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物理课改的几点思考

来源 :东方青年·教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iracle_l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深化教育改革推进素质教育之际,物理教育之路该如何走?如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想学,乐学。下面仅就笔者在教学中的一些感想与经历发表一下自己的见解:
  一、挖掘教材内容,利用教材对学生进行爱祖国,爱科学和献身科学事业教育
  物理教材中包含了许多可以对学生进行爱祖国,热爱科学和献身科学教育内容。如:牛顿的忘我工作,勤奋和悉心钻研精神;安培的刻苦学习、专心致志;欧姆的坚持不懈,勇于探索的精神;法拉第的高尚品质和致力于科学研究精神。从我国古代指南针、地动仪、火箭的发明,到现代的“两弹一星”和“神舟号”成功收回。教师应善于挖掘利用这些辉煌的科学成就,激发学生民族自豪感和为科学而学习的责任感,用知识的魅力去影响学生,提高学生学习科学知识的积极性。
  二、立足课堂,准确定位,建立和谐、平等的师生关系
  新课程强调探究式学习,把科学探究作为获取知识的重要手段,要求由过分强调知识的传授和传承向知识的探究过程转移,从学生被动接受知识向主动获取知识转化。这就要求每一位教师在与学生一起学习的过程中,既要结果,更要过程,发挥课程教学的效益,物理教师在教育教学中要找准自己的位置,由知识的传授者转向学生学习的参与者、促进者和指导者,要从讲台上走下来,变单纯的课堂上的“教”与“学”为师生的互教互学,彼此形成一个共同体,并在这个共同体中,起着特殊的作用,当学生在自主观察实验或讨论时,教师要积极的去观察,仔细倾听,真实感受学生的所为、所思、所想、掌握课堂情况,并对学生的学习给予指导。不断创设有利于学生思维发展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学生的学习提供良好的服务,。根据课改工作的要求,课堂教学必须体现民主教学的思想,建立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营造宽松、活跃的教学氛围,充分尊重学生的人格,把微笑带进课堂,把信任的目光投向每位学生,增加对学生的感情投入,少一些批评,多一些鼓励,教学语言要富有激情,善于诱导,使学生进入求知的境界,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从而愿学、爱学、乐学。
  三、转变教学行为,改革教学方式
  教师要改变过去那种“一言堂”的教学模式,在授之以“鱼”的同时,要和学生共同在“渔”的过程中体会快乐感和成功感,新教材依据新课标的内容和建议设计了多种方式的活动,如想想议议、想想做做、实验探究、科学世界等,。物理教师要认真解读新课标提出的各个教学目标,深刻领会编者在教材上设计每一项内容、每一个活动的出发点和意图,改变物理学科本位的观念,重视物理课程在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的教育功能,结合自己教学实际,创造性的进行教学。努力实现物理教学的三个转变:
  1、由重视结论的教学转向重视过程的教学
  重视结论的教学过程强调知识的直接作用,导致学生死记硬背、解题乱套公式,形成“高分低能”的趋势。而重视过程教学是注意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分析、概括能力的途径。要适当设计一些情境展现的问题,激发兴趣,引导学生把物理概念和具体情境进行有机结合。因此重视探究过程的教学设计,就是重视对学生通过观察、分析、猜想、抽象、实验、概括等探索性活动,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能力。
  2、由重视解题训练转向重视理论联系实际
  必要的解题训练是学会初步应用的基本需要,但过于强调解题训练,热衷于题海战术,则是浪费学生的时间和精力的不负责任的做法。新课程标准要求,物理教学要紧密联系实际,保持学生对大自然的好奇、亲近和热爱,培养学生乐于探索大自然的勇气,勇于探索日常用品或新器件的物理原理。物理教学不仅教会学生解题,更应重视引导学生学以致用,在提高学生物理学习和探索兴趣的同时,切实提高学生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由重视定向思维转向重视发散思维的培养
  传统教学中比较注重学生定向思维的培养,而定向思维往往使学生思考问题时思路狭窄,解决问题时方法单一,不利于学生创造性的发挥,更不符合素质教育的要求。因此教学中必须由重视定向思维转向重视发散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创设民主、平等、和谐的课堂氛围;鼓励学生大胆创新、质疑问难,使学生品尝到标新立异的乐趣,从而保持终身的探索兴趣。
  四、善于联系实际,注重学习的自主化,变“学会”到“会学”
  我们知道,物理知识来源于生活实际和社会经验,是人类生活、生产和社会实践中获得的经验总结,所以,学生学习物理若只局限于课堂上书本的学习是不够的,必须到生活、社会实际的大课堂中去学习、应用,才能把知识学活、用活。例如:在日常生活和社会实践中存在着各种各样的问题,如日、月的东升西落,冰、水的相互转化,水电能源,光纤通信,电脑及各种家用电器等,如果学生对日常生活中的物理现象熟视无睹,或观察了,但未深入思考,那就等于脱离了“物”而学“理”,因此,作为一名学生,只有在平时生活中善于观察各种物理现象,自己多问几个“是什么”“为什么”并积极实践、探索,才能真正达到“从生活走向物理”的目的。根据新课程标准要求,学会求知是素质教育和创新教育的重要目的,只有掌握学习方法,才能实现由“学会”到“会学”,由“要我学”到“我要学”。因此,学生自主学习是其终身可持续发展的根本途径,在平时的教学中,教师应该放手让学生动手、实验、合作、探究、质疑,从而形成良好的学习心理和学习习惯,真正做到“学会学习是最大的智慧之源”。
  物理新课改的目的在于引导学生主动学习,努力减轻学生的精神负担,激发学生的创新兴趣与创新精神。教师的主要责任是使用各种不同的教学手段与方法,给学生创造最佳的学习状态和积极的学习气氛,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学生主动参与意识,从而促进学生的智力发展和综合素质的提高以及创新潜能的开发。
其他文献
摘要:物理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实验不仅作为一种物理方法,而且作为物理思想,在物理教学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实验教学在物理学科中有不可忽视的作用,如何搞好实验教学,是大多数物理教师研究的课题。在实际的教学工作中,以我校学生情况分析,我认为乡镇中学搞实验教学应有所不同,应因材施教,因地制宜。  关键词:实验教学 实验 教学方法  我校是一所乡镇中学,拥有自己的硬件设施,但由于具体情况不
  《伤寒论》是我国第一部理法方药完备的临床经典著作,以外感热病为主要研究对象,张仲景继承了中医学早期著作中发热相关理论,结合自己临床实践经验,理、法、方、药、煎、服、
《数学课程标准》提出: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这些内容要有利于学生主动地进行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等数学活动。从某种角度上看,学习数学的过程就是引导学生运用数学知识去验证原理的正确性,并在此基础上进行相应的数学问题的探究,以实现思维的拓展,因此解决问题是初中数学教学所必须面对的问题,是教学的核心内容。如何在轻负高质中引导学生进行数学学习,让学生在问题的解
期刊
丽江市是云南省一个民族特色较为浓郁的地区,有11个世居少数民族。在这一个多民族居住的地区,少数民族人口有70.687万人,占总人口56.79%,其中以纳西族为主,占了总人口的19.33%,而且这
目的:探讨基于中医体质辨识的特色健康教育对糖尿病患者代谢控制的作用,探讨其可行性和有效性,获取干预体质增进糖尿病患者改善代谢指标的证据,为糖尿病健康管理提供客观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