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握美育新精神,探索美育新策略

来源 :中国德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iuxue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国、办好人民满意教育的新征程中,党中央就教育改革发展提出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观点,为我们新时代教育事业发展指明了方向。把握好中央的教育精神、落实好国家的教育政策,是推进教育进一步改革发展的关键。《中国德育》特开设专栏,解读教育的“顶层设计”,探讨教育的“奋进之笔”,以期为教育改革发展助力。
  摘 要
  新时代的学校美育不仅是德育、智育、体育、劳动教育的手段,还在整个立德树人的教育体系中具有独立的地位和作用。新时代学校的美育目标统一于教育根本目标,且不断发展与完善。美育既贯穿德育、智育、体育、劳动教育之中,又具有独立性,以美启真、以美储善、以美激劳、以美修身。在实践中,必须坚持改革与创新,确立新时代学校美育新理念与新格局;深化教学改革,逐步完善新时代学校美育新模式;强化实践体验,探索新时代学校美育实践活动新路径。
  关键词
  学校美育;立德树人;美育模式
  作者简介
  陈理宣,内江师范学院教育科学学院,教授;尹达,安徽师范大学文学院,副教授
  2020年10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美育工作的意见》,明确提出“到2035年基本形成全覆盖、多样化、高质量的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化学校美育体系”目标。在具体实施中,学校需要切实把握新时代学校美育的定位之“新”、目标之“新”,积极探索新时代学校美育的新策略。
  一、新时代学校美育的定位之“新”
  学校美育的定位经历了一个探索与发展的过程。近代以来,蔡元培继承我国古代教育历来重视“乐”的教育传统,首倡“以美感教育完成其道德”的思想,为近代美育思想以及对美育的德育功能认识和实施确立了基本方向。1949年之后,我国教育的主要任务是为社会主义建设培养“德才兼备”“又红又专”的人才,美育虽然没有被纳入教育方针,但在阐述学校培养目标时都“规定了美育是全面发展教育中的一部分,而且还确立了各级各类学校美育的目标与任务”[1]。直到1993年2月《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颁布,我国才第一次在国家颁布的政策文件中以专条(第35条)的形式论述了美育在学校教育中的重要作用。1999年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发的《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进一步指出,“必须把德育、智育、体育、美育等有机地统一在教育活动的各个环节中”“使诸方面教育相互渗透、协调发展,促进学生的全面和健康成长”。至此,德、智、体、美、劳“五育并举”的雏形基本形成。
  新时代学校美育定位于立德树人之教育根本任务。2018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的讲话中强调“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2020年3月,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布的《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要求“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的教育体系”,强调劳动教育与德育、智育、体育、美育相融合。2020年10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颁布的《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体育工作的意见》和《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学校美育工作的意见》,与之前相关文件精神融为一体,共同构建了新时代立德树人的完整教育体系。
  新时代的学校美育不仅是德育、智育、体育、劳动教育的手段,还在整个立德树人的教育体系中具有独立的地位和作用。2020年10月,中国共产党第十九届中央委员会第五次全体会议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强调教育要“聚民心”“育新人”,要“满足人民文化需求和增强人民精神力量相统一”。美好的生活没有精神和心灵的发展,是不可能实现的。美育作为纯洁道德、丰富精神的重要源泉,具有陶冶情操、温润心灵、激发创新创造活力的作用。《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美育工作的意见》专门论述了美育的本质及育人功能、地位和作用,强调审美教育既是“情操教育、心灵教育”,又是“丰富想象力和培养创新意识的教育”,因为美育对培养全面发展的人起着“培元”和“完善人格”的整合性作用。显然,美育与其他诸育一起发挥着立德树人的本体作用。
  二、新时代学校美育的目标之“新”
  新时代学校的美育目标统一于教育根本目标。新时代学校教育的根本目标是“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这个目标的确立标志着对“培养什么人”和“怎么培养人”内涵的全面丰富和深化。当实现教育方针的内容指向的是德、智、体的时候,美育是包含在德育、智育和体育之中并为其服务的;当实现教育方针的内容指向德、智、体、美的时候,劳动教育是作为教育途径为其服务的;只有当实现教育方针的内容指向德、智、体、美、劳的时候,作为教育的五个方面才真正融合为一个整体,分别从不同方面相互配合,各自发挥其优势和特长立德树人。
  新时代学校美育目标不断发展与完善。按照《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学校美育工作的意见》的部署,新时代学校美育第一步的目标是到2022年“学校美育取得突破性进展”,包括美育课程、教育教学改革、资源配置、评价体系、管理机制、育人成果以及学生审美和人文素养等方面取得显著性的成效。第二步的目标是到2035年“基本形成全覆盖、多样化、高质量的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化学校美育体系”。“全覆盖”是指美育应该在全社会、全学段、全体个人中开展,而不仅仅局限在学校内、城市中、青少年阶段、艺术领域等,也就是说,每个人、在人生的每个时期以及生活的每个方面都将受到美的教育、美的陶冶、美的塑造。虽然讲的是学校美育,但是需要全社会配合,要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让全体人民过上物质上與精神上统一的美好生活。这就是马克思所构想的理想的生活:一方面人们不再局限于特殊的活动范围的自由与解放;另一方面每一个人都可能成为一个艺术家,把审美与整个生活统一起来,从对人的依赖、对物的依赖中解放出来,使一切生产活动按照美的规律来塑造,从而获得真正的自由与解放。   新时代学校美育是对劳动教育精神的本质提升。美育既贯穿德、智、体、劳诸育之中,又具有独立性,以美启真、以美储善、以美激劳、以美修身。劳动从广义上讲是一切外在表现的实践活动,直接的目的是物质生活资料的生产,它既是人类一切活动的基础,又是必然的保障条件。但劳动本质性目的是人的发展,劳动教育既是身体的、技能的活动,又是心灵的、品质的生成活动。因此,劳动教育是德、智、体、美教育的坚实基础和根本保障,而审美教育则是劳动教育的升华。人的劳动区别于动物的生存活动,不仅仅在于劳动中经验积累的文化特性,还在于人性升华与完善的人性特性。驱动人性完善的是美,即人能从自己的活动中创造美并实现對自身的观照,实现人的本质力量的对象化。正是这一本质特性使人获得自由与解放,最终劳动才可能创造人自身,创造人的真正幸福。这里的幸福并不仅仅是物质需要满足的幸福,因为如果没有劳动中审美本质的显现,劳动即使创造了财富,人获得了丰富的物质生存资料,也仍然是本能的、与动物无区别的物种而已。资本主义制度所决定的生产方式遮蔽了劳动的本质,从而阻隔了人们审美意识与劳动产品之间的直观联结,使人作为人的本质直观的审美意识丧失。在马克思看来,除了彻底扬弃资本主义私有制以外,还有一个很重要的途径就是通过教育提高人们的审美意识、审美能力来解决人们生活的审美性问题。如果我们把整个教育系统比作一座金字塔,那么,劳动教育和审美教育就处于整个金字塔的地基与塔尖的两端。没有劳动教育,整个教育要培养完善的、全面发展的人就无从谈起;没有审美教育,劳动教育就只能培养简单的劳动能力,整个教育就成为追求功利目的的手段。然而塔基的宽度与塔身的高度是由德育、智育、体育所决定的。综合以上,美育是对劳动教育精神的本质提升。
  三、新时代学校美育的策略之“新”
  坚持改革与创新,确立新时代学校美育新理念与新格局。新时代立德树人的重要教育思想体现为培养全面发展、完善人格的人之融合与整合的新理念,形成分科教育与学科融合整体教育的有机统一,人员分工、过程分阶段、内容分侧重的教育与全员、全过程、全方位整体教育的有机统一的新格局。这就需要强化学校“五育并举”和“学科融合”,培养完善人格。如何“五育并举”,关键就是“五育”既分工,各自承担着相应的教育内容、教育任务,从不同的方面,以自身的方式培养人的某些素养,发展人的某些能力,同时又必须在分工的基础上相互配合、相互促进,发现和挖掘自身与相关学科教育的关联点,实现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及培养素养、发展能力等之间的融合与整合,共同完成立德树人任务。另外,要坚持各级各类学校、各类教育活动的“三全育人”,既要在大中小幼贯通实现一体化美育,又要在各类教育活动的各个环节、各个方面都渗透美育因素,实现各级各类学校、各类教育活动各个方面的全体人员、全过程、全方位的以美育人、以美化人、以美培元,培养全面发展、人格完善、精神丰富、充满生命活力与激情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深化教学改革,逐步完善新时代学校美育新模式。美育有自身的独特的教育内容和教育形式,因此应该探索自身独特的教育模式。《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美育工作的意见》指出,学校美育“逐步完善‘艺术基础知识基本技能 艺术审美体验 艺术专项特长’的教学模式”。这一模式的教学基本要求是:以艺术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学习为基础,艺术基本知识的教育、艺术基本技能训练是审美体验、审美发现、审美表现的前提条件;以艺术审美体验为根本途径,培养发现生活之美,而艺术作品是对生活之美的反应,艺术欣赏是揭示生活之美及其基本规律的重要途径,培养学生把艺术与生活实践融合起来,把体验艺术之美与体验生活之美融合起来,才可能把生活转化为艺术,在工作、学习、日常生活中体验美;鼓励发展艺术特长,让每一个人都有一定的艺术特长,才可能真正实现人人都是艺术家的理想。人人都是艺术家并不是人人都从事艺术创作的职业,而是人人都有发现美、欣赏美、创造美的意识和能力。
  强化实践体验,探索新时代学校美育实践活动新路径。实践是促进人发展的根本途径,学校教育始终不能脱离实践。美育必须以艺术实践活动为根本途径,从学校的艺术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学习与训练开始,在艺术实践中体验美,激发美的追求与美的表达,进一步培养艺术表达与创作的专项特长,然后再回到艺术知识、艺术技能提升学习与训练阶段,以此循环往复、螺旋上升,使得审美体验能力、审美创造能力以及道德纯洁、情感陶冶、心灵塑造作用逐步提高。艺术实践活动是连接知识学习、技能训练的两个端点的中心。因此,围绕强化实践体验,实现美育目标,应该做到:建立艺术实践活动开展的保障机制。美育面向人人,人人参与审美活动,不论是学生还是教师都要全员参与,审美修养、审美生活是所有人的享受与幸福生活需要,必须开展全员参与的艺术展演,形成多层、多级以及多类型艺术交流的常规机制。创造艺术实践活动开展的条件。美育活动的开展需要相应的师资队伍和基础设施条件,需要培养一批优秀的艺术教育名师工作队伍,建设一批学校美育实践基地,开发大量美育课程优质数字教育资源等来给予保障。培养一批优秀学生艺术团队。学生是美育的主体,开展艺术实践活动,一定是他们自主、积极地进行审美实践,通过开展各层、各级艺术展演活动,培养学生艺术创作兴趣和创作能力,建设一批示范性的大中小幼艺术团队。加强美育学科建设和教学指导。学校美育工作需要大量美育教师和专业指导人员,必须加强美学、美育的学科建设、专业建设以及美学、美育科学研究和教学研究,以保障各级各类艺术实践活动的蓬勃开展。
  总之,新时代学校美育工作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提高学生审美和人文素养为目标,以弘扬中华美育精神为内容,指向师生员工乃至全社会学习、工作与生活的新常态。这就既要突破以往的系统封闭性和资源贫乏性的困境,多渠道补充美育师资,拓宽美育场地设备建设渠道,开辟服务学校美育的项目资源,又要构建以学校美育工作为中心的开放性社会大美育体系,调动全社会参与到道德纯洁、精神丰富的审美活动中来,以艺术审美体验、创造为重点,揭示人类生活美的本质,引导美好生活追求,塑造美好生活与美好生命。
  参考文献:
  [1]李文兵.“教育方针”的修订意蕴[J].上海教育科研, 2017(8):24-28.
  责任编辑︱刘 烨
其他文献
玩沙子是孩子的最爱。但是,在沙堆里折腾,沙子难免会跑到宝宝的嘴里、鼻子里、耳朵里,很是麻烦!    嘴里进沙子    提醒孩子玩沙子时不要用手摸嘴或把手放进嘴里。但是,如果孩子没有被沙子硌过牙,他是不会搭理你的提醒的。尤其是1 岁左右的孩子,正是什么东西都爱往嘴里送的年龄,沙子的味道,他当然也要尝尝!  ● 尽可能让他吐出嘴里的沙子。  ● 将棉布手帕浸湿,给孩子擦掉嘴里的沙子。知道了沙子“不好吃
故事自述  倾诉者:钟小越,29岁  感受:气愤、绝望、不解  我和老公结婚的时候,他一无所有。我家的经济条件一直很好,因此,买房子、装修、置办家具,包括婚礼的酒席钱都是我家出的。我父母知道我老公家在农村,总是说,这孩子不容易,没必要难为人家。只要我们俩过得好,谁出钱都是一样的。  有了孩子之后,我们的钱紧张起来。我爸便每个月给我们一千块钱的生活费。我弟弟自己开了公司,也是个百万富翁。我的笔记本电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官网近日发布2019年《全球教育监测报告:移民、流离失所和教育》(以下简称《报告》)。《报告》显示,自2000年以来,世界各地移民和难民学龄儿童的人数增加了26%,大约为50万个教室的学生总数。《报告》中表示,自2016年《难民和移民问题纽约宣言》发布以来,难民和移民儿童接受高质量教育的权利在书面上得到越来越多的认可,但在实际的校园环境中,这些儿童的受教育权时常面临挑战。《报告》显
:王局长,您好。心理健康教育是提高中小学生心理素质,促进其身心健康和谐发展的途径,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当代德育的一个着力点。据悉,鹤壁市孩子被教育部评为首批20个全国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示范区之一,那么,鹤壁市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出发点是什么?  王朝庄:教育是育人的事业,尤其是基础教育,它是为学生未来奠定人生基础的关键时期。一个人的成长与发展,首要条件就是健康,而心理健康又是一个人是否幸
在观摩学习优秀书法家作品时,学生对书法家人生轶事和精神品质进行解读,不仅能增加其课堂学习的趣味性,也能够让学生对其书法作品的理解更加饱满和生动,受到文化和精神品质的浸润。  《中小学德育工作指南》提出,各学校要充分发挥课堂教学的主渠道作用,将中小学德育内容细化落实到各学科课程的教学目标之中,融入渗透到教育教学全过程。在书法课堂教学中开展德育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书法与中国传统文化有着密切的内在联系,
党的十九大明确指出,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鹤山区教体局立足立德树人新时代发展,为中新小学发展出谋划策。孔子曰:“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立足优秀传统文化,结合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等时代教育智慧,“新八德”“新六艺”传统文化教育应运而生。  一、“新八德”:凝心铸魂,  扬善立德  基于新时代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和学校德育工作的需要,区教体局李鸿斌局长在“八德”的基础上
为宝宝“量身订制”的治疗方案,让父母放心、宝宝健康的贴身呵护。    收件人:[email protected]  发件人:山东 小君  主题:早产,怀疑脑瘫,请贴身医生帮助!  我的宝宝是早产儿,出生时体重不足1.5千克。前些日子,医生检查说宝宝的肌张力高,有可能出现脑瘫。但宝宝的各种反应很好,吃奶也很好,就是长的慢,现在已经70天多了,可体重没怎么增加。请问宝宝的这种情况会是脑瘫吗?脑瘫的临
戏剧教育是一种生动、直观、具体、形象的教育形式,借助戏剧表演形式,通过情景设计和角色扮演再现人类的历史、思想和文化内涵,从而让道德教育深入人心,达到“入眼、入耳、入心”的德育目的。  教育戏剧作为一种综合艺术教育形式,是运用戏剧与剧场技巧的一种教学应用媒介,具有德育、智育、美育、体育等全方位的综合育人功能。它作为学生自主性和创新性的全新教育方式,是教育领域中的戏剧活动,由教师指导,将戏剧作为教学工
教育部制定的《中小学教育惩戒规则(试行)》终于出台了,这对于解决教师不敢管、不愿管、不会管等问题起到了重要作用,但这不意味着教师从此可以像法官那样对照规则轻松地解决教育惩戒问题。许多研究都证实,“一张明确而具体的规则和后果的清单将会导致一种相互对立的氛围”(埃尔菲·艾恩《奖励的惩罚》,2006)。当成年人使用包括“高度控制”“强力推行”或只是简单惩罚等各种惩戒性措施时,一些孩子会变得更具有破坏性和
为宝宝“量身订制”的治疗方案,让父母放心、宝宝健康的贴身呵护。  面对一些宝宝健康的疑难问题,爸爸、妈妈焦虑不已,总希望能在第一时间得到帮助。为此,《父母必读》特邀本刊专家出诊,为宝宝“量身订制”最适合的治疗方案。    血管瘤成了我们最大的心病!    我的宝宝现在7 个月了,她出生时左脚上长了血管瘤,随着她一天天长大,血管瘤慢慢变成了紫红色。而且, 在她的后背和脖子下也出现了血管瘤, 后背上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