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高校教育信息化建设的现状问题及对策

来源 :动动画世界·教育技术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oudong196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高校教育信息化就是在高校教育領域应用现代信息技术,深入开发、广泛利用信息资源, 在高校营造一个完全开放的物理和文化氛围,建设更为丰富的教学资源,探索更为有效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为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益、培养素质合理尤其具备创新素质和信息素质的人才服务,进而实现教育现代化。因此,开展教育信息化建设是信息时代高校生存与发展的需要。
  一、高校教育信息化化的现状分析
  高校教育信息化建设的成效,既受到教学过程中各方面信息化化水平高低的影响,也受制于教育信息化化的整体推进程度,更离不开教育理念的转变,同时又与教师和学生运用信息与网络技术能力的影响。
  (1)教师信息化水平现状。教师信息化水平是教育信息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推动教育信息化建设的重要力量。我国党和政府对教师教育信息化建设工作十分重视,多次发文指出:要加强教师教育技术培训,大力提高教师运用现代教育技术的水平和教育信息化程度,推进教育现代化。
  调查结果告诉我们,高校教师对教育技术和学校的教育技术工作还不够了解,甚至于只有21.33%基本了解;使用现代教育媒体的种类单一,主要是多媒体计算机,在被调查的教师中大部分是使用PowerPoint教学,且以文字为主,效果一般;教学软件主要是教师自制和网上下载,技术、艺术方面都急需提高;教师要求学校举办教育技术培训班的呼声较高。
  从表面看,教育信息化化带来的首先是教学手段的现代化、多媒体化,实际上,深层次的变革则是教育教学观念的转变、传统教学模式的改革。据了解,大多数教师对教育信息化的理解仍然是使用多媒体进行教学、制作PPT课件、使用有关图片和音像资料、与学生进行邮件交流等。教育教学观念还没有发生深刻的变化,对教育信息化背景下高校教师对于教学过程和教学资源设计、开发、利用、管理的理论与实践知识,以及教育技术概论、学习理论、教学基本原理、教学系统设计理论等了解、掌握较少,高校教师掌握信息技术知识和应用信息技术的能力参差不齐,不同学科专业、不同年龄的人有一定差异。
  (2)高校学生信息化现状。与“教师信息化”相对应,还存在着“学生信息化”问题,它同样也包含着观念和技能两个层面。对学生来说,通过相关信息技术课程的学习,信息化技能通常能够达到其基本要求。但是,在信息化观念方面,学生同样存在着严重的问题,主要表现在:①大多数学生依然习惯于教师讲、学生听的传统教学方式,虽然学生对满堂灌的教学方式和单调的教学手段意见很多,但当教师采用互动式、启发式的教学方式时,积极参与者较少,教学效果不理想。②学生的信息化化技能虽然较高,但普遍缺乏利用信息技术手段主动进行课程学习的积极性。分析其原因,一是功课重,没有足够的精力进行主动学习;二是缺乏学习的自觉性;三是上机条件差,宿舍拥挤不堪,机房条件有限。
  (3)教学资源信息化现状。不管是从国家教育行政部门还是各个高校,对教学资源的硬件建设都非常的重视,并不断加大教学资源信息化化建设的投入,但受教育理念、资金和管理者水平等方面的制约,始终存在两大问题,一是教学资源质量不高,资源利用率低。许多教学资源库容量表面上很大,但是无法精确定位,教师在教学中利用资源库的次数很少,资源库的利用率很低;二是缺乏教学资源管理的概念,仅仅把各类教学内容上传到网络服务器,没有进行很好的分类整理,很难有机地结合实现信息交流与资源共享,并在资源建设的基础之上开发更为智能的应用。
  二、针对现状问题提出几点对策
  (1)提高教师信息化水平的对策。高校教师目前迫切需要提高信息处理技术的水平,多数教师对教育信息化的发展抱有很大的信心,有通过参加培训来提高自身的教育技术应用能力的要求,所以,通过高质量的培训,提高高校教师运用教育技术的能力是切实可行的。要注意学科的差别,文科、理科、音体美的教师对培训内容的选择上更偏重于技术层面的内容。
  (2)教学资源信息化的管理对策。高校教学资源的信息化内容繁多,学科类别多,资源媒体不同,因此科学管理好教学资源、是基本对策。教学资源信息化建设应以素材类教学资源建设、多媒体网络课程建设、教学资源的质量管理和教学资源管理系统的开发四个方面作为重点建设。其中素材类教学资源和多媒体网络课程建设是基础,是教学资源信息化化建设的重点和核心;对教学资源的质量管理主要是使教学资源与高校人才培养标准定位相适应,同时规范其筛选标准;多媒体网络课程和素材类资源的内容形式多样,各具特色,教学资源管理系统必须适应这种形式的变化,充分利用它们的特色。这些教学资源的信息化
  (3)教育信息技术资源建设。教学信息化媒体无高低贵贱之分各有特点,只要在课堂教学中能恰当使用,都可以使各种媒体发挥其最大的优势。对媒体功能的熟悉是选择媒体的前提,比如幻灯机、投影仪特点是提供静止形象的画面;多媒体计算机具有强大的信息处理功能,交互性强。仅仅了解媒体的功能和掌握其使用的技术还是不够的,还必须以现代教学理论为指导,教学媒体发挥其真正的优势。各院系教师在选用媒体时要使教学媒体发挥其真正的优势。各院系教师在选用媒体时要切实结合教学所需,恰当选择媒体,充分发挥媒体的优点。
  (4)促进教学软件资源的共享,以满足教学需要。教学软件的匮乏严重地制约着信息化教育的进程,学校应建立资源库,提供各学科教学资源,优秀课件、素材等,对国内外一些优秀教学软件应出资集体购买,以便共享。各院系也可以与能制作教学软件的院系如传媒系合作,来开发一些适合教师教学的软件,以此来促进和提高学校的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水平。
  参考文献:
  [1]王德炎.信息化社会背景下的高校教师角色转型[J].教育研究与实验,2009(8)
  [2]刘燕.浅谈高等教育信息化[J].湖北函授大学学报,2005(3)
  [3]汪琼.赵国栋. 中国高等教育信息化发展现状调查与分析[J].教育信息化,2003(7)
  [4]葛道凯.高等教育信息化的建设与应用[J].中国高等教育,2004(10)
  [5]蒋东兴,宓詠,郭清顺. 高校信息化发展现状与政策建议[J].中国教育信息化,2009(15).
  作者简介:
  朱逍荣,(1963.1— ),女,辽宁鞍山,辽东学院艺术与设计学院 副教授,大学本科学历,主要电脑美术教学。
  
其他文献
現在的中学生绝大多是独生子女,他们的身体心理发展又处于人生的特殊时期,在当今复杂的社会环境下,很容易形成许多不健康的心态。特别是中学阶段,这是一个由少年期向青年期的过渡时期,是身心发展的“危险期”。伴随着身心的快速发展、思维方式的变化、社会经验的丰富和升学竞争压力的增大,使他们容易在学习、生活和人际关系中滋生各种心理问题,萌生心理疾患。因此,加强对中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已是刻不容缓。而语文教学在心理
學生处在长知识、长身体的阶段,他们的心理品质还不成熟,一些学生由于自身、家庭的种种变化,学习压力的加重等原因,加上缺乏对自己的正确认识,导致他们产生不健康的心理。面向全体学生,让学生健康地成长,培养其优良的心理素质,促进其个性的和谐发展,健全其人格,这是社会、家长和每个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如何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呢? 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一、创设民主和谐的精神环境   校园的精神环境
随着Internet的飞速发展,人们越来越多的需要在WEB网上进行资源查询和信息检索,基于WEB环境下访问远程数据库的技术变得尤其重要起来,本文讨论了几种访问WEB远程数据库的方法
文章说明c++继承和派生机制能够层次性概括的描述和链接具有相似特征的类,体现了后代和前辈的从属关系;并通过该机制对已有类的修改和扩充,为用户提供了大量的可重用代码,从而
本论文以阿瑞吡坦为原料,经过N-磷酰化、脱苄基、成盐等步骤合成了用于肿瘤化疗过程中及化疗后产生的恶心、呕吐,以及手术后恶心、呕吐等症状的注射用新药——福沙吡坦二甲葡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