尽快适应“新课标”,成为“新课标”的有效执行者和积极建设者。惟有这样,我们才能适应飞速发展的社会需求,我们的音乐教育也才能够真正适应素质教育的要求,肩负起培养人、塑造人的神圣使命。
(作者电话:13518593829;信箱:[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