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古诗教学方法略谈

来源 :速读·中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anglinux_020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古诗教学是语文教学中的一项重要内容。教师应紧紧把握古诗所具有的文化基础性,指导学生学习古诗的基础知识,把握其思想教育性和艺术欣赏性,使学生受到良好的传统教育和真善美的陶冶,为继承和发扬优秀的古代文化奠定基础。
  关键词:古诗教学;诗歌鉴赏;教学法
  古诗是一种审美文化,一种艺术文化,是浸透着礼乐精神的文化。中国古典诗词内涵深刻,意存高远,包含许多哲理,学一点古典诗文,有利于陶冶情操,加强修养,丰富思想。孩子们从小就接受古诗文的熏陶,可以引领他们走进宏大、开阔、高尚的精神世界,帮助他们有力地抵抗丑恶,改造贫乏和平庸,远离虚无和轻浮,同时获得对古典美、传统美的认识与理解。在教学中采取一系列有效的教学方法,探索古诗的真谛,使学生充实、灵秀起来。
  一、创设情境,感受诗境
  在浩瀚如烟的文学长河中,古诗就如璀璨的明珠传承着华夏儿女的血脉精髓。所以,在古诗教学中,教师要讲究方法,以用对古诗的喜爱之情,感染学生,唤起学生对学习古诗的热情,从而激发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1.故事创设情境
  小学生尤其喜欢听故事,如果在古诗教学前讲述一段有关的故事或传说,当然能激发他们的兴趣。教学《七步诗》时,在释题时跟学生讲曹丕、曹植二兄弟不能相容的故事。这些曲折动人的故事,引人入胜,易于在学生的心中产生感情上的共鸣,加深对诗意的理解和感悟。
  2.图像创设情景
  如教《锄禾》时,让学生通过观察烈日下老农锄地的画面,讲讲中午太阳当头照时的情景,并体会烈日下劳动的感受,想像农民辛勤劳动的形象,从而懂得碗里的饭,每一粒都是农民辛苦劳动得来的。
  3.媒体创设情境
  如可用多媒体课件向学生展现《游园不值》中万紫千红的春景图、《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中西湖“曲苑风荷”的美景,把学生带入了诗的意境,使学生如闻其声,如见其人,如临其境。
  4.吟诵创设情境
  “诗歌不是无情物,字字句句吐衷肠”。正因为诗如鼓琴,声声见心,易唱动听,悦耳感人,又因为“俯而读,仰而思,熟读精思理自知”是传统的教诗方法,所以运用吟诵引入法,在实践中是奏效的。它能恰如其分地表达作者的感情,使学生一开始就受到感染,激发起浓厚的情趣。
  二、巧妙设疑,引导学生探究
  古代贾岛和尚“推敲”的故事大家都知道吧?“推”和“敲”一字之差,贾先生为何茶饭不思,值得后人深思,更值得我们在学习古诗时进行“推敲”了。贾岛和尚反复琢磨“推”和“敲”哪个更好,他也是在进行探究。在新课程的改革中,我们积极倡导的重要方法之一就是积极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培养学生主动探究的习惯和能力。而字词凝练、讲究意境的古诗又是一个很好的载体,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探究性学习能力。有的一首诗之精、神、韵就体现在一两个字词中,如学习《山行》中“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两句,一位教师在引导学生学习诗句时,设下一疑:对诗句中这个“晚”字,有人认为是“傍晚”的意思,也有人解释为“晚秋”,老师想听听同学们的看法,你们认为应该是什么意思?为什么?于是学生又沉入到对诗句的品读中去。有同学支持“晚秋”的说法,他从“霜叶”一词中领会到当时肯定的深秋,到了“晚秋”,经过霜打的枫叶才会红得像二月里的花;也有的同学认为“晚”应该是傍晚的意思,其理由是因为当时夕阳将落,在火红的霞光映衬下,枫叶才会红得快要燃烧一样,几乎超过了二月里的鲜红的花朵。双方争持不下,各从诗句的字词中,从介绍作者写这首诗的背景中,寻找说服对方的证据。不管结果怎样,这种学习方式对增强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提高探究性学习的习惯和能力肯定大有好处。
  三、巧妙分析,理解诗意
  1.借助历史,使学生正确、深刻地理解诗意
  在教学过程中,必须要在了解创作背景后,才能对诗意有全面、正确地领悟。如林升的《题临安邸》,课前可布置学生查阅资料,了解历史背景:中原被占,宋高宗不思恢复,而是安于一隅,在杭州建明堂,修太庙。达官显宦,富商巨贾也相继营造宅第,杭州成了他们的安乐窝,具有了当年汴京的规模。而当年的汴京,也是巨宅别墅,秦楼楚馆,歌舞无虚日,以至朝廷倾覆。
  有了这些知识,我们便可以正确理解到“山外青山楼外楼”,并不是南宋的繁华景象,而是苟且偷安的证据;“西湖歌舞”并不是升平气象,而是亡国之音;“游人醉”并不是对太平盛世的陶醉,而是乐不思蜀的醉生梦死之态。
  教师如能恰如其分地引导学生搜集资料,适当补充一些与诗歌有关的历史知识,可以帮助学生消除一些由时代造成的隔阂,还可锻炼学生课外积累能力和自学能力。学生学习古诗时,是有历史的“东风”可借的。
  2.围绕重点词句展开分析
  字、词是古诗的组成单元,学懂字、词是理解诗句含义、分析诗的意境的前提。诗中的一字一词都经过诗人的千锤百炼,因此抓住重点字、词分析理解诗意是古诗教学中的重点,也是难点。如《江雪》一诗的学习,我先引导学生通过对第一二行诗句中的“鸟飞绝”中的“绝”、“人踪灭”中的“灭”的理解,勾画出天寒地冻、飞雪飘漫的天地;通过对每行诗的开头一字连成的“千万孤独”的感悟,营造出空旷、凄凉的境界。末句的一个“钓”字可谓全诗的“诗眼”,通过对“钓”字的品味,揭示出寂寥中的生机,平常中的蕴涵,触摸到诗人纯净高远的内心。
  在古诗文教学中,正是这样紧密结合语境而对言语作细细的咀嚼,在吟诵中赏析作者在语言过程中“字斟句酌”,才使学生越读越有味,越读越深入,从而受到灵魂的洗礼,精神的振奋。
  四、拓展活动,再现诗意
  一首诗往往就是一幅山水画,一幅田园风光图。因此,理解好诗句,就能在脑海中浮现出一幅美妙的画面。如教学“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两句诗时,怎样在画面上表现出“无处寻”的蝴蝶呢?大家开动脑筋,展开想像。结果,有的学生画面上的蝴蝶隐约于金黄的菜花之中,有的干脆不画。理由也各有不同:有的说把蝴蝶画成淡黄色,和菜花就分辨不出来了;有的说画上儿童正拍着脑袋思考,“蝴蝶飞哪儿去了,怎么找到它呢?虽然怎么画都无所谓,但可贵的是,它已经引发了学生的进一步思考,培养了学生创造性的思维。
  总之,我们在诗歌教学中,要尽可能用诗一样唯美的语言演绎课堂,用诗一样的精巧锻造课堂,用诗一样的意蕴营造课堂,用诗一样的激情澎湃课堂。让我们的课堂,因诗歌教学而充满浓浓的诗意,让学生的精神生命诗意地栖居。
其他文献
摘 要:课程改革的实施,将高中化学实验教学提到了一个全新的高度,实验在地位、功能、内容以及教与学的方式等方面,都发生了较大的变化。课改后的高中化学实验教学,既突出了化学的学科特征,也更好的发挥了实验的育人功能。  关键词:高中;化学实验;教学探讨  高中化学实验教学的改革,在带来机遇的同时,也给教师带来了严峻的考验。教学中,教师只有充分的认识到教学中存在的不足,积极的采用应对措施,如实的从鼓励参与
本人根据从事多年工程造价管理工作的经验,结合目前建筑市场造价管理的状况,提出了自己对工程造价管理的见解,供大家参考。
摘 要:数学是高中主要的一门学科。通过深入分析、研究高中生数学学习困难形成原因,进行调查研究,使对策的提出更具有现实和实际价值。我们主要在学生层面进行因材施教,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兴趣,使数学老师的教学方法不枯燥无聊,同时增强教材的趣味性。通过提出这些对策,以希为高中生数学学习困难提供有用的建议。  关键词:高中生;数学;学习困难;成因;对策分析  高中教育是每一个学生成长成才的重要阶段,对学
摘 要: 品德与社会课是以学生生活为基础,以学生良好品德形成为核心,促进学生社会性发展的综合课程,选取学生生活中真实可信的生活事例,采用学生乐于接受的生动活泼的方式,帮助他们认识和解决现实生活中的问题,使教学成为学生体验学习、道德成长的有效过程。  关键词: 品德与社会课 体验学习 教学体会  一、贴近生活,不同的学习方式有不同收获  品德与社会课的教学内容来源于学生的现实生活,学生在体验的同时,
采用GC-MS-DC联用方法鉴定和测定了采自甘肃庆阳的乌蓼挥发油成分.其主要成分为α-莰酮(8.29%)、芳樟醇(7.62%)、匙叶桉油烯醇(4.63%)、莰烯(4.04%)等.
本文通过对我国建筑安装工程造价的现状,提出了建筑安装工程造价管理的控制措施。
中国体育人文精神以“伦理和谐”与“修养生性”为特色,与“竞争超越”的西方体育人文精神相比,在价值观、内涵、表现形态以及竞技观4个方面具有显著的差异。随着体育文化的
期刊
油田社区的扶贫帮困工作贯穿到社区各项发展的整个过程中,这项工作完成的情况直接影响着油田社区长期有效发展的可持续性,构建长效机制创先争优,“为人民服务”是社区发展的
期刊
从下期开始,金版将交给《新锐阅读》团队啦。爱过,努力过,伤心过。但不曾辜负过,不曾后悔过。虽然,四叶草,朝颜、筱飞、郎宇,桃奇,初童,隆小芥、茶少特、丁叮,灵雪,晓林……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