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省“小篮球”运动开展现状调查与推广策略研究

来源 :当代体育科技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27-Au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该文通过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实地调查法对吉林省“小篮球”运动开展现状与推广策略进行研究.研究发现,吉林省小篮球在赛事开展、学校与社会培训机构开展、认知状况等均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在推广过程中存在以下问题:(1)硬件设施投入不足;(2)小篮球专业人才质量和数量有待提高;(3)学校对小篮球的重视程度不够,资源使用率较低;(4)赛事规则尚未统一,报名程序有待优化;(5)体育诚信有待提高.并提出相关策略:(1)完善小篮球裁判员培养体系;(2)建立小篮球运动员等级制度,细化教练员等级体系;(3)建立行业标准,加强市场监管机制;(4)发挥制造业优势,加强小篮球硬件设施的普及力度;(5)加强学校对小篮球的重视程度.
其他文献
体育教育作为高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社会的发展中起着较为重要的作用.篮球运动是高校体育教育的“载体”,也是高校大学生最受欢迎的体育运动项目,高校体育课中篮球教学的质量直接影响着学生对该项技能的掌握程度,对学生参与篮球运动的兴趣有着重要的导向作用,因此,该文通过采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实验对比法和数据分析法对当前高校篮球教学中“比赛教学法”的运用情况进行分析,并提出高校篮球教学中比赛教学法的运用策略,为今后高校篮球课的开展提供参考.
该文运用文献资料、实验法、数理统计等方法,对重庆邮电大学42名公共体育学生进行篮球实验干预,旨在验证高校篮球体适能课程是否能够有效提高大学生的健康体适能水平.研究结果:实验组与对照组在肺活量(t=2.55,P<0.05)、50m跑(t=-2.657,P<0.05)、立定跳远(t=2.200,P<0.05)、1000m跑(t=-2.339,P<0.05)上均存在差异,说明普通高校篮球体适能训练课程对学生的健康体适能发展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作为后MOOC时代的产物,SPOC更为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利用小组协作的方式和多样化的教学手段对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团队协作等能力进行培养.基于此,该文首先对SPOC在乒乓球分组教学模式中应用的可行性进行分析,然后对基于SPOC的乒乓球分组教学模式流程进行构建,最后对基于SPOC的乒乓球分组教学模式的应用进行了研究,旨在为基于SPOC的乒乓球分组教学模式效果的提升提供一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