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深化教育改革推进素质教育之际,物理教育之路该如何走?如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想学,乐学。下面仅就笔者在教学中的一些感想与经历发表一下自己的见解:
一、挖掘教材内容,利用教材对学生进行爱祖国,爱科学和献身科学事业教育
物理教材中包含了许多可以对学生进行爱祖国,热爱科学和献身科学教育内容。如:牛顿的忘我工作,勤奋和悉心钻研精神;安培的刻苦学习、专心致志;欧姆的坚持不懈,勇于探索的精神;法拉第的高尚品质和致力于科学研究精神。从我国古代指南针、地动仪、火箭的发明,到现代的“两弹一星”和“神舟号”成功收回。教师应善于挖掘利用这些辉煌的科学成就,激发学生民族自豪感和为科学而学习的责任感,用知识的魅力去影响学生,提高学生学习科学知识的积极性。
二、立足课堂,准确定位,建立和谐、平等的师生关系
新课程强调探究式学习,把科学探究作为获取知识的重要手段,要求由过分强调知识的传授和传承向知识的探究过程转移,从学生被动接受知识向主动获取知识转化。这就要求每一位教师在与学生一起学习的过程中,既要结果,更要过程,发挥课程教学的效益,物理教师在教育教学中要找准自己的位置,由知识的传授者转向学生学习的参与者、促进者和指导者,要从讲台上走下来,变单纯的课堂上的“教”与“学”为师生的互教互学,彼此形成一个共同体,并在这个共同体中,起着特殊的作用,当学生在自主观察实验或讨论时,教师要积极的去观察,仔细倾听,真实感受学生的所为、所思、所想、掌握课堂情况,并对学生的学习给予指导。不断创设有利于学生思维发展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学生的学习提供良好的服务,。根据课改工作的要求,课堂教学必须体现民主教学的思想,建立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营造宽松、活跃的教学氛围,充分尊重学生的人格,把微笑带进课堂,把信任的目光投向每位学生,增加对学生的感情投入,少一些批评,多一些鼓励,教学语言要富有激情,善于诱导,使学生进入求知的境界,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从而愿学、爱学、乐学。
三、转变教学行为,改革教学方式
教师要改变过去那种“一言堂”的教学模式,在授之以“鱼”的同时,要和学生共同在“渔”的过程中体会快乐感和成功感,新教材依据新课标的内容和建议设计了多种方式的活动,如想想议议、想想做做、实验探究、科学世界等,。物理教师要认真解读新课标提出的各个教学目标,深刻领会编者在教材上设计每一项内容、每一个活动的出发点和意图,改变物理学科本位的观念,重视物理课程在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的教育功能,结合自己教学实际,创造性的进行教学。努力实现物理教学的三个转变:
1、由重视结论的教学转向重视过程的教学
重视结论的教学过程强调知识的直接作用,导致学生死记硬背、解题乱套公式,形成“高分低能”的趋势。而重视过程教学是注意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分析、概括能力的途径。要适当设计一些情境展现的问题,激发兴趣,引导学生把物理概念和具体情境进行有机结合。因此重视探究过程的教学设计,就是重视对学生通过观察、分析、猜想、抽象、实验、概括等探索性活动,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能力。
2、由重视解题训练转向重视理论联系实际
必要的解题训练是学会初步应用的基本需要,但过于强调解题训练,热衷于题海战术,则是浪费学生的时间和精力的不负责任的做法。新课程标准要求,物理教学要紧密联系实际,保持学生对大自然的好奇、亲近和热爱,培养学生乐于探索大自然的勇气,勇于探索日常用品或新器件的物理原理。物理教学不仅教会学生解题,更应重视引导学生学以致用,在提高学生物理学习和探索兴趣的同时,切实提高学生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由重视定向思维转向重视发散思维的培养
传统教学中比较注重学生定向思维的培养,而定向思维往往使学生思考问题时思路狭窄,解决问题时方法单一,不利于学生创造性的发挥,更不符合素质教育的要求。因此教学中必须由重视定向思维转向重视发散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创设民主、平等、和谐的课堂氛围;鼓励学生大胆创新、质疑问难,使学生品尝到标新立异的乐趣,从而保持终身的探索兴趣。
四、善于联系实际,注重学习的自主化,变“学会”到“会学”
我们知道,物理知识来源于生活实际和社会经验,是人类生活、生产和社会实践中获得的经验总结,所以,学生学习物理若只局限于课堂上书本的学习是不够的,必须到生活、社会实际的大课堂中去学习、应用,才能把知识学活、用活。例如:在日常生活和社会实践中存在着各种各样的问题,如日、月的东升西落,冰、水的相互转化,水电能源,光纤通信,电脑及各种家用电器等,如果学生对日常生活中的物理现象熟视无睹,或观察了,但未深入思考,那就等于脱离了“物”而学“理”,因此,作为一名学生,只有在平时生活中善于观察各种物理现象,自己多问几个“是什么”“为什么”并积极实践、探索,才能真正达到“从生活走向物理”的目的。根据新课程标准要求,学会求知是素质教育和创新教育的重要目的,只有掌握学习方法,才能实现由“学会”到“会学”,由“要我学”到“我要学”。因此,学生自主学习是其终身可持续发展的根本途径,在平时的教学中,教师应该放手让学生动手、实验、合作、探究、质疑,从而形成良好的学习心理和学习习惯,真正做到“学会学习是最大的智慧之源”。
物理新课改的目的在于引导学生主动学习,努力减轻学生的精神负担,激发学生的创新兴趣与创新精神。教师的主要责任是使用各种不同的教学手段与方法,给学生创造最佳的学习状态和积极的学习气氛,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学生主动参与意识,从而促进学生的智力发展和综合素质的提高以及创新潜能的开发。
一、挖掘教材内容,利用教材对学生进行爱祖国,爱科学和献身科学事业教育
物理教材中包含了许多可以对学生进行爱祖国,热爱科学和献身科学教育内容。如:牛顿的忘我工作,勤奋和悉心钻研精神;安培的刻苦学习、专心致志;欧姆的坚持不懈,勇于探索的精神;法拉第的高尚品质和致力于科学研究精神。从我国古代指南针、地动仪、火箭的发明,到现代的“两弹一星”和“神舟号”成功收回。教师应善于挖掘利用这些辉煌的科学成就,激发学生民族自豪感和为科学而学习的责任感,用知识的魅力去影响学生,提高学生学习科学知识的积极性。
二、立足课堂,准确定位,建立和谐、平等的师生关系
新课程强调探究式学习,把科学探究作为获取知识的重要手段,要求由过分强调知识的传授和传承向知识的探究过程转移,从学生被动接受知识向主动获取知识转化。这就要求每一位教师在与学生一起学习的过程中,既要结果,更要过程,发挥课程教学的效益,物理教师在教育教学中要找准自己的位置,由知识的传授者转向学生学习的参与者、促进者和指导者,要从讲台上走下来,变单纯的课堂上的“教”与“学”为师生的互教互学,彼此形成一个共同体,并在这个共同体中,起着特殊的作用,当学生在自主观察实验或讨论时,教师要积极的去观察,仔细倾听,真实感受学生的所为、所思、所想、掌握课堂情况,并对学生的学习给予指导。不断创设有利于学生思维发展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学生的学习提供良好的服务,。根据课改工作的要求,课堂教学必须体现民主教学的思想,建立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营造宽松、活跃的教学氛围,充分尊重学生的人格,把微笑带进课堂,把信任的目光投向每位学生,增加对学生的感情投入,少一些批评,多一些鼓励,教学语言要富有激情,善于诱导,使学生进入求知的境界,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从而愿学、爱学、乐学。
三、转变教学行为,改革教学方式
教师要改变过去那种“一言堂”的教学模式,在授之以“鱼”的同时,要和学生共同在“渔”的过程中体会快乐感和成功感,新教材依据新课标的内容和建议设计了多种方式的活动,如想想议议、想想做做、实验探究、科学世界等,。物理教师要认真解读新课标提出的各个教学目标,深刻领会编者在教材上设计每一项内容、每一个活动的出发点和意图,改变物理学科本位的观念,重视物理课程在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的教育功能,结合自己教学实际,创造性的进行教学。努力实现物理教学的三个转变:
1、由重视结论的教学转向重视过程的教学
重视结论的教学过程强调知识的直接作用,导致学生死记硬背、解题乱套公式,形成“高分低能”的趋势。而重视过程教学是注意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分析、概括能力的途径。要适当设计一些情境展现的问题,激发兴趣,引导学生把物理概念和具体情境进行有机结合。因此重视探究过程的教学设计,就是重视对学生通过观察、分析、猜想、抽象、实验、概括等探索性活动,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能力。
2、由重视解题训练转向重视理论联系实际
必要的解题训练是学会初步应用的基本需要,但过于强调解题训练,热衷于题海战术,则是浪费学生的时间和精力的不负责任的做法。新课程标准要求,物理教学要紧密联系实际,保持学生对大自然的好奇、亲近和热爱,培养学生乐于探索大自然的勇气,勇于探索日常用品或新器件的物理原理。物理教学不仅教会学生解题,更应重视引导学生学以致用,在提高学生物理学习和探索兴趣的同时,切实提高学生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由重视定向思维转向重视发散思维的培养
传统教学中比较注重学生定向思维的培养,而定向思维往往使学生思考问题时思路狭窄,解决问题时方法单一,不利于学生创造性的发挥,更不符合素质教育的要求。因此教学中必须由重视定向思维转向重视发散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创设民主、平等、和谐的课堂氛围;鼓励学生大胆创新、质疑问难,使学生品尝到标新立异的乐趣,从而保持终身的探索兴趣。
四、善于联系实际,注重学习的自主化,变“学会”到“会学”
我们知道,物理知识来源于生活实际和社会经验,是人类生活、生产和社会实践中获得的经验总结,所以,学生学习物理若只局限于课堂上书本的学习是不够的,必须到生活、社会实际的大课堂中去学习、应用,才能把知识学活、用活。例如:在日常生活和社会实践中存在着各种各样的问题,如日、月的东升西落,冰、水的相互转化,水电能源,光纤通信,电脑及各种家用电器等,如果学生对日常生活中的物理现象熟视无睹,或观察了,但未深入思考,那就等于脱离了“物”而学“理”,因此,作为一名学生,只有在平时生活中善于观察各种物理现象,自己多问几个“是什么”“为什么”并积极实践、探索,才能真正达到“从生活走向物理”的目的。根据新课程标准要求,学会求知是素质教育和创新教育的重要目的,只有掌握学习方法,才能实现由“学会”到“会学”,由“要我学”到“我要学”。因此,学生自主学习是其终身可持续发展的根本途径,在平时的教学中,教师应该放手让学生动手、实验、合作、探究、质疑,从而形成良好的学习心理和学习习惯,真正做到“学会学习是最大的智慧之源”。
物理新课改的目的在于引导学生主动学习,努力减轻学生的精神负担,激发学生的创新兴趣与创新精神。教师的主要责任是使用各种不同的教学手段与方法,给学生创造最佳的学习状态和积极的学习气氛,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学生主动参与意识,从而促进学生的智力发展和综合素质的提高以及创新潜能的开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