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种形式,扎实推进课程改革

来源 :小学教学参考(综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eke12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01年秋,我们开始了课改实验。现在课程改革已全面铺开。五年来,我们千万名辛勤的园丁,在课改这片希望的田野上,洒下了晶莹的汗水,播下了希望的种子。一千多个日日夜夜,见证了我们默默的耕耘,也见证了我们无悔的求索。我们在这里不断开垦新壤,不断地培育未来。
  
  一、扎实有效的教研活动
  
  扎实有效的教研活动是推进课程改革的有效途径。我们教研活动的主要形式有:专家的理论讲座和对课改理念的解读、教研员和教师的共同研讨交流、教师集体备课小组的合作研究、热烈讨论的课改沙龙、以校为本的微格备课、“参与——分享”的校本培训……这些扎实有效的培训、教研活动,伴随每一位课改教师健康成长。我们的校本教研形式丰富多彩,“一课多评”式、“学研并行”式、“自我反思,同伴互助”式、“课改论坛”式、“案例研讨”式……这些活动使教师之间、教师与教研员之间、教师与家长之间、教师与专家之间有了合作和对话的机会,促进了教师专业的成长,促进了教改的全面。
  
  二、课堂多姿多彩,令人向往
  
  课程改革的主阵地在课堂。什么样的课堂更能全面促进学生的成长,我们在不断探索。这里有教研员的下水课,有教研员和实验教师的同台上课、研讨、对话、交流,有城乡教师的同台展示,有不同县区学校多位老师同上一节课的研讨,还有围绕专题进行的课堂教学比赛……学生在课堂中既学得扎实,又学得有趣。教学既体现学科的整合,又具有学科的特色,孩子们在读、说、唱、演、画、写等活动中掌握知识,形成能力。
  
  三、评价,使每个孩子都抬起头来
  
  新课程强调改变过去的评价方式,以促进每个学生都能全面、健康地成长、成才。我们充分地认识到这一点,并努力在教育教学中全面落实。我们实施评价的方式多种多样,有分项考试、综合评定的评价方式,有档案袋评价方式、“星星榜”评价方式、心情树评价方式等。如南宁园湖小学开展的“我是最亮那颗星”——学习过程评价活动。该活动以摘星为激励机制,结合各年级、各班学生的实际,以展示成果、交流讨论等形式组织学生开展自评、互评、他评等多主体评价活动。评价从学生学习过程中的“情感态度”、“自主探究”、“合作学习”、“校外实践”及“特长发展”等内容制定系列标准,并以描述性语言,表述在评价手册中。通过“班主任寄语”、“同学/家长赠言”、“我的自勉”等评价栏目,引导学生凭借评价手册开展学习过程评价,进行学习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综合考察。这样的评价,使每个孩子都成了一幅生动的画。
  
  四、课题研究生机勃勃,满园春色
  
  课题研究是推进教师专业成长、促进教学改革顺利进行的良好平台。仅语文学科,全市就有全国级、省级、市级各类课改课题70多个,加上城区级、学校级的课题,基本上是校校有课题,实验教师人人参与课题研究。许多课题的研究活动都开展得有声有色。这样,以课题为突破口,把教研和科研有机结合,把课程改革与课题结合起来,大力推进了课堂教学的变革。
  
  五、学习方式百花齐放,争妍斗奇
  
  本次课程改革的一个核心内容是改变过去过于强调的接受式学习,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我们从学生的学习方式入手,鼓励教师探索适合学生实际的学习方式。如,逸夫小学的“绘画写话我能行”主题活动,通过开展“日记天天跑”、“接龙日记”活动等,让孩子们每天用自己五彩的笔,简短的话语在绘画日记本上记下生活中的精彩。天桃学校的“家庭日记接龙”让家长和孩子一起观察生活,一起感受生活,一起写日记、促进了孩子的成长。与此同时,丰富多彩的学习方式提高了孩子们的学习兴趣,使他们养成了随时随地自觉学习语文的好习惯。
  
  六、开发校本课程,创特色品牌
  
  新的课程观认为,课程包括中央课程、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这赋予教师开发课程的义务与权利,调动了教师开发校本课程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如,衡阳小学自己选编了《小学儿童经典读本》,引导全校师生诵读中华经典名著。学校成立了“柏溪书社”,创办了“校园菁菁”校报,制订了读万卷书序列,建立三级书库(家庭书架、班级图书角、学校图书馆),建立学生读书成长手册,开展“书香教室”评比等,营造了良好的读书文化氛围。广西大学附小的美术作文研究创出了自己的特色。实验学校就在校本课程的开发和特色学校的创建中不断提升了自己。
  这是一片希望的田野,这是一个丰收的季节。我们收获了实验教师整体素质的提高;收获了学生对语文学习的浓厚兴趣。2001、2002、2004三年,我市三位青年教师代表广西分别参加中国西部地区青年教师阅读教学大赛和第四、五届全国青年教师阅读教学大赛,均获得了一等奖。新课程改革刚刚起步,我们将不断探索,力争取得更大的成绩。
其他文献
活动目标  1. 尝试用冰棒棍拼搭不同的造型,大胆想象创作个性化的作品。  2. 能主动参与拼搭游戏,体验造型变化的乐趣。  活动准备  1. 冰棒棍PPT课件,视频《熊出没》。  2. 长短不一的冰棒棍、操作板、胶带、剪刀、水彩笔。  活动过程  一、情境导入  1. 播放视频,在背景音乐声中引出情境。  师:熊大熊二兄弟俩总喜欢一块儿出去玩。他俩来到一片大森林里,走着走着,远远地看见前面有一些
青年教师如何登上成长快船  林 钦    青年教师只有走专业化发展之路,才能始终站在时代的高度,把握教育的走向,不断走向成功。在实践中,我们发现自主学习、个人反思、校本教研、同伴互助是青年教师成长的有效路径。    一、学习——关注“读后交流”  学习交流不能流于形式,不能只重量而不重质,应多在“质”上做文章。在业务学习时,有的学校组织学科组的老师进行集中学习,一个人读,其他教师听。  而今,在强
皮亚杰认为“幼儿的智慧源于材料”。操作材料是幼儿认识世界、积累经验、打开智慧大门的钥匙。在儿童本位的视野下,教师应该如何为幼儿提供适宜的游戏材料呢?《〈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解读》中提到,要重视幼儿低结构操作材料的利用。近年来,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低结构材料逐渐成为幼儿园游戏中的“主角”。美工创意离不开适宜的操作材料,低结构材料因其结构简单、容易收集、操作性强、可变性大等特点,能充分激发幼儿
南京市第三幼儿园始建于1946年,当时为宋美龄女士委托国民党社会总部开办的“儿童福利站”,1948年建成招生。1949年由南京市人民政府接管主办,改名為“南京市民主妇联托儿所”。1956年更名为“南京市第三幼儿园”至今。  上世纪八十年代,南京市第三幼儿园开始致力于幼儿美术教育的研究。她们先后进行了“幼儿园美工教材” “大班幼儿西洋画欣赏” “学前儿童美术欣赏与创作”等实践研究。在历经三十多年的研
据说,风铃起源于中国古代占卜,也有人用它判断风向。据记载,唐朝时,唐睿宗的儿子歧王在所住的宫中竹林里挂了很多玉片,岐王听玉片的碰撞声来判断风的方向,古称占风铎。  后来,这样的风铃被到大唐留学的日本僧人带回国。起初作为辟邪物悬挂于房前屋后。因其声音清雅悠扬,深受日本人喜爱。如今,在日本,每到夏天来临,不论是乡村还是都市,人们大多喜欢在自家门檐下或通风的走廊里悬挂一个小风铃。普通的风铃像倒扣着的茶杯
活动目标  1. 欣赏吴冠中的水墨作品,感受作品中点、线、面的奇妙之处。  2. 尝试使用多元的低结构材料,自由大胆地创作水墨画。  3. 体验创新式水墨活动的乐趣。  活动准备  1. 《水墨动画》教学PPT课件一套,幼儿寻找绘画材料的视频。  2. 各类低结构材料(树枝、纽扣、瓶盖、毛线、布料、KT板等)。  活动过程  一、观看视频,介绍大画家吴冠中  师:给大家播放一段视频,看看里面有什么
俄语中“面包”既是指“食品”,又是指“好客”。俄罗斯人将面包和盐作为迎接客人的最高礼仪,表示自己的善良慷慨。每当有外国首脑来访,俄罗斯姑娘便会端着新出炉的面包和盐款款走上前,将面包和盐放在餐桌最显著的位置上,请客人品尝,以此作为迎客的象征,表示对来客的欢迎。这种传统待客的风俗已经作为俄罗斯国家的迎宾礼。  俄罗斯面包造型独特,长的、扁的、方的、圆的各式各样,大小不一。俄罗斯面包颜色也是千差万别,白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教师要“为学生自主写作提供有利的条件和广阔的空间,减少对学生习作的束缚,鼓励学生自由表达和有创意的表达,提倡自主拟题,少写命题作文。”作文教学,就是要让学生在宽松和谐的氛围中,有东西可写。另一方面能尽情释放思维的活力,尽情倾吐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感。如何引导学生写好作文呢?下面结合我多年来的教学实践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引导观察,体验生活,积累素材    我国教育家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通过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学习,学生能够具有初步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课堂教学中通过实物操作、图形拼割、数据统计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顺应了时代发展的需要,也是实施新一轮课程改革的要求。  近几年来,我们通过《课堂教学与小学生实践能力培养》的课题研究,在引领教师培养小学生数学实践操作能力方面作了有益的探索:编写《操作手册》,引领教师立足课堂;制定《操作方案》,引导教师注
活动目标  1. 学习用多种材料拓印,并用手形轮廓的方法作画。  2. 尝试用红、黄、绿相间的色彩搭配,表现出秋天树林色彩的变化。  活动准备  1.《秋天的树林》PPT、背景音乐《秋日私语》。  2. 各种绘画材料(牛皮纸,马克笔,水粉颜料等),拓印材料(切割泡沫板、报纸、布团)、半成品范画、手型轮廓绘制树林的视频。  活动过程  一、玩“变手型”游戏,探索手型的变化  师:咕噜咕噜锤,咕噜咕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