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传染性输血反应相关因素及预防措施研究

来源 :现代医药卫生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uojugjf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探讨非传染性输血反应的相关因素,并就具体预防措施进行分析。方法选取2013年3月至2017年9月江阴市接受输血治疗的20 332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汇总所有输血者的临床资料,包含年龄、性别、输血次数、输注方法、输注血液成分等,归纳非传染性输血反应者的临床资料,经统计学比较分析,明确其相关因素,并探讨具体的预防措施。结果 20 332例患者中出现非传染性输血反应89例,发生率为0.44%;发热、发冷为首要症状,其次为面部潮红、荨麻疹等;输血反应发生时间大于或等于15min者明显比小于15min者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年龄、性别、输注血液成分、输血史、所属科室及输注方法为非传染性输血反应的风险因素,年龄大于60岁、女性、血浆输注、输血次数大于或等于3次为非传染性输血反应的独立风险因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非传染性输血反应较为常见,以发热、发冷为主要症状,与年龄、性别、输注血液成分、输血次数等有关;对高危因素者,医护人员需加强监护,避免全血输注,综合评估患者情况输注成分血,降低非传染性输血反应发生率。
其他文献
心电图一直是内科教学中的一个难点,学生难学,老师难教,但在诊断心血管疾病中却举足轻重;同时,在教学中又是重点内容,必须掌握。随着心血管疾病发病的不断上升,动态心电图,心
研究背景与目的:原发性肝癌是世界范围内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其发病率在恶性肿瘤中居第六位,死亡率居肿瘤相关死亡的第三位(WHO GLOBOCAN项目2012年数据),其中肝细胞癌(Hep
生境质量是区域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以东北地区为研究区,基于2005、2010、2015年三期的土地利用数据,对土地利用演变视角下的生境变化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2005-2
回 回 产卜爹仇贱回——回 日E回。”。回祖 一回“。回干 肉果幻中 N_。NH lP7-ewwe--一”$ MN。W;- __._——————》 砧叫]们羽 制作:陈恬’#陈川个美食 Back to yield
本文探讨了当前医疗设备制造业发展的现状,分析了智能机器人数控技术,研究了智能机器人数控技术在医疗设备制造中的具体应用。
2015年两会期间,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政府工作报告中首次提出了“互联网+”行动计划,很快,“互联网+”成了各界热议的焦点.眼下,物联网、大数据、网购、电商这些互联网催生的新
文章从油茶品种、造林地的选择、种植技术、抚育管理、采收及病虫害防治等方面,介绍了高产油茶栽培与管理技术。
<正> 说明文是以说明的方式来表述某一事物或若干事物的性状、构造、特征、功用等为主的一种文体.《大纲》对说明文教学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如要求初中要“着重培养说明能力”,
[摘要] 目的 探讨丙泊酚配合小剂量舒芬太尼在人工流产术麻醉中的作用。方法 研究组189例,采用丙泊酚联合小剂量舒芬太尼进行麻醉和镇痛处理;对照组189例,单纯采用丙泊酚麻醉诱导,分别记录两组患者临床麻醉起效时间、手术时间、意识清醒时间及镇痛分级。结果 研究组患者麻醉起效时间为(1.2±0.3)min,意识清醒时间为(6.7±1.3)min,均明显短于对照组[(1.9±0.6)、(11.9±2.7